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倒爺”,折射文字社區20年浮沉

0 評論 4193 瀏覽 8 收藏 17 分鐘

知乎高贊回答經過搬運發布在小紅書或者微博,被大數據推送到合適的受眾手里,通過零成本吸引流量運營賬號。這類賬號運營的背后折射出人們對內容的需求,讓我們看看作者對這件事情的分析~

“在領悟什么道理后,你的人生開始輕松起來?”

“什么算是人生的頂級享受?”

“你最意外的一筆收入是什么?”

這些高贊問答經過一批知乎「倒爺」截圖發上小紅書,零成本吸引流量,運營得風生水起。

一天數篇,這樣經過檢驗的優質內容總會有一篇被大數據送到合適的受眾手中,分分鐘瀏覽量破萬、點贊破千。

這類賬號起號快,在初次發布筆記后一兩個月粉絲就能達到數千人,就像早年吃互聯網紅利補貼的營銷號,動動手指就能掙點小錢。

即使已經錯過了最初的紅利期,這種賬號依然可以靠轉載相對垂類的內容吸引到特定受眾。截幾篇知乎高贊回答就能搖身一變數千粉絲的小koc,分享育兒經驗的寶媽博主,關注個人成長的學習博主,不一而足。

而無授權搬運是「倒爺」們應對的唯一問題,他們對于身處的灰色地帶并非毫無自知,個人主頁上也常常掛著「侵刪」、「如有侵權聯系刪除」等等字眼,但良心也僅限于此。

「倒爺」的存在實際指向一個問題,人們為什么在小紅書、在微博上看知乎回答?

內容碎片化平臺,站在了長內容平臺的肩膀上。高質量的內容永遠被需要,只是很多人不怎么在文字社區看了。

01

同樣待遇的文字社區還有A島,一個自由中立、弱社交而強討論的匿名論壇。

A島上一次大規模出圈是「動物園規則怪談」,一種小眾而又帶著邪典氣質的題材,同時也是一個頗有挑戰性的謎題。從轉發到B站、微博、朋友圈,再到知乎上數萬字的全文逐字分析,很多人因此第一次了解到A島,也尋找各種門路使用這個頁面還停留在web1.0時代的文字論壇。

文字密密麻麻,UI極其簡單,每個A島用戶沒有昵稱,只會擁有被稱為「餅干」的一串七位數的隨機字符。

隱藏個人身份的A島用戶,因此擁有了統一的稱呼:「肥肥」,他們是對二次元文化認同感很強的宅男群體。這里一半以上的版塊都與ACG文化有關,其分類也繁多而細致,包括Steam、任天堂、自走棋、漫畫、輕小說、東方project等。

小圈子,熱情高,文化認同感強,又有旺盛的表達欲,同類集聚致使社區氛圍融洽,加之前臺匿名的制度,暢所欲言的同時,一些高質量的內容就在此誕生。

小圈子承接不了出圈之后的曝光和流量,社區氛圍的稀釋,以及管理的混亂,或多或少讓老用戶喪失一些表達的欲望。后來的管理層的工資與分紅風波,唯一運維人員的出走,更是雪上加霜,讓它直接成為了當代互聯網遺跡,而當年有趣的、高質量的帖子依然流傳在坊間。

02

「天涯十大神貼」絕對也稱得上互聯網的特殊景觀,至今仍有許多人緬懷。直至今年五月天涯開直播間募捐拖欠的三百萬網費,再次掀起了一陣懷舊而傷感的討論。

相較于A島的二次元屬性,與貓撲并稱為BBS雙子星的天涯顯得更開放和多元,規模與影響力也遠甚于前者。

在中文互聯網網民不到8000萬的2003年,天涯就已經有了300萬注冊用戶,日訪問量在2000萬左右。有網友形容2005年的生活,是超級女聲、周杰倫、QQ空間、魔獸世界,以及天涯社區。

