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受阻,TikTok轉學愛優騰

0 評論 3248 瀏覽 7 收藏 20 分鐘

自上線以來,TikTok的商業化路徑主要是廣告和電商。如今,TikTok電商受阻,TikTok正試圖跳出模仿抖音的增長范式,尋找更多收入來源。具體如何?一起來看看本文分析吧。

在電商和廣告業務接連受挫后,TikTok正試圖跳出模仿抖音的增長范式,尋找更多收入來源。

10月初,TikTok被曝出正在測試無廣告訂閱服務。用戶只需支付4.99美元的月費,即可在沒有廣告的情況下瀏覽短視頻。

TikTok隨后證實此事,稱這項服務正在美國之外的單一英語市場進行測試。不過,TikTok同時表示,“小規模測試并不意味著產品一定會發布”。

這并不是TikTok首次試水付費訂閱。去年5月,TikTok推出LIVE訂閱服務。訂閱者可獲得創作者提供的獨家福利,包括專屬徽章、自定義表情、攝像頭控制權限、粉絲定制內容等。

與面向創作者與粉絲互動場景的LIVE訂閱相比,TikTok無廣告訂閱服務的潛在用戶群要大得多。如果這一服務得以大規模推廣,TikTok有望找到新的收入增長點。

自上線以來,TikTok的商業化路徑主要是廣告和電商。特別是廣告,TikTok發展速度遠超行業平均水準,不斷切割谷歌、Meta等傳統線上廣告巨頭的利益蛋糕。

但過去兩年間,TikTok兩大現金牛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廣告是TikTok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該公司此前預計,2022年這部分收入可達到120億至145億美元;但到了當年9月,TikTok CEO周受資將全年收入目標下調20%,調降至100億美元左右。盡管有美國經濟形勢不佳、企業收緊廣告投放預算的因素,此舉仍反映出TikTok廣告業務的增長勢頭有所減弱。

另一方面,TikTok散布在美國、英國和東南亞等地的電商業務,近期發展也難言順遂。尤其在TikTok重點培育的東南亞市場,監管部門已經給TikTok電商按下暫停鍵。

在TikTok電商的標桿國家——印度尼西亞,當地政府9月底發出的一紙政令,導致TikTok Shop(類似抖音小店)不得不在一周之后倉促關停。印尼是TikTok電商發展勢頭最好的單一國家市場,2022年貢獻了25億美元GMV(商品交易總額),約占東南亞地區GMV的60%。

印尼監管部門的重錘還在鄰國引發了連鎖效應。10月初,越南公布對TikTok的業務檢查結果,認定存在多項違規行為;馬來西亞則計劃傳召TikTok管理層,要求對其電商業務在印尼被封禁做出解釋,以制定適合該國的措施。

面對一個對舊業態構成降維打擊的新業態,許多國家的第一反應都是予以封殺。以網約車領域的Uber為例,它在崛起后一度遭遇德國、法國、澳大利亞、南非、比利時、加拿大、泰國、印度等國封禁,經過長期斡旋才逐步解禁。但直至今日,已有十一年歷史的Uber,依然無法邁入不少國家的大門。

違規從事運輸業、侵害出租車行業利益,是當年各國“狙擊”Uber的常見借口。如今,印尼在叫停TikTok Shop時,同樣扯起了保護本地實體商戶的大旗。這類冠冕堂皇的理由,令身為外國企業的TikTok很難辯駁和應對。

坊間傳聞,在印尼官方釋放封禁信號后,周受資緊急飛往當地展開斡旋。但截至目前,這些努力并未取得實際成效。在此情況下,通過試水無廣告訂閱服務,TikTok有望摸索出一條不夠性感卻足夠確定的商業化新路。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亦步亦趨后,TikTok正在加速擺脫“師從”抖音的發展模式。它不再照搬抖音在國內市場的成功經驗,而是開始尋求更貼合海外用戶消費習慣的變現路徑,在戰略選擇上與“海外版抖音”漸行漸遠。

01

TikTok比抖音晚上線一年,相似的產品形態和運營方式,讓它長期被視為抖音孿生兄弟。在商業化方面,TikTok也一直以抖音為效仿對象,重點發展廣告和電商。

隨著用戶體量的不斷放大,TikTok以上述兩種方式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但無論是賣廣告還是賣商品,TikTok都遠未達到抖音的高度。

廣告方面,盡管下調了目標,TikTok在2022年仍然獲得超10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相比上一年增長約150%。與Meta等互聯網廣告巨頭的停滯不前相比,TikTok的高速增長令人側目。

但TikTok上線已有七年,并非初創企業;在考察其發展狀況時,除了增速,也應當將規模納入考量。在這一維度上,TikTok的弱勢十分明顯:全年10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僅相當于Meta的9%、整個美國廣告市場的4%,很難稱得上主要玩家。

相比之下,抖音在國內廣告市場的地位要強勢得多。根據近期曝光的一份內部文件,抖音2022年總收入約為6220億元,其中大部分為廣告收入。另據市場調研公司QuestMobile的數據,2022年國內互聯網廣告市場的規模約為6600億元。

