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字長文深度剖析:AI社交產品真的懂社交嗎?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少大廠爭相進入AI社交賽道。本篇文章圍繞AI加成下的社交產品特點,詳細分析了真實市場中AGI如何切入社交領域,展望了AI社交產品的未來發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AI社交賽道已有多個玩家入局了,騰訊音樂的“未伴”APP、騰訊閱文的“筑夢島”APP、抖音的“抖音心晴”、微博的“明星AI情感伴聊”、美團的“WOW”APP、快手的“AI小快”,另外還有創業公司minimax推出的星野。
一時間社交這個賽道又重新熱鬧了起來,那AI時代的社交會有什么不同嗎?現在出來的所謂AI社交產品能打嗎,能顛覆微信嗎?哪家公司能在AI社交上做點什么出來呢?最根本的,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每個人都需要幾個智能的AI BOT嗎?
其實這些問題都挺難被回答的,因為AI時代還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大模型迭代更新非???,今天的認知在明天也許就啪啪打臉了。但每次伴隨著生產力技術的變革,都會出現一大批新貴,去引領那個時代,比如上一波移動互聯網,國內誕生了騰訊、阿里、百度、拼多多、字節等巨頭。AI時代也一樣,重要的是在路上,一起見證AI為社交帶來可能改變的歷史時刻。
社交是一個九死一生的賽道,但它具備高粘性、高壁壘、高天花板的特性,按照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這種高價值引發無數 投資人、創業者、巨頭 涌入這個賽道,一波又一波。下面我們來詳細聊聊社交產品,以及AI加成下的社交產品應該怎么做。
文章圍繞三個問題來組織:
(1)社交產品的一般路線?
(2)AGI如何切入社交?
- 市面上AI社交產品在做什么
- AI虛擬人在社交中扮演的角色
- AI切入社交的三種可能路線
- 星野等產品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3)誰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一、社交產品的一般路線
我們先回顧一下成功社交產品的發展路線,感知下社交產品都是如何成長的。下面這些產品都是社交產品中一顆顆耀眼的明珠,曾被當作神作各種分析。
(每個產品的增長方法是多元的,如上表格只列舉了代表性的)
我們可以看到做社交的產品,有幾種路徑:第一種是為已有關系鏈提供更好的通訊工具,讓新產品的體驗足夠好,從而完成成熟關系鏈的遷移;第二種是找到一個需求場景,提供好的信息溝通工具,幫助該群體用戶依托場景,快速建立和沉淀新的關系鏈;第三種路徑是給用戶提供一種工具,用戶可以表達生成內容供其他群體消費,快速建立起1V多的粉絲關系鏈,發展成為社區/社交媒體。在有了穩定關系鏈后,產品進行快速迭代,將關系鏈上的其他信息流通工具如群聊(也可輔助延展關系鏈)、朋友圈(異步)等建設完成,那么一個完善的社交產品就形成了。
無外乎都是在恰當的時機,找到了更好地滿足C端用戶需求的方式,從而快速完成了用戶的聚集,讓產品形成了網狀結構,從而建立起產品的壁壘。
將社交產品以如下四象限進行分類,橫軸代表關系鏈的強弱,縱軸代表互動頻次。我們簡單分析下各類社交產品特點:
1. 第一象限:微信、Facebook、Snapchat這類產品是雙向的熟人關系鏈,因此關系鏈粘性極強,互動頻次極高,像字節等公司無數次發起沖鋒,提出過“年輕人的社交”等概念,想在這個象限站住腳。由于需要遷移雙向關系鏈,這個切入點的難度最大,一般要伴隨著通訊方式改變、移動互聯網這樣的大時代。
2. 第二象限:discord這類產品,切中的是游戲玩家通訊場景,場景特點是強互動、弱關系。如果選擇這個賽道,AGI能發揮的是作為一個工具屬性,利用高互動這個特點,在游戲NPC或其他產品游戲化的場景,為用戶在“信息表達”上做一些事情。(如果AI角色與人的連接也算是一種關系鏈的話,且二次元、乙女用戶表現出的對話高粘性,當前的星野、c.ai應該落在這一象限)
3. 第三象限:tinder、陌陌 的用戶的關心鏈是線上隨機匹配的,這類關系鏈是脆弱的,互動頻次也是非??础熬壏帧?,所以這類產品的用戶粘性、活躍度會相對低一些。如果選擇這個賽道,看起來不是個太好的生意,暫時也想不到AGI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4. 第四象限:twitter、微博、Instagram、抖音、快手、小紅書這類產品,占據的是明星、KOL這類單向關系鏈,但由于粉絲粘性強,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種單向的強關系鏈,但互動性上是比第一象限低很多的(在部分國家如日本,twitter中有相當一定關系鏈是熟人在用)。不過這類產品的生態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內容連接人的,所以其中有相當比例的弱關系鏈存在,代表是快手、小紅書、抖音。由于AI的內容生成能力很強,所以,midjourney這種產品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流量社區。從用戶量級看,內容社區+粉絲關系鏈 產品的天花板也很高,畢竟99%的用戶不會天天主動輸出,消費內容是更輕松的事情,我認為像星野、筑夢島等應依托AIGC優勢能力,往這個方向發展,下面會詳細講講。
那么AI社交產品,到底應該以什么樣的角度切入社交呢?是否能完成關系鏈的遷移,或者更高效地建立新的關系鏈呢?
