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京東,打不過拼多多

1 評論 5007 瀏覽 8 收藏 18 分鐘

今年的“雙十一”大促拉開帷幕之后,一場針對“底價協議”的羅生門上演了,這場圍繞京東、頭部主播和品牌商的“混戰”更是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多人圍觀。那么從這場混戰中,我們可以看到什么?京東模式是否適合用來打價格戰?

想必大家都知道前幾天京東挑起來的一場混戰了,事情是這樣的:

10月24號的時候,京東一個采銷人員在朋友圈說京東收到了品牌商海氏的律師函,被品牌投訴由于某款海氏烤箱的京東價格低于李佳琦直播售價,違反了所謂的「底價協議」,所以要求巨額賠款。并且質疑這是頭部主播的「二選一」行為。

緊接著海氏也發表了聲明,否認了存在簽訂「底價協議」一說。并且聲稱最低銷售價是全網統一,京東方面是單方面調低價格,并且損失是由品牌方承擔,并非是京東宣稱的「平臺補貼」。

隨后李佳琦方也否認了「底價協議」和「二選一」的說法,表示是不實信息。

但很快網絡上就流傳出一份美ONE(李佳琦所屬機構)和品牌方的協議,內容是要求品牌方在淘系內部,以及全網各平臺,包括線下渠道范圍內,給予美ONE最優惠的價格。

此后,小楊哥和各路職業打假人也加入爭議,雙十一剛開幕,圍繞京東、李佳琦和底價協議,展開了一場羅生門。

01

作為吃瓜群眾,我的心態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打起來!打得越狠越好!降價降得越低越好!反正誰便宜我就在哪兒買。

但是這件事,如果我們從京東這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這波一點也不京東啊。

為什么這么講?看看這個采銷的朋友圈,重點是頭部主播二選一的問題嗎?不,那都是屁話,重點是「補貼費用是京東自掏腰包」、「堅持要做最低價」,這,才是京東最想傳達出去的信息:我就是要瘋狂補貼,當全網最便宜的那個。

這個信息是不是聽起來一點也不像京東,而更像是這位:

過去京東一直強調「多快好省」,省一直是最后一位,雖然京東也打過價格戰,但低價從來就不是京東的核心。講實話,大部分上京東購物的人,也不是沖著便宜去的。一般都是為了省心,第一是品牌店保證正品,第二是到貨比較快,經常能次日達。

其實你看過去京東跟淘系打得天翻地覆的時候,一直強調的優勢就是這兩點:我不賣假貨,我有前置倉,物流是自營的,從來沒有說我要做最便宜的。

結果去年11月,劉強東宣布回歸,在內部電話會議上就開噴,部分兄弟執著于定價權,忘記了我們的低價優勢,強調低價才是唯一基礎性武器。

言外之意就是,還愣著干啥?趕緊學拼多多啊。

于是今年開始,京東在英明神武的東哥領導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學拼運動,相繼推出了百億補貼、買貴賠雙倍等多項措施。經過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成功讓市值跌到了拼多多的1/3不到。

現實證明,市場并不看好京東的「低價策略」。畢竟京東整個體系的搭建,就從來不是為低價而生,京東曾經的高速發展,依靠的是品質與服務路線。如此大一艘船,想要掉頭把低價作為核心,除了內部體系需要大刀闊斧改革之外,更難的是如何將低價的概念植入到消費者的心智之中。

這就像是什么呢,童錦程突然轉型要搞純愛,但你一看到他,腦子里放的就是《女孩》而不是《懸溺》。

劉強東想要考慮多層次消費者,說白了,既想抓住高凈值人群,又想抓住下沉市場。但低價與品質和服務,終究是矛盾的。更現實的可能是,原來的客戶群體覺得體驗下降了,而下沉市場又并沒有買賬。體現到數據上,就是低價策略沒有換來該有的增量。