天涯成為21世紀頭十年中國網絡熱門話題的策源地,與其創立之初的社區氛圍脫不開關系。

最初是一批報人、作家、知識分子,一些有立場有觀點也有表達欲的資深寫作者在天涯上發帖,產生很強的集聚效應。而這一批人,對社會議題有高度關注和強責任感,使得社會熱點和新聞在這里誕生,在這里發酵,并且進一步擴散傳播為整個社會的議題。

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年代,天涯社區里誕生了數不勝數的社會熱點。地方有人爆料,「公民記者」自發調查,地方性報紙如南方都市報、新京報介入,「關天茶社」、「天涯雜談」的寫作者進一步做社會評論,央媒再一錘定音。那時“全民話題,天涯制造”的說法頗為流行,紙媒時代的記者選題也會從這里尋找靈感。

與此同時的「舞文弄墨」走出了一批現在活躍的作家,從天下霸唱到當年明月,鬼話版塊孕育了一批知名IP如鬼吹燈、盜墓筆記。一些天涯老用戶甚至分享當年做文字工作,面試時報上天涯ID就直接入職的軼事。

后面又有了娛樂八卦版塊,迎來了更大的用戶量。最初一批擁有互聯網流量意識的人就誕生在這里,他們做超級女聲的幕后推手,將其中二人送上十大。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天涯社區開始走下坡路,因素是多重的。

首先是娛樂八卦內容泛濫致使優質內容稀釋,讓一批優質創作者出走。

彼時新興互聯網平臺花大價錢挖人,先是博客興起,韓寒、徐靜蕾為標志性的博主一時風頭無兩。此外,虎嗅、36kr等更加垂類的專業平臺承接了很多創作者,而文學類創作者轉而與出版商走得更近,更是加劇天涯的衰落。

其次是,用戶量迅速擴大后社區氛圍惡化,這二者絕非直接的因果關系,但確實密切相關。

天涯早期實行社區自治,站方對論壇并不過多干預,論壇版塊的管理者層級是版主<管理員<管理員的管理員,再往后是公司員工,而擁有相當大權力也有能力直接管理的版主實際就是資深用戶。

新用戶沒有習得版塊的規則,老用戶歧視不懂規矩的新用戶,新用戶反過來體驗到糟糕的社區氛圍,更甚者,江湖老人對挑戰自己地位的新人頗有微詞,當年明月的出走或多或少出自這個原因。在獲得谷歌投資之后,天涯一度將一些版主招去做員工,但面對如此規模的用戶管理依然混亂。

最后是社區氣質和風氣,但這或許也是文字社區的通病,這一點也使其商業化路徑尤其需要細加斟酌。

高水平的用戶創作高質量的內容,站內往往孕育出一種推崇專業、中立、客觀的風氣,用戶對商業化有一種天然的拒斥。認為廣告影響社區氛圍和內容質量,用戶見之深惡痛絕,版主就要背這口黑鍋。早期天涯大力打擊廣告,并且拒絕了很多發展方向,并因此錯過了中文互聯網的每一個機遇。雖然天涯是當時的第一流量,但實際變現能力差,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還有一個背景是,PC流量約在2012年見底,使用手機上網成為主流,更加娛樂化的微博的出現也對天涯造成沖擊,橫跨web1.0到web2.0時代的天涯顯然還沒有習慣這一點。

03

經歷過那個泡論壇一泡一天,跟人「掐架」「拍磚」,熱火朝天討論社會議題的年代的人,看知乎,或許會有一些既視感。而知乎這些年的困境,更是有不少接近的地方。

但區別是知乎活下來了。不過雖然知乎還活著,卻常常還被人們緬懷,像雷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中年發福的他總讓人緬懷他在《泰坦尼克號》的姣好容顏。

似乎總會有人問:“時至今日,有多少人在懷念曾經的知乎?”

