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高考志愿,信張雪峰還是AI?

0 評論 1166 瀏覽 0 收藏 16 分鐘

高考過后,志愿填報成為一道難題,為此不少家長甚至一擲千金購買各種課程。如今在AI的加持下,志愿填報這事兒能不能更簡單、更便宜一些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分析。

繼“考得如何“之后,“志愿報哪”成為近期熱議話題。

此前“張雪峰萬元志愿填報服務課被瘋搶,3小時賣課收獲2億元,甚至連2026年的名額都已售罄”的消息霸屏各大熱榜,已經說明這一賽道的用戶需求到底有多旺盛。而實際上,該服務對應的是一個接近10億元的龐大付費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高考人數已經突破了1300萬,達到了1342萬,比去年又增加了51萬人,是人數最多的一屆。

看似是張雪峰憑一己之力將“志愿填報”整個行業的熱度帶起來了,但其實在冰川下還潛藏著更多掘金多年的入局者:不僅有諸多線下真人志愿輔導公司和機構,還有百度、阿里、騰訊、網易等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大廠下場布局……

而眼下,這門專為應屆高考生和家長服務的剛需生意,隨著大眾關注度的日益提升,已經陷入“借信息差賺取高價”的疑云中。從線上低至幾百元甚至部分免費的AI志愿填報服務,到線下報價成千上萬元的真人志愿填報咨詢課程服務,“人機大戰”拉開序幕。

一、張雪峰“平替”更具性價比

在“三分考、七分報”的主流觀點影響下,作為應屆高考生家長的常宇也不能免俗,不過在對比了線下成千上萬元的價格過后,他果斷選擇了免費的線上AI志愿填報服務。

“最大的體驗感受就是提升了篩選效率,以前都是摸著老師和學長學姐的經驗過河,現在多了輔助工具也是科技帶來的便利”。常宇是河北人,這次女兒考了545分,在出分后的第一時間他就用上了AI志愿報考服務,“我把數字和排名還有她考試科目輸入后有了三個檔位,一個是概率高的學校推薦,一個是比較穩的學校推薦,還有一個保底的,然后我們在里面篩選?!?/p>

“說實話,如果沒有這個數據預估結果,我根本就不了解她這個分到底能上哪些學校,從全國范圍里去選就像大海撈針一樣,量太大了?!碑斎?,他的首要目的還是為孩子選出一個畢業后好就業的專業,而且還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的興趣和職業發展規劃來作判斷,“排除掉孩子不喜歡的法律和不好就業的哲學,最后篩出了天津體育大學和四川外國語大學?!?/p>

常宇的女兒依據搜索結果填報了志愿表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簡單了,在初步選定目標后,常宇的女兒分別撥打了這兩所院校的電話,詢問她的分數是否穩妥,“人家說她成績沒啥問題,她開心壞了?!?/p>

林原家則不同,他們今年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想沖孩子心儀的中國傳媒大學,“我找認識的人給中傳招生辦打過電話,說是孩子的成績比較懸,但又不是完全沒戲,這個就比較尷尬了”。因此,林原不得不做好兩手準備,“最后我用AI志愿填報服務把她成績輸入進去,給推薦了北京語言大學的傳播相關專業,還是做個保底吧,要不然怕沖不上?!?/p>

“跟我們家孩子一樣,有些人非常明確自己要去的學校和專業,但是這個沒辦法說百分之百,所以第二、第三志愿的填報就很關鍵”,林原認為,完全可以通過線上AI志愿填報服務初步篩選出一個結果,然后給招生辦打電確認好細節后再報,這樣家長和孩子心里都有底氣了,“這個真的是在幫忙做減法,要不你根本不可能在報考時間結束前,去給一個個高校招生辦電話打問分夠不夠?!?/p>

正如以上家長的親身實踐體驗,鋅刻度發現,相較于傳統的線下真人一對一志愿填報輔導,抑或是近些年在志愿報考賽道上聲名鵲起的張雪峰,線上AI志愿填報服務憑低價(有些甚至免費)、便捷、快速等優點走進不少家長的視野,已有相當一部分人直接將之視為線下貴價志愿資訊服務的“平替”。

不過,兩種服務從底層邏輯上來講略有區別。前者是張雪峰或者其他真人收費志愿咨詢服務,會在綜合分析考生成績喜好、就業環境、院校要求等條件后,給出具體的高校報考建議;后者則是各種線上AI志愿填報相關服務,可基于院校分數線、過往的錄取率等大量數據,分析考生處在哪個分數梯隊,把沖穩、保的各種可能性都呈現在用戶面前,讓家長和考生自己選擇,更偏向于是一種信息聚合服務。

二、AI能替代人工填報志愿嗎?

當下,AI在各行各業參與度前所未有,雖然已有不少家長親身體會過被AI技術加持后的志愿填報服務,但它能替代人工填報志愿嗎?