與其他廣告平臺橫向對比,TikTok在單一用戶廣告價值方面也并不占優。

2022年,TikTok擁有約15億月活躍用戶,獲得了10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Meta的用戶體量大約是TikTok的兩倍,廣告收入卻高達1136億美元,是后者的十倍以上。

TikTok廣告業務沒能做大,與其用戶過于年輕有關。截至2022年,TikTok半數用戶年齡介于13~24歲之間,仍然是青少年的線上聚集地;低齡化決定了用戶消費能力偏低,TikTok官方披露的廣告轉化率僅為0.7%~3%,遠低于Facebook的9%。

TikTok的另一個收入來源是電商業務。與廣告相比,這塊業務起步更晚,成熟度更低,與抖音電商的差距比廣告業務更大。

抖音電商的發展路徑十分明晰:早期從直播帶貨切入,去年開始大力發展貨架電商,并將觸角向本地生活和即時零售領域延展。此前有報道稱,抖音電商2022年的GMV高達2080億美元(約合1.4萬億元人民幣);抖音隨后否認了這一說法。

TikTok電商則在搖擺不定中前行,體量也小得多。在起步階段,它在英國和東南亞重點發展TikTok Shop,在美國則試圖給第三方電商平臺導流,并與獨立站平臺Shopify達成合作,直到今年9月才在當地正式上線TikTok Shop,向站內閉環轉型。

部分海外用戶和商家對于TikTok電商表現出了一定熱情,但遠不足以真正托起這塊業務。2022年,TikTok電商在東南亞市場實現44億美元的GMV,英國和美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與2021年上線之初設定的“五年三萬億”的目標相去甚遠,更無法與抖音相提并論。

進入2023年,TikTok Shop被確定為TikTok電商的主要形態,與之配套的全托管模式也箭在弦上。恰在此時,印尼政府突然當頭一棒,TikTok Shop遭遇釜底抽薪,發展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而在美國,除了當地政策同樣存在不確定性外,TikTok還面臨著新老對手的雙重壓力。深耕北美多年的亞馬遜依然強大;來自中國的SHEIN和Temu也在揮舞著價格大棒攻城略地,月獨立訪客數量分別達到數千萬。而TikTok無論是品牌、貨盤、物流,還是用戶、玩法、價格,都存在一定的劣勢。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倘若TikTok繼續沿著抖音的路前進,試圖復制抖音廣告和電商的成功,那么在多重不利因素的掣肘下,它的商業化瓶頸將越來越嚴重。TikTok已經走到了打破舊思維、尋找新路徑的分叉點。

02

推出無廣告訂閱服務,是TikTok不再照搬抖音商業路徑、嘗試貼近海外用戶習慣的最新嘗試。

在國內,視頻平臺面向用戶收取訂閱費,一直是吃力不討好的生意。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長視頻網站在連年虧損的重壓下,強力推行會員收費模式,均付出了用戶大量流失的代價;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則始終沒有邁出這一步。

但在歐美互聯網,訂閱服務十分常見,用戶也早已習慣內容付費。這一獨特習慣可追溯至電視時代的各類付費體育頻道;到了互聯網時代,亞馬遜、迪士尼、Netflix、蘋果等公司進軍視頻領域后,也早早上線了付費會員體系,為重金打造的版權內容豎起付費墻。

對于那些版權內容相對匱乏的平臺,訂閱服務的最主要賣點是“無廣告”。

以YouTube為例,它于2018年推出付費訂閱服務YouTube Premium,起初試圖以獨家原創劇集取勝,卻受限于制作能力未能如愿,如今已經放棄平臺自制內容;用戶購買這項服務的主要原因就是免除視頻貼片廣告。

由Twitter更名而來的X平臺,同樣在圍繞無廣告做文章。今年1月,馬斯克入主Twitter之后,宣稱將推出價格更高的無廣告訂閱服務;本月初,X平臺的高級訂閱服務首次曝光,只有最貴的Plus版本才能徹底免除廣告。

就連高度依賴廣告收入的Meta,也傳出了無廣告訂閱計劃的消息。根據市場傳聞,Meta正在測試一項新服務,歐盟部分國家的用戶每月支付14美元,即可關閉Facebook和Instagram的廣告。

可以預見,經過大公司長年累月的用戶教育后,TikTok把無廣告選項作為付費功能推向歐美市場,并不會引發大量用戶反感。

這塊業務的潛在收益也令人垂涎。2018年,YouTube Premium的付費用戶約為1000萬;2022年增至8000萬,創造了110億美元的收入。倘若TikTok能夠把自家的無廣告訂閱服務做到類似體量,它的商業化難題將得到緩解,也將有更大余裕來應對電商業務的多重挑戰。

一年多之前,TikTok已經在試水LIVE訂閱服務。今年6月,TikTok拓展了LIVE訂閱的功能,創作者可以為粉絲定制專屬視頻,用戶付費意愿有望得到提振。

TikTok圍繞訂閱制的另一個嘗試是TikTok Music。7月,TikTok在印尼和巴西推出了這一在線音樂服務,由環球、索尼和華納三大唱片公司提供版權內容。

TikTok Music只提供一個月的免費試用,隨后用戶需要支付3美元的月費。這一收費標準比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略低;但與另一款主打免費的字節系在線音樂服務Resso相比,TikTok Music走付費路線的態度十分明晰。

