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系統,能成功嗎?

2 評論 1705 瀏覽 4 收藏 12 分鐘

就在前幾天,華為宣布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面向開發者開放申請。那么,華為為什么要做鴻蒙系統?有關鴻蒙系統的未來,我們可以做出哪些暢想?本文作者發表了他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1月18日,華為在深圳舉行“鴻蒙生態千帆啟航”發布會,正式發布,宣布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面向開發者開放申請。

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余承東表示,目前已有超200家頭部應用加速鴻蒙原生開發。余承東表示,2023年8月華為開發者大會官宣鴻蒙生態設備數量為7億臺,僅歷時5個月,鴻蒙生態設備增長至8億,鴻蒙將打開萬億產業新藍海。

為大家,也為我自己做一下思考和梳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

  1. 為什么華為要做鴻蒙系統?
  2. 鴻蒙系統能做成嗎?
  3. 鴻蒙系統的未來暢想
  4. 創業者的機會

一、為什么華為要做鴻蒙系統?

從1950年以后到現在,這70年的發展紅利,最大的是信息產業的紅利,也可以說是計算機設備的紅利。而這些計算設備,基礎是兩塊,一塊是以CPU、存儲等為代表的硬件設備,一塊是以操作系統為代表的軟件系統。硬件是最底層,提供計算能力、存儲能力,軟件在中間,連接人類和硬件,理解人類的意圖,傳遞給到硬件設備去計算執行。

目前普及率最高的信息化設備,一個是電腦,一個是手機,在電腦上,微軟占據絕對的優勢地位,微軟能有今天的巨無霸市值體量,基礎還是微軟的操作系統。我始終還是認為,在今天的商業社會里,流量還是王道,誰掌握了流量,誰就掌握了一切?;ヂ摼W模式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規模效益,規模效益的決定性因素是規模,也可以說是流量。好的產品、創新的產品幫助建立流量的護城河。

回到主題,為什么華為必須要做鴻蒙系統?為什么全國上下都支持華為做鴻蒙系統?

因為操作系統是移動互聯網流量的第一入口。

前面說過,操作系統承擔的是人機交互中的中間連接角色,也就是說除了少數的直接關電源等場景,絕大多數人跟計算機(廣義的計算機,包括手機)設備的交互都需要通過操作系統進行。

在操作系統之上可以長出各種應用軟件,去適配各種各樣的場景需求,但是操作系統是基礎中的基礎。

在被美國舉國之力打壓之前,華為手機已經做到了全球出貨量第一,當時使用的是Google的Android系統,因為當時Android系統是完全開放的,是集齊眾多技術精英、產品設計精英10年以上的打磨優化的產物,在當時選擇使用Android系統是非常明智的,自建操作系統一方面需要投入海量的資源、時間進行打磨,另一方面,生態也沒有動力再去增加額外的成本去再增加適配一個新的操作系統,商業世界,都是計算成本的。

那么為什么后來華為轉向了自建操作系統?

因為美國不讓華為用Android了,準確地說是不能用Android最新的版本了。這是精準卡脖子的戰術,效果也很明顯。華為不得不把榮耀拆分出去,市場進行收縮。雖然市場依然非常認可華為的手機,信號好等優點依然突出,但是誰都不想使用不夠先進的操作系統,是吧?

另外,隨著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在操作系統之上運行的各種應用開發者也是風聲鶴唳,不知道哪天是不是iOS和Android系統都不對中國開發者開放了,相比于投入一部分成本去增加一個新的鴻蒙系統的開發,前者可是直接要命的事情。

既然操作系統如此重要,而應用開發者也愿意共建鴻蒙系統,那么華為去做這件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二、華為鴻蒙系統能做成嗎?

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免想到強大如微軟都在手機操作系統上吃到敗仗,華為能行嗎?

成功是有要素的,天時地利人和,時來天地皆同力,我們首先需要復盤下當年微軟為什么在手機操作系統上失敗。

為了推自家的操作系統,微軟曾經收購此前曾是手機第一大品牌的諾基亞,搭配Windows Phone系統,采用跟Android系統類似的開放策略,吸引開發者開發應用。

但諾基亞手機在當時的智能手機市場已是日薄西山,Windows Phone相比Android系統在應用的豐富度和體驗上完全出于劣勢,開發者為什么愿意投入精力去一個沒有多大銷量的平臺做開發?用戶為什么要放棄習慣蘋果或Android的多點觸控等交互體驗,去適用一個新的創新的交互體驗?

