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醫療行業及其2B2C產品的概念新模型探討

13 評論 33021 瀏覽 105 收藏 13 分鐘

本文試圖基于互聯網2B2C產品的基礎含義,帶出并探討醫療行業的2B2C產品概念的一個新模型。

在醫療行業內,在我看來,2C產品并不是對患者,而是對醫生。2B產品并不是對醫療機構或醫療平臺,而是對患者的來源渠道。

也許我這樣說,你還不是很明白。相信看完以下內容后,你將會有所了解。

一、互聯網中2B2C產品的含義

互聯網產品中,2B的意思就是to Business,也就是面向企業、機構、組織或者商業團體的意思。因此,2B產品也就是面向這些類型的用戶。以此類推,2C產品,也就是to Customer,自然就是針對個人用戶的產品。

二、醫療行業參與的主要角色

在醫療行業,最主要的參與者,我們抽象為6種,包括患者、醫生、醫院、藥(含設備和儀器等),以及衛計委、人社局這2個監管者。

我們所有的醫療行為,基本都是在這6種角色之間,或某一個角色之內發生的。醫療行業相關的產品,也都一直致力于解決這6種角色之間,或某一個角色內的需求。

通過下圖,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這6種角色的關系:

在行業參與者角色基礎上,如果我們將互聯網2B2C的含義平移至醫療行業,就會理所應當的認為,凡是對醫院、藥企藥店、衛計委或者人社局的產品,都可以認為是2B產品。而對患者用戶的產品,就是2C產品了。

但是,我們剛剛漏了“醫生”這個重要角色。之所以說這個角色重要,因為,正是有醫生,才有了看病救人這一詞的存在。而因為早期的醫療體制,醫生只能掛職在醫院,并且醫療行為也只能發生在醫院。就形成了所有人都認三甲,大病小病都奔頭部醫院而去,很少因為某個醫生的名字,而選擇某家醫院。

所以早期的醫療行業,醫生幾乎是最容易被遺忘的角色。而且,在此背景下,相信多數人會認為,對醫生的產品,應該是屬于2B產品。

這些年隨著政策的調整放開,醫生開始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那對醫生的產品,到底是2B還是2C呢?

三、醫療行業2B2C產品概念模型的提出和探討

我理解的互聯網+醫療的趨勢,與所有行業的趨勢相同,均為由淺到深。歸結為:

  1. 先解決用戶觸達,例如醫療信息觸達、醫療資源觸達,“跨越最后一公里”,讓需要救治的用戶得到救治;
  2. 其次是解決如何更高效的進行醫療和管理,這就是解決區域型信息化;
  3. 再次是進入深水區,優化整個供應鏈和生態鏈,優化整個行業參與者及其工具。
  4. 最后達到各方穩定前進和優化提升。

現階段,互聯網+醫療,應該已經進入深水區了。

在這個趨勢基礎上,用戶觸達已經很便捷:醫院網站、app、微信、QQ、公眾號、城市服務、服務窗以及各種互聯網化的醫療平臺。

同時,醫院的信息化、區域性的醫療信息化,也已經比較完善了:各信息化廠商、大型系統集成商、服務商等,底層架構基本能支撐醫療和管理。

而在深水區中,優化供應鏈及生態、優化參與者及其工具,是大家熱議的話題,也是大家逐漸從中分羹的地方。我今天的概念模型,也正是在這個環節中。

在我這個概念中:首先明確將對醫生的產品,定位為2C的產品;其次,力求為醫生解決更多的痛點并為其提供方便;最后,以醫療行業的特點及現在互聯網發展情況,完全反轉我們所謂的2B和2C產品。

以下是論述:

  1. 目前用戶觸達的方式已經非常豐富,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線上方式,還有很多線下方式,如最傳統的醫院、藥店。
  2. 目前市面上針對醫生的產品也已經有一些了,如好大夫、春雨醫生,杏仁醫生此類。但除了提供醫生專用版本app,還需要提供對用戶的app,這在形式上看來,確實很像是對患者為2C,對醫生為2B。但這不是我說的模式。
  3. 我說的模式是,可以嘗試單獨只做針對醫生的app,將醫生作為C端用戶來對待:為醫生提供好用的產品體驗,有用的功能,例如,導診問診、咨詢答疑、患者管理、醫學知識查詢、醫生社區、醫生集團、轉診、學習、學術研究等基礎形式,還有遠程醫療、線上診療、線上開具處方等,此類在互聯網醫院基礎上的形式。
  4. 而對于此類用戶觸達方式,我可以將其理解為B端渠道:即,微信是我的用戶來源渠道、QQ也是,醫院app、醫療平臺app、衛計委app、網站、公眾號、甚至電話渠道和線下渠道,都作為B端用戶來源渠道。

