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視頻號,這次可能真的做對了
短視頻的影響面變得越來越大,如果延循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產品的發(fā)展邏輯來看,短視頻行業(yè)很可能像內容(社交的一個并行子集)一樣,形成一超格局。不過微信視頻號似乎從中成功撕開了一條口子。
移動互聯網發(fā)展至今,超5億用戶規(guī)模的國民級產品屈指可數,能夠保持五年以上長青應用更是寥寥無幾。二者疊加,長期以來只有兩個賽道:社交和電商。而今天再看,這一格局正被打破,第三個“王”——短視頻,已然君臨天下。
這位新晉王者,頗有不破不立,不止不行的氣勢,欲將前輩們積累的商業(yè)陳規(guī),以特有邏輯進行重塑——無論是流量價值、社交還是電商。當然事實證明,它有這個能力,直播電商、內容廣告還是陌生社交,這些新業(yè)態(tài)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新一代的移動互聯網用戶。
作為“舊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流量價值被壓縮最為明顯的騰訊,直接殺入了字節(jié)的腹地。自Pony將視頻號比作全村的希望,親手捧上“儲位”算起,已過一年有余。
但是“All in 視頻號”的騰訊,似乎并沒有像外界想象的一樣去沿循游戲那條老路—揮動資本的大棒在內容領域攻城掠地。而是“沉淀”了一年之久,在暗中推敲字節(jié)短視頻和內容商業(yè)玩法。
究竟是“新王”的茅太過鋒利嚇得舊王不敢出招,還是“舊王”老謀深算決勝千里,不逞一時之快?個中邏輯,我們有一些觀點不表不快。
一、社交、電商有何不同?
想要理清“新王”的邏輯,先要了解兩代“舊王”的特征。
2023年中概互聯市值最高的十家企業(yè)中,線下即時零售(外賣+本地團購)和線上電商占據了半壁江山,而與之相對的是,其余幾家頭部公司基本是割據的狀態(tài),除了騰訊和網易在游戲領域有交集外,攜程、貝殼、百度之間并沒有密切的業(yè)務聯系。
圖:中概互聯超千億市值頭部標的,來源:Choice金融客戶端
以產品的視角來審視,根據QuestMobile去年發(fā)布的信息來看,平均月活用戶數超過4萬的頭部玩家有15個,去重后最核心的依舊是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抖音、螞蟻、拼多多、美團,重疊用戶超7億。
兩組數據最鮮明的特點便是,社交、搜索引擎等不直接產生用戶交易行為的產品往往是一家獨大,而與用戶交易行為密切相關的電商領域則群雄并起。
畢竟無論是使用微信還是百度搜索,我們不會擔心企業(yè)從我的口袋里賺走超額利潤,無非是付出了一些時間成本幫助企業(yè)實現了廣告或游戲變現。但是買賣一定程度上是零和博弈,如果我在某電商買的東西性價比低,服務還差,一定是它賺了,我賠了。
最簡單的微觀原理,會決定最龐雜的宏觀結構?!柏洷热也怀蕴潱纷呷獠荒吧边@句刻在國人骨子里的道理,看似是非常淺顯易懂的消費心理學原理,卻直接影響了電商行業(yè)很難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
二、短視頻存不存在老二?
我們現在可以將問題拆解為:短視頻究竟是偏向社交、內容本身,還是偏向電商?
這其實是一個類似于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表面來看抖音是廣泛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帶來海量的優(yōu)質內容從而帶動整個用戶增長,再依靠用戶實現商業(yè)變現。深層次來看,正是因為抖音具備完整的商業(yè)生態(tài),讓創(chuàng)作者有錢賺才能實現廣泛而優(yōu)質的內容,如果僅僅像早期B站一樣用愛發(fā)電,怕是撐不到行業(yè)崛起。
在我們看來,盡管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上抖音、快手去搜索商品,短視頻本質還是內容驅動的,原因在于:用戶使用抖音的最本質需求是內容,其次才是電商。
如果您是早期的短視頻用戶,一定會對“小咖秀”這款產品有一定印象,這款上線于2015年的類短視頻產品,實際就是抖音的先行者和模仿對象。抖音在早期借鑒了小咖秀、美拍、秒拍等短視頻軟件的功能,加上自己獨到的算法,結合音樂、卡點、快慢放剪輯(即所謂技術流)等特有技術,成功從一眾短視頻平臺中突圍。
在這之后才是泛文化內容生態(tài)逐步演進和商業(yè)模式逐漸跑通,早期吸引用戶的是內容本身,樹長得再茂盛,根還在土里,這一點不會變。
大部分用戶現在打開抖音還是想獲得娛樂和情緒價值,而非商品,因此更偏向內容本身。
基于這一層邏輯,短視頻其實存在很強的內容壁壘。各位可以暢想一下情景,你在刷短視頻時,在有可能會刷到相同內容的情況下,會特意切換另一個軟件或者功能嗎?答案顯而易見。
那短視頻如果沿用游戲那套資本撬動內容的邏輯,可行不?也很難,因為抖音發(fā)展近8年早已構建了完整的B端、創(chuàng)作者,C端生態(tài)市場。其他平臺想要挖創(chuàng)作者,必然要付出高于當前抖音付出的成本,還不一定有足夠的市場和收入來保證內容創(chuàng)作的持續(xù)性。
如果延循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產品的發(fā)展邏輯來看,短視頻行業(yè)很可能像內容(社交的一個并行子集)一樣,形成一超格局,很難出現老二。
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今年年初,快手的部分頭部主播在合同到期后轉投抖音,正是受到了抖音完善的商業(yè)形態(tài)所吸引,畢竟沒幾個人真的能對錢說“不”。
但是即便如此,視頻號似乎真的正在夾縫中撕開了一道口子。
三、視頻號真的做對了?
