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折騰!支付寶“天天有料”功能上線,這是要懟今日頭條么?
今天(21日)支付寶悄然上線新的“新聞聚合”功能,天天有料,內容和模式上都類似于每日頭條,繼支付寶戰略會議上放棄高頻,社交戰略后,這次曲線救國要搞資訊了?愛折騰的支付寶這次又要鬧甚?天天有料會成為下一個今日頭條么?
1. 天天有料,究竟是個啥
支付寶用戶有兩種方式進入“天天有料”:在應用中搜索“天天有料”或者在二級菜單“便民生活”中直接選擇。
模式上,天天有料類似今日頭條:內容由入駐的第三方賬號生產,用戶手動選擇感興趣的頻道內容,優先顯示。目前天天有料也已經將內容分為了時尚、影視、美食、旅行、娛樂、財經、汽車、星座、親子、科技、數碼、體育、視頻13個頻道,供用戶在頻道列表中進行增刪。
當然由于剛剛上線,在內容聚合上面并沒有今日頭條,網易新聞,騰訊新聞做的更加精細化,但是天天有料也引入了非常多樣的內容生產者,有鳳凰、GQ中國、瑞麗等媒體平臺,也有毒舌電影、同道大叔等自媒體大V,甚至包括地方的垂直媒介,相信隨著熱度的提升,支付寶天天有料可能又是一片廣告商的戰場。
總結下來,和眾多新聞客戶端一樣,天天有料有很多相似的特點:
(1)首頁feed流個性化推送關注板塊信息,這個上面目前雖然有點簡單粗暴,但是學習今日頭條像模像樣。
(2)支持評論,點贊,以及私信版主,社交分享被微信和QQ屏蔽,反正一直被屏蔽的,習以為常了。
(3) 閱讀原文可以為站外鏈接導量。
2. 為什么支付寶要搞“天天有料”
在弄明白為什么支付寶要搞“天天有料”之前,首先我們簡單聊聊資訊類的產品有什么特征,了解完了我們就會更好的知道支付寶搞這套原因所在了。
根據今日頭條發布的《2016年移動資訊行業細分報告》分析,移動資訊行業整體MAU自15年7月增長104%,到了2016年12月,MAU達到了5.34億,而根據企鵝智酷的分析報告,用戶主要的新聞來源還是集中于移動資訊類APP,因此移動資訊類已成為較為高頻的用戶流量入口。
隨著流量的激增,用戶對資訊類的產品提出的要求更高,資訊類的產品趨于兩個趨勢,內容價值回歸和個性化推薦。
由于這幾年自媒體的野蠻生長,造成了信息過剩,雞湯過多,網民們本來碎片化的時間不多,更加趨向于尋找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進行閱讀?;诖怂宰悦襟w人可以看到,微信公眾號的閱讀越來越下降了,粉絲都不再活躍了,推送的東西打開的越來越少了。
用戶呼吁好的內容,好的內容平臺;那么自媒體人需要去創造出有價值的信息,不能再像以前做內容搬運工了。從2016年內容創業的投融資行為可以看出,內容創業依舊是個風口產業。
好的內容需要優質自媒體人的產生,所以優質的自媒體人成為各巨頭爭奪的重點,誰有這些作者,誰就能產生優質內容,誰就能吸引用戶,就有可能占據用戶的終端。因此各大平臺也推出了對原創內容的獎賞制度扶持內容創作。
在訊息類的個性化推薦方面,今日頭條做的最好,這是一款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個性化推薦引擎產品,它為用戶推薦有價值的、個性化的信息,提供連接人與信息的新型服務,“今日頭條”于2012年8月上線,截至2016年12月底,“今日頭條”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7億,日活躍用戶超過7800萬,其廣告收入增速一直保持三位數的增長,今年更是喊出了60億元的口號,從下圖易觀的數據可以看出,今日頭條用戶使用時長僅次于微信,坊間傳聞鵝廠甚至有過屏蔽今日頭條分享的想法,也是對今日頭條的忌憚。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內容價值回歸以及個性化推薦體系的完善,資訊類產品的趨勢必然是用戶使用時長變長。
而這又契合了目前互聯網下半場的一個趨勢,爭奪用戶時間。去年下半年,美團網CEO王興提出了一個「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概念,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移動互聯網的增長將趨近平緩,互聯網將從增量時代步入存量時代。這樣一個時代里,用戶時間越來越寶貴,產品的競爭已經到了爭奪用戶使用時長的競爭,對于用戶而言每天的時間是固定的,刷微信的時間多了,使用其他產品的時間就少了,甚至會被忘記。
