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的事,最后都得看朋友圈

3 評論 5894 瀏覽 11 收藏 17 分鐘

從奧運奪冠的激情澎湃到品牌廣告的巧妙植入,微信朋友圈以其獨特的社交魔力,成為了大事件營銷的新戰場。本文帶您一探朋友圈廣告的威力,解讀為何品牌營銷的戰場已悄然轉移,而我們又如何在這場營銷盛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01

早在八月一號鄭欽文打第一局的時候,我朋友圈里就有人震驚她竟然在暴打施瓦泰克,連發三條朋友圈表示敬意。

等到她奪冠那天我朋友圈直接炸了,一路往下翻全是鄭欽文鄭欽文鄭欽文鄭欽文鄭欽文鄭欽文。

我一條條點了贊,一條條看了下來。

有科普單打金牌含金量的,有連發幾百個啊啊啊啊字狂喜溢于言表的,有分析她內角切削截擊高壓有多猛的,還有擔心網球教練趁機漲價和搶不到場地的。

到后來,還頑強地擠進來一個朋友圈互動廣告——

霸王茶姬慶祝鄭欽文奪金,邀請大家右滑和奧運健兒碰拳,并送出十萬份免單。

要是在別的地方我刷內容刷到一半你給我看廣告,那我肯定是眉頭一皺。

真晦氣,什么鬼東西又來打廣告了。

但在這種大喜日子+一堆我認識的熟悉的人給鄭欽文加油喝彩的朋友圈簇擁下,這條廣告就很討喜了。

你看它也沒說別的,就是像一個老朋友一樣激動地感慨鄭欽文真牛啊,然后和我說哥們兒咱們一起給奧運健兒加個油、碰個拳吧。

還要給我送免單機會,今天全場消費霸公子買單。

我能怎么想?

我一路點贊都點下來了,自然也不會差了給霸王茶姬一個右滑。

這種討喜的、不突兀的,并且能夠覆蓋巨大人群的,還能把廣告融入用戶生活的機會,非常非常難得。

某種意義上,離開朋友圈,找不到這種玩法。

02

這段時間看下來,我還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如果不看微信群也不看朋友圈,那你很可能會覺得這屆奧運聲量不足。

不管是社交平臺還是內容平臺,用戶們好像還是在聊平時那些話題,還是在看小帥和小美。

這么大的事件,在這些地方仿佛也只是一個小插曲,有信息,但不多。

如果你只看這些平臺,你甚至會覺得大事件營銷已經做不了了。

連奧運都吸引不了用戶注意力,還做什么大事件營銷啊?

不行了,破防了,這行業待不下去了。

但你再去看那些帶著鄭欽文三個字的朋友圈,甚至是霸王茶姬投的朋友圈廣告下面密密麻麻的共同好友點贊,那你又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一個即使在碎片化信息包圍之下,大事件依然保留了巨大影響力的世界。

只要你找對地方,大事件依然是大事件,依然會有大流量。

不僅僅是奧運。

所有大事件的盡頭,其實都是微信朋友圈。

03

這不是亂說,是有證據的。

我加了很多微信群,微信上也有幾千個好友。

這段時間我在各種微信群里,在朋友圈里,看到了非常非常多關于奧運的討論。

隨便哪個群,只要有人轉發了某場比賽過來,馬上就會有很多人冒出來討論。

一場重要比賽過后,朋友圈里也會有很多人發感慨或者吐槽,評論區還會有人激情對線。

而在這些真實的、能定位到具體的人的流量里,就藏著大事件營銷巨大的機會。

過去品牌想蹭奧運這種大事件是很單調的,只能砸錢覆蓋消費者可能出現的地方。

花個大幾千萬幾個億贊助,在各大平臺瘋狂投放,大家討論奧運的時候自然就會看到你。

但你現在還這樣,那真就是在浪費錢了。

不是說傳統渠道完全不行,但你只投傳統渠道,那就是完全不行。

為什么?

因為你會錯過大事件流量真正聚集的地方,投放的效率就會很低,花的錢就會很不值。

而以現在的行業環境,效率低就等于自殺,就等于你又要少幾個同事。

想想下個月的房貸,想想你的家人孩子,花錢的時候多長點心吧。

奧運這種大事件當然要蹭,但不是瞎蹭,更不是拿錢硬砸。

大事件營銷的關鍵陣地,在微信生態、在微信群,在微信朋友圈。

打仗是不是也得把兵力投入到關鍵陣地?

