小紅書共享收藏夾——從工具切入熟人社交一次突圍
“共享收藏夾”是小紅書新推出的社交功能,和以往選擇陌生人社交切入,這次小紅書直接選擇熟人社交,試圖通過工具+撬動關系。那這次和小紅書以往做的社交產品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社交賽道從來不缺挑戰者,即使微信一家獨大,但包括阿里、字節、小紅書等在內的互聯網公司始終沒有停下探索社交的腳步。
社交也逐漸成為內容社區/內容平臺更穩定的第二增長曲線,通過社交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最佳的提頻和拉長提留時間的增長突圍方式。
但另一方面,社交永遠都是一塊難啃但是大廠們又都不愿意放棄的肥肉。
一、共享收藏夾:從工具突圍熟人社交新嘗試
小紅書又出新的社交功能了。
最近在小紅書私信發現一個新功能「共享收藏夾」。
據官方表示,共享收藏夾核心人群是密友,即閨蜜/情侶/好友;
主要使用場景和玩法:用戶創建共享收藏夾,邀請好友加入,雙方可在共享收藏夾里一起添加筆記,共同維護;比如可以創建:「國慶旅行攻略」、「一起想去吃的美食」、「一起分享裝修攻略」等等,最多可邀請10位好友。
小紅書這次從工具的角度切入社交,希望在一個強工具型屬性產品上,通過工具來獲取社交關系,再通過一起參與的互動場景,在站內完成關系沉淀。
個人分析從工具角度切入社交,主要有三點原因:
首先,小紅書的平臺本質:基于UGC的生活說明書。在平臺上,UGC都在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筆記下面的收藏往往比評論高是很正常的現象,這說明了用戶來小紅書其實是為了獲得一些經驗,內容的有用性是用戶愿意使用小紅書主要原因。
其次,“無論干什么,我都習慣先在小紅書上搜一搜”,是過去十年里,小紅書深入用戶的心智,搜索成為了小紅書用戶最高頻的使用行為之一,其背后代表的是工具有用性,很多用戶把小紅書當成工具在使用。
最后,在國內所有內容社區/內容媒體里,小紅書是用戶收藏心智最強的,收藏也是小紅書用戶最重要的互動行為之一,體現出平臺“有用”的價值取向,要把收藏心智做到極致。
從此前小紅書產品經理的文章透露,做共享收藏夾是看到了微信上滿足不了的用戶需求,即在IM里面存在「一起參與」+「共同決策」的需求,但目前沒有被解決好;
比如在微信上,和朋友經常分享一些需要一起參與的內容,比如美食,旅行…..等到要去的時候,經常翻聊天記錄,那是否有一個產品容器可以承載這些內容,比如可以把「一起想吃的美食」、「一起想去的旅行」、「一起想逛的展覽」等等分享的內容進行整理和歸類?
于是,團隊嘗試了共享收藏夾。
從用戶需求和場景是合理的,小紅書本身就是生活方式社區,微信上越來越多生活方式的內容來自小紅書平臺,此次小紅書親自下場做共享收藏夾,無疑是將內容生態優勢反哺到社交。
也正是切中了微信上細分場景,提供微信滿足不了的用戶價值。
大部分收藏夾都是吃灰的,但是共享收藏夾,因為有熟人關系在,通過互動提升功能的活躍度。畢竟“雙向奔赴的動力,遠遠高于單向付出”。
相比單純的工具產品,小紅書的共享收藏夾底層是工具,內核是社交,先通過工具有用性撬動用戶,再通過熟人關系強化互動,最終在站內直接沉淀關系。
在微信強大的熟人網絡效應下,小紅書沒有強行通過推通訊錄的方式建立關系,而是從工具切入,讓用戶主動建立關系,從戰術上是正確的一次嘗試。
二、小紅書的社交野心
近些年,小紅書頻繁上線社交功能。2021年,小紅書上線了陌生人社交功能“圈子”,2022年小紅書內測了“語音現場”功能。
今年2月,小紅書曾推出了一個名為“咻咻”的照片社交功能,占領Ta的手機屏幕;
到暑期找搭子主打陌生人社交,到近期共享收藏夾,再到咻咻主打熟人社交……可以說小紅書社交野心從未消失。
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小紅書都在嘗試,小紅書對社交版圖的覬覦,已經十分明顯。
為什么小紅書要做社交?