也許我這樣說還不是很清楚,讓我們用一副架構圖來看一下:

我所有的產品和架構工作,都是圍繞醫生來開展。將醫生作為重心,提升醫生的使用體驗、便捷度及功能的完整可靠和全面。

在這個概念模型下,不用擔心沒有用戶,因為從每一個B端渠道那里,都獲得了巨大量的用戶,B端渠道就是給我的用戶批發商?;颊邆兲烊坏臅ふ裔t生,就像商家會天然的尋找消費者一樣。

同樣,也不用擔心有政策風險,因為現在國家政策也在放開,多點執業/自由執業、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家庭醫生/私人醫生等,都允許醫生有更多的個人能動性,創造個人品牌,發揮更大的個人價值,而不用和醫院強綁定。

亦不用擔心醫生角度的風險?,F在已經可以公開查詢到醫生的職業資格信息,并且后續還可以嘗試建立醫生的信用體系,就像公民在央行的信用記錄一樣。最后,更不用擔心技術實現。api就是連接一切的源動力。

四、關于以上產品概念模型的舉例

以上說的也許還有點抽象。我想列舉騰愛醫生的例子,將這個概念模型再具象化的展示一下。

騰愛醫生即上文所謂的醫生端。以此醫生端為中心,給醫生提供完善的產品功能,然后建立與各個B端渠道的連接,自由平等的等待這些渠道來的患者,為醫生“服務”:創造看病救人的機會、提供學術研究及職業發展的機會、增加收入的機會,等等。

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在醫療行業內,在現有的互聯網格局下,將醫生和患者所謂的2B和2C反轉之后,也不是完全說不通的。在我看來,至少可以自圓其說。

五、關于此模型的幾個Q&A探討

1問:如果患者和醫生見過一次后,跳開這個醫生平臺,直接和醫生私下交易,醫生平臺豈不是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答:這取決于3方面:

一是醫生是否有時間且愿意每個病人無論大小病都去當面找他。一般的醫生,都建議常規病或者恢復期,不用每次都去醫院當面看醫生,定期發送恢復狀態給醫生,也可以做一定的診斷。

二是用戶是否有小病或常見病先網上自查的習慣,是否啥事兒都要去醫院。

三是醫生平臺的產品功能是不是完善,是否能提供醫生需要的所有功能。例如現在互聯網醫院已開始掛牌營業了,醫生可以遠程問診和醫療,這種產品功能,也是需要這個醫生平臺具備的。

2問:文中所謂的B端用戶來源渠道,他們要是不接受這種思路咋辦?

答:這取決于我們醫生平臺,是否足夠優秀,足夠吸引眾多優秀的醫生資源,也就是能否為這類B端用戶來源渠道,提供一定的價值。如果B端用戶來源渠道中的用戶,因為與醫生平臺的對接,而使其用戶有了特定的行為特征,如更多的使用、更愿意使用等,則自然能夠證明這種思路的可行。

3問:我們只針對醫生,而沒有互聯網所謂真正的C端用戶咋辦?

答:醫生就是我們的C端用戶。PS.如果你還在問這個問題的話,抱歉,你真的沒有看懂我這個思路。我確實沒辦法回答你了(苦瓜臉)

六、關于本文的幾點說明:

1、因為我對醫療行業涉入不深,所以這樣的產品概念模型,是否真的適合醫療行業,還請行業內專業人士批評指點,也許只是我個人的閉門造車,甚至是胡扯;

2、關于醫療行業中,醫生屬于C端用戶的說法,并不是我首創,而是業內多位專家人士的共同感知見解,在此為給我提供知識來源的同事和專家表示感謝;

3、感謝組織給予我一個機會,就是參加3月份微信開發者深圳站培訓班,并在會上分享了關于微信+醫療的一些基礎情況,借助這次分享讓我有機會進一步體會和思考醫療行業;

