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玩砸了的GPTs,為啥國內還搶著搞?
前段時間,微軟宣布關閉Copilot GPTs,這個原本被寄予厚望認為能做成“下一個App Store”的產品,僅僅半年就結束了。為何國外都已經折戟,國內還在推?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6 月開始,國內各大 AI 公司,在“智能體”上兇猛發力,有給流量的、也有直接給錢的。
但是,
6 月 12 日,微軟卻宣布將于 7 月 10 日關閉 Copilot GPTs,用戶已經創建的 GPTs 將被清空。
微軟的 Copilot GPTs,源自 OpenAI 的 GPTs Store,跟國內 AI 公司大搞特搞的智能體是一個東西。
這東西,不是 OpenAI 首創的。訊飛星火在 23 年 6 月就上線星火助手了,9 月份的時候拿出了 10 萬獎金給創作者瓜分。
那時候,OpenAI 也只是宣布了要在 11 月舉辦開發者大會。
(他們在 11 月的開發者大會上宣布了 GPTs,我懷疑是訊飛星火的 10 萬獎金啟發的他們……)
這兩天有媒體分析,GPTs 也不太行了。
根據一個國外數據統計網站,2月份 GPTs 訪問量僅占 ChatGPT 網頁端的 1.5%。
以及,國內最早做助手平臺的公司,9 月份那 10 萬撒完之后,也不怎么推“智能體”了。
但是,天工、智譜、扣子,卻依然在猛推,并且給的越來越多。
為啥?
增長乏力就推智能體
“沒幾個人會直接使用大模型,但他們需要用 AI?!?/p>
這句話看起來很胡扯,但仔細盤一下你就懂了。
今天的 AI 技術,確實超強,但是門檻也超高。
因為它工作的基本驅動力是“提示詞”:你必須提供一個比較像樣“輸入”,AI 才能給出可能像樣的“輸出”。
所以,你看整個 2013 年,AI 先行玩家們,甚至發明出了“提示詞工程師”這種崗位。
如果普通人用 AI,還要去考一個“提示詞工程師證”,這“工業革命”肯定比區塊鏈還糟糕……
所以,大模型公司,想要發展用戶做增長,肯定不能直接推廣自己的 AI 工具。
因為那玩兒賊怪:“會說話”的人,夸上天;不會寫提示詞的,唾沫都懶得吐。
你總不能,用個工具,還把人給分了三六九等吧……
那咋整呢?
要讓更多人能用上 AI,不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起碼也得“嚼好了送嘴邊”。
最早,各大 AI 工具使用“靈感中心”這樣的入口,幫大家“用好 AI”
但后來發現,你給用戶寫好提示詞沒用,他們懶得改。。。
(當然另一個原因是“寫好”的提示詞非常不好)
用戶只想解決自己的問題,不想多啰嗦一個字。
于是,就有了智能體:找一幫會寫、愿寫提示詞的創作者,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場景,把提示詞“封裝”好。
用戶只需要輸入自己的問題,答案就會出來。
做個智能體的本質,是幫別人用好 AI。
另外,智能體不只是用來幫用戶解決問題的,娛樂才是大殺器。
扣子有個陪你玩劇本殺的智能體,8 萬人對話了 260 萬次。
智譜清言有一個智能體,讓 11 萬個人跟“AI老羅”對上了話。
騰訊元寶更是把慶余年里的角色全給搬過來了
智能體之于各大 AI 工具,就像抖音早期的代古拉K和陳赫們,平臺的增長靠他們成就。
燃鵝,增長猛了也沒啥用處……
在中國,做 ToC 生意,不是誰想干都能干起來的。
大盤流量,要么在聊天軟件里、要么在刷短視頻、要么在點外賣,其他團隊重新支攤不是喊個口號就能搞定的。
某大模型初創公司的老板一直說,他們堅定做 C 端產品,但是一次“概念股”就給團隊整不會了……
非大廠做大模型,做 ToB 或許更合適,畢竟 ToB 只拼價格,哦不,實力。
但是,ToB 需要最佳實踐,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玩,肯定不能帶 B 端企業搶占 AI 時代紅利……
不道咋玩還推智能體
企業老板們都很急,比任何一個職場中的個體們都要急。
職場人被“會用 AI 的人”取代了,最多是收入清零;但是企業被“用 AI 賦能了的企業”取代,卻不只是破產那么簡單。
老板們很急,但不知道咋弄。
“你們做大模型的,不知道怎么弄么?光賣個什么接口有屁用啊!”