弱弱聯合還是弱,最終微軟的移動操作系統計劃一地雞毛,并且拉上了諾基亞陪葬?,F在復盤,如果當年的諾基亞堅定地上Android這條船,做好手機硬件本身,我想手機業務現在依然保持在市場前幾還是可以期待的。

那么華為的鴻蒙系統能做成嗎?

我們看華為的生態位,華為跟微軟當時不太一樣,華為是有硬件的,而且華為最強的就是硬件,華為手機的品牌已經被消費者認可,并不是因為自身的產品落后等因素導致華為手機面對困境的,是完全由外力突然的黑天鵝事件引發的,也就是說消費者并不是真正地放棄華為手機,只是暫時不買或者少買了,華為手機本身的產能也受限制。但是一旦華為自己突破鴻蒙操作系統,那么消費者可以期待還是會回歸的。

我還是那個觀點:“渠道為王”,渠道代表市場機會,有市場機會在,研發這些不過是時間問題,蛋糕足夠大,一定會有人愿意投入去做。此前之所以在PC和手機操作系統領域,除了Windows、Android還有完全封閉的蘋果系統之外,難以有其他家出頭,原因在于Windows和Android采取的都是傾銷的策略,而傾銷之下是很難給新的入局者提供發展空間的,而對一個大市場實行封禁的結果必然就是讓一個新生的入局者發展壯大,或許不止是一個。

至于開發者應用生態的問題,如果消費者愿意買華為手機,華為手機上運行的是自己的鴻蒙系統,如果你不開發,有的是人開發來搶你的市場,如果你作為開發者,你會怎么選擇?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之前微軟沒有玩轉起來,是因為微軟缺少硬件銷量的支撐,但華為沒有這個問題。

所以,鴻蒙系統的成功在我看來是必然的。

三、鴻蒙系統的未來暢想

華為目前優先推動頭部的200家應用廠商開發入駐,這是第一個階段,頭部的廠商一方面市場價值高,投入的ROI比較高,會更加愿意去投入,另外一方面消費者的需求強,對華為的價值更大,所以先推頭部無疑是非常正確的。策略其實很好理解,難的是執行力,需要同時協同這么多的關聯方,一起進行一次破除封鎖的戰役,這個執行力也是非常驚人的了。

到第二個階段,眾多的中小開發者,長尾的應用,看到TOP200的榜樣效應,紛紛跟進做補全,鴻蒙的應用生態從無到有,從質量到數量都將趨于完善。

華為被按住的這幾年,市場被其他廠商分去不少,等到華為原生的鴻蒙系統建成,市場必將一輪新的洗牌,如果不是因為實力得到的,也會因為實力不足而失去,讓我們拭目以待。

四、創業者的機會

這里面對于創業者有機會嗎?有的。渠道是完全有能力扶植起新的收益者的,正如每一家新的電商平臺起來,都會伴隨著一批受益的新賣家品牌,但是有個窗口期,進入太晚蛋糕就被分掉了,進入太早量還沒起來也會無法持續,這個時機很重要。

另外,最好是一些網絡效應比較弱的,比如單機工具,優化大師這種,因為凡是強網絡效應的,在手機應用這個領域一定是存量大于增量,在上面再做一個IM軟件是肯定顛覆不了微信的,回過頭了微信官方入駐,你是沒有任何可能跟微信去競爭的。

只有那些為鴻蒙系統量身定制的,市場上一段時間稀缺的,有機會在平臺的扶持下發展起來,這幾個條件缺一不可。

前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飽和,已有的應用該優化該創新的也都差不多了,而元宇宙設備還遠未普及,做iOS和Android開發的從業者顯得比較迷茫,未來哪里還有增量,還需要做APP呢?現在,鴻蒙的出現應該會給APP開發者一些信心,至少短期之內,老板們在開源節流的各種選項之中,會更多重視工程師的價值。

本篇分享到這里,感謝閱讀。

本文由 @李明Bright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麻煩你分清楚AOSP和GMS好不,Google只是禁止華為使用GMS,AOSP開源的,怎么禁止使用?

    來自北京 回復
  2. 老哥,鴻蒙都出來好幾年了。這文章是不是有點過時了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