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字化失敗,和這件小事脫不開關系

4 評論 3904 瀏覽 6 收藏 14 分鐘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很多企業都做起了數字化,你的企業在做數字化嗎?數字化的過程中,業務和產品吵架多嗎?企業的數字化失敗,都體現在哪些方面?本文就此進行探討,一起來看看吧。

你的企業在做業務數字化嗎?

數字化的過程中,業務和產品吵架多嗎?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你要小心了,這就是數字化失敗的征兆。

你可能嗤之以鼻,畢竟從古至今,改革哪有一帆風順的。

特別是企業內部協作,哪怕不涉及改革,也總是吵吵鬧鬧。

這樣說也沒有錯,但你要透過對立的現象,深挖對立的本質。

不同的本質帶來的不同的影響程度,最嚴重的,就會直接導致項目失敗。

根據埃森哲發布的《2022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研究》,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的比例僅為17%。所以至少有一大半的企業,數字化項目都無法到達順利的彼岸。

有鑒于此,企業必須認真對待業務和產品的對立。

以下三種對立的本質和解決方案,供你對號入座。

本質是權利對立,以分工治之。

本質是導向對立,以考核治之。

本質是思維對立,以規范治之。

一、人-人 與人-機-人過程的權利對立

業務不會自動地開始,也不會自動地結束。

從開始到結束,需要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來改變現狀,以達成業務結果,這就是現實世界的業務推進。我們把這一套交互方式概括為“人-人”,加入系統后,人和人不再直接互動,而是通過系統來傳遞信息,“人-系統-人”成為了新的交互方式。

譬如你是一家雜貨店的老板,原本你向廠家訂貨,需要聯系廠家的銷售人員,說清楚需要飲料干雜零食若干,而現在廠家提供一個系統給你,你可以通過系統查看貨品信息并在線下單,同樣的,銷售人員從系統了解到你需要什么產品,你們不再需要互相溝通。

所以說,傳統的業務實現是靠“人-人”交互流通,這一過程也被稱為線下流程,與之相對的線上流程,依靠“人-系統-人”交互。從線下到線上的過程,就是業務的數字化。

線下流程靠的是不同的業務人員共同推進,他們環環相扣,最終服務到客戶。業務決定內部如何協作,外部如何服務客戶。而通過系統,顯然改變了原有的協作流程,進而剝奪了業務的部分話語權。這就造成了業務和產品之間的根本矛盾。

排斥線上化的業務人員會痛斥使用系統過程中種種不便,仿佛它是阻擋業務發展的最大敵人。同時放大了線上化的過程的負面體驗,不會用,不好用成為了業務的常見托詞。

反過來產品又可能因為組織賦予的責任,完全站在了業務的反面,強硬的去推廣系統。同時也把業務增長歸功于線上化,而輕視業務在一線的努力。

線下和線上是服務于同一個目標的不同方法,是硬幣的一體兩面,需要業務和產品同樣付出努力,才能既做好線下,也做好線上。況且線上化是一個以年為單位的大工程,線上和線下的同時運行,也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所以協調好兩者的權力對立,對于現在的業務是否能延續,未來的業務是否能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那怎樣協調這樣的對立呢?簡單來說就是劃地盤,用流程來劃分權限。

把產品設計分為兩個階段,階段A 業務設計 ,階段B 產品設計。

前者的話語權給到業務,讓業務來定義做什么事情,為什么做A不是做B,A的范疇是怎樣,業務準備如何去做這樣的事情。但注意,如何去做這樣的事情并不是讓業務拿出系統界面,來告訴產品這里增加一個頁面,那里放一按鈕,而是拋開系統去描述業務的實際需要。

例如,業務需要做一個客戶管理系統,并不是拿著市面上成熟的CRM告訴產品抄一份。而是定義組織內部,什么是銷售管理,要管理哪些角色,管理的過程是如何做的,具體要做什么事情,這些事情哪些是需要在系統上操作的,操作后需要保留哪些信息。

這一部分至少需要業務給出業務流程圖-角色工作說明書-線上化需求說明書。這些文檔模版后續我也會接著分享給大家。

業務給到這些基礎信息后,產品接手,開始回到產品和系統的視角來定義這件事情,思考在系統的上如何滿足業務的訴求。這里會暴露非常多的問題,例如線下能跑通的事情,你會發現線上就做不到或者需要換種方法做;再例如線下沒有的流程,像管理、審批、風控是線上必考慮的要點;還例如線下的流程鏈路長,涉及角色多,是否需要劃分一二三期。

這些問題和解決方案,在后續的文章中,我會接著分享。

總之,把產品設計的過程一分為二,各自確定自己范圍的內容和權利,是數字化的基礎。

二、短期導向和長期導向的對立

當流程確定,業務和產品都已明確知道自己的權利和責任。

此時更容易發生的問題是在業務訴求本身,以及業務期望的實現方法。

也就是從目標——方案的推導。

這一過程是由業務確定的,但由于業務工作具有強烈的短期導向性。每月,每季度,每年都有各種指標任務,銷售考核,大家會盯著各種結果數據全力奔跑,就會想盡辦法由目標去推方案。