跟天涯同樣是以精英化為起點的知乎,同樣也誕生了許多至今有影響力的社會討論。

「內卷」一詞最初是社會學概念,在知乎答主的分享后獲得一批忠實擁躉,隨后在反反復復攻訐后不斷完善了概念及其應用,一個社會學詞匯能夠如此高頻地應用于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分析,得益于足夠多思想的碰撞,由此拓展討論的深度與廣度。

事實上,即使從未看過知乎的人也生活在其參與塑造的語境里,知乎的每一條回答也不自覺地參與到對大眾話語體系的塑造中。提問-回答-評論,長文本對長文本,公共領域討論才得以成為可能。

然而一個社區首先還要保證自己依然可以活下去,需要盈利,開辟商業化路徑,擴大營收。

知乎的選擇似乎是從以個人答主專業回答為核心的內容調性,變成以團隊回答、付費故事、情感炒作和視頻為導向的內容取向。隨著知乎上的短故事內容的增長,平臺吸引了一批因為故事而來的用戶。

有報道稱知乎由小說內容而選擇付費的會員正在越來越多,并構成了知乎營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板塊。營收攀升的同時是口碑的下滑。知乎上出現大量言情、爽文后,在老用戶群體眼中已不再是曾經那個知乎。

一種悲觀的論調是,社區產品是存在難以逆轉的生命周期的。

從快速聚集起核心受眾誕生優質內容的社區成長期,到優質內容不斷破圈吸引外圈層流量的社區流行期,再到魚龍混雜建立成體系制度規范的社區規范期,最后是隨著規模不斷擴大、核心用戶不斷流失的滑坡與終結期。

小而美的社區調性與堅定不移的商業化道路之間,似乎總是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與之類似的,中文互聯網上有一種敘事相當流行:以前PC時代上網的人少,基本都是社會精英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他們在網絡社區創造的內容質量更高,現在網民數十倍地增加,十四億中國人幾乎都是網民,教育程度與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所以網絡社區環境烏煙瘴氣。

我們不能否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群體迅速擴大帶來的復雜境況,也不需要抹殺對那個年代唱挽歌的緬懷和傷感,但這種敘事實際上導向一種“平臺無責論”。即平臺的異變的關鍵在于用戶質量變差了,暗暗地就剝離了平臺管理的責任。

無為而治的寬和管理,讓用戶來做社區的主人,成就了天涯欣欣向榮的過去。這種策略在企業管理上犧牲了商業效率。創作者既不再能像過去小圈子里發表意見看法得到認同感和獲得感,也沒能在互聯網紅利期在喜愛的平臺靠自己的能力分一杯羹,自然離去。

迎合所謂時代趨勢而擁抱視頻的知乎呈現出水土不服,鹽選、LIVE等嘗試多少將其從凋零的陰影中拉出來,卻也沒能挽回頹勢,并且讓很多老人寒心。

事實上這也是所有內容社區都要面臨的問題:如何在保持社區調性的情況下承載更多流量?如何激勵核心用戶持續創作?如何避免頭部用戶對流量的壟斷與對新人的壓榨?下放的管理權究竟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平臺如何盈利以保證社區的存續?

04

早期的BBS,產品形態雖然簡單,但卻是兼具搜索、社交、媒體、社區、資訊傳播等多重功能。隨后互聯網產品將用戶的需求逐步細分,替代BBS中一個個具體的版塊,給用戶帶去更便利更優質的體驗的同時,也敲響了古典BBS的喪鐘。但在剝離這些功能之后,垂類BBS又將重現凸顯出其專業性的一面。

從全球BBS的圖景來看,文字社區的境遇并沒有那么悲慘。許多專業化的、垂類的BBS論壇依然擁有旺盛的生命力,游戲動漫社區如saraba1st,魔獸世界的玩家社區如艾澤拉斯國家地理,而包羅萬象的Reddit和Quora也依然為需要文字的人提供慰藉,為流行文化元素提供材料。

要而論之,文字社區的終局不會也不應當是被圖文視頻類社區取代,因為公共領域的討論永遠對人類具有意義,如雅典衛城赤足者申辯的回響會一直傳遞至今。

作者:斯維奇;監制:懟懟

來源公眾號:吳懟懟(ID:esnql520),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文創與消費。

本文由@吳懟懟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