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雙十一為何這么“慘淡”?背后的原因很現實

0 評論 2628 瀏覽 1 收藏 13 分鐘

今年的雙十一大促已經落下帷幕,部分消費者可能會感覺到今年的大促似乎還是比較冷清的,那么,造成這種冷清感的背后原因有哪些?在促銷變得常態化、傳統電商不斷遭遇沖擊之后,或許雙十一,也到了要改變的時候了。

日前,雙十一已經結束了,依舊沒有總交易額的公布。但是從大家的感受來看,這屆雙十一是非常冷清的。

不過京東淘天都聲稱自己的用戶規模與商家規模增長。京東方面稱,截至11月11日晚23時59分,成交額、訂單量、用戶數齊創新高,京東采銷直播的總觀看人數已突破3.8億。

淘天集團方面稱,用戶規模和商家規模顯著增長,全周期累計訪問用戶數超8億,創下歷史峰值。但平臺沒有公布總交易額。

根據星圖數據透露的2023年雙十一各綜合電商平臺數據來看,2020年4982億,2021年6000億,2022年5571億,2023年3105億。同比往期戰績,掉的太厲害,從消費者的感受來看,這一屆雙十一,是非常慘淡的一屆。

這背后是什么原因?

一、不夠劃算,促銷常態化,稀缺性消失了

根據上觀新聞統計的數據顯示,雙十一今年的百度搜索指數是近10年來一個“冰點”,峰值搜索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0%,微博最火熱的話題,是“雙十一是不是賣不動了”。

京東將雙11大促的主題定為了“真便宜”,天貓為“全網最低價”。雖然和前兩年相比,今年“雙十一”的優惠政策已經精簡了不少。但事實上,僅有半數商品做到全年最低價!

今年經濟環境不好,大家收入降低絕對不是核心原因。一大原因是,現在促銷已經是常態化了,有記者對天貓平臺上2023年折扣安排做了統計,發現幾乎三分之二的日子都是購物節。各式季節換購、節日特銷充斥著日常生活。

事實上,在天貓淘寶之外,拼多多、京東們的百億補貼戰也已經是常態化了,各種短視頻直播間的促銷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打響,在這種情況下,雙十一帶來的各種滿減套路就讓人覺得麻煩且沒意思了,而且稀缺性因此消失了。

事實上,2019年之后,雙十一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主要是消費者被套路了太多,消費者真能得到的實際利益并不多,買了一大堆自己不想要的商品。有些時候還沒有不打折時,來的便宜。

二、先漲價再降價的套路依然大規模存在

今年雙十一,很多消費者都在吐槽,商家在雙十一之前先漲價,再降價。甚至有些商品在雙11之后價格依然維持不變甚至下調,讓消費者們感到被欺騙了。

有消費者吐槽,今年的雙十一都不像雙十一優惠機制,跟平常沒區別,非得給它安個特殊節日干嘛。

從網友評論來看,不少消費者都提到雙十一之前都提價的套路,所謂的滿減,全是套路,價格比平時還貴。

根據齊魯壹點的報道,來自廣東深圳的李女士本打算趁著“雙11”滿減活動,可她付完尾款后發現,平時購買只需128元的洗發水這次卻要162元,比平時還貴了34元。

李女士找客服反饋,希望對方退差價并贈送小樣作補償。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客服最后答應贈送小樣,拒絕退還差價,因為“價格是品牌方定的,店鋪沒有退差價的權限”。

和李女士有相似經歷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記者在某第三方投訴平臺梳理發現,關于“雙11”的投訴目前已經高達6萬多條,投訴內容大多是“宣傳最低價實則還漲價了”、“搶到了優惠券卻無法使用”等。

有網友表示:雙十一最大的敗筆,就是在這之前,各類商品全部漲價,到活動期間,價格再回落,其實價格比平時還高。幾年來一直玩這把戲,老百姓都看明白了,今后參與的人會越來越少。

此外是時間線拉得太長了,各種平臺滿減,,整點減,分享券,從10月預售到雙十一返場,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要么漏了券,要么錯過了直播間的福利,忙活半天,回頭一看,還是貴了。

