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網約車,能跑贏無人駕駛汽車嗎?
前幾天蘿卜快跑的事件,把無人駕駛和網約車、出租車的矛盾推上了風口浪尖;蘿卜快跑只是一個案例,當無人駕駛未來明顯可見,網約車未來何去何從呢?
“不知道是不是第一單有優惠,我的行程3公里只花了3.8塊錢?!?/p>
“不會玩手機、外放其他司機的臟話語音,不會抽煙,我坐在里面,就我一個人的感覺,非常放松。”
在小紅書看大家第一次坐蘿卜快跑的體驗,感覺還不錯。
(截圖來自小紅書博主@Mazzystar)
雖然有人說變速快得頭暈,停車不會選個好上的地兒,而且速度很慢,讓人感覺呆呆傻傻的,但勝在便宜、衛生、安靜。
除了以上體驗層面,我還有3個比較擔憂的問題,以及1個關于跨領域應用的思考:
01. 如何解決倫理問題?
2023年,蘿卜快跑才在武漢、深圳坪山區進行商業化運營。
現在就擴大到12個城市了,而且大多都是省會城市。
也就意味著,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全國各地的司機未來都可能會因此失去飯碗。
限制無人駕駛汽車的覆蓋地區、運營時間,管控價格,來平衡社會勞動力問題(尤其是把跑車作為唯一生機的人們),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則只會導致更大的社會動蕩。
因為百度不僅在布局“滴滴打車”的生意,還有快遞配送、礦區運載、園區接駁、道路清掃等自動駕駛場景。
企業不能只管埋頭研發,從輿情角度來看,有人情味,才能一個品牌的社會擔當。
比如,蘿卜快跑現在大量招聘的崗位,叫【自動駕駛安全員】,這個崗位本身要求就不高,和考駕照時的安全員差不多。
這個崗位完全可以優先開放給網約車司機,并且把年齡要求再放寬松一些,以體現企業格局。
(來自boss直聘)
在倫理這一點上,其他網約車平臺,可以趁此機會,考慮打人情味的策略牌,來切入2024年Q3-Q4市場營銷話題。
01 自動駕駛慢慢來,我們更講人情味
核心在于對司機加強培訓、選拔,要把這個培訓的過程全程可視化,不管是直播還是線下活動都可以,讓網友看到你們是真的有在培養司機的“人情味”、“禮儀”、“邊界意識”。
用旅行專車、帶娃專車、接機專車等場景來切入,讓司機提供更多情緒價值,而非僅僅是實用價值。
培訓可以包括幾個主題:
1)奶爸司機——如何保證兒童的出行安全,并培訓使用車內嬰兒車、嬰兒用品,接送孩子上下學;
2)萌寵司機——不得拒載寵物出行,且懂得如何使用一次性尿墊、清潔消毒用品;
3)接機司機——專門負責在機場出口迎接乘客,搬運行李,還懂得給乘客做向導。
4)向導司機——提高司機對當地文化和旅游景點的了解,提供更專業的導游式服務
02 視障人士自動駕駛 VS 司機陪伴
關鍵在于體驗感,讓視障人士去體驗不同品牌、不同平臺的自動駕駛汽車,以及滴滴司機的陪伴服務。由于是公益活動,不能做得商業化,有品牌植入就可以。
除此之外,讓視障人士給到更多關于無人駕駛汽車的建議,來反哺到【滴滴和廣汽合資】的無人駕駛汽車研發工作當中,作為限量款發售(2025年量產,正好提前預熱一波)。
比如,通用汽車旗下的Cruise,就推出了一款專為輪椅用戶設計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配備了自動坡道和一個輪椅停靠點,甚至可以容納兩個輪椅。
(來自滴滴官網)
03 傳統網約車要如何制定策略?
作為用戶,確實會優先考慮速度、成本和安全穩定性作為選擇出行服務的關鍵因素。
而蘿卜快跑從競爭策略的角度來看,已經在成本領先戰略上完全碾壓(Cost leadership:企業通過規模經濟、技術優勢、成本控制等手段,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
因為不僅僅是司機成本,自動駕駛減少的還有溝通成本、時間成本:
- 溝通成本:自動駕駛服務提供標準化的乘車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大大減少。
- 時間成本:自動駕駛可以減少因部分司機因素導致的延誤,間接提高行程效率。
上線1個月,帶來的成績單,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 1000輛無人駕駛網約車在武漢運營超過一個月,接單超過300萬
- 無人駕駛網約車峰值超20單,與出租車司機平均接單量基本持平
- 預計2024年底,蘿卜快跑將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明年將全面進入盈利期
但并不代表傳統出租車司機沒有任何市場機會。
比如重慶等復雜的地理環境,導航都用不上,在抄近路、趕路等需求上,無人駕駛技術暫時還很難代替人工駕駛。
同時,高端客戶、商務出行用戶、習慣坐專車的,注重駕駛體驗的客戶,對價格不那么敏感,可能不太容易被無人駕駛汽車平臺所攔截。
04 要擔心的僅僅是蘿卜快跑嗎?
