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C.ai的終局是什么?會成為平臺么?為何國內沒有大競品?

0 評論 1869 瀏覽 4 收藏 13 分鐘

Character.ai最終是否會成為平臺?關于Character.ai的未來發展走向,我們或許可以先了解一下它的核心目標和商業模式。這篇文章里,作者給出了他的看法,并對未來可以拓展的AI產品方向做了總結,一起來看看吧。

昨天發了篇文,Character.ai:這家AI創業團隊,找到了讓LLM“爆發”的方法》。

下午就和一個拿了幾千萬大廠錢創業的朋友見面喝了咖啡,他對Character.ai(后面用C.ai來替代)很感興趣,給我問了幾個問題,我人都懵圈了:

  1. C.ai會成為平臺么?
  2. C.ai的終局會是什么?
  3. 為何國內沒有大的競品?
  4. 小公司做還有機會么?
  5. 有什么好的AI產品方向?

這篇文章簡單寫一下我當下的思考,博君一笑。

一、C.ai會成為平臺么?

我認為不會,或者說,短期內不會,進一步說,不是C.ai的目標。

在討論 C.ai 是否應該發展成為一個平臺之前,首先需要明確“平臺”這個概念。

一個平臺是指能夠為多方交易提供基礎設施和規則的系統,通常能夠使供應方和需求方相互連接并互動。

例如,淘寶和京東是連接買家和賣家的平臺,而抖音和小紅書則是連接內容創建者和內容消費者的平臺(后期都會逐漸更加復雜,比如交易平臺會直連工廠,內容平臺會引入電商)。

接著我們探討一下 C.ai 是否應該或愿意成為一個平臺。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 C.ai 的核心目標和商業模式。

C.ai 主要致力于通過AI技術提供個性化的聊天體驗,而不是作為一個多方交易的平臺。它的主要價值是通過AI技術增強用戶體驗,而不是通過撮合不同的市場參與者來生成交易。

So probably try some premium subscription type of service where, you know, we can as we develop some new capabilities that might be a little more expensive to serve than start charging for them.

Noam在采訪中提到,會在未來開發一些新能力,來收取更高一些的訂閱費。

舉個例子,C.ai可能會進化到語音通話功能(完全可能),但這個能力需要會員訂閱,那活躍用戶付費的概率還是很高的。

但免費的文字交流功能,依然能夠幫助C.ai持續不斷的獲得大量的用戶,大量的用戶才能在C.ai上創造出更多的角色,產生更多的聊天,進而讓產品得到更多的data,更多的user case,形成好的增長回路。

其次,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成為平臺的可能好處和挑戰。成為平臺可能會提高 C.ai 的市場影響力和盈利能力,但同時也會增加運營的復雜度和合規風險,特別是在處理與第三方內容和服務相關的知識產權和隱私問題時。

AGI first and product first

C.ai的夢想是用產品的方式走向AGI,但平臺事實上是運營驅動,這背離了兩位創始人的愿景。

We want to build something that is usable, but very, very general purpose

同時,他們非常希望構建可用的,但非常非常通用的產品,用戶可以利用它來自由的探索,找到適合的用例。

綜上所述,C.ai 是否選擇成為平臺,應基于其長期的商業戰略和市場定位來決定。而從目前的情況看,C.ai 似乎更傾向于專注于其核心的 AI 聊天技術,以提供獨特和高質量的用戶體驗。

二、C.ai的終局會成為什么?

說終局有點太夸張了,既然C.ai希望打造一家公司:AGI first and product first.

即是AGI first,又是產品first,什么情況下能更好達成這一目標呢?

有一個idea是虛擬世界更多的接近現實世界,這樣AI就可以在更加豐富的復雜環境里獲得更多維的信息輸入,進而可以得到更多的訓練,AI趨近于真人,甚至超過人類,達到AGI。

在這么幾個維度上是可以考慮增強的:

  • 個性
  • 記憶
  • 數字人
  • 多模態
  • 元宇宙

就不展開了~不然我要露餡了:)

設想一下,戴上蘋果的Vision Pro,你可以進入一個元宇宙內,那里有你拉進來的數字人,他們有很強的人格化,有所有過去的記憶,能用各種模態和你交互!它們或許就是AGI的化身。

把上面三個人的顯示屏換成三個數字人呢?

