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ESG的新故事:主動、常態與變革

0 評論 908 瀏覽 1 收藏 16 分鐘

ESG的終局不僅僅是與業務的結合,而是需要將ESG 融入企業價值內核,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深度融合,即有意義地盈利。?

“到這里來吧,我將幫你們獲得這個世界。我的文明已無力解決自己的問題,需要你們力量的介入?!边@是《三體》改編同名電視劇里的一個畫面。

劇中人物將三體外星人引入地球的一個動因,就是對于人類的絕望。這種絕望包括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互相傷害、濫用農藥、肆意破壞大自然……由此,部分人認為,只有引入三體人這樣的高等外星文明,才可以拯救地球。

而劇中這些令人絕望的人類社會問題,無一不和ESG議題有關?;蛘哒f是企業對ESG管理漠視下,人類將要面臨的未來。只不過在電視劇和小說中表現地戲劇化、夸張化,卻也讓觀眾感受的更為深刻。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由于國內監管制度缺失、企業積極性不高,加之沒有一個好的戰略和舉措,即使有的企業想布局ESG,往往只能望而卻步。近幾年,隨著ESG概念不斷在國內深耕,企業側和資本側逐漸重視,然而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ESG信息披露更多是在公益等方面。

在2023年,這種“擠牙膏”式的信息披露,正在發生變化。

最為明顯的便是諸多企業已經將ESG與高管薪資掛鉤、納入業務體系、將其視為出海必修課。例如阿里讓 ESG 目標成為考核指標、京東設立委員會、小米獲得國際ESG獎項……

此外,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的成立,為全球ESG 標準統一送來了曙光,改善了ESG標準規則混亂的現狀。此外,全球監管部門逐步將ESG 投資、ESG 評級、ESG 信息披露、低碳、循環經濟、勞工、供應鏈、治理等內容納入監管體系,同時強化了ESG 監管力度。

經歷了2021年的轉折,2022年的“退潮”。ESG在2023年又發生了新的變革。這種變革之下,國內的企業逐漸從被動變為主動;從非常態變為常態;從以信息披露為抓手的探索期,邁向ESG與業務深度結合的成熟期,挺近深水區。

一、ESG,與業務“對對碰”

今年,企業在ESG管理上,開始“真刀實槍”地干起來了。這一結論來自今年大廠在ESG上的變化。

具體來看,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2023)》,報告中,張勇表示,讓 ESG 目標與業務目標、合規目標一樣,成為業務集團與業務公司 CEO 的一項考核指標,與績效和薪酬掛鉤。

而在阿里巴巴2022年的報告中,更多地內容則是關于能源結構轉型的數據、公益以及社會責任的體現。

今年3月,京東成立了ESG委員會,由劉強東擔任主席。在其第一封的全員信中也體現出京東對ESG的重視——未來二十年,京東將累計投入超3萬億元用于百萬一線員工的薪酬福利;京東鄉村振興“奔富計劃”帶動超1億農民增收;累計攜手6千萬中小微企業數字化升級,到2043年京東全面實現碳中和等等。

與往年不同的是,京東過去的ESG的管理,路線、戰略較為分散和模糊。ESG委員會的成立將很大程度上推動京東建立一個規范、完整的ESG體系。亦方便與業務和高管薪酬掛鉤。

與阿里、京東有著同樣步調的企業不在少數。

根據妙盈科技AMI 數據顯示,目前近100 家中國企業已經或正在考量將ESG 因素納入高管薪酬機制,以此激發內部ESG 價值創造能力。

可見,一部分國內企業已邁入此階段,通過制定ESG 戰略及行動規劃、成立董事會ESG 委員會、組建執行層面的ESG 工作組和ESG部門,設立ESG 中長期目標,將ESG 與公司業務價值、競爭優勢建立深度關聯。

除了在ESG與業務結合上的變化,還有來自企業ESG真正管理能力的變化。

例如11月小米的新品發布會上,雷軍重申了小米集團 2040 年達成碳中和,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承諾,并展示了小米獲得的一系列國內和國際的 ESG 相關獎項。

而在往年,獲得此類獎項的企業甚少,更多是在能源行業。

小米只是眾多企業挺進ESG深處的一個縮影。

在代表全球領先的等級方面,中國企業在2021年打破了最高「AAA」級一直為零的歷史。這一年,獲得「AAA」級的企業是雅迪控股;2022年獲得「AAA」級的企業是聯想集團;而在2023年,有三家企業獲得「AAA」級,分別是麗珠集團、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

雖然今年獲得「AAA」級的企業有兩家屬于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著天然的優勢和基因。但也難掩中國企業在ESG方面已然邁進新的階段。

此外,一個更值得關注的變化是,一些企業開始將自己在ESG領域的能力進行復制,賦能給其他行業、企業。

根據MSCI ESG 評級公開數據,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國企業在過去五年實現提升,其中大約15% 實現跨等級(二個或以上)提升。

聯想就是其一。加速推進將ESG 實踐經驗沉淀為ESG 服務與解決方案,“復制”在智能制造、智能樓宇、智慧城市、綠色供應鏈等領域。

總體來看,國內企業過去的ESG管理,由于入局較晚,很多企業并未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ESG報告更多是“擠牙膏”式的信息披露。而如今,隨著政策紅利和自身增長需求的壓力,正逐漸規范化,與薪酬掛鉤,在企業內部設立獨立的管理部門,逐漸與業務融合發展。