二、AI如何切入社交
首先,我們了解下AGI這個概念:
AGI是一種可以執行復雜任務的人工智能,能夠完全模仿人類智能的行為,能夠執行任何人類智能活動的計算機系統。AGI可以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更高層次,它可以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改進、自我調整,進而解決任何問題而不需要人為干預。
看完以后是不是覺得人類被取代,已經不再遙遠了… 確實,細思極恐,人類上萬年自刀耕火種到多次生產力革命后的文明,都會被輸送給AI所汲取并演進,直至取代人類…
斯蒂芬霍金、埃隆馬斯克、比爾蓋茨 等眾多科技行業的翹楚,都多次表達過對AI的擔憂,表示要進行有效地監管。這個層面的事情,值得開一篇新的文章來討論,我們還是先聊回到社交的事情吧。
AI在社交網絡中的角色,是能依托AGI,像一個真實的人一樣跟你聊天,AI-人對話,而不是人-人對話,這種對話產品真的有人用嗎?
1. 市面上的AI社交產品在做什么
最近市面上已經出現產品,如 minimax出的星野、閱文集團的著筑夢島、character.ai、talkie等,產品基本玩法非常相似,讓我們以星野為例了解下這類產品。
官方介紹:
星野是一款能夠讓你與基于AI技術創造的“智能體”之間實時溝通、互動并建立情感連接的應用,你可以定義智能體的形象、聲音、人設與之互動并分享給其他人,這些智能體擁有極高的開放度,可以是你的虛擬伙伴也可以是無所不知的百事通。你可以持續與TA們對話嘗試讓對方變成你所希望的樣子,在這過程中你可能會收到他們反饋給你的記憶相片,可以記錄與他的點滴。
TA們是你在平行世界中的知心朋友、虛擬戀人、情感寄托,但請注意所有智能體背后皆為AI模型驅動,絕不會存在真人溝通的情況。TA們不會泄露你的隱私,但請不要相信他們所說的事實性話語,這些過程皆為“演繹”,是虛擬的。
(從產品設計和交互體驗來看,星野是可以排在國內產品里第一梯隊的)
我們不聊這些產品的具體功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下載后體驗一下,也可以看下相關產品分析《萬字長文:為什么AI陪伴產品都想抄星野?》。我們只聊一下最核心的問題,這類產品滿足了哪些用戶的哪些需求,是如何進行關系鏈的構建的。
稍微調研一下這類產品,我們可以感知到它的受眾用戶大概率是二次元群體,會愿意創建游戲動漫或其他AI的假象角色,然后開啟養成的陪伴之路,滿足情感上的撫慰需求。這類產品目前沒有還沒有人和人的關系鏈,而是純粹的人和AI虛擬角色的對話關系。
如果按照“社交網絡是真實的人和人的聚合”的標準,星野這些產品都不算是社交產品,而是一個和機器人對話的陪伴工具。當然也不排除以后這些產品以后能做到連接人和人,甚至說重新定義社交“社交網絡是真實的人、AI虛擬角色的聚合”,那人與AI之間建立起的關系鏈會占據一定比重,至于多大程度上取代人和人的連接,我們可以簡單探討下。(我們后面把這種關系鏈叫做 人-AI關系鏈吧)
2. AI虛擬人在社交中扮演的角色
人和人進行社交,是為了滿足什么需求呢?如果用AGI去滿足這部分需求,是否可實現呢,體驗是否更好呢?其實如果明確了這幾個問題,我們就能大概感知 人-AI關系鏈是否能取代 人-人關系鏈了。
人和人社交是為了滿足什么需求?(需求部分from ChatGPT后的整理)AGI又能滿足哪些需求呢?(能滿足的就在前面打上?)
