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蠻生長到“走上正軌”,短劇行業的進化之路
短劇從“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轉變,折射出觀眾文化消費需求的層層遞進。從內容精品化到從業者自律,短劇努力走上正軌。未來,短劇到底能否長期穩定發展呢?
回顧2023年的影視文娛行業,短劇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詞。
歲末,短劇更是成為吸引平臺、媒體、觀眾投身其中的“強力磁場”。隨之而來的,則是圍繞短劇行業亂象的種種爭議,短劇市場如何規范發展,避免風口驟停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如果我們拉長視野回看短劇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歷程,參照網大等影視形態的進化史,就不難發現短劇正在快速自我迭代,從內容精品化到從業者自律,短劇努力走上正軌。
一、告別“野蠻生長”短劇力求“上正軌”
2017年,短劇乘著短視頻的東風嶄露頭角,開辟了“豎屏短劇”這一全新的內容形態。
2019年,隨著長短視頻平臺入局,拋出橄欖枝,短劇賽道開始涌入大批試圖分羹的創作者,然而由于商業模式并未跑通,不少團隊鎩羽而歸,短劇“虛火”一度退燒。
2021年,抖音快手等平臺開始短劇付費模式的探索,再次入場的影視團隊開始注重成本控制與投入產出比,短劇行業逐步建立起可持續的循環。
2022年,短劇在制作、分發、訂閱模式等方面的探索逐漸成熟,開始駛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全年備案數量同比增長600%。
行業狂飆之下,廣電總局提出了“提升短劇創新創造能力,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的指導意見,推動規范化治理的舉措開始被各大短劇分發平臺提上日程。
進入2023年,短劇在文娛產業強勁反彈的勢頭中火爆出圈,但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褒貶不一的作品”和“一夜暴富的神話”,又一次登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如同娛樂產業的任何一股“新浪潮”一樣,短劇一樣走過彎路,從早期的“虛假繁榮”到近兩年題材雷同、盜版肆虐、低俗擦邊等“內容亂象”,都曾經在“網大”等業態身上上演過。正如“網大”經歷了從高數量向高質量的“蛻變”一樣,短劇行業也在加緊“上正軌”——行業自清、政策監管、平臺引導多方合力之下,從粗放走向正規。
從廣電總局在備案系統中增設微短劇品類,到“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將短劇納入其中,再到對短劇“發展快、勢頭猛、不規范、問題多”的現象做出明確指示,監管部門針對短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在準入備案、內容審核等方面極大推動了行業的規范化,提供了有據可依的“準繩”,遏制了行業中的投機主義與不正之風。
短劇行業的“自我凈化”也開始運轉,頭部影視公司正在批量入局,提升了短劇行業全流程專業化水平,一些只為逐利而來的“掘金班子”被淘汰。
而各大平臺對于監管政策的積極響應,密切配合,也使得短劇的治理舉措能夠落到實處。平臺主動采取多種措施,在內容自查、推廣審核等方面全面行動,通過內容治理的“常態化”倒逼短劇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11月15日,廣電總局宣布再次開展為期1個月的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工作,微信、快手、抖音等平臺都在第一時間集體出手,批量下架站內違規短劇,處置違規發布短劇的賬號,更從發布、推廣等各個環節對于觸碰“紅線”的內容予以嚴厲打擊。
除了集體出手凈化短劇行業生態,短視頻平臺也在通過多種方式引導行業向題材多元化、制作精良化的方向邁進,與優秀從業者一起為短劇的長遠發展貢獻力量。2020年開始,抖音、快手、微視等平臺就開始試水聯合出品、版權采買、流量分賬等模式,為平臺引入更多精品劇集,以品質標簽打造自己的內容品牌,平臺之間的良性競爭不斷抬升著短劇的制作水準。
以抖音為例,早在2021年初,就提出以“頭部Showcase+IP批量化+人格化培養”策略共建精品短劇賽道,吸引了多家資深影視公司入局。去年暑期檔,抖音發布的“夏日劇熱辣”片單中,涌現了華策影視、檸萌影視等更多影視大廠的身影。在“強制作策略”的引領之下,近兩年來抖音不斷深挖平臺用戶的消費需求,依托與頭部內容方的深度合作,持續推出現實主義、都市情感、傳統文化等多元題材的精品短劇。隨著抖音上一大批高口碑短劇出現在大眾視野,也逐漸扭轉了短劇在人們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不僅如此,短視頻平臺還進一步從內容制作向上延伸,從人才儲備、生態支持等層面助推短劇賽道的升維。以人才儲備為例,抖音、快手等通過積極盤活站內達人資源,推動其深度參與到短劇之中,不僅幫助達人們完成了劇星夢想,更為行業注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
