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電商,“沖”向線下

0 評論 1357 瀏覽 4 收藏 15 分鐘

線下布局戰打響,今年二手交易市場或許會打開新的局面,至于誰將笑到最后,答案尚未可知。

“快看我最近的收獲,這是閑魚上買的八成新空氣炸鍋,這是在愛回收上買的手機,這是……”Grace聽到關于二手商品的話題,便止不住的分享起來。

Grace并不是辦公室里唯一喜歡逛二手平臺的人,同組的Mica經常會把“不是新款買不起,而是二手更有性價比”掛在嘴邊?!拔业倪@個包和平板是我最近才入的,都是二手,感覺性價比超高。”Mica也興奮地分享起來。

彼之敝草,我之珍寶,近幾年二手經濟的風吹了又吹。越來越多人選擇通過二手交易的方式處理閑置物品,“買二手,用二手”成為一種生活潮流。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中國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規模已達萬億元體量,目前處于高增長軌道,預計到2025年突破3萬億元,逐漸形成了以閑魚、轉轉、愛回收為代表的三家二手電商平臺和其他多家平臺的“3+N”格局。

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如何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獲取新的增量,是每個二手電商平臺當下需要面對的問題。而從流量時代到品質時代的變革,也讓那群“生于”線上的電商平臺或主動或被動地開始了一場關于線下的“探索”。

01 恰逢其時的二手經濟

所謂的二手經濟是指在商品的使用壽命沒有結束之前,將其轉售給其他消費者或通過重新利用再次投入市場的經濟模式。

在國內,隨著消費者對閑置物品態度的改變:從以往不屑一顧的“別人用過的舊東西”,到現在備受青睞的“高性價比好物”,“買二手”正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

根據《中國二手電商行業現狀深度研究與投資前景調研報告(2022-2029年)》,我國二手電商行業用戶規模及增速變化逐漸走高。從2015年到2020年,行業用戶規模從0.11億人增長至2.23億人,其中2016年規模增速高達345.45%。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愛買二手商品了?

一是政策層面不斷的推動,2024年3月13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

二是存量商品足夠豐富。去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47.1萬億元,新品交易規模足夠大,也是二手經濟繁榮的基礎。

當然,消費環境的轉變是主要原因。日本作者三浦展曾在《第四消費時代》里這樣描述新時代的消費理念,人們從崇尚時尚、奢侈品,經歷注重質量和舒適度,進而過渡到回歸內心的滿足感、平和的心態、地方的傳統特色、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上來。

事實上,如今的我們正在進入這個可以類比三浦展筆下的“第四消費時代”。盡管兩者產生的外部環境不完全一樣,但兩者消費形態呈現相似性,追求簡單、簡約,追求使用價值與價格的平衡。

用戶消費越來越趨于理性,更為講求性價比,這給二手電商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調研機構QuestMobile于2024年1月發布的《2023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提到,理性消費趨勢催化下,人們更注重可持續發展,二手電商加速發展,閑置交易APP行業活躍用戶規模同比增長近30%,增長情況在整個移動購物行業位列第一。

面對巨大的市場和用戶規模,大廠們也在爭先恐后的布局,據媒體報道,阿里內部將閑魚視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四個產品之一。

抖音也在加強自身對二手電商的布局,從二手奢侈品切入,曾推出“抖音二奢好物節”,并在抖音商城內上線“二手好物”頻道,正式開始入局二手電商。

據光大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2025年,二手電商將迎來高速發展期,2026年以后將進入應用成熟期。

雖然二手電商看上去剛起步不久,但目前似乎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閑魚歸屬淘天集團,萬物新生背靠京東,旗下有愛回收、拍拍等二手交易平臺,騰訊旗下有轉轉、采貨俠等二手交易App,其他二手電商平臺還有胖虎、妃魚、只二、閃回收等。

但是,隨著二手經濟的發展,作為載體的二手電商平臺們的弊端卻開始慢慢顯現出來。

02 非標品“頑疾”

事實上,二手商品作為一類較為特殊的商品,其有著強烈的“非標品”屬性,價格靈活,質量不穩定,很難建立統一的認定標準。

而標準的不統一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糾紛的產生。曾有媒體報道,去年11月28日,某博主曝出轉轉“陰陽檢測報告”,稱同一部手機購入和回收的質檢報告不一致,轉轉隨后在回應中解釋“‘非標準’特點導致成色判定上存在客觀的因人而異”。還有蘋果官方授權的二手合作伙伴愛鋒派被曝“白嫖收回”“惡意壓價”,一部原本值4900元的iPhone被平臺砍價至0元,愛鋒派方面對此未做回應。

對于賣家而言,沖動消費后二手平臺成了回血的最佳選擇,自然希望可以多賣錢,而對于買家而言,去二手平臺“撿漏”是希望花小錢辦大事。

但買賣雙方又對商品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因素,賣家往往比買家更有信息優勢,更傾向于隱瞞信息,銷售質量較差的產品,以獲取更多的利潤;而買家只能通過壓低價格的辦法,來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

