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萬電商人,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淘寶、抖音等平臺的戰略調整,也預示著電商行業正在從低價競爭轉向尋求更良性、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本文將深入探討電商行業的最新動態,分析供需關系之變對商家經營策略的影響,為電商從業者提供應對之策。
這兩天熱搜上接二連三出現電商相關話題,最新的一條事關運費險,被灰產盯上的運費險已經形成一條成熟的薅羊毛產業鏈,專職鉆空子一天可以賺兩三千,不幸被薅的商家則是不堪其擾,期待平臺能夠盡快補上相關漏洞。
“好規則,被用歪了”,已經做了15年羊絨生意的林雪,同時在多個電商平臺都有開店,她目前還沒有遇到運費險羊毛黨,但是身邊確實有同行店主差點被薅禿。
從這一件“小事”就能直觀地發現,平臺規則調整,一定會對商家經營造成影響。
然而,近期各平臺大動作不斷,例如淘寶改回按GMV分配搜索權重,弱化“五星價格力”;抖音被報道接下來會重點將流量向貨架模式傾斜,明年把貨架電商占比做到50%。與運費險的規則變動相比,這些變化有些已經觸及戰略層面,不少商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對行業風向頗為敏感的林雪表示:“今年以來,直播帶貨在降溫,淘寶、抖音平臺不想卷低價了,但商家還得做。和合伙人聊天時我們達成了共識,下半年一定要把營銷等成本省下來,價格、質量和效率才是重點?!?/p>
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驅使平臺小動作不斷、大動作不停?商家又該如何應對正在發生的一切?
01 卷不動低價,問題出在根上
不少業內分析把行業變化的原因歸結于“價格戰打不動了”,該如何理解?
今年618過后,淘天集團召開一場商家閉門會,宣布弱化“五星價格力”,改回按GMV(商品交易總額)分配搜索流量。重磅動作隨即引發行業熱議,要知道,在拼多多崛起之后,淘寶天貓為了強化低價優勢著實下了不少功夫。
從手淘APP內天天低價、淘寶好價、限時秒殺等以低價為主打的頻道,到專門為低價而生的淘寶特價版,再到推出百億補貼、多人團等玩法,消費者都習慣了“淘寶越來越像拼多多”。
面對商家群體,低價也成了必要條件。去年3月,“五星價格力”機制上線,根據商家的價格力評分,淘寶會對商品實施不同的搜索流量推薦,接近或達到“全網低價”的商品能夠獲得額外的曝光獎勵。
態度為何轉變,從2024財年財報能夠窺得一二。數據顯示,2024財年淘寶天貓商品交易總額(GMV)、訂單數均取得同比兩位數增長,然而增收不增利。淘天集團經調整后利潤同比增長3%。單看四季度,收入增長的同時,集團利潤反倒同比下滑1.4%。
而且,商家與平臺之間的關系也因為低價戰略而出現更多摩擦。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按照規則推薦低價,在淘寶的貨盤里,工廠店、代購店、供應鏈商家這類特價店鋪會成為平臺的優先推薦,官旗店和品牌店很可能陷入尷尬境地。
林雪也分享了商家價格戰中存在的貓膩,“低價不只是平臺在推動,商家之間打得更厲害,很多時候平臺都控制不了,后臺也限制不了。注重打假的平臺,我們參與雙11之類的活動,平臺會不定期抽查你的衣服,但是在一些品控管控不是特別嚴的平臺,商家可能會不擇手段地卷低價。比如同樣的款式改用更次的材料,價格對半砍,在一般客戶眼里兩件衣服一樣,多數人都會選擇價格更低的。”
也就是說,低價壓縮了商家的利潤空間,絕對低價的指引下,很容易引發平臺放松審查、商家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等惡性競爭出現。
看到拼多多憑借低價風生水起,加上行業趨勢使然,平臺紛紛跟進,但是從根上來說,淘寶天貓就不適合比拼低價,低價帶來的連鎖反應與平臺原有生態環境是背道而馳的,調頭轉向是早晚的事。
無獨有偶,抖音此前把“價格力”設定為2024年優先級最高的任務,今年剛過半,抖音這邊也緊急踩下了剎車,其實也是由于模式本身就不適合拼低價。抖音無論達人直播、自播還是短視頻帶貨,商家都面臨著比傳統電商更高的內容營銷成本,成本更高與低價戰略就是一組矛盾,低利潤率下的可持續是極大挑戰,與拼多多或其他經營成本更低的平臺相比,商家也很難再去建立價格優勢。
正所謂“似我者生,學我者死”,土壤不同還偏要去種一樣的作物,結果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從這個角度來看,淘寶天貓、抖音針對低價進行戰略調整,其實是必然的。
02 良性競爭,回到第一性原理
卷不動就意味著放棄低價了嗎?肯定不會。