你做大事件營銷,預算就是你的兵力。

你得在正確的時機,用正確的方法,把它們投到正確的陣地。

也就是,投朋友圈。

04

大事件,需要的一定是大手筆,大傳播,大動靜。

而朋友圈廣告,從來不會缺少【大】。

大在哪里?

1. 和用戶的感情基礎更深,品牌才能被記得更牢。

比起公域社交平臺,朋友圈這種半私密的地方天然就更適合承載用戶的個人情緒。

品牌只要抓住奧運、七夕這種用戶普遍在朋友圈里釋放情緒的時刻,很容易就能為自己奠定深厚的感情基礎。

為什么要有感情基礎?

因為廣告要的不只是被用戶看到,還要被用戶記住。

而深度的情緒共鳴,就是品牌被用戶記住的關鍵。

我走在路上抬頭看到一個廣告牌,我刷短視頻間隙刷到一個廣告片,這個廣告我確實看到了,但它對我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過去了就過去了,馬上就忘了。

但你如果能投進我的朋友圈,能以一個我朋友的身份和我玩起來,那我大概率會牢牢記住你。

因為我們有了一起發生的事情,有了一起度過的時光,有了一起共鳴過的情緒。

2. 靠著大不一樣的廣告玩法,能實現與眾不同的品牌表達。

和絕大部分傳統渠道相比,朋友圈廣告不但展現形式豐富多樣,而且不受時間和版面限制,擁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舉幾個例子,開幕式的時候我刷朋友圈看到阿里云在放著煙花秀著操作,展示自己【用AI驅動的云計算技術支撐巴黎奧運會云上全球轉播】。

我不一定知道這是什么意思,阿里云是怎么做到的,但我一定能感受到它的排面大、實力大、本事大。

比賽出現高光時刻我刷朋友圈看到金典邀請我為中國運動員加油,這個油我加不加?

我能給它加爆。

現在金典還讓我像拍一拍沙雕群友一樣熟稔親切地拍一拍鄭欽文、張雨霏、潘展樂……

我的手指頭都能給他們拍麻。

然后你告訴我,我還怎么忘掉阿里云,怎么忘掉金典?

乍一看,用戶在朋友圈看看放煙花,在廣告下面拍一拍、聊聊天,確實不如去買其他大平臺的熱搜那么唬人。

但你投廣告到底是要面子好看自欺欺人,還是要轉化、要效果?

如果是要后者,那朋友圈的穿透力和影響力一定是超乎你想象的。

好的轉化,需要的是潤物無聲,是在用戶的生活中深挖錨點。

事件是大事件,但真正能夠讓用戶記住大事件,記住你這個品牌的,永遠是小圈子里的一個個小細節、小趣味。

而且比起到處去買熱搜,朋友圈廣告還有個優勢——

能夠把用戶的情緒盡可能鎖定在品牌身上。

熱搜難免引發不同觀點的對撞,用戶只要一吵起來,其實就很難去關注品牌要表達什么了。

但是在朋友圈廣告里就幾乎不會有這種風險,用戶看到的只是你,關注的也只是你,最后記住的也只會是你。

3. 借助高頻深度的互動,能和用戶【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引發不了用戶互動的廣告,就像單方面苦撐的感情,注定是一個悲劇。

但你投朋友圈廣告,從來不會缺少互動。

為什么我不會和路邊的廣告牌互動,不會和短視頻平臺上一閃而過的廣告互動?

一個是大部分傳統廣告也沒互動的功能,另一個則是用戶壓根就沒有互動的動力。

我互動了給誰看???

