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社區類產品談:產品功能與用戶心理分析
互聯網社區也是個小社會,各種心理學現象都會在其中有所體現。
“微信之父”張小龍在一次講座上提出:“爽”勝過功能。“爽”是一種體驗,一個優秀的產品能讓用戶覺得很爽。對于一個產品,心理滿足的驅動力遠勝于工具甚至省錢。
下面我以UGC社區類產品為研究對象,談談這些產品都滿足了用戶的哪些心理需求,產品針對這些心理又設計了哪些對應功能。
人都有好奇心
許多用戶初次使用知乎的第一感受是:高逼格。用戶進入知乎,看到的滿是專業靠譜的回答,而且好多回答來自行業大牛,李開復在這里,雷軍在這里,阿北也在這里,一下子被眼前的這個社區所震撼到了。見到知乎的第一眼,你便愛上了這個產品。
純銀老師早前在博客中提到顯性內容決定論,針對的就是這一用戶心理。所謂“顯性內容”,就是用戶容易看到,容易接觸到的內容。讓更多優質的顯性內容去吸引用戶,激起用戶的好奇心,是目前UGC社區賺取用戶流量的重要方法。
功能:邀請制
像知乎這樣的社區,吸引用戶目光的一定是高質量的回答。知乎早期的邀請制很大程度奠定了產品優質高逼格的基調。一開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早期受邀的人群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具有很好的UGC素養,習慣撰寫長文,有審美的要求。這種邀請制直到現在還影響著知乎:用戶提出問題—>邀請人來回答。受邀的人一般都會很嚴肅認真的對待這件事。
早期受邀的人成了知乎的種子用戶,這批用戶的內容質量一般比較高。將這些高質量內容推到顯眼的位置,用戶進來時看到這些,就會第一時間激起好奇心,有一種被驚艷到的感覺。
人沒有耐心
如今人們接觸的越來越多是碎片化的信息,這種現象的原因來源于兩方面:
- 一是外界促使:信息化的時代人們接受的信息都在爆炸性增長,同時可供自己支配的自由時間越來越少,對很多知識不得不淺嘗輒止。
- 二是內心驅使:人都有惰性,一方面希望彌補自己某方面的無知,另一方面又沒有耐心看完所有的內容。
“馬桶閱讀理論”指出:不要給用戶超過馬桶上看不完的內容。其實也正是基于人們缺乏耐心,不愿意系統學習的心理。所以,一旦產品不能讓用戶在一分鐘內愛上你,這個產品被廣泛推廣的可能性就很小。
功能:長評、短評
豆瓣影評分為長評和短評,這種長短評的區分使得用戶有針對性的閱讀或撰寫影評。打個比方,你剛從影院看完一部電影出來,這時候對電影的感觸是最深的,你打開手機,在豆瓣上寫下一段短評。而長評需要用戶花比較多的時間寫下大段大段的文字并配上圖片,這一過程很多情況是在電腦上完成的。
區分的長短評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有效降低了寫影評的門檻。以前,寫影評多是電影業內人士,如今普通大眾也可以在豆瓣上寫下影評,用戶更容易接受這些內容,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
渴望獲得認同
大部分用戶喜歡自己寫的東西被人看到,這也為什么有的人幾十年都沒有寫日記的習慣,現在卻每天在朋友圈努力記錄下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如今,微博長期被各種大V占據,普通人發的內容很少被人關注,但在豆瓣、知乎、貼吧中,普通人也有話語權。微博的信息傳遞靠的是本身的粉絲數,知乎是以好答案作為渠道,一個好答案能讓人看到你,認同你。
功能:回復、贊、感謝、關注
粉絲數、點贊數、感謝數,被邀請回答、被選為熱點話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迎合了用戶的這些心理。這些功能刺激用戶不斷參與回答問題、寫影評。
同時,關注共同話題的人群本身就存在興趣的重疊,對于彼此有一種天然的認同感。某人發表的一個內容,更容易引起一群人的認同。
激起成就感
豆瓣、知乎、貼吧等社區產品是典型的UGC模式,它的一大特點就是用戶原創內容。自己親手做的東西往往更會讓人有一種成就感,所以用戶對UGC社區有著一種額外的歸屬感。豆瓣、知乎用戶的黏性特別高,也愿意在這種平臺上創作內容。
功能:產品定位是UGC模式,這種交互作用本身就會激起用戶的成就感。
尋求歸屬感
現實生活中,當你興奮的跟好友分享一個新點子或一些自己的所見所想,但是朋友一臉茫然,完全get不到你的點,久而久之,你就不想跟他們分享了。UGC社區給了用戶一個交互平臺,在這里,只要你的觀點能自圓其說,并持續的輸出,總會得到反映,總會有人圍觀,并遇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功能:豆瓣小組
通過加入感興趣的小組,隨時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這是一種基于興趣的人際關系。帶有目的傾向性的小組所吸引來的用戶本身就存在著共性,他們制造出的內容更能直擊用戶的內心,因為這是一群有共同興趣、共同話題和情緒的一類人。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
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提到:我們的絕大多數日常行為,都是一些我們自己根本無法了解的隱蔽動機的結果。
個體融入群體后,個體會在一定程度上消失,情感和思想上會轉向群體所處的公共方向。
在UGC社區里,不乏有逼格很高的種子用戶,但更多的是普通用戶。普通用戶迫切地想實現馬云所說的“要跟優秀的人在一起”,對他人的期望居高不下。他們在群體之中互相觀察,甚至模仿別人。我們在知乎里常常看到這樣的提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種提問多半泛泛而談,答案也以空擊空。用戶受群體的影響,有樣學樣,因此產生許多“正確的廢話”。
寫在最后的話
社區類產品滿足了用戶眾多心理需求,不僅僅是上面列出的6種?;ヂ摼W社區也是個小社會,各種心理學現象都會在其中有所體現。水平有限,還望各位批評指正!
本文由 @野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知乎算是PGC算是比較垂直的
不錯,希望能看到版主設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