因此,線上二手平臺客訴早就積重難返。以轉轉為例,在黑貓投訴上搜索可以發現,與其相關的投訴累計超8.3萬條。較高的投訴量或許也是整個二手經濟行業的弊病。

此外,近兩年二手電商的用戶規模及滲透率的增長率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二手電商的用戶規模增速高達345%,此后開始逐漸下降,截至2022年增速僅維持在17%左右。而2016年的滲透率同比增長161%,截至2022年滲透率僅同比增長10%,用戶規模增速以及滲透率增長都出現明顯下滑趨勢。

二手電商行業過去經歷了線上C2C、C2B2C、C2B、B2C等各種模式之爭,現在以C2C為主的二手交易平臺們,用戶增長出現困難,尋找新增量迫在眉睫。

隨著行業的發展,用戶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雖然在C2C模式下,供應端和需求端的流量最大、供給品類最豐富,但產品質量問題,平臺信任問題卻也長期存在,從售后到服務,C2C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

買賣雙方很難快速建立信任感,雙方容易因為商品質量以及新舊成色等問題產生糾紛,所以綜合電商的路子很難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

那么,布局線下或成為破解之法。

03 線下“肉搏戰”打響

隨著消費者對二手電商的服務、信任價值、效率要求越來越高,即時性和應急性需求增長迅速,而線下實體門店,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高便利性、更高時效性的到店或上門回收的服務。

比如想要立刻將閑置產品出手,不想被動等待用戶,來回扯皮,或者說對線上二手交易不放心,而覆蓋各大城市的線下門店或許就能解決上述問題。

出于對二手產品質量的把控,以及用戶服務升級等問題的考量,許多二手電商平臺開始將產品的交易過程搬到線下。比如,愛回收第一家線下門店在2013年底開業,之后便一路狂飆,在273個城市開出門店。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其線下門店總數達1952家。

轉轉則從2020年開始探索打造“二手零售+回收”的新消費業態,進駐全國主要城市核心商圈,并在全國開放加盟,轉轉也在加速布局線下業務,截至2023年12月,其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300家。

今年1月28日,首家閑魚循環商店也正式開業,提供全品類閑置寄賣服務,不僅如此閑魚還推出了閑魚優品,并且接入了較早入局二手領域的回收寶作為第三方服務商,共建閑魚小站,不斷壯大線下服務店。

整體來看,愛回收占據著當前線下模式主導地位,閑魚和轉轉發展迅速,搶占各城市核心商圈。

在線下店鋪的競爭中,這些平臺拼什么才能穩定增長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二手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外找找方法。

據了解,國外幾大頭部二手電商平臺與國內平臺覆蓋全品類的模式不同,他們皆是靠著單一的垂直領域起家。

例如登陸納斯達克的ThredUp核心業務是婦幼二手衣物,這種模式也受到了很多海外主婦們的推崇。ThredUp的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每八名女性中就有一位是該平臺活躍用戶,甚至其中三分之一來自年收入10萬美元及以上的中產階級家庭。

無獨有偶,另外兩大平臺TheRealReal和Poshmark則聚焦于二手時尚。這三大二手交易平臺一度締造了美國二手電商的巔峰。

縱觀閑魚、愛回收等二手綜合電商的玩家基本走的普遍是多品類模式道路。

但目前已有平臺意識到垂類的重要性,據了解,轉轉已經開始下注垂類,二手手機就是其較為看重的品類。在2019年11月轉轉曾聯合數家二手手機供應鏈公司,成立了B2B平臺采貨俠。半年后,轉轉又合并了國內二手手機B2C平臺找靚機。采貨俠和找靚機分別在貨源和用戶層面給轉轉帶來了增量。種種操作均指向了一點——轉轉希望在二手手機行業扎根更深、布局更廣。

發展二手經濟較早日本最典型的二手交易平臺就是大黑屋,在其初建到現在,成功秘訣可以說是對服務和產品品質的嚴格把控。據了解,大黑屋在珠寶、服飾、包包等各個品類都配備了專業的鑒定師,所有二手商品均由專業鑒定師負責鑒定,確保商品都是正品。

在口碑上,國內二手平臺也一直在努力,當前愛回收閑魚轉轉們也都引入了平臺驗機與質檢模式,力求在品質上做出口碑和積累,留住消費者。

其次就是如何盈利的問題,線下與線上不同,房租人力等運營成本高昂,如何跑通盈利是重中之重。而萬物新生或許已有心得,線下自營門店一直是其業務發力的重中之重,即便在三年特殊時期萬物新生也連續數個季度調整運營策略,優化成本支出,線下擴張一直穩步前行。數據顯示,2023年萬物新生non-GAAP經營利潤超2.5億元,同比增長超35倍,non-GAAP凈利潤為2.3億元,連續兩年在non-GAAP層面實現盈利,全年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2.4億元。

線下布局戰打響,今年二手交易市場或許會打開新的局面,至于誰將笑到最后,答案尚未可知。

“好像我家附近商場有專門回收二手的店鋪,下次逛街把我淘汰下來的相機拿去試試水,希望能多回點血。”Grace期待道。

編輯:Camille

來源公眾號:潮汐商業評論(ID:daily-case),專注大消費、TMT及金融領域,分享有趣的商業評論和商業洞察。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潮汐商業評論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