所以這個雙十一,對于京東來講尤為重要。

電商爭奪消費者心智,最重要的窗口期其實就兩個,一個618一個雙十一。錯過這波,等到明年夏天,京東在市場上還能算老幾,這個事情就不好說了。

02

現在電商是個什么格局呢?阿里依然是頭把交椅,拼多多已經超越京東,并且還在發展中,后面還有新晉萬億GMV玩家抖音來勢洶洶。

如果不能在雙十一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京東很有可能會繼續掉隊。

過去,電商行業還是淘系京東爭霸的年代,京東也用過「二選一」的公關戰和阿里競爭,說阿里搞壟斷,不讓我們這邊賣品牌商品。

但今天,京東把「二選一」的對手換成了李佳琦,依然指責對方搞壟斷,但說辭卻變成了「你憑啥不讓我這邊賣便宜貨?我們自掏腰包給用戶打折,你憑啥不讓?」

肉眼可見的改變有兩點,一是主題變了,以前京東要傳達的信息是,我這里有更便捷的物流與服務,現在京東完全不提這套了,只聊低價,而且是割肉也要打價格戰。因為宣揚低價與補貼,才是新的戰略目的。而目前流量最大,最近又出過「花西子」事件的李佳琦,簡直就是天然目標。

另一個改變就是,過去京東的對手是淘系,現在降格到李佳琦,也側面反映了行業地位的下降。的確,在我看來,如果單說「全網最低價」的心智,京東的站位還不如李佳琦。

不知道京東會不會懷念一下過去的時光。畢竟那時候,雖然打不過阿里,但至少穩坐老二的位子,有著穩定的基本盤。而不是像如今這樣,強敵環伺,艱難轉型,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

03

為什么京東不擅長做低價?這里就要聊到京東的基礎商業模式了。

雖然京東上也有許多品牌商家,但它最核心也是最本質的屬性,還是自營采銷。這個模式類似傳統零售商,自己采買,自己銷售。

從這個角度來說,京東并不是平臺,而是渠道。京東從品牌那里做采購,消費者再從京東那里購買商品,兩次都是單邊交易。

這在當下電商領域是很非主流的。

絕大多數電商,包括淘寶天貓、抖音拼多多等等,都是平臺化的,也就是消費者在平臺上直接和商家做交易,電商平臺只是一個交易發生的地點,以及用各種方法撮合交易的中介。

兩者賺錢的方法也有區別。京東賺錢靠的是低買高賣,賺一個差價。如果想要提升利潤,一方面是通過規?;牟少彛档瓦M貨的成本,另一方面是配合自營體系,通過自建倉儲物流提高運輸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而平臺化的電商,比如淘寶,它不靠差價賺錢,而是依靠平臺積累的用戶,撬動商家和品牌付費。這里的費用,既可以是成交的傭金,也可以是購買推廣流量的費用。

如果平臺想要多賺錢,只要做大用戶規模,就能提升上游議價能力,讓品牌愿意低價賣貨或是支付更多推廣費用。而品牌支付的費用又能幫助平臺繼續做大用戶規模,從而形成飛輪效應。

所以說,京東賺的是消費者那頭的錢,而淘寶賺的是品牌那頭的錢。至于帶貨主播,作為平臺生態內產生的物種,他們本質就是人形聚劃算。李佳琦就是一個mini版的淘寶。

這兩套模式邏輯都是通的,沒有孰優孰劣,但在當下這個版本里,誰的錢更好賺是顯而易見的。

商家那邊,一般的態度是錢可以花,只要投入產出比能算平就行。而他們有一萬種方式把打折和做推廣的錢賺回來,比如以降價為名清理庫存,比如提高銷量規模化攤低成本,比如用預售和定金鎖定銷量避免庫存,比如砸出市場規模然后找投資人要融資。

但消費者這邊就不一樣了。商品還是那么個商品,不小心買貴了別的地方也賺不回來,價格自然是能省一塊是一塊。

而且現在的消費者省錢省得越來越狠了。為了十幾塊錢的折扣能在直播間看幾個小時的帶貨,為了幾毛錢的紅包能在電商平臺里玩各種小游戲還天天打卡。只要夠便宜,十幾天的預售期也能接受,快遞再等十幾天也能接受。