- 連接與歸屬需求:人類天生渴望社交連接,追求親密關系或群體歸屬,以滿足心理上的歸屬感。
- 表達與自我實現需求:通過網絡社交,個體得以表達個性、情感和創意,實現自我展示和實現的欲望。
- 比較與社交地位需求:通過觀察他人的生活和成就,人們滿足了對于社交地位和自我價值的評估需求,社交媒體上的社交比較也激發了一定程度的社交競爭。
- 實用性與效率需求:網絡社交提供了便捷的溝通工具,使得人們可以迅速聯系、協作和共享信息,滿足實用性和效率的需求。
- 認知與知識需求:追求獲取新知識、見解和經驗,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分享、討論和學習。
- 娛樂與愉悅需求:網絡社交為人們提供了娛樂和消遣的途徑,包括觀看有趣視頻、參與社交游戲、和朋友互動等。
- 職業與經濟需求:一些社交平臺專注于職業和經濟交流,為人們提供了尋找工作、建立專業關系、推廣產品和服務的機會。
- 安全與支持需求:在困難時刻,人們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網絡社交提供了一個平臺,讓用戶分享生活中的挑戰,并得到朋友、家人或社群的支持。
像連接與歸屬需求、表達與自我實現需求、比較與社交地位需求,這幾個是人性使然,需要通過人-人關系鏈來滿足,AI是無法替代的,如果這種人性需求都被AI侵蝕了,那人類的文明還能算是人的文明嗎?另外實用性與效率需求、認知與知識需求,其實AGI會比人類做的更好,娛樂與愉悅需求,AI在內容提供、情感陪伴上,也許也能在一定時間內追平人類水平,甚至超越人類。
綜合來看,AGI所能扮演的,還是一個工具角色,并無法滿足人類底層的社交需求。
基于此判斷,AGI是無法挑戰微信的關系鏈的,本質原因,是 人-AI關系鏈無法取代 人-人關系鏈,后者能滿足人類真正的底層社交需求,前者是不能的。
我設想的AI參與下的社交模型是如下的樣子的:
AI在社交網絡中,扮演著一個輔助角色,每個人類個體都會有自己的AI agent,每個個體的情感、思維、技能、知識等,都可以與自己的AI agent進行交流,并得到反饋,當然這個agent會越來越個性化,但背后不一定是同一個大模型公司提供的,這取決于用戶具體需求、不同場景需求下模型的能力。未來的社交平臺有可能更開放,賬號體系容納了虛擬角色,虛擬角色背后是由無數家模型公司在做嫁衣。
人和人之間還是直接建立聯系的,也可以通過AI agent間接聯系,這個agent可以是你的個體分身,也可以是某個虛擬角色。當然結合前面所說的,這個社交模型中,把AI agent拿掉,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那就是現在的社交模型。我們把AI agent加上去,是為了探討未來人類生活的一種可能性。
3. AI切入社交的三種可能路線
當前去做社交產品,無論從哪個象限切入,都是非常困難的,市面上有一些產品占據了那個位置,只要它不出錯,后來者難有機會。需要找到一些“叛逆用戶”,他們已經非常迫切想逃離那個產品,想要尋求一個替代產品,這樣才能撕開一個口子。
為這些叛逆者年輕人,提供體驗足夠好的工具,讓他們“為工具而來,因網絡而留”。當然要做一個全新的社交網絡,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要么有一個天才少年+幸運成分,恰好捕捉到了這個場景,快速將它產品化并推給用戶,要么需要做點苦力活,去將不同用戶的不同場景進行遍歷,反復感知和推敲,最終找到那個最優解。
我們聊一下可能的三種路線吧:
第一種是為已有關系鏈提供更好的信息溝通工具,讓新產品的體驗足夠好,從而從舊產品完成關系鏈的遷移。
—— 這個方向上,要從已有社交產品上找痛點,然后以創新性的方式去滿足用戶,從而完成顛覆。不過我很難想象,基于已有關系鏈且當前通信硬件的限制下,還有什么未滿足的通信需求,有的話估計也是癢點,當然還是值得觀察。當通信方式改變時,也許是個契機,比如從手機設備切換到VR設備或其他硬件,AI agent有很大發揮空間,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agent,我們每天都會跟它交互N多次,當我面對面跟一個女生聊天時,它能識別對方語音、圖像,捕捉對方的可能喜好,并根據以往對話數據,提示我應該跟對方聊什么,有了這樣的神器,我非常愿意將我的關系鏈遷移到這里,幫助我更有溫度地管理我的關系鏈。