小結就是:AGI、虛擬世界的拓展、個性化和多模態交互、數據和記憶的持續積累,甚至還可以是開放性和生態系統的構建。

三、為何國內沒有大的競品?

這一part是我猜的啊,限制中國版C.ai(當前有一些產品,但還沒那么出圈,glow已下架)出現的,有幾個因素:

  1. 風險
  2. 資本和時間
  3. 技術發展水平
  4. 市場認知和需求
  5. 人才儲備

1. 風險

我看星野、AiU、彩云小夢,大家沒用成熟IP來創建角色,看C.ai大部分數據的角色都來源于知名IP:

那就很影響Chat bot對用戶的吸引力了。

另外就是如何處理用戶數據和保護隱私方面。

2. 資本和時間

資本的投入和時間的積累是發展大型AI產品的基礎。國內AI應用很少看到有融資的,這就限制了產品的發展。

國內外的資本可能在投資AI應用層面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時,國內的備案審查機制也可能會延長產品的上市時間,時間這一點上,AI2.0這一波也不到一年嘛,大家都還在探索。

相信明年整個市場會爆發。

3. 技術發展水平

國內的大模型能力還在逐步提升中,大家都在盯著GPT3.5和4在追著呢,這種技術差距肯定會影響國內公司在發展類似C.ai這樣的產品時的效率和效果。

4. 市場認知和需求

用戶的市場認知和需求也是影響國內大型競品出現的重要因素。可能國內市場對于類似C.ai這種產品的認知和需求還不夠成熟,導致市場上缺乏足夠的驅動力來推動相關產品的發展。

5. 人才儲備

好的產品經理本來就少,在AI方向上,好的就更少了。

四、小公司做還有機會么?

我認為一定有機會,并且可能性很大。每個新時代的到來都會造就一批弄潮兒!都是掀翻上一時代統治者的絕好時機!

創業者永遠會擔心:巨頭抄襲怎么辦?

反過來我們要思考一個點,最終贏得用戶的是什么?是能夠真正解決用戶問題和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找到這個切入點,構建出獨特的價值,就能為小公司創造出一片天地。

比如C.ai通過積累用戶的情感記錄,構建了獨特的用戶體驗,這種核心資產是難以復制的。這種資產的積累,也是護城河的關鍵所在。

五、有什么好的AI產品方向?

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尋找創新且有前景的AI產品方向是每個創業者和產品經理的共同課題。借鑒C.ai的例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思考未來的AI產品方向:

1. 用戶需求的深度挖掘

首先,我們要深入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C.ai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滿足了用戶混合了娛樂+陪伴+情感寄托的需求:

But then what we hear a lot more from users is like, I’m talking to a video game character who is now my new therapist. And this makes me feel better. We had no idea that that was going to go on the, but like, and then, you know, there’s this huge, like use case in like some mix of like entertainment and companionship and emotional support.

那么,在國內,什么樣的需求是尚未被滿足的?什么樣的用戶群體正在尋找新的解決方案?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

2. 現有解決方案的優劣分析

分析當前市場上的解決方案,找出它們的優勢和不足,從中發現我們可以改進或創新的空間。

舊場景、AI新解法。

3. 構建有效的用戶粘性資產

C.ai通過創造性的方式,使用戶能夠創建和個性化自己的虛擬角色,和LLM交流,從而增強了用戶的粘性。我們能否也構建一些獨特的、能增加用戶粘性的資產?

4. 持續的用戶調研和驗證

保持與用戶的緊密聯系,持續進行市場調研和產品驗證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不斷地理解用戶,我們才能不斷地優化產品,使其更符合市場需求。

5. 尋找交叉領域的創新點

有時,創新的靈感來自于不同領域的交叉和碰撞。我們可以嘗試將AI技術與其他領域結合,探索新的產品方向和商業模式。

6. 保持對新技術的敏感和探索

AI技術日新月異,保持對新技術的敏感和持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新的技術可能會為我們提供新的產品思路和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我們要保持對市場的敬畏和對用戶的關注,持續學習和探索,不斷地試錯和優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AI的大潮中找到屬于我們的獨特方向,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如果脫離用戶群體的理解,直接上產品,那更多就是“賭”了,賭也有可能對,要么運氣好,要么子彈多,看你怎么選了。

專欄作家

Super黃,微信公眾號:Super黃的念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深度產品拆解+商業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