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逗了,你真以為所有商家都賺不到錢了?

1 評論 2116 瀏覽 1 收藏 14 分鐘

在電商競爭日益激烈和用戶消費觀念轉變的背景下,商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存。本文深入分析了退貨率高、低價競爭以及電商平臺政策變化對商家的影響,提出了商家應對策略。引導讀者從多角度理解電商環境的變化,并探索如何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成功。

這兩年,電商生意不那么紅火了,尤其今年的618,看起來也不如往年熱鬧了。

于是,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抱怨賺錢難,有些商家在社交媒體上“哭訴”,大促期間不僅沒賺到錢,還驚現虧損。

一頓忙碌猛如虎,到頭虧了好幾萬。他們認為,今年618是史上最慘,自己店鋪的大促業績是史上最差,自己比竇娥還要冤。

談到虧損原因,商家們往往會歸結為三點:一是被低價競爭傷害;二是被電商平臺“壓榨”;三是被“別有用心”的用戶“刁難”。

事實真是這樣嗎?電商平臺上的商家,現在都賺不到錢了嗎?

01 退貨率高真的怪用戶嗎?

在商家的吐槽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退貨率越來越高,讓商家難以承受。

有服裝商家稱,今年大促期間,自己店鋪的退貨率達到60%,有的高達80%。

不少商家認為,這是因為用戶太過挑剔,甚至是“別有用心”,故意找商家“薅羊毛”。

在他們看來,電商平臺也有責任,因為平臺推出了“僅退款”服務,平臺對用戶太好,將用戶“慣壞了”。這樣的言論,看似有些道理,但細究起來,這是商家的偏見。

別逗了,你真以為所有商家都賺不到錢了?

圖:社交平臺上關于“退貨率高”的討論

來源:《聽筒Tech》截圖

退貨率高這個鍋,真的不應該讓用戶來背。

如果商家的貨品質量過關,沒有明顯瑕疵,用戶拿到手的商品實物跟在圖片和視頻里看到的一樣,用戶會選擇退貨或“僅退款”嗎?

“別有用心”的用戶肯定也存在,但那是極少數,而且不管是退貨還是退款,用戶都得有事實依據吧?

如果商家讓用戶找不到充足的證據,用戶又有什么理由隨便退貨?還有,商家真以為退貨不麻煩嗎?

對于一些平時工作比較忙,又嫌麻煩的人來說,退貨可太耽誤事了,也太費勁了。

不僅要拍照或視頻作為證據出示,還要和客服溝通。商家同意退貨后,還得叫快遞,等快遞上門取件。

有時還需要把商品重新包好,如果和客服溝通不暢,還會影響心情。

所以,并不是所有買家都想退貨,如果買到的東西比較合適,即便和網上看到的有些差別,只要差別不是太大,誰也不愿意選擇退貨。

但更多時候,用戶在網上店鋪看到的東西,和收到的實物相差太大,甚至毫不相關,讓用戶有種上當受騙感覺。

這樣的情況下,用戶當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退貨,這是用戶不得已的選擇。

實際上,電商平臺之所以推出“僅退款”服務,就是為了減少商家和用戶在關乎質量和退貨問題上的爭執和矛盾,也是對用戶權益的保障。

不排除有極少數用戶選擇故意退貨和“僅退款”,但商家不能將退貨率高的責任全怪罪到用戶和平臺頭上,商家自身也有責任,且值得反思。

事實上,最近兩年,隨著電商市場低價競爭加劇,商品以次充好、貨不對版的情況越來越多。

一些商家對自己的商品夸大宣傳,商品的展示圖片和視頻進行美化,讓用戶產生好感并下單。待用戶拆開快遞,看到實物時,瞬間幻滅。

也有商家在宣傳和推廣時用力過猛,用各種手段調動用戶的情緒,引導用戶非理性下單,這種情況在直播帶貨的平臺很常見。

待用戶冷靜下來后,發現購買的商品不是必需品,是沖動購買,用戶就會取消訂單或退貨。

02 低價競爭傷害了商家嗎?

不少商家把賺不到錢的原因,歸結為近年來電商的低價競爭,認為電商平臺推低價“壓榨”了商家的利潤空間。

對于低價這個問題,需要從多個維度來看待。

一方面,電商低價是大環境決定的,所有商家都必須面對這樣的環境變化。

另一方面,現在用戶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用戶變得越來越理性了,網購時更看重性價比,普遍推崇“非必要不買”的原則。