社交肯定要做,但做社交不是為了要取代微信,而是把基于內容的互動的最后環節“分享”留在軟件內,形成閉環。
探索社交的本質,不僅僅是基于社交關系提升粘性,社交本質上基于人互動;
更深層次看,和微信一樣,希望在產品內打造出一個“連接器“,鏈接人、內容、服務。
從微信的演變過程看,從最初的社交工具、到生活方式再到社會及商業價值的變遷,背后的核心路徑是連接。
微信IM+公眾號+朋友圈”完成了信息傳播的閉環,讓微信逐漸從單一的通訊工具轉變為社交和內容分發平臺,用戶看熱點、維系社交關系、展示自我的需求幾乎都被滿足;
小程序是微信生態實現交易場的重要場景,視頻號是微信生態的“超級連接器”,連接微信生態的各個環節。
當微信生態重構了人、信息和服務的連接,并連接和滲透到生活場景和商業場景,商業模式的創新有了更多可能。
如果小紅書能打通社交,無疑能夠帶來更大的用戶規模,同時為其商業服務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三、得社交者得天下
從2013年阿里巴巴砸重金發展來往,到字節,快手等大廠也紛紛入局社交;再到2019年,在一天時間內,同時有馬桶MT、多閃、聊天寶三款社交軟件發布,均試圖要挑戰微信的霸主地位,形成“三英戰呂布”的圍攻之勢。
阿里、抖音、快手、小紅書、阿里、拼多多幾乎所有大平臺都在嘗試社交,大廠們對于社交似乎情有獨鐘、前赴后繼挑戰微信,無疑是看到社交超級影響力;
為什么大廠都想做社交,社交的優勢:
- 超級穩定的流量入口,用戶粘性極強,最高頻產品;
- 社交網絡效應最強,護城河最深的互聯網賽道,沒有之一;對于一個社交產品,最后的終極目標都是讓用戶間的社交關系沉淀在這個社交上產品上,社交關系沉淀得越多,社交產品的護城河就越深。
- 時至今日,社交產品變現的路徑越來越清晰,不管是廣告,游戲,還是電商,無限想象空間。
互聯網流量里,社交處于行業最上游,內容處于中游,下游則是支付工具等最后環節。越處于上游,其不可替代性就越強。
隨著用戶體驗的不斷深入,社交網絡變得日益不可或缺,打造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超級APP,也是無數APP的夢想。
四、撼山易,撼騰訊難
微信是國內社交產品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強大的社交關系網絡沉淀在微信上所形成的產品壁壘是微信最大的優勢;
但即使是在社交領域坐第一把交椅的微信,也不乏詬病,某種程度上這也對微信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1)微信功能更新方向因受眾人群過大而受限,對于有小眾需求的人來說,不夠特別和個性化;
2)此外由于微信的網絡效應導致用戶社交壓力過大。朋友圈等功能越發雞肋,人均投稿率持續下降。
所以,每年都有新的社交產品前赴后繼出現,但命運殊途同歸——迅速淪為歷史塵埃。
社交是互聯網所有賽道中網絡效應中最強的賽道,而IM又是所有社交子賽道中網絡效應最強的子賽道,如果直接從IM這個賽道切入,那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了。
即便“挑戰者們”把認為微信已經“老了”,想切入年輕人的社交市場,但是QQ又在占據了絕大部分年輕人的社交市場,QQ+微信兩座大山的存在使得行業新進入者的成功幾率大大降低。
所謂撼山易,撼騰訊難。在可想象的未來,騰訊在中國社交領域獨一無二地位不會出現變化。
在整個移動互聯網版圖里面,社區是唯一一個能夠密切連接內容、內容生產者和內容消費者的產品,這種鏈接在社區里才可能存在,這是社區一個非常獨特的價值。
小紅書通過內容社區進攻社交領域,其實是在打一場升維戰爭,要想在社交業務上有所突破,仍有眾多困難需要解決。
首先就是繼續保持用戶規模和使用時長的高速增長。只有足夠大的用戶量,才會降低個體轉移通訊工具的使用成本。
其次,抖音由于被微信封鎖,間接幫助抖音完成社交關系的積累;而小紅書,站內互動的難度相比抖音更高,注定是一條艱難的道路。
社交可以產生內容,已經被微信和公眾號證明,但內容產生社交,抖音,小紅書都還在摸索。
社交產品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寧可試錯,也不可錯過。
羨慕微信,挑戰微信,成為微信。但社交目前還離不開微信。
本文由 @藍夕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小紅書官網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感謝分享棒棒噠
分析很深刻 產品功能到整體戰略 很有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