線下他們或許會采取一些不那么正規的手段,而轉到線上,就延伸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訴求。

舉個例子,除了部分特殊業務,公司要求所有訂單都進行線上化,這樣客戶下單后,公司統一的訂單中臺能看到所有渠道的所有數據。那有一些既不是特殊業務范疇,現階段又不能線上化的訂單,為了獲取這部分業績,業務希望事后導入功能可以放開權限,在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弄虛作假”。

對于這類明顯違規的訴求,產品自然應該拒絕,但還有一些在安全線內但是對長期無益的訴求,產品覺得實現這些需求是資源浪費,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也容易和業務發生爭吵。

另外還有一些訴求,業務無法證明方案的有效性,推著需求上線的時候非常著急,但是做好了又因為種種原因擱置,迫于無奈產品做了,最終證明確實是資源的浪費。

作者做過一個統計,在多家受訪的企業中,大約有10%的功能上線后會被立即使用,而20%的功能會在3個月內被使用,還有40%的功能會在1年內被使用,而有30%的功能將會長期沉寂,不會為企業產生價值。換句話說,內部系統也好,SaaS也好,至少有3成的需求做了都是無效的。

綜上,從業務目標到業務方案,業務會因為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產品產生爭論,主要取決于大家的導向性問題,業務更會傾向于試錯,只要完成目標,什么都可以嘗試,而產品希望想明白了再去實施。

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用考核。

對于線上化的業務,不應該僅考核業務收入成本等核心數據的達成,也要考核研發資源的利用率。

既然由業務決定了一定要使用A 方案來實現目標,那最后我們就要看A方案帶來的效果,以及投入的成本?,F實里不乏耗費1個月,幾十上百萬萬的研發費用,1年后回顧,個位數用戶,甚至沒人使用的例子。

對于產品的考核,適當把業務目標分配下來,讓產品去考慮如何使用技術手段幫助業務達成目標,不需要產品像一線業務一樣去做具體的事情,但會更積極的利用系統工具去想辦法。

好好合作,互相配合可能是一個場面話,但綁定起來的目標能有效讓大家站在一起。

三、業務思維和產品思維的對立

業務思維以“我”為主,認為自己非常熟悉客戶,熟悉公司內部,于是就能代表客戶,代表內部的各個角色去對系統提出意見。

產品思維以“用戶”為主,講究的是以用戶整體的特征去推導,去考慮如何設計頁面符合客戶共性。

曾經有產品告訴我,因為一個圖標展示和業務吵了好久,因為業務認為這個圖標就不能精準表達業務的定義,而產品不改動理由是:客戶沒有業務那么專業,是分不清圖標代表的款式區別的,表達女裝,那用連衣裙和短裙都沒有關系,況且這個頁面停留時間不足3秒內,圖標的作用是讓用戶快速區別這個選項和其他選項的區別。

面對業務思維和產品思維的對比,我們應該怎么解決呢?

一方面沿用第一部分說的分工,既然是界面上的事情,那拍板就該由產品來做。

另一方面是給到具體的規范。

每個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業務也不應該認為自己就懂全部的,反過來雖然產品擁有決策權,也可以聽一聽業務給出的信息。針對界面的爭論,其實可以用一個巧妙的辦法解決,也就是各自去搜集證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像競品的方案,用戶交互的規范,用戶的反饋都可以成為證據。

大家把證明自己的觀點一一擺出來,充分討論并取得理解。

當然,如果不能取得理解,那還是尊重產品的權利范圍。

回顧文本,我們講述了,企業數字化爭論的背后就蘊含著失敗的信號,這點從數字化轉型的失敗率來看,絕不是危言聳聽。

同時,我們細分了三種對立,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首要的是權力的爭論,這也從流程設計上來劃分權利。

在從目標到方案的設計上,由于兩者的視角不同,建議使用考核的方法,考核業務的資源利用率,也考慮產品一定的業務達成率。

最后是在具體設計上,在界面和操作范疇,業務和產品有爭論時,一方面尊重產品的最終決策權,另一方面注意拿出各種證明各自從理性說話而少用“我覺得”“我認為”“我應該”。

專欄作家

假裝是運營,微信公眾號:SaaS學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產品,專注B端,負責過行業頭部SaaS產品并經歷過完整的生命周期。熟悉金融、物流行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往往業務方給不了完整的需求,要么業務側加人,專人梳理業務,要么產品經理足夠懂業務,幫助他們梳理業務。

    來自上海 回復
  2. 數字化肯定是老板拍板要做的,既然老板拍板了,借助老板的力量和其他部門去交涉就好了,利益沖突是必然的,盡可能照顧的現有人員的利益,循序漸進推進,實在兼顧不了的,就軟硬兼施就好了。

    來自北京 回復
  3. 也許利益的對立才是導致數字化失敗的主要原因

    來自浙江 回復
  4. 簡單的說,理想狀態下(不牽扯任何部門利益和考核機制的干預):
    產品經理深入業務,放下姿態,服務好業務人員,業務人員聽取產經理建議,優化業務流程,產品業務互補迭代。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