二、小團隊、輕訂閱、平臺分發,短劇為影視行業開辟新路徑
近兩年短劇之所以能夠迎來爆發,與影視行業“慎投資、消庫存”基調之下資源再配置密不可分。由于整個行業處于產能收緊、開工不足的狀態,短劇就成為許多從業者另謀出路的選擇。隨著短劇投資熱度的持續升溫,也助推了影視行業加速走上復蘇之路。
對于文娛市場而言,短劇的意義不僅在于為影視從業者開辟了新的生存空間,讓他們多一種方式揮灑自己的創意與才華,更在于通過幾年的探索試錯,為內容制作、交易、分發等各環節“趟”出了新的路徑。對于尋求市場突破的長視頻、影視行業而言,短劇的“成功”無疑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首先,是短劇“輕量化”的制作機制。對于當下趨于保守的產業環境而言,小團隊、短周期、結轉高效、快速啟動的項目,更容易獲得投資方的青睞?!拜p量化”意味著影視創作可以即時回應觀眾需求,短時間內推陳出新,根據用戶反饋進行調整迭代,從而大大提高作品的市場命中率,讓影視投資不再是一場結果未知的“押注”。
短劇的快速反應,可以幫助影視公司“趁熱打鐵”,盡可能放大內容IP的衍生價值。如今,影視IP與短劇之間的聯動正變得日趨頻繁,在今年抖音短劇年度暢享會公布的 2023 推介片單中,電影《消失的她》《雄獅少年》的衍生短劇都出現在其中。未來,熱門影視推出衍生短劇或將成為行業的常規操作。
其次,“輕訂閱”模式也是吸引無數觀眾追看短劇的重要原因。免費試看可以迅速抓住觀眾注意力,使其被節奏明快、戲劇沖突拉滿的劇情“種草”,而買斷制則一改過去“會員看劇還要付費點映”的問題,讓用戶把“看劇主動權”放在自己手里。對于影視行業而言,試看+輕訂閱可以作為視頻會員制的一種補充,不僅讓觀眾有了更多選擇,更自由地消費喜歡的作品,也為制作團隊提供了一條相對合理的商業路徑,確保長期內容生產的穩定可持續。
最后,短劇行業在爆發的同時出現精品化趨向,也是因為跟隨平臺的腳步,一系列精品短劇的宣發搭上了短視頻的“順風車”。不只是大制作高投入的劇目可以走紅,“小而美”作品也可以憑借過硬品質通過短視頻“圈粉”,平臺正成為精品內容的“影響力放大器”,讓用心做內容的團隊可以收獲正向的回報,這對于影視行業實現良性循環的意義不言而喻。
三、從“粗加工”到“精加工”短劇將釋放更大文化價值
短劇之所以能夠成為影視行業復蘇之中的一大“亮點”,俘獲越來越多的觀眾,也是因為它滿足了用戶“多題材,多品類文化消費”的需求,對中、長影視內容形成了有益的補充。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長信傳媒總裁助理、微短劇業務負責人伍德曾表示:相比于長劇的“審視”視角,短劇更偏“凝視”視角,就像視頻通話一樣,能夠讓觀眾在短時間內凝視角色的演繹,被直白而極致的情緒表達所觸動。如果運用得當,這種仿佛面對面溝通的感染力,將會讓觀眾直接走入角色內心深處,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情感沉浸,可以更為有效地傳遞文化價值、精神能量。
抖音暑期檔上線的短劇《我是名角兒》,就以這樣的“凝視”視角,刻畫了老一輩藝術家對國粹京劇的堅守弘揚,新一輩傳承者們的守正創新。通過短劇這種“零距離”的展現方式,觀眾如同親身見證了他們臺前幕后揮灑汗水,追夢路上不懼挫折,和他們一起堅定了“做自己的主角”的生活信念。
暑期在快手、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全面出圈的《逃出大英博物館》,同樣印證了短劇在快速調動觀眾情緒、激發家國情懷方面的強大感染力。
與長劇相比,短劇從故事人設、鏡頭視角,美學風格等方面往往更貼近普通觀眾,可以承載更“接地氣”的現實主義。以今年一季度檸萌影業與抖音聯合出品的短劇《二十九》為例,這部劇之所以能夠實現流量、口碑雙豐收,不僅因為拍出了電視劇的質感,也因為毫不懸浮的劇情令觀眾感同身受,真實呈現出職場、生活中女性的集體困境。
而在《雄獅少年》的衍生短劇《超越吧!阿娟》中,我們還將看到一位即使被眾人質疑“活法”,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的普通人。由此可見,形式本身并不決定文化價值的高低,微短劇完全可以做到“微而不弱,短而不淺”,可以利用自身獨特優勢聚焦社會議題,探求核心價值,以小切口呈現宏大的時代主題。
短劇從“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轉變,也折射出觀眾文化消費需求的層層遞進,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短劇將在情感撫慰、社會關照、文化傳承等方面發揮更大的價值。對于整個影視行業而言,短劇與中長劇之間也從來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可以在IP衍生、模式互鑒、長短配合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滿足觀眾日益旺盛多元的精神需求。
作者:張遠;編輯:美圻
來源公眾號: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文化娛樂、新消費、商業科技的,價值解構師。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文娛價值官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