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丟掉大V馬甲

0 評論 2240 瀏覽 12 收藏 12 分鐘

近日,網傳消息,微博即將實行實名制,大V的真實姓名將在一級頁前端顯示。實名制下,網上沖浪會有什么新變化嗎?對微博生態會產生什么影響?一起來看看吧。

實名制的口號喊了許多年,如今看來似乎終于有了落地的可能。

在本周末,一則網傳消息稱,微博即將實行實名制,大V的真實姓名將在一級頁前端顯示。其中,10月底之前,100萬粉絲的自媒體賬號前臺展示真實姓名;12月份,50萬粉的自媒體賬號前臺展示真實姓名;10萬粉的自媒體賬號,在后臺完成身份證實名認證,且在前臺展示職業信息。目前僅限于時政、財經、娛樂領域。隨后,微博CEO王高飛也認證了這一消息。

從消息透露至今的短短幾天時間里,曾經量化著一個博主和微博產品本身的雙重繁榮的百萬粉絲數量,成了一顆定在頭上的定時炸彈。于是,荒謬的一幕開始在短短的兩天內頻繁出現:頭部博主們忙著清除粉絲搶險救災,提前預告著可能棄號跑路的可能性;普通互聯網群眾吃瓜看戲,在支持與反對之間左右搖擺。

近日,微博CEO王高飛親自下場表示,不愿意實名也有辦法,第一是清粉,把粉絲刪到100萬以下;第二是更換領域,比如你之前熱衷于討論國際大事,現在趕緊轉型美食博主還來得及,但是換領域的話得看得過去,一個月對美食的發言內容,不到50%是沒法轉美食領域的。

實名之下,網上沖浪會迎來海晏河清的新氣象嗎?這仍未可知。但不論如何都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它必將對微博的生態帶來翻天覆地變化。

01 微博“掉馬”那些年

如果用一個詞語形容互聯網世界最根本的魅力,那么最突出重圍的一個詞語,必然是匿名。

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如果不想所有舉動都被毫無遺漏地永久記載下來,曝光在每一個人的面前,那么匿名性就變成了一切的基礎。

尤其是在微博這樣的開放性社交平臺之上,它嘈雜、喧鬧,有時候難免會摻雜一些偏見和虛假,但因為匿名的屬性,所有人都戴著面具,這份嘈雜和喧鬧,便顯得尤為可貴。人們能夠從現實世界的圍追堵截里抽身,短暫地沉浸在虛擬的世界之中,滿足無數人的表達欲和互動欲,以實現某種儀式上的抗爭。

因此,圍繞微博百萬大粉前臺實名制度,起碼有十種以上的討論模式和觀點對撞:一邊是支持者拍手稱快,堅信這是整治鍵盤俠的良方;一邊是審慎者惶恐不安,擔憂這不過是兔死狐悲的開端。

其實如果把時間線拉得再長一些,或許就可以發現,2017年網信辦對網站提出實名制要求以來,扯掉用戶“馬甲”這件事,幾乎每年都在微博上演。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則來源于去年。以微博為首發陣地,IP屬地功能上線。盡管彼時爭議山呼海嘯般襲來,卻并沒有阻擋平臺落實的腳步。先是微博帶上了IP屬地,隨后抖音、微信公眾號、快手、小紅書等平臺都逐一跟進。如今來看,前臺實名的情況大概會與其類似,微博只是一個開始。

事實上,為了應對愈發嚴格的實名認證機制,一種別樣的匿名手段開始在網友中開始流行,比如“momo大軍”。這個出現在各大社區平臺,頭像是一個粉色恐龍,昵稱取名“momo”的群體,便是年輕群體為了避開熟人,避開人肉搜索,并以此在賽博世界里尋找認同感的手段之一。

歸根結底,在賽博世界與線下生活無限融合的當下,對自由表達的需求,對逃離熟人社交的期待,始終是無法被忽視的。

但相比于IP屬地的公開,前臺實名認證帶來的連鎖反應顯然更為嚴峻。其中一個被廣泛提到的可能性是,“未來如果我看哪個人不順眼,是否就可以給他買粉絲獲取他的前臺實名信息?”

這也為微博,乃至于各大社交平臺留下了一個必須要正視的矛盾:實名認證帶來的流量和法律風險,又要怎么平衡?