同時,用戶對購物節的熱情也減退了,對傳統電商平臺過去那套復雜的算法也非常抵觸,更愿意接受拼多多這種簡單又直接的補貼優惠。

加上拼多多常年推行低價,全年都有百億補貼,用戶按需下單,即時購買,方便又省事,這也是其它電商平臺現在都學拼多多的原因所在。

一些電商平臺近年也在深度變革,強調要回歸低價,回歸電商本質。

在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低價成了電商競爭的必然趨勢。

從另一個角度看,低價也讓更多新晉商家有了賺錢的機會。

比如很多白牌商家,以前幾乎沒有機會進入市場,但正是有了拼多多這樣的電商平臺,白牌才獲得了難得的生存機會。

一些品質不錯的白牌商家和商品,由于性價比高,品質也不比品牌產品差,因此很受歡迎,甚至比品牌產品的銷量更好。

對于千千萬萬的中小商家來說,這是機遇,也是福利。

再說了,電商推行低價,并不意味著低質,而是希望商品在保證品質的同時,具備更多的價格優勢。

對于商家來說,低價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利潤空間,但同時也能促使商家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壓縮成本,提升利潤率。

這正是競爭的實質,在充分競爭的市場,誰的運營效率高,誰就能勝出。

可惜很多商家面對低價時的做法,是節省原材料,甚至是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這樣做法的結果,當然就是退貨率高,銷量下降。這樣做的商家,當然賺不到錢,會虧損,最終還會被淘汰。

別逗了,你真以為所有商家都賺不到錢了?

圖:社交平臺關于“貨不對版”的討論

來源:《聽筒Tech》截圖

比如一些女裝廠家,抄原版的版型,卻不抄質量;明明店鋪沒貨,也要掛著鏈接售賣,以至于用戶下單后,一周甚至半個月都發不出貨。

有些女裝款式尺碼完全不對,體重90斤的人都要穿xxl;店鋪模特為了掩蓋版型的缺陷,拍照時擺出各種造型,讓用戶看不到真實效果。

有些商家把女裝圖片修得非常漂亮,和實物反差極大,貨不對板成了家常便飯。

不少女性用戶表示,五年前在網上買十件衣服,可留七八件,現在買十件能留三件都不錯了。

其實,電商平臺之所以強調用戶至上,并推行“低價競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商品相對過剩,而愿意消費的用戶屬于稀缺資源。這也是電商平臺近年來越來越重視用戶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零售的本質,就是以更低的價格和更優質的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商品。

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商平臺對用戶的重視,既是一種蛻變,也是一次回歸。

商家必須明白,要想讓用戶買單,商品就得有極致的性價比,商家也得有自己的技術和成本優勢。

03 中間商就該一直暴富嗎?

為什么有些商家對平臺推出的“僅退款”無比反感?

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商家絕大部分并不是廠家,而是中間商。

絕大多數的工廠型廠家,由于出貨量大,供應鏈能力強,產品成本相對很低。

比如一些賣十來塊錢的低價產品,成本可能只有一兩塊錢。

如果用戶買到貨后不滿意,這類廠家情愿接受用戶直接退款,也比通過售后來讓用戶退貨更簡單,也更劃算,畢竟售后服務也需要成本。

一些中間商需要從工廠拿貨,成本會更高一些,如果用戶退款不退貨,就會影響他們的收益,所以這類商家就旗幟鮮明地反對“僅退款”。

近年來,隨著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商家群體越來越活躍,也越來越喜歡在輿論場上為自己的利益和權力發聲。

但這些商家大部分都是中間商,也可稱為渠道商或經銷商。這個群體在過去的十幾年間,隨著經濟的騰飛和電商行業寬松的政策,賺得盆滿缽滿。

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例子,比如大學生都可以倒賣球鞋,幾個姐妹兼職搞一批女裝來網上賣。嘗到甜頭后,有些人就趁勢做大,甚至發展成了各類“大賣”或“大店”。

最近幾年,直播電商很火,一些中間商又找到了這個致富路徑,這個群體在流量的助推下更是一夜暴富,賺到的錢抵得上普通人幾輩子的財富。

但這種財富暴增的方式,需要時機,也存在風險,也不一定能持續。每個時代,都不可能讓一小部分利益群體一直享受時代紅利。

當電商稽查行動開始后,不少商家開始急了。近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爆料,有商家恐嚇退款的買家。

別逗了,你真以為所有商家都賺不到錢了?

圖:社交平臺關于商家威脅消費者的討論

來源:《聽筒Tech》截圖

他們通過一套話術,說買家的退款是惡意的,并表示將起訴退款的買家,會給買家留案底。

有商家會直接發買家地址,威脅將上門“當面對質”。

這樣的做法真是令人震驚,一些中間商為了利益,真的發展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了么?

實際上,商家只要用心誠信,在電商平臺上還是可以賺到錢的。

一名在電商平臺上開店多年的賣家老板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不要聽網上那些小賣家忽悠,做拼多多如何虧錢。”

別逗了,你真以為所有商家都賺不到錢了?

圖:社交平臺關于拼多多商家的討論

來源:《聽筒Tech》截圖

在這名賣家看來,在拼多多做到頭部的產業鏈廠家,都是挺賺錢的,因為實際成本低,靠規模效應把整個供應鏈成本砍下來,肯定能賺錢。

而中間商,由于整個供應鏈成本高,所以不賺錢。

本文由 @聽筒Tech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退貨率高不僅僅與用戶有關,關鍵更在于商家本身,商家應該學會改變自己

    來自云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