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息傳播的三要素看BAT和新獨角獸
以下要寫的這篇文章,可能很多讀者看完了之后感覺并沒有什么收獲,或者作為讀者的你也一眼就能看透看懂其中的道理。劉老師在這里并沒有想故作玄虛,弄些高深理論,只是想簡單總結一下關于BAT的事實而已。而同樣是這些事實,在不同的人看來絕對是有不同的感悟的,因為你的經歷不同、事業領域、高度不同,所以同樣是這些道理,希望給每位讀者帶來更多的共鳴和擴展性思考把。
互聯網:本身只是一個信息傳播工具
是的,這一點從來沒有人否認過,而且相信幾乎所有人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當互聯網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改造了很多傳統行業,并且結合新科技的誕生,從而整體給我們的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不愿意再認為他只是一個“工具”,而把它看成一個龐大的產業,可以很可怕的改變其他產業的一個產業,但互聯網本身還是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回到互聯網的本質,在客觀的或者說程序員的視角看來,只是一堆的電腦服務器和程序、插上電源連上網,就有了所謂的“互聯網世界”,流動在這些網絡和電腦之間的不過是一個一個的二進制0和1而已?;谶@個角度來看,其實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本身并不創造價值,它更像一個服務行業,為我們帶來各種便捷的服務和體驗,并且同時收取一些費用或者給你看一些廣告收點錢而已。是的,真正傳統意義的互聯網就是這樣的,不過在近幾年,互聯網開始越來越多的和科技進步結合,正在從傳統意義的信息傳播工具變成更具有科技含量的和實體越來越近的行業。
信息傳播的三要素
劉老師我不是專業學傳播的,這里有點班門弄斧了。概括來講,信息傳播主要有三個要素:生產者、消費者、傳播途徑。那么回到本文,既然已經說了互聯網本身不創造價值,不難猜到,互聯網本質其實主要還是信息的傳播途徑。接下來聊點具體的。
知識信息——百度
記得百度誕生后,最早創建之初,還是在給一些網站如中關村在線等做網站內部搜索使用。其實百度的核心搜索業務發展到現在,本質是沒有變化的,仍然是做信息檢索。它連接的雙方分別是用戶、有信息的網站。核心解決的就是普通用戶想獲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的問題,就這么簡單。然而就靠這么簡單的一個點,就能做到中國互聯網的第一陣營,還是有很大的投入和挑戰在的。
從一家公司發展的路線來看,在自身業務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基本都是逐漸向上下游滲透和做深做大。所以,后來百度就從“信息中間商”做到了更上游的“信息生產者”,也就有了后續的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庫 等等。
這有什么好處呢?流量翻倍了有木有。
做搜索引擎的時候,用戶都是在你這里進來看一眼,然后就點最終的鏈接去最終的網站了,這個流量是1 。但是如果點進去的最終目標網站也是百度呢,那流量就至少是2,如果目標網站頁面上再有關聯內容,用戶可能再多點兩次,流量至少就是3或者4。同時,用戶可能會參與某些內容的討論,那用戶就會注冊,這又增加了用戶的注冊量和整體的粘性——注冊了、討論了,以后再來討論的可能性必然更高。
社交信息——騰訊
人是社會動物,每個正常人都有情感、社交需求。其實嚴格按照定義來講,社交是滿足人情感需求的途徑之一,那么社交的手段是什么呢?主要還是各種溝通——人與人的溝通,比如打字、打電話、視頻聊天、通過喝茶吃飯等方式當面聊天等。想象自己站在人潮人海中、站在山頭遠眺,你從來都不是一個人,但是你從來都不會把所有人帶在你身邊。
說起來騰訊,大家首先想到的還是QQ和微信,這兩部分是其核心業務,解決的就是現實中的信息“傳播途徑” 問題。
回到上下游的問題,在這個信息傳播鏈路里,QQ和微信作為信息傳播途徑,使用的用戶同時既是“信息生產者”又是“信息消費者”,因為社交信息一般都是雙向流向的。如果騰訊想基于主營業務向百度一樣向上下游擴展是很難的,總不能造個機器人陪用戶聊天,機器人作為用戶的社交對象吧。所以,騰訊的擴展就不是上下游擴展,而是關聯產業,比如QQ會員、游戲、新聞等。其實從這一點上,騰訊已經不能算一個很純潔的“社交信息傳播工具”了,打造的是更加綜合能力的帝國。不信的話,你去看下騰訊每個季度的財報營收構成部分。