總不能是自娛自樂吧。

但用戶和朋友圈廣告互動,朋友圈里的其他人是看得見的。

甚至這種互動本身,就是用戶態度的一種表達。

而且朋友圈廣告還可以一鍵轉發或是@好友來看,在用戶的社交圈里爆炸式傳播。

就像安踏+樊振東奪冠的朋友圈互動廣告,只要品牌一投放那就是八方點贊。

這個贊不只是點給這個廣告,不只是點給這個品牌,更是點給樊振東這個來之不易的【大滿貫】。

這種從大事件中派生的強烈情緒,就是用戶和品牌之間絕佳的【鵲橋結緣】。

05

關鍵是,朋友圈廣告的背后站著微信。

或者說,是微信的龐大生態。

一方面,微信生態有足夠豐富的技術儲備。

不管你想玩什么創意,朋友圈都可以承載。

但換成別的平臺,就不一定有這樣的組件和這樣的小程序了。

你投傳統廣告,比如投個電視廣告和公交站牌,就算想玩一些更加個性化的玩法,它的硬件也不支持啊。

另一方面,微信生態也有足夠廣泛的影響力。

你的廣告不光要玩出花,還得讓你的花樣被更多人看到。

你在一個犄角旮旯的小平臺里做了很有創意的廣告,性價比其實是很低的。

可能到最后你做的狠活也沒有幾個人知道,因為平臺的流量池子就這么大,傳播上限就這么高,你就算滲透率達到百分百了,和微信朋友圈一比也屬于是孤芳自賞。

但微信生態不一樣。

微信生態的傳播天花板,就是沒有天花板。

這是一個幾乎所有人都在用的東西,某種程度上它都不只是一個互聯網平臺了,而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對真實世界的一種鏡面映射。

在【大事件營銷】這個賽道,朋友圈其實是沒有競對的。

不是什么朋友圈有123優點別人有456優勢,而是環顧四周你會發現你只能選朋友圈。

你要的東西,除了朋友圈,別的平臺就是很難滿足。

為什么品牌要做大事件營銷,不就是想要一波來個大的嗎?

你是個大品牌,你要干大事,要在大節點做一個大創意。

那你要選的平臺,當然也要是用戶數量大的、活躍程度大的、玩法種類大的,乃至討論范圍和深度大的。

不然承載不了啊。

咱們一條條看下來,那不就是微信生態嗎?

無論是深度廣度還是用戶活躍度,微信生態說自己是第二,那第一只能是三體星了。

你甚至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互聯網水電煤,你每天都在用,你身邊的人也都在用,就像水電煤一樣日常而廣泛。

有時候你甚至會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日常了而忘記它的存在,就像有的品牌在說到投廣告的時候,也可能會下意識忽略還可以投朋友圈。

但當你真的需要干大事,需要讓更多人看見你、討論你的時候,除非你能夠在空氣里、能在電表和水表里放廣告,不然那就是選微信生態,選朋友圈廣告。

要么你直接不做,但凡你想做,那你就只能投這里,也必須投這里。

這種級別的國民社交工具沒有第二個,朋友圈廣告也不會有第二個。

你,沒得選。

要搞大傳播的你,除了微信朋友圈,投什么都是浪費錢,都是在給你的競爭對手找樂子。

當你投微信朋友圈的時候,你投的就不再是廣告了。

而是用戶的整個生活。

06

說白了,再大的事件,也得落地到細小的日常生活。

什么是日常生活?

那些站隊撕叉不是,那些虛空對線不是,那些魔法對轟不是,那些黑絲大腿擦玻璃也不是。

微信群和朋友圈,才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你熟悉這個群知道里面會有什么人,你熟悉自己的朋友圈知道誰會給你評論,你發在里面的東西是有預期的,就像你知道在小區樓下閑逛會遇到哪個大爺大媽一樣安心。

像我自己,看完某場比賽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情緒,也喜歡發在朋友圈里給我認識的、熟悉的人看。

這是屬于我個人的小圈子,是我在互聯網森林里構建的一個安全區。

只有在這里,我才能安心卸下一身盔甲,舒舒服服伸個懶腰。

不管是奧運也好,還是春節、七夕也好,只要是做大事件營銷,那你永遠要遵循這個原則:

社會的任何大事件,都一定要落地到個人的小圈子。

只有抓住千千萬萬個小圈子,才能抓住真正的大影響。

對,其他平臺也有自己的生態,用戶們也有小圈子和圈層文化,也能構建一個個小世界。

但從任何角度來看,微信生態都是一個【大世界】。

只要你想做大事件營銷,就絕對不能錯過這個大世界。

這是對你的創意負責。

更是對你的錢包負責。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半佛仙人】,微信公眾號:【半佛仙人】,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軟文

    來自北京 回復
  2. 我覺得朋友圈作為私域流量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這上面做營銷消耗的成本也比較少,效果也比較好,支持作者觀點。

    來自廣東 回復
  3. 真是半佛老師嗎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