在體驗過市面上過多個AI志愿填報系統后,鋅刻度得到了一個通用指南:打開AI志愿填報系統,只需輸入考生的高考所在省份、所考科目及具體分數等個人信息,系統就能據此排列出一份“可沖擊”“較穩妥”和“可保底”的院校及專業清單,以此輔助考生完成志愿的填報。

換句話說,最終決策依然在人,AI志愿填報系統只是篩選信息的工具。

舉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如常宇和林原一樣,很多家長和考生在通過AI志愿填報系統選定了目標院校和專業后,基本上還是會仔細研究該校的招生計劃,并聯系該院校的招生辦做好咨詢工作再報考,以避免因為分數略有差距,或是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身高、視力等不符合要求而退檔。

不過,這個工具的存在,以及后續不斷迭代卻又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互聯網大廠通過AI技術加速布局志愿填報賽道的背后,不可忽視的是相關部門的最新動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為行業指明了方向。

今年,教育部面向高考生免費開放了“陽光志愿”信息服務系統。據悉,其基于招生、就業、調查、測評等大數據,結合深度專業和職業解讀,擁有提供志愿推薦、專業介紹、心理測評、就業去向及前景查詢等服務。

與此同時,各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結合實際,研發完善了志愿填報信息服務系統,同樣面向考生免費開放,以提供權威的往年錄取數據、當年計劃數據查詢服務、基于個人需求設置的志愿推薦等功能。

一個大前提是,每年高考季,教育部都會發布關于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詐騙陷阱等預警。日前,隨著市面上一些志愿報考高價服務的“踩坑”“避雷”信息被廣泛傳播,教育部也再度發文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謹慎對待,“一些機構或個人宣稱的能夠‘精準定位’的‘內部大數據’,其實只是每年高考填報志愿前,各省級招考機構發布的統計匯總數據?!?/p>

顯然,互聯網企業帶著AI技術下場的最大好處,就是把價格打下來了。畢竟相較于線下報價成千上萬元的志愿填報服務機構,以及張雪峰那標價近1.8萬元的志愿填報“圓夢卡”,線上低至幾百元甚至還有部分免費服務的AI志愿填報服務,又怎么能不讓人驚呼一聲“真香”?

即使收費,也不會太高

按照搜狗輸入法智能大模型產品負責人的說法,在線的AI服務的核心正是通過一站式專業數據、經驗,彌補專業信息不足,即消除信息差。因此,搜狗輸入法基于智能汪仔產品,在“AI對話”功能中上線了”大學專業助手”,讓用戶在聊天對話中,循序漸進地了解大學相關專業內容、就業前景、適配度等信息,為用戶提供輔助。

然而,線下服務的加分項是提供情緒價值和個性化需求支持,服務于用戶心理需求,以提升交易信任度。只有最后的定制化補充,是通過人對人的講解答疑,滿足個性化訴求,屬于溢價部分。

因而,可以說AI志愿填報服務能實現相關信息的集成整合和基礎篩選,但對于滿足情緒價值和個性化需求等“溢價”服務,確實暫且無法完全取代人工服務。

三、“人機大戰”的結果是什么

“我們對于數據的理解、數據的整體以及對于新技術在這些數據上有更好的應用?!睂τ诩夹g的積累和迭代,夸克APP產品經理夏雅曈告訴鋅刻度,具體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基礎數據的準確和全面,會從技術本身、系統本身的角度,包括計算的資源都加大投入,同時也會有人工標注的團隊會來做相關的數據處理和整理;其二是在逐漸積累更多用戶的基礎上,系統會看到用戶更多的興趣,會看到不同省份、不同分段用戶想要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最終會基于歷史的用戶數據,給現在用戶更好的參考。

騰訊QQ瀏覽器相關負責人則對鋅刻度表示,AI志愿填報是對官方公開的歷史高考數據進行挖掘,形成高考領域結構化的知識圖譜,根據大數據去作概率上的預測,“相當于把厚厚的志愿填報書電子化,大大提升考生收集、篩選信息的效率,但這些只是參考,最終考生和家長需要結合自身情況來作決策?!?/p>

從某種意義上講,志愿填報確實是一個非常難以對結果進行標準化衡量的事情,其本質是考驗家長和考生的對自我、對學校的綜合認知,以及對應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天然帶著非常大的個人化色彩和不確定性。

目前,市面上相關在線產品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大數據×AI來實現一站式的信息獲取,并基于歷史數據和用戶的分數作測算給推薦,幫用戶更高效率地通過數據作決策。關鍵是,家長和考生的認知問題并不能通過數據簡單解決,也需要符合人們認知積累的一般過程與邏輯。

鋅刻度的搜索結果

也因此,對于使用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即預估院校的準確性問題,AI技術下一步深度介入的角度,或許正是如線下真人服務那樣,通過和用戶的聊天對話,循序漸進地了解相關信息,以對大數據的信息支持提供良性互補。

比如,可能會有考生和家長會關注到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這三個都叫專項計劃它們有什么區別,那么AI搜索時就需要自動地去收集全網的優質內容,并且從中提煉出一個準確答案。甚至在找優質內容的同時,還會側重于去從教育部、考試院官網、各個大學的官網這樣的一些比較官方權威的站點去找內容,從里面拿到相對來說更準確、更有權威可信度的答案,最終使用戶需求得到更好的處理。

在個性化需求方面,如果具體到某個省份、某個分數的考生想學什么專業,想上什么樣類型的大學,想未來去什么樣的行業工作,則只要把這些需求在搜索里面進行表達,那么AI搜索就會根據一定條件去推薦院校,并且給出推薦的原因說明,“讓用戶不僅要知道這個分數、這個需求我想以后去做互聯網行業,我可以報哪些學校。不光知道我可以報哪些,我還可以知道這些學校哪里好,有哪些特點,為什么適合我?!?/p>

但不論技術下一步的進化方向是什么,在志愿填報這個新市場、新賽道上,“人機大戰”的結果都會是讓技術普惠到更多人。

撰文/孟會緣,編輯/李覲麟

來源公眾號:鋅刻度(ID:znkedu),專注科技、互聯網新經濟原創深度報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鋅刻度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