那這么說視頻號是不是毫無機會?也不見得。前文中我們一直強調短視頻更偏向內容,內容和社交其實是并行子集,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相同點在于,社交產生內容本身,內容也會作用到社交層面形成話題共振。不同點在于,社交極度依賴熟人或朋友,你沒人用的社交APP,獨自一個人用就沒有意義。但是內容,本質上存在私密性的可能,也許有些內容你不愿意分享,但它依舊能為你提供情緒價值。
也就是說無論規(guī)模大小,實際上內容向的APP或者功能,并沒有社交向的產品那么封閉,小內容或者特定內容都存在潛在市場。
這就給了視頻號一個完美的切入點,即便內容規(guī)模目前可能沒有抖音這么豐富,但是不妨礙我以差異化的內容推薦布局來抬升自己的市場價值。
在我們看來,視頻號沒有沿循騰訊游戲的舊打法,以強資本撬動內容創(chuàng)作者,是騰訊這么多年做短視頻最正確的一個抉擇:視頻號當前要做不是模仿抖音,而是重塑短視頻。
首先,騰訊之于字節(jié),在資本層面不存在強規(guī)模優(yōu)勢,雙方大打出手可能只會兩敗俱傷(像早年間游戲直播平臺一樣)。
其次,騰訊之于字節(jié),在電商閉環(huán)和流量價值層面其實已經落了一個身位,現在去提升資本開支只會事倍功半。
最后,視頻號之于抖音,在內容層面做出了一定的區(qū)隔,從而實現了讓一部分用戶率先轉移過來的使命。
根據凱度和飛瓜整理微信視頻號和抖音兩款軟件用戶偏好TGI可以看出,目前在內容端二者的還是存在顯著的差別。
圖:視頻號抖音熱門內容標簽,來源:凱度、飛瓜短視頻報告,錦緞研究院整理
如果視頻號能夠在內容區(qū)隔中占優(yōu)勢的賽道(比如母嬰、職場或者高附加值的知識付費內容)中形成與抖音趨近的商業(yè)閉環(huán),提升優(yōu)勢賽道的流量價值,率先分到短視頻流量價值這一大蛋糕中的一塊,擠上牌桌后,便可依賴完善的社交體系疊進打法,重新洗牌。
當然目前視頻號商業(yè)體量還很難和抖音相提并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騰訊一系列動作想要完善產品形態(tài):比如被人詬病的熟人社交不適用于私人內容,也推出了紅心贊(可分享)和大拇指贊(私密)兩種功能,再比如淘寶開放微信支付的背后,有沒有可能未來視頻號上架淘寶的小黃車?
我們認為,這不是不紙面暢想,騰訊視頻號要用戶有用戶,要用戶粘性有粘性(轉發(fā)分享功能),要內容可以更好、更多、更快的打磨聚集,那它缺什么,不言而喻:足夠規(guī)模性的商品與服務供給。誰有這個能力,誰又有這個意愿?無非是那幾個電商巨頭。
總結而言,我們認為短視頻行業(yè)比較難出現老二,但是視頻號拋棄傳統(tǒng)打法,做內容區(qū)隔確實是不錯的思路,很有可能攪渾短視頻目前的市場。
當然,今天視角基于視頻號“攻”的邏輯,擇日我們也將探討下抖音“守”的邏輯,即:抖音的護城河究竟在哪兒,以及是否能被攻破。
作者:耀華
來源公眾號:錦緞(ID:jinduan006),為上市公司提供知識產權解決方案。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錦緞 授權發(fā)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視頻號是潛力股,騰訊需要挖抖音的高管才能攻破
so,抖音的護城河是啥?
不同人群喜歡的內容算法 還有黑洞裂變的特效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