4、在此也特別感謝一下蔡老師。感謝他等待了我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為了和我這個在醫療行業還是半桶水的家伙,胡扯了1個小時。就在我們胡扯的這1個小時內,我才爆出了這樣的一個“醫療行業2B2C產品的概念模型”,才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專欄作家#

哈勃,微信公眾號:哈勃筆跡(habobij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從業8年,現職騰訊微信高級產品經理。對于互聯網+航空、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醫療產品有較深入的了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把醫生當做C端是OK的,我非常贊同你的觀點。如果我沒有理解錯,你是想做醫生平臺,這個醫生平臺就是與各個渠道平臺進行對接,包括醫院、患者、醫藥、衛計局、醫保局等等。想法很好,但是細思極恐,太復雜了,工程量太大。

    來自湖北 回復
  2. 大家有木有做醫生的草根階層的服務的呢?

    來自四川 回復
  3. 本人愚見,現在我們去醫院醫生的作用基本基于醫療器械結果之后,言詞習慣含糊不定,醫療結果只有個大的方向,如果說互聯網+醫療,真是需求挑戰,除去重病隱患的問題,健康管理可以作為一個方向,2C確實是個好產品,2B就要考慮如何能夠讓優質醫生付出僅少的時間,醫院實現O2O模式到是如今市場走向,或許醫療行業未來還好相關支持政策,有待關注。

    來自北京 回復
  4. 好吧,感覺作者的確是新入行。我覺得目前市面上的醫療產品都很難說成功,做的不錯的都還是圍繞患者做文章。另外有個疑問問作者,這個模型的盈利模式始終沒有分析,商業公司最終是要盈利的,醫療目前比較大的困惑就是難以盈利,或者盈利模式難以復制。

    來自北京 回復
  5. 哪個群體都可以做c端,解決的目標不同導致的。

    回復
  6. 這種思路已經有了吧, 現在有很多醫生項關的APP ,類似約克牙醫、好牙醫出的牙醫助理、河馬牙醫醫生版都有把醫生當做C來對待的產品呢,宗旨是幫助醫生管理患者、合理安排醫生的時間,APP平臺不直接接觸病人。APP的功能也只涉及到出診安排,主動發起預約,患者管理,醫生聊天,病例討論組之類的功能。

    來自北京 回復
  7. 現在國外很流行“patient engagement”的概念,希望能夠讓患者主動參與到自己的健康管理,疾病預防與治療等方面來,實現更好的醫療效果,降低醫療成本,更有效的衡量醫療的質量?;ヂ摼W技術能夠幫助患者獲得更多的相關醫療信息,但局限于患者自身的狀況和信息的可信性,這里面就需要有像醫生,醫院,政府衛生部門,健康保險公司各個主體來進行正確的引導。因此,根據每個主體的需求不同,開發的產品的終端用戶就會不一樣。但我相信,最終收益的都會是患者。

    來自上海 回復
  8. 挺好的,支持互聯網+醫療公司能夠更多的把醫院里的醫生考慮為C端用戶,在保護好個人以及患者隱私的情況下,更好的去服務醫生。

    來自北京 回復
  9. 本人愚見:醫生這個群體很特別,這個群體是一群高素質、高壓力、高自尊、低收入、低安全感、時間稀缺的群體。互聯網+的方式是很難走通的。為什么呢?醫生更多需要解決的是壓力、自尊、收入、安全、稀缺時間這些問題。就當前的很多互聯網產品只能起到給醫生患者之間搭一座橋的作用,醫生的迫切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目前市場上無論是杏仁、春雨、丁香園等等這些產品都只是為了等一項“創造”的出場做鋪墊,它的名字叫:醫療人工智能。優質的醫生永遠是稀缺資源,而如何復制稀缺資源。人工智能,我看好你。

    來自上海 回復
    1. 我有一個地方不太懂,就是解決了醫生方面的訴求,那么用戶呢,怎么樣讓用戶付費咨詢呢?

      來自浙江 回復
    2. 當你讓用戶在平臺體驗到了跟用戶在醫院同等價值的服務體驗,甚至更好的體驗,用戶自然就會比較成本價值,從而選擇更加便捷、且用戶成本低的付費咨詢

      來自廣東 回復
  10. 蔡老師是蔡江南老師嗎?
    互聯網醫療能夠大幅降低信息不對稱嗎(即顛覆傳統醫療體系)?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