第二種是為一個圈層或場景的用戶,提供合適的信息溝通工具,幫助加速建立和沉淀關系鏈。
—— 這個方向上,我相信會有一定機會,因為圈層是不斷涌現的,不同的圈層的需求差異也很大,而一個社交產品往往做不到面面俱到,當一個新的產品能很好地滿足這個圈層的需求時,這個圈層會遷移到這個新的產品上。在尋找這類圈層時,最好符合幾個特質,高頻使用、群體量級大、有高頻UGC,這樣既有AGI發揮空間,又給自己選了一個天花板不太小的賽道,當然,最好前期選的用戶群體對后續新群體有輻射作用,這樣可以實現自增長。目前來看,設計師設計圖、游戲玩家打游戲、小說家寫稿子等都是符合這個場景標準的,它可能要對這個群體做深度的定制化,對于后續多多元拓展的工作很重。
第三種路徑是給用戶提供一種工具,用戶可以表達生成內容供其他群體消費,從而形成1V多的表達文化社交媒體,快速建立起1V多的粉絲關系鏈:
—— 這個方向上,是已經有產品驗證了第一步的,如midjourney,但還沒走到社交媒體那一步,不過也可能是機會最大的一個方向,因為生成豐富多彩的內容是AI的強項,做到極致時,抖音小紅書上99%的內容可能都是AI生成的。工具的實用性、能幫助高質量用戶高效率建立社交資本,及提供娛樂屬性,這樣進來的用戶才愿意留下來,社交網絡才會實現自增長和單點爆發。但工具不能過于簡單,因為過于簡單的話,每個人都可以用它生產厲害的東西,那么就不會體現出勞動成果的價值,也就不會幫助一部分用戶積累社交資產。
另外,要保持社交產品的活力,還要讓新用戶能被看到。
4. 星野等產品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從目前星野的產品形態看,其中的角色可以分為幾類 平臺方、AI角色、創作用戶、消費用戶。這樣的構成和抖音這種平臺非常類似,也就是上述的第三種路徑。只是消費用戶消費的不是一個具體的短視頻,而是一個有AGI能力的BOT。
因此我們暫且從供給、消費 雙端視角來看這個產品。
供給角度看,類比抖音小紅書,星野的角色供給可以采用UGC的模式,相比PGC的運營模式,能充分釋放用戶生產力。
不過如果供給上只分發AI角色,似乎寡淡且嚴肅了一些,用戶從平臺獲取信息效率會偏低,那考慮到用戶最有創造力的地方除了角色生成,還有很多精彩的角色對話,可以鼓勵用戶將精彩對話分享出來,如果監管上允許的話,對話內容應該延展至圖片、視頻,平臺將其分發給消費型用戶,這樣完成了第一步,創作型用戶的生產力被極大釋放出來,幫助他們加速關系鏈的沉淀和建立,讓先行用戶積累更多的社交資產,從而穩固住用戶心智。
要做成一個好的 供給-消費 的雙端平臺,有幾點核心能力要做好:
- 大模型能力;→保障雙端角色高效連接
- 角色供給豐富度和高質量對話個數;→ 供給能力,也是原動力
- 角色和高質量對話的分發能力;→ 消費反饋
拿星野的線上產品去對照上圖模型,可以看出,星野的在供給、分發、反饋 機制還是不完善的,舉個例子,當前的產品設計上,AI角色的創建者的感知還是比較弱的,這樣很難建立起對創作型用戶的獎勵機制。要先去把這個完善的機制建立起來,后面再去從品類上進行多元化運營,加速平臺的成長。而且星野的消費側的準入門檻也很高,需要和一個AI BOT去用文字多輪對話,除非強社交關系鏈,否則這不是一個普通用戶能長期持續的。
其實每個環節的產品設計和運營思路,可以展開很多,這塊兒不細聊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聊。
另外,星野不要著急做群聊、朋友圈,朋友圈這種異步消息廣播,是為了穩固關系鏈,所以順序在后,群聊是為了在已有關系鏈基礎上拓展關系鏈,這個也缺乏基礎。
當有用戶反饋將星野當成一個玩具時,每天花很多時間去創造東西,它有可能可以復制抖音這條路。
三、誰能創造新的社交網絡?