甚至很多產品平日里的促銷更便宜。有消費者怒吼:要是哪個平臺取消所有優惠券,我保證優先選擇你們。

三、規則越來越復雜,大眾消費觀變了

從這屆雙十一來看,而雙11復雜的機制在多年前就引發吐槽,尾款制、滿減制、購物金制、返利制、湊單制等五花八門的制度,實在是考驗消費者的計算能力。讓人有一種錯覺,自己買的不是最劃算的。

大眾的消費觀,明顯變了,對套路認識也更深了,今年雙11的安靜,不僅是的平臺減少聲量的原因,還有消費者理性務實的原因。

以前雙11,大家買買買很瘋狂,幾乎全民參與,看中什么直接買單,雙十一都在社交平臺秀自己買了多少東西,花了多少錢,這一天真的有狂歡的氣氛,也給電商平臺制造了不斷上升的消費數據。

過去,雙十一人們會在朋友圈、微博等平臺上曬自己的購物車和戰利品,但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變得理性務實,沒有那種過節的氛圍感了,參與感也越來越弱,也幾乎不討論了。

有網友說,早就不拼雙十一了,因為雙十一并不意味著低價。低價不優質,沒必要了吧。原來喜歡囤積生活用品,現在改了不囤了,因為沒有必要。

即便買,也不再是大筆大筆的囤,而是要看看是否真的需要,是否真的具備性價比。但你會發現,大家并不是不消費了,而是沒有必要的消費,就不消費了。

四、抖音對傳統電商的沖擊效應已經凸顯

此外,在傳統電商平臺之外,抖音的沖擊其實很明顯了。根據數據顯示,抖音今年1-10月gmv接近2萬億了,全年可能突破2.5萬億。

要知道阿里整個國內市場gmv去年是7.8萬億,包括了淘寶天貓盒馬1688以及本地生活等,這說明作為娛樂平臺的抖音,電商竟然接近商業老大1/3體量了。

事實上,很多用戶或許已經養成了抖音購物的習慣,抖音的興趣推送機制,效果還是存在的,刷著刷著就把東西買了。

這種短視頻興趣電商對雙十一的殺傷力在于,它無時無刻都在吃掉用戶的一些個性化消費需求,它推送的東西,往往真的是消費者所需要的,與消費者需求契合度非常高,下單的概率很大,且購物習慣一旦形成,復購率也很高,這對淘寶天貓京東等傳統電商形成了強勢的分流。這也讓雙11的購物需求下降了許多。

與此同時,大量商家入駐抖音,從消費者碎片化時長的占領、潛在需求的洞察、習慣的培育、與商家三個層面,全方位分流傳統電商,這個沖擊力,從未來幾年來看,可能還會越來越大。

五、雙十一被套路反噬,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雙十一的存在感越來越弱,因為商家年復一年的玩套路,已經影響到平臺的信任價值,透支消費者對于購物節的一種心理預期,商家參與的疲態感漸深。由于流量紅利瓶頸期到來,網購支出額下降,平臺競爭越來越激烈,整個雙十一平均分攤下來的流量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貴。

雙十一事實上到了改變的時候,改變要從真誠做起,真正簡單的打折,徹底摒棄先漲價后降價的花招,現在的消費者對價格異常敏感,你拿消費者當韭菜,必然受到反噬。

尤其是在抖音電商、拼多多的低價心智正在定型的情況下,淘天與京東需要切實的改變,以前,雙11很多人都是固定消費,要么天貓、要么京東,這種被稱為固定消費,甚至也一度有電商格局已定的說法。

但現在來看,并非如此,固定式消費開始被打散。電商行業從格局已定,轉向百花齊放的發展階段。雙十一京東和天貓的冷清,也許更好的驗證了更多的互聯網電商平臺正在崛起。這意味著,商家、消費者都有了更多選擇。

雙十一,到了改變的時候,雖然年年在喊著要改變,但年年玩套路,從目前雙十一的冷清局面來看,從平臺到商家,都被套路反噬了,且對品牌的傷害是不可逆的,而未來的雙十一,如果不做改變,可以預見的是,今年的雙十一,它可能是未來幾年最好的一屆雙十一。

專欄作家

王新喜,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從業者,百度百家、艾瑞網專欄作家、虎嗅網、鈦媒體認證作者,關注IT熱點背后的本質,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