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標會為例,探討傳統的民間社交金融形態
本文僅介紹一種傳統民間的社交金融形態,并不討論社交金融是否是偽命題。該金融形態的出現以及它的變化,既體現出了社交金融的價值也體現了社交金融的弊端。當我介紹完這個金融形態(活動)后,可能有人會說,這甚至談不上金融,而我認為只要牽涉資金的投融,就可以稱之為金融,我稱它為“草根金融”。這個金融形態叫【標會】。
社交金融是什么?
社交金融是基于朋友圈關系的金融互助行為,兼具人際交往與資金融通的雙重功能。社交金融具有去媒的特性,投融資都不需要通過銀行或P2P等中介機構,因此借款人可通過社交信用極快速、高額度、低成本地獲得的資金;出資人也可以獲得比其他理財渠道更高收益并加強與借款人的社交關系。 在特定的人脈圈中,成員們通過社交活動和資金往來、幫助成員解決困難、獲得成功,也使整個人脈圈獲得質量和影響力上的提升??瓷先?,社交金融是一種金融的創新模式。
然而,也并不都看好社交金融的未來。首先,財產本身對于每個人都比較隱私敏感的,甚至很煩別人問你你一個月能掙多少錢,絕大部分人并不太愿意把自己缺錢公開,讓親朋好友都知道。其次,人脈關系的信息維度比較狹隘,前期的風險控制以及貸后的催收是個既尷尬又要面對的問題。
本人也并不看到社交金融,但本文僅介紹一種傳統民間的社交金融形態,并不討論社交金融是否是偽命題。該金融形態的出現以及它的變化,既體現出了社交金融的價值也體現了社交金融的弊端。當我介紹完這個金融形態(活動)后,可能有人會說,這甚至談不上金融,而我認為只要牽涉資金的投融,就可以稱之為金融,我稱它為“草根金融”。
好吧,這個金融形態叫【標會】,相信浙江以及福建的部分地區同學應該比較熟悉了。因為之前公司內部我給同事分享了這塊內容,我就直接截圖我之前寫的PPT吧:
注:標會出現的背景其實類似P2P,鄉村的農民有時婚喪、建房等情況著急用錢,但借不到錢,所以大家就圍在一塊,按周期繳納會錢輪流給每個會員使用,方便大家的資金周轉,所以叫“互助會”。以前農民還比較淳樸的,更多的是互助,以前的貸款目的性更強,而隨著現在的演變,標會的投資目的性更強烈
了。
這塊我之前圖畫的比較簡單了,沒有描述清楚,大致流程如下:
- 會頭建立的會的規則,定義好了標金(例:1000元)、競標周期(例:1個月)、競標時間(每月15日)、標會的人數(上限50人)。
- 然后去拉會腳入伙,會腳加滿了,就約定個時間開始啟動這個標會(例2017-03-15),然后將會單發給各個會腳,這個會單有點像貸款中的“還款計劃”。不過只是定義了每次競標的時間,對于有些人有時的競標時間是投資的回款時間、有時是貸款的還款日期,后面案例描述。(注:有的會腳是為了著急用錢)
- 然后03月15日這天,會頭組織想競標的人到某個地點競標。競標就是每個競標人都出個標價,然后出的標價最高的人中標,假設會腳“甲”300元標價中標。
- 然后其余沒有中過標的49個會腳,每人就拿出700元放到“會頭”那,會頭把收到的全部會錢都給會腳。(注: 700元=標金1000元-中標價300。 會頭收這個會錢需要幾天,因為那時候可沒有在線支付以及網絡通訊,即時有,每個會腳也經常會晚幾天再交錢。)
- 開始第二標了,04月15日,急著用錢的會腳來競標啦。假設 “乙”250元標價中標。然后會腳開始交錢了。這時,已經中過標的“甲”需要還1000元(就是標金)給“乙”,然后其他48個未中過標的“會腳”,本期需要繳納750元給“乙”。(注:已經過過標的不能再參與競標,就是每個人只有一次用錢機會,大家輪流用;第一次甲中標時,他收到700元,但是等到其他人在他后面中標的人中標時,他都得支付1000元。所以當時的出的標價就是你愿意給人家多少利益。是不是很暴力?當然建立這個標時,會約定好最高標價跟最低起標價,遇到競標價一樣時就抽簽。)
- 其余未中過標的”會腳”,繼續競標,以此類推,大家資金繼續流轉;如果說本期沒有人去競標,那么就會以最低的標價甩出去。相當于一個很低利率的錢給你用,總會有會腳去拿錢用的。實在還是沒人要就稱為”爛標“,特殊處理結束這個標會。
大家可能發現,會頭啥也沒得到,就在里面做組織而已。其實為了方便理解,我省略了一個環節,后面這個案例中會提到:
大家可以發現,越早去競標的人,肯定是虧大發了,那個利息相當高。過了中間,基本上后面都是投資目的主,基本都是掙錢。
標會的模式有如下優先:
- 門檻低。一個農民去銀行很難借到錢。其次是語言文字等能力的缺陷,他們大多不愿意去銀行借錢,那時候融資渠道非常少;
- 模式非常靈活,投融資均可,你先加入方便應急;
- 曾經大家基本都是熟人、抬頭不見低頭見,除非實在萬不得已,基本都不會跑路,所以關系網在當時有著天然的風控能力。
1、資金大額化。隨著經濟條件發展,大家有了更多的閑錢,想投資。會越做越大,標金甚至上萬。當這么多錢集中在一塊是一個相當大的體量,總有人殺紅了眼;
2、原本會腳都是一個村,大家都彼此認識,彼此信任。現在會腳肯定是一個城市的而已,有的人你可能都沒見過。這樣使得一部分越過道德的邊線,直接跑路,有的是會頭集資跑路,有的是會腳死都不還錢。所以、社交金融僅靠道德與尊嚴背書、顯然風險是非常不可控的。
3、有的人看到了這個模式中的漏洞。對就是會頭,他成為了資金池,有的人就當了多個會的“會頭”,然后用首標收到的會錢,去加入另外一個會當會腳。相當于免息的錢去投資,靠資金周轉過日子,信用卡用戶都知道這個道理。有的會頭就拿到多個會集到的會錢跑路。
So,出現這樣的結果:
說了這么多,大家探討幾個問題,都說說你們的看法?
個人看法:
- 城市化大大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談錢傷感情;
- 而脫離了社交關系網的約束,該模式風控等于0;
- 社交的玩法必須要簡單,顯然這種太復雜,學習成本太高了;
- 組團過程中,如果大家都是抱著投資目的,都沒人競標,那就成了垃圾標,極易流標被迫中斷,這樣出現體驗方便大受影響。
合規性其實還比較好處理,跟正規P2P一樣只做信息中介,不擔保不設資金池、不自融等。
本文由 @惱牛?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