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抄”不走的生意經

0 評論 2691 瀏覽 1 收藏 14 分鐘

某種程度上來說,TikTok的產品邏輯并不算難“抄”,但為什么海外科技巨頭們卻不能很好地已經復制TikTok?這篇文章里,作者圍繞TikTok的“生意經”做了解讀,一起來看。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樹大招風”,用來形容TikTok在海外的境遇頗為合適——

TikTok在全球擁有超過10億的月活躍用戶,而且大部分為年輕用戶,可以說掌握著未來的社交話語權與購買力。這讓不少全球社交平臺,甚至是電商平臺,都急紅了眼。

  • Facebook毫不避諱地模仿TikTok,較早之前推出Lasso短視頻獨立應用,僅存活一年半便夭折;隨后,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又推出Reels短視頻功能,渴望在圖片社交之余再攫取來自短視頻的流量,加碼狙擊被各國“禁令”炮火轟擊的TikTok。
  • YouTube自覺在視頻領域有點優勢,在長視頻領域已成霸主之際,又“插足”短視頻領域,推出Shorts短視頻功能,不過目前看來依然不溫不火。
  • 亞馬遜作為電商巨頭也沒閑著,畢竟TikTok shop也動了電商的蛋糕,于是它在站內推出了Inspire短視頻功能,用很像TikTok的方式發力內容電商。
  • Snapchat是社交新貴,以“閱后即焚”的創新社交互動著稱,也推出了Spotlight短視頻功能;然而,堅持原創不支持“內容二改”的它,也很難快速吸引愛玩梗的年輕用戶。

這些互聯網巨頭們,全體整齊劃一地對標TikTok,但依然像個不咋起眼的小兵。

按理說,TikTok的產品邏輯并不難“抄”——

15秒短視頻、垂直滾動的信息流、算法推薦機制,都是公開的秘密。

但為什么海外科技巨頭們還是“抄”不好?

也許,TikTok更勝一籌的,除了算法,還有時間。

一、Facebook這個“小妖精”

Facebook,全球社交巨頭,眼里自然容不下TikTok這個跟它搶占年輕用戶的新手。

2014年,Facebook及旗下軟件擁有71% 的年輕用戶;但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降低到了50%。

Facebook率先推出了短視頻獨立應用Lasso,全面對標TikTok——

15秒短視頻,豎屏,全屏模式,熱門標簽,推薦算法,年輕化與娛樂化。

但劇本并沒有按照預期中的發展,Lasso的下載量出其意料地低。

根據應用調研公司Sensor Tower數據來看,在2018年11月推出后的4個月內,Lasso在美國的下載數量只有近7萬。

這個數字完全無法跟TikTok相提并論。同樣是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TikTok在2018年Q4的全球下載量為2.06億。

于是,Lasso在運營一年半后宣告關閉。

此時,Facebook輸的是什么?

論流量,有流量;論科技實力,有科技實力。

輸的關鍵因素之一,也許就是比TikTok走慢了的大國市場——

其一是美國市場。

Lasso在2018年末推出,而此時TikTok(當時稱為Musical.ly)已經在美國市場建立了一定的用戶基礎。TikTok的先發優勢使其能夠吸引并留存大量年輕用戶,而Lasso作為后來者,難以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

其二是印度市場。

Lasso從2019年初到2020年2月底,已在哥倫比亞、墨西哥、美國、阿根廷、智利、秘魯、巴拿馬、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厄瓜多爾和烏拉圭提供服務,但都局限于美洲。

在Lasso終于要進入印度市場時,卻發現已經難以撬動TikTok的市場份額。

TikTok率先進入印度市場——這個擁有世界第二大且增長最快的互聯網用戶基礎的國家,支持10種印度語言,吸引了大批印度年輕人。

TikTok進入印度的時間剛剛好,恰好踩準了印度網絡費率下降的時間關口,在印度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的階段,也快速普及了短視頻這種社交新模式。

印度人們覺得,像Facebook、Snapchat這些應用更多地面向居住在大都市的人,而TikTok更接地氣,更能把樂趣帶給居住在小城鎮的人們。

截至2019年8月,TikTok在印度智能手機上的安裝率已到達1/3;與此同時,印度人在TikTok上所花費的時間超過了除中國以外的任何國家的人們。

Facebook的Lasso難以發展起來,當然還有其他因素:

比如做得并不夠的內容創作者生態;比如缺乏獨特性,難以吸引已經熟悉TikTok的用戶;再如Facebook的其他產品也在嘗試短視頻功能,進一步稀釋了Lasso的市場定位。

但歸根到底,有些市場失去了時機,就顯得事倍功半。

二、TikTok出海的“一波三折”

盡管TikTok出海“快準狠”,卻仍然敵不過一張又一張的“禁令”:

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僅封禁了兩個月)、美國、加拿大、歐盟(美/加/歐目前僅限于政府職員的手機中不能使用TikTok)。

2020年,TikTok在印度市場便摔了跟頭。

2020年6月,印度宣布封禁TikTok,可惜了已經贏得的份額優勢——

截至2020年5月,印度境內TikTok的下載量達到了6.11億次,占全球總下載量的30.3%。此外,有報道稱TikTok在印度擁有2億用戶,其中每月有1.2億活躍用戶。

