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數據管理部門?
有時候在企業內部人員優化的過程中,數據管理部門可能會首先被考慮撤下,因為于部分企業領導而言,相較于企業的生存,數字化建設工作可能傾向于“可有可無”。怎么解讀這一現象呢?一起來看看本文的分享。
電腦一開一關,一天過去了,歲月如梭;電腦一個換一個,三五年過去了,時光荏苒,驀然回首,現已是歲末年尾,許多企業開始籌備年終匯報和規劃明年的工作。表面平靜的工作狀態之下,實則暗流涌動,若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當前許多傳統企業的現狀,那便是“生存”,如何活下去,企業如何生存?
降本增效、人員優化,即大裁員往往是最直接快速見效的方法。因此,一些企業的HR部門開始制定新一輪的人員優化方案,而作為企業內難以用價值衡量的成本投入部門,數據部門往往首當其沖,成為那個容易受傷的部門,這是為什么呢。在許多傳統企業領導的意識中,數字化工作屬于錦上添花,企業當前的生存問題還未解決,數字化這朵“花”自然可有可無。
一、可有可無
為什么大部分的傳統企業中,企業高管們覺得數據部門是可有可無的?筆者認為主要有基于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IT思維:在大部分領導眼里對于數據管理、數據治理的理解還停留于“IT”階段,數據部門對于領導而言就是要解決公司所有的數據問題并能創造數據價值的唯一責任部門,但實際上數據的控制權和解釋權大部分企業還是由各個業務部門去主導的;
第二,數據氛圍缺乏:對于數據能做什么這件事,產生何種價值,大部分的傳統企業還未讀懂,未看透;還是深陷傳統的經驗管理模式,如果數據真能替代領導的決策分析,那么是否又會有一些人失業下崗呢?所以自然對數據部門不夠重視;
第三,缺少業務支撐:其他信息條線,例如營銷系統會有營銷部門進行背書,會有業務領導進行支持,而數據部門本質上是打破部門墻,且拉通各個條線數據標準的工作,無疑會讓原本部門開展的工作受到一定的約束;
第四,數據一直在花錢:在大部分傳統企業領導眼里,數據部門一直在投入,是成本中心,還不是利潤中心,雖然數據資產入表政策已經出臺,但很多企業還處于摸索階段,主要表現在不是買數據就是買硬軟件,如果沒有創造直觀的經濟效益,甚至經濟效益不如預期,相比業務部門而言,數據部門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就會排在最末端。
從以上四點我們不難看出,在當前大部分的傳統企業中數據部門地位低、無話語權,很多企業內部自身也缺少專業性,這是個不爭的事實,除了對外花錢更不能創造直接的利益,同時由于數據一直是在公司各個部門都在使用的狀態,甚至某些公司,在每個部門都有配備的數據分析人員,這讓領導產生一種錯覺就是數據部門工作不飽和,人員可有可無,有優化的空間。
二、尋找核心價值
是什么讓企業領導認為數字化是雞肋,讓數據部門價值難體現?首先我們來聊一下“價值”這個數字化的核心點,究竟數字化為企業創造了多少價值?數據部門因數字化得到了哪些提升?是數字化成就了數據部門,體現了數據部門的價值?還是數據部門讓數字化發揮了作用?
我們經常面對的一個現象就是當前是一個數字化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數字改變著生活,但很多人就樂觀的以為數字化可以改變工作習慣、工作模式、可以改善管理,甚至認為數字化可以輕松實現企業的商業模式轉型,于是我們就經常聽到“數字化轉型”這個概念,行業大咖也在不遺余力的宣講這個轉型,同時也在某些追逐利益的軟件大廠一頓忽悠下,讓企業領導對于數字化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大部分情況下領導眼里只看到了數字化的技術層面,而忽略了數字化技術背后的管理邏輯,所以很多企業領導認為數字化系統必須適應企業的管理,必須能解決所有的管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技術肩負起企業自身管理能力低下的鍋,數字化系統的價值自然無法體現出來,那么作為數字化建設項目的主導者數據部門,自然也成了背鍋俠,甚至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部門。
三、眼前的困境
我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困境:在許多企業領導的眼中,數據治理只是一次性的投入,但實際上,無論是數據治理還是數字化建設都需要企業持續不斷地投入成本建設。
特別是當企業進入大數據應用的深水區,隨著業務部門場景的不斷變化,對數據質量、數據標準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多。一成不變的數據標準、不高不低的數據質量、數據管理水平肯定不能滿足日益變化的業務需求,這時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讓企業感到進退兩難。
不繼續投入,數據難以滿足需求產生價值;而繼續投入,又讓人感到心痛和不舍。這就是企業數字化建設的另一個困境,使得數字化系統的價值難以體現,同時也讓數據部門備受爭議。
不難看出,由于企業領導在數字化建設上缺乏深度的認知與共識,數據部門本來寄希望體現價值的數字化建設最后都做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還成為背鍋俠,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專業能力備受質疑、投入備受爭議,價值體現不尷不尬。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之前的風口上,企業快速擴張,在這種快速成長期一切的投入都是理所應該,一切組織的擴張也是情理之中,于是部分傳統企業的管理處于失控的狀態,例如在數字化上毫無規劃的大量投入,只要是認為好的統統買進,什么中臺、什么大數據都買進,同時隨著業務需求越來越多,各種數據管理平臺、系統也大量買入。
這個時候數據部門也進入了快速成長期,什么開發團隊、數據分析團隊、數據平臺應用、數據治理團隊都統統搞起來,至此數字化團隊可謂是兵強馬壯;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成本與價值的基礎上;企業高速發展期可忽略不計,一旦風口消失了,企業進入了求生存的被動局勢下,關于成本與價值的話題就會被重新擺上桌面。
由此,對于企業來講價值體現難的數據團隊甚至是就數字化團隊成為第一個被優化的,成為受傷最深的那個部門。
說在最后
總之,數據部門的價值體現在于數字化建設,而數字化建設總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難以成功,這就造成了數字化的價值難以量化,數據部門也隨之成為多余的部門。
因此在高度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數據部門會成為最受傷的部門,而CIO也不要想當然認為企業離開數字化會如何,企業生存都是問題,數字化還有何用?
說白了數字化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工具,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深刻討論的論題。
為我投票
我在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3年度評選,希望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來支持我一下~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我的個人參選頁面,點擊紅心即可為我投票。
每人每天最多可投30票,投票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抽取書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紀念周邊&起點課堂會員等好禮哦!
投票傳送門:https://996.pm/M8oRW
專欄作家
成于念,微信公眾號:Laosij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互聯網+行業、數字化轉型落地。專注領域包括IT數據管理、數據資產、數據應用和最佳企業數據案例實踐分享。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