這就對京東很不利了。

消費市場的基本盤有三類人群,最上面的高端消費者,價格不敏感但對服務要求很高的一群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幾乎沒用過拼多多和抖音買東西,也不看直播帶貨。這些人京東穩穩能吃下,也是京東的基本盤。

最下面的價格敏感人群,就像我前面所說,京東顯然不會是他們的首選。

而中間一部分人群,既對價格敏感,也希望能享受一部分的服務。這批人的選擇才決定了京東的命運,而當下,肉眼可見的,這群消費者正在選擇下沉。

04

當然,京東模式不適合打價格戰,不意味著他們怕價格戰。

恰恰相反,京東自己就是打價格戰打出來的。但問題在于,京東從來沒打過如此大規模,全品類的價格戰。

京東的模式是很挑品類的。過去京東打過的價格戰,無論是數碼3C,家電還是圖書,本質都是標品。

關于電商領域的標品和非標品,其實可以寫一篇文章去好好解釋,這里打個不精確的比方,就是唯一性。標品往往是唯一的,消費者清楚自己要什么,決策很快,對價格漲跌很敏感,而且買了不太容易退換貨。比如我想要一本《長安的荔枝》或者要一臺MacBook Air,這是很難搞錯的。

但如果我要的是一條褲子,或者加多幾個定語,一條藍色水洗重磅直筒牛仔褲,XL的,夠精確了吧?即使這樣,我收到貨以后也有很大概率會退貨??赡苁且驗槊媪霞舨眉毠澰O計各種原因。但這樣一條褲子,你可以賣99,也可以賣299,甚至可以賣599,價格彈性可以很大。

因為服裝就是最大的非標品。

京東過去價格戰沒輸過,是因為標品天然適合可以自營囤貨,大規模采購把價格壓下來以后,消費者必然買單。加上京東大規模出貨的能力,無往而不利。

但如果打一場服裝的價格戰就不一樣了,服裝款式那么多,壓根沒辦法做大規模采購,就算價格壓低一點,消費者也未必有感知。我估計要是真的用自營邏輯來做服裝,京東能被庫存和退貨給拖死。

從雙十一到618再到百億補貼,當今價格戰早就不限于單個品類了。京東面對那些背靠商家的平臺電商,幾乎就是以有限對抗無限,以個體對抗行業。

也難怪京東著急上火,京東的確有太多課需要補了。

這兩年大規模招募商家和品牌入駐,大踏步向平臺化轉型,還換了CEO,在內部進行了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梢姈|子還是很清楚的。如果說當年打當當,打蘇寧都是局部戰爭的規模,那么現在的電商價格戰就是世界大戰的級別。

戰爭打到這份上,比的不是戰術,甚至不是戰略,而是一家公司能調動起多大規模的資源投入戰爭。而這里的資源,就是第三方的商家和品牌。

上個版本京東基本沒積累這方面的資源,但好歹賺到了錢。這波補課,可能也是最后的機會了。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還得比馬大呢,京東都淪落到和李佳琦打口水仗了,這駱駝的體脂率,實在不樂觀啊。

說到底,商業世界就是一場游戲,是游戲就有版本。

上一個版本大殺四方的角色,到了下一個版本就變成下水道英雄,這件事再正常不過了。

當然作為消費者,我還是那句話。我想要的就是便宜,既然電商直播從過去的低價逐漸成長為新的寡頭,那我就樂于見到挑戰者入局,能把這潭水再攪動起來,讓這個雙十一少點套路,多點實惠。

參考資料:

  • 《京東,反對京東》朱思碼記
  • 《京東低價戰略,能否柳暗花明?》表外表里
  • 《劉強東回歸以來,京東又損失了1/4的市值》互聯網怪盜團

作者:IC實驗室;公眾號:IC實驗室(ID:InsightPlusClub),從品牌看商業。

本文由 @IC實驗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的有道理,大件,標準件首選京東,放心;小東西,就選淘寶,貨圈;垃圾貨,就拼多多,便宜。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