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業大變局開啟,零售商業進入3個新時代:市場縮量提智、AI文明鑄基、新人文覺醒···

0 評論 2685 瀏覽 9 收藏 9 分鐘

當前大部分行業其實已經進入了三個全新的時代,作者針對這三個時代的表現以及發展趨勢都進行了總結,一起來看看吧。

2024年上班一周后,筆者將對零售商業影響最為深刻,改變最為明顯的3個點進行一些總結分享。筆者認為,2024年乃至今后的幾年,大部分行業都已經進入到了3個全新的時代,這只是商業大變局的開端。

  1. 第一個是“市場進入縮量提智時代”;
  2. 第二個是“技術進入AI整合重構時代”;
  3. 第三個是“商業進入新人文覺醒時代”。

我們先從第一個說起。

什么是“縮量時代”?理解這個概念,必須從大環境上看,自2022年中國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后,近兩年我國人口減少了293萬。

隨著老齡化加速,生育率走低,專家預測從2024年開始,今后幾年,每年大概會有一個超過300萬的大型城市人口會消失。所以,大部分行業,至少在國內市場已經進入了“縮量時代”。

人口紅利消失是必然,對應的企業也自然難言增量。在縮量時代,企業之間只能更加內卷,相互淘汰。

那何為提“智”?這里的提“智”可以分為消費端和產業端。

第一個對應的是當下的年輕消費群體,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生活閱歷越來越豐富,購物行為也變得越來越“聰明”,專家級消費者越來越多。隨著消費者的心智水平大幅提升,品牌進入和占領消費者的心智也會越來越困難。

第二個對應的是企業,需要系統化的給自己的產品、銷售場景、服務模式都集體“提智”。信息大爆炸時代,企業任何的一點不足,任何的錯誤都會被無限放大。企業更不能妄想依靠信息差做一錘子買賣。在這樣“人口縮量、商業提智”的市場發展趨勢下,長期來看,任何花哨的營銷都不如多點“真誠和坦誠”,真誠永遠都是“必殺技”。

第二個是技術進入AI整合重構時代。

這個大家其實都有共識。2020年初我提出了《三體零售逆熵模型》,當時AI技術還是新興技術,在零售業的應用并不廣泛。但是在三體零售模型當中,我還是有預見性的把AI技術當作必不可少的「商業能量要素」。

事實上,AI技術是未來商業和社會大變局的最核心要素。熵增定律對應的耗散結構理論指出,只要有持續的能量輸入,再混亂的體系也會形成新的秩序結構。

我們的社會和商業,前幾年陸續被例如區塊鏈、數字貨幣、數字藏品、無人零售、物聯網、元宇宙、VR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各種技術概念輪番清洗,但最終可能都被統一在“AI商業”之下。包括未來的6G通信技術,量子計算等,都會進一步促進AI產品和應用進入尋常百姓家。

結合到零售業,從供應鏈體系再到零售環節的“人貨場”,以及當中的服務、營銷、管理、模式創新等,所有的一切要素和流程都需要用「某某乘以 AI」的邏輯重新思考一遍,這就是大勢所趨。

自“蘇美爾人“創造了人類的第一個高度文明,5000年之后我們人類又將進入一個新的“AI文明”。未來,AI智能體可以研發創造出下一代AI產品,以后的電影、書籍、音樂和繪畫都有很多是AI創作的。

現如今,AI應用迎來了發展奇點,未來2年可以滲透到50%以上行業的核心場景,創造出數萬億美元的數字經濟價值。這股商業能量猶如滔天巨浪,無論你愿不愿意都只能被裹挾著進入AI時代。

第三個是,商業進入新人文覺醒時代。

當我們討論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不妨回想近兩年的一些現象級商業事件。例如董宇輝的直播帶貨,夾帶著豐富的文化知識輸出,引發了大眾的情感共鳴;白象因大量聘用殘障員工并為他們提供極具人文關懷的工作環境獲得大眾好評,消費者也以實際行動去支持白象;多次捐贈巨款而頻上熱搜的“鴻星爾克”也收獲了一大波真愛粉。還有地球友好型戶外品牌巴塔哥尼亞,其創始人直接把公司捐給了非營利性的環保組織,并把每年約1億美元的利潤用于應對氣候變化危機,這樣的品牌和消費者之間也早已經超越了普通交易關系,而是雙方在人文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商業成功早已不足以證明這些企業的價值。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踐行可持續發展路線。

此外,《狂飆》熱播,讓中國春秋時期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全網賣斷貨;瑞幸和茅臺聯名的“醬香拿鐵”遭年輕人瘋搶刷屏朋友圈;燒香拜佛“寺廟游”成為90后、00后的心頭好。而將藝術、文化、社交等元素融入到線下商業空間的「策展式零售」,也成為了年輕群體打卡消費的新場景。

近幾年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出圈項目與事件不勝枚舉;中國傳統節日也持續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和參與,并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持續放大。這些現象級人文熱點,最終也都能被轉化成群體消費,促進商業發展。

讓我們再回到零售行業,在經歷了機械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等發展階段后,正大步邁進一個真正「以人為本、文化鑄魂」的“新人文覺醒時代”。

“消費者”不再只是企業運營的一堆數據,“消費者”不再只是被買賣的“流量”。企業的用戶經營,應該秉承對人們的尊嚴、價值觀和個人權利的高度維護,對人們精神追求的關切,以及對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

總之,在「新人文覺醒時代」的大背景下,零售業正經歷一場從商業模式到服務理念的根本轉型,朝著更加注重人性關懷,注重綠色環保,傳遞文化內涵,提供情緒價值和情感體驗,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的方向發展。

綠色環保、慈善公益、傳統文化都不再只是披在企業表面用于作秀的“花衣”,他必將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在基因,是企業持續經營的至高追求。

總之,在2024年乃至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企業在自己的經營規劃當中,以上三點都是著重思考的關鍵。

作者:徐禮昭

本文由 @徐禮昭商業評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