對平臺而言,實名認證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區管理的難度,提供更清晰和準確的信息來源,有助于平臺更加有效地對內容進行管理。但其所留下的種種危機、隱患與失活的可能,都意味著這并非是能輕易解決的問題。

綜合來看,盡管微博實名制度的實行似乎勢在必行了,但其必然還需要更多的填補漏洞,平臺需要在自由表達、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確立合理的邊界。

當然,這并不能夠一蹴而就。當越來越多人對輿論環境的惡化感到沮喪,拯救也就從危險中自發生成。而實名認證,或許只是這個漫長進程的重要一步。

但這并不妨礙,漣漪已經滌蕩開去。

02 當漣漪已經滌蕩開去

目前來看,微博的實名認證會先從時政、財經、娛樂率先開刀。

相比于美食、萌寵、科技等領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擁有更大的流量,且爭議性相對較大。尤其是在娛樂領域,微博至今14年,幾乎是吃瓜群眾獲取信息、討論觀點最重要的窗口,也是明星與粉絲之間溝通的橋梁。

從姚晨針砭時弊成為“微博女王”,再到文娛行業的宣發必爭之地,這些年里,微博的文娛生態變得前所未有的繁榮與混亂。各種無序競爭造就了無數的媒介奇觀,直至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將整個行業卷入其中。

但不論如何改變都無法否認的一點是,文娛是微博必須維護的基本盤。截至二季度末,微博月活躍用戶接近6億,同比凈增1700萬,日活躍用戶達到2.58億,同比凈增500萬。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用戶基本盤,來源于文娛。微博Q2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文娛流量和用戶互動量同比提升均超過20%,到了7、8月暑期檔,微博文娛日均互動量更是較上半年分別增長28%和44%。

“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幾乎都在這里率先發生,年輕一代的用戶以及由此衍生的娛樂營銷號,高舉讓全民喜聞樂見的挖墳鐵鍬,環伺在每一條與明星相關的微博下。

但另一方面,微博又無法阻止以文娛內容為代表的的宣傳陣地逐漸發生轉移,尤其是向著短視頻轉移。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份,抖音和快手的月人均使用時長分別為36.6小時、23.3小時,微博只有10.9個小時——甚至不及B站和小紅書。當然,被短視頻搶走用戶注意力,幾乎是所有互聯網平臺都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就連和抖音一母同出的今日頭條也不例外。

可以預測到的是,未來隨著實名化認證的落實,這種趨勢必然會被進一步加劇——過往被當成行業慣性的規則一經被打破,就代表著明哲保身便成了最佳的選擇。

這也就意味著,或許在實名認證后,微博必然將再一次迎來危機。畢竟,目前微博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在不可預期的風險降臨時,微博“自救”的手段很容易顯得匱乏。

尤其是商業價值方面,品牌在微博變現的路徑也遠遠長于抖音和快手。因此,可以看到,微博始終在努力尋找新的增長曲線。2021年12月,微博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時,就在招股書中提到了包括會員服務、在線游戲、直播和社交電商等除廣告營收之外的其他變現渠道,但遺憾的是,從營收占比來看,效果其實并不算得上明顯。

龐大的用戶體量,依舊是微博目前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或許也正是基于此,盡管關于輿論已經炸開了鍋,但微博關于實名認證的態度卻稍顯曖昧。根據微博CEO來去之間的說法來看,目前微博在粉絲數量、公開何種信息以及媒體屬性方面,都有所搖擺。

尤其是在實名認證的范圍上,“來去之間”給出的說法是,微博將會從媒體角度進行考量,即當博主擁有“媒體影響力”,那需要實名,若是普通的上網沖浪用戶,不構成媒體影響力,則還沿用后臺實名制度。

與此同時,他還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即在自愿選擇的情況下,若博主不公開前臺實名,或許將不能獲得公域推薦。

最終微博究竟如何在實名認證中尋找虛擬與現實的兼容,或許還需要子彈再飛一會。而對于微博本身而言,預備動作從現在就要開始了。

作者:石榴,編輯:月見

來源公眾號:新熵(ID:baoliaohui),洞察商業變量,探尋商業本質。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熵 授權發布,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