商品供需信息——阿里
最后聊到阿里巴巴,為啥最后聊阿里呢,其實是基于需求的剛性來說的,人生在社會上,獲取社交交流信息、獲取知識信息的需求程度要超過購物需求。
傳統的阿里巴巴做得是B2B,就是商家到商家的供給、需求信息平臺,這一點經過前兩個案例的分析,已經很容易理解這就是一個信息傳播平臺。后續做C2C的淘寶和 B2C的天貓,其實依然還是供給、需求雙方的信息交流平臺,只不過是信息的消費方是“消費者”,供給方是“商家”。從互聯網,從信息的本質來看,其實就是這樣。
而阿里巴巴有一個天然優勢就是,它連接的雙方是有金錢交易的,也就是有現金在流動。所以它很容易的就把現金流動的部分做到自己的平臺里了,于是就有了支付寶。后續淘寶、天貓的發展,其實也都深度介入了交易流程。為什么呢,因為阿里巴巴平臺在傳播的商品交易信息,相比百度的“知識信息”、騰訊的“社交信息”是最值錢的,所以在BAT的傳統業務能力上,阿里應該是最容易實現賺錢盈利的。
繼續聊上下游,我們會發現阿里也在不斷向上游滲透,阿里巴巴已經開始在杭州、廣州等地區投資扶持上游的比如服裝廠家、經銷商等,其實筆者劉老師認為,這部分將來很可能變成阿里系非常重要的盈利構成!只是目前可能還沒有很成規模。
新獨角獸和BAT
聊了這么多,我們再從最近幾年比較火的一些新晉互聯網“獨角獸”來看下和BAT 的關系。
小米,這是一家最早用“互聯網思維”做手機的公司,我們會看到它最初的核心業務是手機硬件,已經不是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了,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他和BAT任何一家都可能發生關系。但是小米其實是通過手機硬件,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和apple 一樣,他是可以最終直接和用戶發生關系的媒介,所以他比BAT離用戶更近。
美團和大眾點評,好吧,其實一開始美團是做團購的,后來才做了點評內容,以及后續和大眾點評合并等就不展開討論了。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講,美團鏈接的是消費者和商戶,這和阿里巴巴其實是天然的一家。所以,阿里巴巴很早就投資了美團,但騰訊帝國也投資了大眾點評,在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我們看到“新美大(美團和大眾點評)”與阿里巴巴的關系并不好,這其實某種程度上對阿里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滴滴打車,滴滴的模式其實和阿里還是類似的,信息的消費者就是打車用戶,信息的生產者也是服務的提供方——司機,無論這個司機是出租車司機還是私家車私人司機,區別僅僅是“天貓商家”和“淘寶商家”的區別而已。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滴滴是和阿里一樣一樣的,當然,滴滴的老板也是阿里系出來創業的。不過經過了滴滴、快的、優步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資本動作之后,滴滴同時和BAT三家發生了關系,這個很神奇。
今日頭條,今日頭條號稱只做內容的搬運工,連接的是內容消費者——看新聞的用戶和媒體——內容生產者。如果按照社交信息、知識信息、商品供需信息來看,新聞其實距離“知識信息”更近一點,確實,新聞其實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知識內容。從這一點來看,今日頭條更應該和百度發生關系,會更順理成章一些——或者是死對頭!
所以,也就出現了之前百度想投資今日頭條失敗的傳聞,然后又出現了眾多類似“百度最大的對手是今日頭條”的新聞或者分析文章。是的,今日頭條上可以傳播新聞,怎么就不可以傳播“知識信息”搶百度的飯碗呢?
但是今日頭條如果想傳播“社交信息”或者“商品供需信息”,則相對比較難了點,前者需要用戶關系鏈,后者需要有較強的用戶粘性和交易流程保障等。所以,從這里也不難看出,百度的核心業務模式可能相比起來是最脆弱,最容易被攻陷的。
用信息傳播的理論和角度去看互聯網的公司,我認為還是非常適合的,因為互聯網的本質就是信息工具,這個產業也叫信息產業。
由于時間和篇幅的關系,今天就先聊到這里吧。歡迎各位朋友各種拍磚、關注、或者騷擾。
作者:隔壁劉老師,互聯網從業超過10年, BAT與獨角獸公司產品技術管理從業經歷,關注產品、技術和商業。歡迎關注~
本文由 @隔壁劉老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