有實際行動為證,8月8日,淘寶天貓和京東都上線了主題活動,淘寶天貓是88VIP周年慶,京東是88PLUS會員日。狹路相逢,比拼的核心是什么?還是低價。除了平臺跨店的滿減優惠,淘寶天貓還為VIP用戶提供120元的專享消費券,京東這邊則是從40元到400元的補貼券。
依然是在做低價,不過不再高調追求絕對低價。因為上層已經定調“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所有平臺把注意力放在了良性競爭之上。
值得強調的是,平臺與商家是強綁定的利益共同體,商家需要在平臺上做生意,平臺發展需要商家供給的支持,站在商家的視角,當務之急是看清平臺良性競爭到底在拼什么,以便為自身經營做好規劃。
遍觀平臺所有新動作,落點無外乎三處:價格、商品和服務。
價格和商品可以放在一起來看,讓消費者用更實惠的價格買到品質更高的商品,也就是質價比。
最典型的就是對百億補貼的跟進,一開始拼多多做百億補貼,大家都以為只是出于低價策略,而當淘寶天貓、京東、抖音以及更多平臺都跟進之后,百億補貼的價值越來越清晰,其價值在于把市場流通性高、認可度高的標準商品,以更優惠的價格給到用戶。這和低價競爭存在質的區別,平臺之間比的是又好又便宜,而不只是便宜這一個維度。
京東這兩年力推的京東采銷直播間,抖音主打官方補貼和多人拼團的超值購,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是在拼質價比。
圍繞服務的競爭,目的是增加平臺服務的高確定性,降低用戶交易的成本,來吸引更多用戶在平臺消費,助力商家的銷售增長。
京東以自營為根基,對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的掌控力更強,已經給用戶留下可信、省心的認知。那對于拼多多、淘寶等以非自營為主的平臺來說,運費險、僅退款、價保、假一賠十、取消預售等針對服務體驗的保障性措施,凸顯用戶為先,有平臺與商家共同為用戶兜底,這就是提升服務確定性的最佳方案。
而且,正常用戶下單并不是奔著退貨去的,運費險等政策不會直接影響正常的消費行為。商家其實也明確知道這之中的邏輯,林雪就直言,“運費險雖然增加了退貨率和成本,又不得不做,因為客戶已經有認知,你給我買了運費險,我可以放心地買回家試一試,這樣確實可以促成更多訂單?!?/p>
所以,一切都回到了電商的第一性原理,實惠的價格+高品質的商品+優秀的服務。目前平臺是沿著第一性原理在調整,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動作??辞宸较蛑?,商家有的放矢,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盡快適應變化,契合平臺的發展節奏,在新周期中尋找增長機會。
03 降本增效,一條可行之路
商家的自我升級,總結起來四個字,降本增效。
先看經營成本,以林雪為例,公司日常成本包括貨品、平臺費用(投流+傭金+其他服務費)、運費、主播費用四個部分。
其中,投流費用一般占到銷售額的5%,傭金在不同平臺、品類、活動場景的傭金都有差異。例如拼多多主站的傭金為不低于0.6%,參與百億補貼等活動的傭金在1%-3% 之間。相較之下,其他主流平臺傭金多在3%-5%水平。
林雪專門強調了一處比較明顯的變化,因為達人帶貨利潤率低,大部分利潤都要用于達人坑位費和傭金,所以公司沒有做達人直播,而是聘請主播來自播,她發現,“主播的價格這兩年平穩了,前兩年虛火的時候在成本中占的比例很高?!?/p>
這也正符合行業趨勢。據36Kr報道,抖音希望今年貨架成交占電商大盤40%以上,明年進一步提高到占比50%以上。另一組直觀地說明了抖音為何調頭轉向,2023年抖音電商GMV單月增速維持在50%~70%之間,今年以來逐漸下滑,第二季度增速已經降到了20%~30%之間。
“直播電商、內容場景驅動的紅利明顯消退”,不止一位業內人士給出如是觀點。
對于中小商家來說,內容營銷成本本就居高不下,如今其能夠達成的收益再次縮水,也許是時候換一種思路:把有限的資源放在更高回報的打法之上。
結合前面提到的電商第一性原理,商品、價格和服務,商家可以直接把控前兩點,如果節省營銷成本,著力提升商品的質價比,再以極高的觸達效率和轉化效率促成交易,商家降本增效的目的達到了,用戶從中受益也符合第一性原理。
這就涉及平臺的投流問題。林雪對投流非常謹慎,才把流量成本控制在占銷售額5%的水平。就行業平均水平來說,雷哥向熊出墨透露,這一數字普遍為30%-35%,最高能到50%。也就是說,一場直播下來,賣貨的一半收入都要用于支付流量費用。
按照官方和行業的解讀,抖音類內容平臺的流量成本包含了溢出效應,也就是品牌曝光。月活7.63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1.92h的國民級APP確實有這個底氣,也能發揮對應的價值。
可是對于中小商家來說,能否接受這部分成本就要打上一個問號。不少大品牌最近兩年也在調整營銷預算、量入為出,以高成本為代價的溢出效應可能也變得不再性感。