最后我們聊下,假設AGI能催生出一個新的社交網絡,誰有可能去干成這個事情?這部分對于想找AI社交產品工作的同學,提供一個參考。
AGI能力還會有很大發展空間,比如Gemini的故事真的實現的話… 而且發展速度非??欤裉旎蛟S都不知道明天它又能干什么了,所以很多人都還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在看這個事情。我們更多還是看其中的確定性,通過確定性因素,去看誰去做的勝率高一些。
1. 因素1-人
(1)團隊CEO,AI創業對創業者的要求可能比以往要高一些,不僅要懂大模型這些技術理論,還要有用戶sense,這樣將生產力應用到合適的場景中,另外非常認可楊植麟的一點是,需要會通過驅動組織來驅動產品創新,因為這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探索,一個有戰斗力且自由探索的組織,才能讓一些創新點涌現出來。
(2)產品經理:這個角色基本就是CEO的mini版,甚至來說在用戶sense上要比CEO更強一些,把這些真正厲害的角色盡快招募到公司里,是重中之重的事情。這類角色首要特質,我認為是相信AI能改變世界這種使命感,其他優秀PM的特質,之前的文章里有過一些表達什么是好的產品經理?
(3)技術大拿:這塊兒是公司的基石了,甚至來說一定階段上,技術大拿是公司產品的生產力,在后面的征程中,創始人和產品經理的想象力,技術大拿的認知和支撐是非常關鍵的。
2. 因素2-錢
錢,買卡,train模型,這是個很燒錢的業務… 要么是能拿到投資的明星創業公司,要么是肯投錢的大廠,當然肯燒錢,一方面是公司CEO的魄力,一方面是對這個事情的相信。
誰能有實力湊齊上面的幾個確定性元素呢?
國內巨頭公司里,我最看好的是 字節,這家公司幾乎具備了如上所有要素,且大力出奇跡,今日頭條、抖音、TikTok的成功,已經充分證明了這家公司的絕對實力,且對社交有著極大的成功渴望,依然從第四象限入手。
其次,我相信騰訊有很大優勢,因為這家公司牢牢把握著第一象限的資源,它手里還握有海量場景數據可以分析,親手孵化第三個熟人社交霸主產品。最后,我YY一下,華為有可能可以在這個游戲中分得一杯羹,因為它的鴻蒙系統生態,已經從硬件、系統、軟件上建立基建,獲取用戶各場景數據,從而推出一個真正立體的AI agent,有機會進入第一象限梯隊。
另外AI創業公司,minimax、月之暗面,這是兩家第一梯隊的AI創業公司了,拿到了不少錢,公司創始人、團隊、技術實力,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不過這兩家公司不一定會重金砸向社交賽道,畢竟它們要先找到現金牛業務,讓自己活下來。
最后,我個人是相信AGI是能成就一個劃時代的產品的,AI agent,萬物互聯,一個新的時代大門在慢慢打開。
本文由 @一輛賽螞蟻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他們根本不懂社交
V:inspire_ulives。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