此外一些ESG能力強的企業已經開始將自己的ESG管理能力復制到其他行業、企業。這種變化也使得中國企業在ESG領域持續挺進。

在以ESG 指標為重要評選標準的Gartner 全球供應鏈25 強(2023 年)榜單中,聯想集團以第8 名19、阿里巴巴以第23 名入選。也表明了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ESG 和可持續品牌力的突出。

這種變化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我們去探索。

二、出海的“必修課”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企業們在ESG領域的變化離不開政策、國際趨勢、投資者壓力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力。

這些原因共同推動了企業們在ESG領域的投資和承諾。隨著ESG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加強,更多企業不斷將ESG納入其核心戰略中。

但是除了這些宏觀因素,更多的原因來自于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和增長壓力。

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求海外市場,以擴大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同時,海外市場也存在著巨大的商機和發展空間。加之一帶一路、自貿區等政策紅利的釋放,為企業出海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在2023年,出海成為企業尋求增長的必經之路。然而對于國內的企業而言,在海外開辟一條道路并不簡單。ESG能力成為重要的一環。

具體來看,海外市場對企業倫理、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碳減排等領域的監管要求比國內更加嚴苛。企業不僅需要滿足這些監管要求,還需要滿足消費者、供應商、員工等對ESG的期望。

以汽車領域為例。自2022年11月,歐洲理事會通過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自此,任何與歐盟存在貿易關系的非歐盟企業在未來必須進行ESG報告披露,否則其出口的商品會被拒絕進入歐盟市場。

在某種程度上,國內車企要想真正出海,要過的第一關,就是構建與國際接軌的ESG治理體系。

比亞迪是中國車企出海的典范,在MSCI的評級上,雖然比亞迪是唯一拿到了A評級的車企,但其在化學安全、社區關系、勞工管理上的評級報告落后于平均水平,爭議較大。其中比亞迪在越南的電池加工廠,出現工人罷工現象,就為其減分不少。

此外,在歐盟最新的CSRD法規下,對進口商而言,需要判斷出口商的產品鏈(包括供應鏈)是否是公平競爭的環保企業,而不是血汗工廠。

從這點來看,京東加強對供應鏈環節的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監管,確保產品的可持續性和合規性。以及加大了對新能源和綠色物流的投入,推動減少碳排放和廢棄物產生。開始采用更環保的包裝材料和運輸方式,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等“綠色供應鏈”的舉措,也變得有跡可循。

總體而言,ESG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提升品牌形象和客戶體驗,還可以與現有業務相結合,成為改進公司內部治理的抓手。通過提升ESG表現,企業可以提高經營利潤、股東回報以及利潤增速。

這一點,從ESG評級更高的上市公司通常其經營表現更優,便可見了ESG的重要性。

不過就目前而言,與海外相比,國內ESG的深度和廣度仍有所差距。

一個事實是,ESG的終局不僅僅是與業務的結合,而是需要將ESG 融入企業價值內核,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深度融合,即有意義地盈利。

三、中國ESG,本土化與數字化

ESG 在中國普及的時間并不長,中國ESG 生態仍然處于建設初期。因此,對于很多中國企業來說,如何有效地將ESG 融入運營并從中挖掘商業和社會價值,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以互聯網大廠為例,2021年以來,騰訊、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網易、百度等頭部互聯網大廠,都已披露了獨立的ESG報告,但令人遺憾的是,在MSCI ESG 評級中,中國互聯網企業并沒有獲得更高的評級。

背后的原因不僅在于中國ESG較為“年輕”,還有來自本土化發展的壓力。

要知道,每個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其所重視的議題也不一樣。因此企業踐行ESG 時既要考慮全球市場,亦需思考本土化。

例如蒙牛在烏蘭布和沙漠進行大規模生態治理和沙產業建設,開發出「防風固沙、種草養牛、牛糞還田」的循環經濟模式,將千年荒漠變為有機土壤和奶源產地。目前,中國圣牧將當地200 多平方公里。

一方面改善了本地沙漠治理問題,實現了經濟效益;一方面落實了ESG管理方案。

其次,一個事實是,國內諸多企業ESG 數據與信息透明度較低,且在能源利用率、碳排放管理等問題上存在諸多困局。

一個案例來自聯想。其建立了基于「端- 邊- 云- 網- 智」的新IT架構,將可持續發展貫穿產品設計環節,閉環再生塑料已應用到298 種產品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根據自身實踐經驗提煉出一套方法論與解決方案,并打造了集成化數據平臺,以實現數字化輔助智能決策,支撐可持續產品、凈零排放與可持續價值鏈等企業目標。例如LeGreen就是其ESG 外化賦能的階段性成果。

可以發現,數字化為ESG 發展提供了支撐。

具體來看,數字化轉型為企業實現更高ESG 數據與信息透明度提供了可能性,降低了公司內部各層級的ESG 信息不對稱,有利于各層級客觀、準確地進行ESG 決策、跟蹤和監督。

數字化轉型還可以提質增效,優化企業內外資源配置,是提高企業ESG 績效的手段。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字碳中和白皮書》預測,到2030 年,數字技術將賦能不同行業減排約10% 到40% 不等。

在數字化的賦能下,一個可以與ESG融合的步驟是,先是幫助企業建立內部的ESG 數字化管理系統,繼而將ESG 數字化能力向供應鏈延伸,最后企業將ESG 數字化進行外化賦能。

總體而言,中國ESG的發展,一方面需要遵循本土化,更要著眼于全球化;另一方面,需要加速與數字化進一步融合。

隨著ESG 生態體系的完善和成熟,中國企業正逐漸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嘗試”走向“常態”。

作者:斗斗,編輯:皮爺

來源公眾號:產業家(ID:chanyejiawang),專注深度產業互聯網內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產業家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