7月10日,百度港股盤收盤上漲10.14%,成交額是7月9日港元成交額的近8倍。
但是這波利好,僅僅是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嗎?
在Apollo社區里,我看到了背后更大的布局—— 教育策略。
(來自Apollo Studio社區官網)
教育策略指的是【以培育自動駕駛開發者為目標,開展高校合作、在線免費課程、交流社區、QQ指導群、賽事等方式,未來向企業輸送人才的社區運營動作】。
百度Apollo正在致力于讓每個人成為無人駕駛開發者。
這種教育策略,背后必然是一盤大棋。
冰山之上,是技術的較量,冰山之下,卻是人才的爭奪。
或許,可怕的不是無人駕駛,而是背后的開發者們。
因為未來諸多產品: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地鐵、無人駕駛公交車、無人駕駛警車、無人駕駛快遞配送車,甚至可能是,無人駕駛跟拍儀?——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許多劃時代的產品,一開始只是被關注到他們的某個特性。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背后的平臺、生態、系統,才逐漸顯現出更大的影響力。比如:
- 最初蘋果聞名于iPhone的推出,為了手機推出了全新的IOS平臺。
- 小米最初以手機獲得關注,隨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智能硬件生態系統。
- 特斯拉開始時以其電動汽車而聞名,后來發展成為一個清潔能源平臺。
現在被關注的是蘿卜快跑,未來備受矚目的就有可能是這個【無人駕駛】平臺。
因為,這個平臺,可以把AI百度地圖、AI向導、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平臺、無人駕駛開發者、企業、高校、政府機構全部打通。
未來可以整合成【無人駕駛交通解決方案】,包括智能交通管理、車聯網服務、城市規劃等解決方案,形成一個全面的智能出行生態系統。
(來自Apollo Studio社區官網)
蘿卜快跑的成功,可以復制到營銷領域嗎?
從代碼到工具,從開源平臺,再到工具化平臺。
整個成長軌跡,如果將它擬人化(學員),大概是這樣的:
1、最初只在駕校的場地練習,使用基礎的駕駛技巧
2、隨著技能提升,開始在更復雜的道路環境中練習,比如城市街道、高速公路等
3、訓練在多變的天氣和交通條件下自如駕駛
4、決定分享他的駕駛經驗,編寫了一本駕駛指南,分享到社區上,讓任何人都可以學習如何駕駛
5、與汽車機器人的連接,讓汽車能夠理解駕駛員的意圖并自動執行復雜的駕駛操作
(來自Apollo Studio社區官網)
如果把這個成長軌跡,應用到AI+營銷領域,我發現是有其共同的邏輯鏈條的。
(來自kimi截圖)
歸根結底,AI產品本身就建立在數據之上。
而AI+營銷的產品,本質上是要賦能于營銷人員的,雖然現在AI產品已經很成熟了。
但是如何應用AI來整合多個平臺、多個市場的數據,還是一個擺在很多品牌營銷人面前的難題,更別提有效處理數據,輸出有用途的內容和營銷方案了。
蘿卜快跑對于AI營銷的參考價值就在于,當“駕駛”這么難的場景都能通過傳感器、算法優化來解決時,
或許,距離我們看到真正能對營銷人有價值,而不是廢話連篇,對實際數據毫無幫助的AI產品出現,就不遠了。
(來自kimi截圖)
如果按照上面的【擬人化成長邏輯】能跑通,那么是不是極有可能誕生一個【數據分析/營銷策略制定-多渠道營銷/多地區營銷-自動調整營銷策略-AI營銷開發者社區-智能預算分配/自動化內容/個性化推薦營銷方案】的AI營銷工具呢?
現在先權當做做白日夢,如果有一天誕生了,希望它收費不要太貴,就當給營銷行業添一道光了。
專欄作家
野馬范,微信公眾號:野馬范,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立志于成為“人間清醒”——洞察商業、洞察內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各有優劣吧,網約車可能是司機帶來不良體驗,無人車則是上一個乘客帶來不良體驗,不過授予價格而定以及新事物的沖擊,短期內對網約車影響還是很大的,對于消費者來說算是好事,這會促使網約車司機做出改變,減少臭車,司機素質提升之類的
但不能說網約車只有弊端,一個好的司機還是能夠給顧客很好的體驗,在人情味這方面無人車暫時還是無法做到的
傳統網約車和現在的網約車各有各的好處,在不同地方不同方面他們都有各自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