宏觀來看,商家迫切需要門檻更低、觸達和轉化效率更高的平臺。為了聚攏商家,所有平臺也都致力于相關的建設,比如借助大熱的AI技術,輔助商家分析經營數據,指導商家精準投流,生成商品物料等,淘寶天貓、京東和拼多多都有相關的服務升級。
微觀而言,平臺在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商家則要選擇最利于經營的主陣地。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品類其實不需要也不適合大力投入內容營銷,比如日常家居類目下的耐用品,拖鞋、毛線這類小商品,很難刺激用戶在直播間激情下單,正常交易場景是用戶有需求時才去搜索。
綜上,順應行業大勢,跟上平臺變化,從繁重的營銷中解放出來,提高毛利空間,把騰出的精力和利潤轉移到對價格、商品和服務的優化,在第一性原理之上搭建良性增長循環,這是現階段商家需要思考的事。
04 底層邏輯是供需關系之變
前幾年互聯網行業很流行一句話,社交無終局。而根據實際情況,電商,才是真正沒有終局的領域。
2015年,阿里和京東把控中國電商話語權,據浙商證券研究所測算,二者市場份額呈“八二分”格局。也就在這一年,拼多多正式成立,看似牢不可破的電商格局,被拼多多撕開了一個口子。
低價、拼團、社交、五環外,帶著這些標簽的拼多多猶如一匹黑馬,在電商領域跑出了令行業側目的速度。用戶兩年2億,3年3.4億,五年5.8億,八年突破8億。活躍賣家、平臺GMV等指標也增速迅猛。同時,拼多多還帶來了拼購、百億補貼等行業新標配。
2018年前后,內容主導的新風暴成型。這一年,淘寶直播平臺成交額超過 1000 億元,同比增速近 400%;抖音、快手、小紅書、拼多多均上線電商直播功能。其中,抖音憑借短視頻積累的流量基礎和直播帶貨的場景驅動,一路開掛,GMV從零到萬億,抖音電商只花了3年。相比之下,京東用了20年,淘寶用了14年,拼多多不到5年。
把時間軸拉長,細看近年來電商行業的風云變幻,主導變化的底層邏輯清晰起來——供需關系。
消費分級大背景下,下沉市場的消費者消費意愿強,對應市場增量空間大、流量增長快,支撐著拼多多快速崛起,平臺和商家也紛紛扎堆到“五環外”去拓展業務;直播電商的沉浸式、場景化消費給大家帶來新鮮的購物體驗,在主播“321上車”的感染和帶動之下,消費者隨手就跟著買買買,于是便有了直播電商的神話。
供需關系的轉變,促成了上述兩波市場巨變。來到眼下的2024年,直播電商的增速顯著放緩,以直播見長的抖音開始向貨架電商要增長。平臺圍繞價格、商品和服務不斷變換陣法,商家只能主動或被動地去適應新規。
此時,電商市場的供需關系是怎樣的?
首先,由買方主導。全球市場當前都處于供給過剩狀態,電商概莫能外。根據經濟學原理,供過于求,主動權交給買方。以價格為例,消費者需要的是更實惠的價格,所以平臺和商家在這兩年對低價進行戰略發力。
其次,消費回歸理性。理性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更注重真實的需求,比如為自己的喜好買單,促成了國潮等新消費浪潮;另一方面則是更為客觀的判斷,包括對商品本身價值的判斷,不單純追求低價,而是看重質價比。也包括對直播電商的退燒,消費決策更具計劃性,不再隨意地跟隨主播激情下單囤貨。
最后,市場幾近透明。消費者趨于理性,加上社交媒體高度發達,在真正下單之前,貨比三家的比價成了很多用戶的必經環節。同時還有各種平替攻略,電商市場可以說沒有信息差可言。以至于各平臺都上線了自家的官方比價工具,還有搜同款、搜相似功能,用貼心的服務,助力用戶買到質價比最高的商品。
無論是現在、過去還是未來,平臺和商家圍繞供需關系來確定發展方向的底層邏輯從未變更,現在浮華逐漸消散,返璞歸真,各平臺再度聚焦由實惠的價格+高品質的商品+優秀的服務構成的第一性原理。
另外,當前雖然是買方市場,但是賣家也是平臺上的重要群體。在電商這一雙邊生態里,平臺優化消費者體驗的同時,不能以犧牲商家的利益為代價,而應在消費者和商家之間做好平衡,這也意味著平臺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優化、調整措施上線。
中國7000萬電商從業者,看清形勢變化規律,才能選好接下來要走的路。
專欄作家
彬彬,公眾號:熊出墨請注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TMT領域觀察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對于99.99%的電商商家來說,他們沒有自己的研發,沒有倉庫,也不囤貨,對于這種商家,你有點錢賺就行了。
希望電商行業能回歸本質,為消費者提供真正實惠、優質的商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