TikTok LIVE和Music分別面向粉絲互動和聽歌場景,適用人群較為有限。但這兩款訂閱服務的上線,表明TikTok對于海外網民的消費文化有了更深理解,并主動調整服務形態、迎合他們的習慣和偏好。

正在測試的無廣告服務,是TikTok朝著付費訂閱邁出的關鍵一步。與上述兩類較為垂直的訂閱服務相比,無廣告訂閱的適用人群和場景更加寬廣,運營難度和成本卻低得多,潛在市場和利潤規模均頗有想象空間。

不過,TikTok主打信息流廣告,在普通短視頻內容之間見縫插針,對于用戶的打擾強度低于YouTube式的貼片廣告;在輕輕一劃即可跳過的情況下,有多少用戶愿意為了免除廣告支付幾美元的月費,有待市場檢驗。

03

在商業化上不再與抖音保持高度一致,是TikTok今年以來的新變化。

TikTok此前發展廣告和電商,盡管有自行探索的成分,但大體上與抖音對齊。比如,TikTok Shop幾乎是抖音小店的海外翻版;TikTok從半閉環轉向全閉環電商,也與抖音切斷外鏈的決策類似。

但從今年年中起,TikTok開始試水抖音未曾涉足的領域。在電商板塊,它開始引入近年來跨境電商十分流行的“全托管模式”,商家只負責生產和供貨,平臺則承接了從營銷、銷售到物流、清關、配送的各個環節。這一模式有助于管控商品品質、提升購物體驗,但也會給平臺帶來更大的運營成本。

大包大攬的類自營電商模式,讓TikTok與抖音電商的差異愈發顯著。后者雖然體量更大,但仍然沿著過往路線前行:一手推動直播帶貨,一手發展貨架電商。發端于跨境電商的全托管模式,短期內并不會在國內電商領域落地。

TikTok主動求變,有助于減少對于直播帶貨、貨架電商等本土經驗的依賴,讓經營模式更適應海外市場環境。

多位海外商家此前向字母榜(ID: wujicaijing)表示,海外與國內電商市場差異很大。以直播帶貨為例,國內主播習慣了超高工作強度,每天開播六七個小時,凌晨仍然奮戰在直播間中;但國外主播對此并不感冒,幾乎不可能為了業績加班。此外,大多數海外消費者喜歡從大型電商平臺和品牌官方網站購物,直播電商并非首選渠道。

至于貨架電商,美國電商市場集中度明顯低于中國,亞馬遜等前五大平臺累計占據57%份額;而在中國,這一數字為96%。這意味著,超過4成的美國消費者傾向于在各種小型電商和獨立站消費;TikTok倘若效仿抖音推出中心化自營商城,即便注入大量流量,也很可能事倍功半。

電商受阻,TikTok轉學愛優騰

電商受阻,TikTok轉學愛優騰

相比之下,依托全托管模式的TikTok Shop,與海外用戶的購物習慣更加貼近,促使TikTok將其作為發展重點。今年9月在美國推出后,TikTok為之搭配了一系列輔助工具,包括連接商家和創作者的“聯盟計劃”,幫助商家倉儲配送的“TikTok履約計劃”,以及與第三方合作開發的安全支付體系等。不過,TikTok Shop不可避免觸碰傳統零售行業的利益,來自監管部門的壓力可想而知。正如當年Uber在全球多個國家遭遇打擊,TikTok也面臨著類似挑戰。

在美國,蒙大拿州今年5月頒布禁令,將從2024年起禁止下載TikTok;在印尼,盡管周受資許諾向包括該國在內的東南亞市場投資數十億美元,仍然未能豁免10月底的“逐客令”。

美國和印尼是TikTok用戶最多的兩個國家,分別擁有約1.5億和1.1億月活躍用戶。TikTok在兩大市場一旦遭遇無法預測的風險,就算最終扭轉局勢,也勢必拖累整個公司的發展。

于是便有了TikTok無廣告訂閱服務的出爐。與廣告、電商等業務相比,訂閱服務的收費對象僅限于平臺用戶,基本不存在搶食他人蛋糕的嫌疑,也不會對其他業態構成沖擊。這讓它為TikTok提供穩定收入時,無需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這是一條抖音從未嘗試過的賺錢路徑,但也經過了眾多海外互聯網巨頭的驗證。它看似不夠“性感”,卻也是一條穩妥、簡潔、足夠寬闊的商業化路徑。

TikTok不再“師從”抖音,轉而學習其他公司的賺錢方法,也標志著這家脫胎于字節的公司,正在進一步洗脫“海外版抖音”的印記。在人事和組織架構與字節劃清邊界之后,TikTok正在經歷一場更深層次的“脫鉤”。

作者:彥飛,編輯:王靖

來源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讓未來不止于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字母榜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