最近一次的消息是,字節跳動(TikTok的母公司)正在印度尋找新的合作關系,被爆料與印度頭部房地產商Hiranandani集團進行初步談判,且印度政府官員已經非正式地參與到計劃中。然而,從2022年6月傳消息至今,仍沒有新的動態。

這段黃金時間差,自然不會被各大競爭對手落下。

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推出內置于App的短視頻功能Reels,全方位模仿TikTok,試圖再一次搶占TikTok的市場份額。

這一次,Instagram學得更精了,首批就選擇進入印度市場。

Similarweb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6月30日,在TikTok與其他58款中國應用在印度被禁的第二天,Instagram的日下載量,首次突破百萬次達到160萬。

印度的本土短視頻平臺,比如Roposo、Chingari、Trell、Mitron,都在幾周內獲得了用戶量的快速增長。像Chingari僅上線三周,平臺就收獲了1000萬用戶。

然而,TikTok并不能輕易被“平替”。

盡管Instagram積極推廣Reels,卻沒能培養起用戶使用Instagram發布短視頻的習慣。根據網紅營銷平臺HypeAuditor的數據,Instagram上的網紅達人中只有22%發布了Reels短視頻。而Instagram在嘗試將平臺從圖片分享轉向全屏視頻的過程中,也遇到了用戶的不滿,迫使Instagram改變了策略。

而印度的本土短視頻平臺,更輸在了產品功力上。盡管很多印度用戶支持本土軟件,但依然不得不吐槽其不符合審美的UI界面,與動不動就宕機的運力。

至于TikTok能不能卷土重回印度市場,什么時候歸來,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這些“趁火打劫”的短視頻玩家們還有多久的掙扎期。

三、假如重回印度市場

假如說,TikTok重新奪回了印度市場,這就意味著——字節跳動在短視頻領域,成功獲得了中國、美國、印度三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中國,字節跳動通過抖音打造了(除快手之外)無可比擬的短視頻優勢,通過綜藝合作快速吸粉,并推出了直播、電商的功能,進一步豐富了平臺的商業化途徑;

在美國,字節跳動通過收購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國和歐洲)已經有龐大用戶基礎、有中國背景但是在美國注冊并運營的Musical.ly,快速推進全球化戰略;

在印度,字節跳動比Facebook等其他競爭對手更快地進入印度市場,涵蓋多種本地語言,搶先一步形成龐大的用戶規模。

流量的背后是人口。

TikTok引以為傲的流量背后,是這些國家支撐起了人口基礎——中國14.1億人口(2023年),美國3.33億人口(2022年),印度14.17億人口(2022年),加起來是一個31.6億的市場,約占全球人口的40%。

精細化流量的背后,是算法的力量。

算法推薦的魅力也許就在于,能夠將海量內容與用戶匹配起來,能夠跨越文化和語言的界限做本地化運營,由用戶自己來決定看什么視頻、什么才是好視頻。

然后誕生出一個又一個爆款,凝聚成一股由草根階層自發而生的流行文化。

隨著TikTok進入更多的國家,源自草根階層的多元流行文化交匯碰撞,將形成更大的影響力,也讓TikTok這一平臺擁有了更難以替代的競爭力。

寫在最后

TikTok的內容,大多也是音樂、舞蹈、時尚和生活方式,并不意味著能提供多么不可替代的精品內容。然而TikTok以最快速度搶占了全球最多的短視頻市場份額,覆蓋了最多的用戶,就足以讓它即使面對著一張又一張的“行政禁令”也仍未迅速丟掉其競爭力。

用戶不想放棄算法已經培養好的瀏覽習慣,網紅們不想放棄已經耕耘一段時間的事業。

因此,其他競爭對手抄足了產品邏輯,也抄不走TikTok已經鞏固好的先發優勢。

而此刻,TikTok還在不斷擴大商業版圖——

包括但不限于歐洲、日本、東南亞、俄羅斯等。

根據datareportal的數據,截至2022年4月,TikTok在印尼擁有9910萬活躍用戶,在巴西擁有7360萬活躍用戶,在俄羅斯擁有5130萬活躍用戶,在墨西哥擁有5050萬活躍用戶(數據為18 歲及以上的活躍用戶數)。

并且通過TikTok shop不斷發力內容電商,不僅成為東南亞 Shopee 和 Lazada 等現有電商巨頭的有力競爭者,也成為了在美國和中東與亞馬遜競爭的踢館者。

目前電商份額不大,但勝在增速夠快。

尤其是在東南亞市場,TikTok shop的市場份額從2022年的4.4%翻了三倍,達到2023年的13.2%。

短視頻市場風云殘卷之下,TikTok如同一只夜里機敏的鷹,目光尖銳地識別到了最佳時期,以“快準狠”的姿態,第一時間捕捉到了手中的獵物。

如今,在TikTok暫時被“禁足”的領地,競爭對手們都爭得不亦樂乎,且看老鷹何時歸來,重新回到自己原本已經占好的領地,再次洗刷市場格局。

專欄作家

Vinky,微信公眾號:叁言梁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分享商業干貨,關注互聯網營銷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