“好好好,三百萬,部署!然后呢,怎么賦能?”
全網都在講“第四次工業革命”要來了,但是沒人告訴老板們新時代該怎么做。
大模型公司也沒有最佳實踐。
百度、阿里沖在最前面,全業務 All In 轉型上 AI,成績也只在發布會和新聞稿上。
一點革命的樣子都沒有!
咋辦呢,“場景”和“實踐”,只能靠時間來趟。
智能體,可能是最效率那一條路。
生態是智能體價值的基本盤
強如 OpenAI,有全球最領先的大模型,依然不能把 GPTs 玩賺轉,原因很簡單:使用“智能體”還得去你的網頁。
大部分國內的大模型公司也在面臨這樣的尷尬境地:搞一堆智能體,用戶新鮮完就過了,因為想不起進入你的網站。
但是,通義、混元、豆包(扣子)、文心就沒有這樣的擔憂,因為用戶本來就會購物、聊天、刷短視頻和搜索。
他們只需要把大模型,以智能體的形態,加入到他們現有的生態中,這事就能盤活。
阿里應該是最早在各產品中加入通義系列大模型,構建全 AI 生態的。
從萬相實驗室、到淘寶問問、到釘釘 AI 助理到面向服務商的阿里云百煉。
百度融合的也非常用心,目前自家旗下的所有 AI 相關功能,幾乎都拿到了 Top 級別權重,幾乎所有信息和調查意圖的搜索結果前 5 個結果里都有一個看起來可以解決你問題的文心智能體。
騰訊似乎也在使勁,不過看起來勁兒不太大。6 月初騰訊元器智能體平臺發布頁面顯示[即將上線]把智能體發布到小程序,一個月即將過去了,還是[即將]的狀態。。。
扣子就更絕了,上周五,悄悄上線了把智能體發布到抖音評論,讓豆包與萬億流量直接握手。
有了自家生態的支持,智能體就有生存的土壤了:用戶可以在他本來習慣的場景里用智能體解決問題,創作者可以在生態里挖掘更多場景。
“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在 AI 生態里必須先由平臺提供“蛋”來生雞,這飛輪才能轉起來。
AI 更大范圍的應用
智能體是大模型平臺搞定增長飛輪的“抓手”,未來 AI 真正被大規模用來解決問題,還要靠每一個 B 端公司把 AI 引入自家產品,或者更多創業者創造 AI-Native 產品。
昨天,行動圈星球里有一個圈友問了一個問題:產品經理用 AI 升級業務的 sop 是什么?
這問題,直接給我問懵了。
大家都還在泥潭里使勁往外拔腿呢,怎么就有人開始求 SOP 了……
智能體的玩法,過去兩周我在公開課和閉門直播里,已經講的比較完善了。
錯過的同學只能拍大腿了。
不過我相信,文章能讀到這里,你高低也得是個產品經理,甚至業務負責人到老板。
一般人,不看這種又臭又長的文章。
都看到這了,預約新一階段的 AI 公開課和閉門直播吧:
本周兩場公開課直播,都聚焦“產品 AI 化”的問題,掃碼預約。
本周六,也有一場閉門課,為產品經理、或者想成為 AI 產品經理的同學們,講一講如何用 AI 來升級產品、甚至搞個 AI-Native。
注意:學習圈和行動營同學免費報名,去群里找報名通道。
非校友和圈友,9.9/場(不見得能報上,免費的優先,然后才是付費的先到先得,限額 500)
學習圈和行動營的報名方式在下面,一勞永逸的。
學習圈圈友閉門課都免費報名,行動營校友免費且有回放隨時看。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