所以對于支付寶這樣強金融工具屬性的產品而言,尤其是功能性需求的滿足之后用戶就會選擇離開,產品無法與用戶產生更多的連接,使用黏性低,因此,支付寶這一招在于要搶奪用戶時間,而資訊類產品的特征正中下懷。
3. 支付寶懟的不是今日頭條,懟的是微信
乍一眼看上去,支付寶這是要搶占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等這些產品的市場份額啊,實則不是,支付寶已經在2017戰略會議上要你回歸金融,那在金融領域,誰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微信支付,所以支付寶此招最終要對抗的是微信。
支付寶,是阿里巴巴最核心的拳頭產品之一,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前,將支付寶獨立出來,可見其地位的重要性。直到2014年,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支付寶在移動支付的市場占有率高達80%。
但,從微信開始,事情在變。 從微信紅包開始,微信開始祭出了一系列有的放矢的動作。這之后,千年老二財付通披上微信支付的新衣后搖身一變,開始扶搖直上,直追支付寶市場份額。 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統計,截止于2016年第二季度,財付通(微信支付)市場規模達到了32%,支付寶和財付通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對于之前處于壟斷地位的支付寶來說,其地位已經岌岌可危了,但支付寶無法接受在支付領域丟掉自己的位置,也無法接受曾經自己一家獨大的支付領域,現在竟然橫生生被微信支付殺出來搶走了大量份額。同時,支付寶還擔負著阿里巴巴在移動端入口的重要責任。阿里巴巴基于電商的戰略地圖把后端的服務和產業整合的很到位,但在C端卻一直缺乏一個強勢的入口。
所以為什么支付寶要做社交的嘗試,實際上就是想開辟一個強有力的流量入口,但是社交領域已經被微信壟斷,支付寶永遠不可能有翻身之地。
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就是內容為王的時代,那么在內容時代,支付寶就要搶占用戶時間。
我們來根據易觀的數據分析一下,從日活來說,支付寶是遠遠落后于微信,微信的日活是支付寶的8倍,從單日啟動次數來看,微信是其61倍還多,今日頭條都是其2倍多,從日均使用時長來看,微信是支付寶的104倍,今日頭條是其9倍多。
再從單日人均角度來看,單日人均啟動次數,微信將近其8倍,今日頭條將近其3倍,從單日人均使用時長來看,微信是其13倍。
因此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微信憑借高頻的社交行為是用戶使用時長最長的產品,而今日頭條則憑借個性化的內容信息流穩穩占據第二。支付寶的目的很簡單,希望通過更具擁有粘性的內容信息流留住用戶。
支付寶一直以此為戰略構建相應的產品功能和模型,前年的生活圈嫩模事件,去年的圈子事件以及集五福,都是想通過這樣的功能模式黏住用戶,提高用戶打開APP的頻次,提高用戶的使用時長,不過經常性劍走偏鋒。
在和微信競爭中,支付寶實際上一直扮演著跟隨著的角色,幾次重錘出擊均已失敗而告終。微信一直在做的就是不斷豐富自己在線下的場景,前段時間,微信和摩拜之間的合作,通過遍布大街小巷的摩拜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微信再次高頻的拓展了自身的使用場景。支付寶為了跟隨,螞蟻金服和另一家共享單車巨頭ofo達成了戰略合作,用芝麻信用授信免押金,但是顯然在爭奪用戶場景上又輸微信一城。
在推出小程序的時候,支付寶也對外公開了自己的小程序,卻迎來了一堆抄襲的聲音,支付寶只能委屈的說,寶寶早就布局了,寶寶委屈,然而現在誰還在討論支付寶的小程序呢?
微信今年1月份上線了一個小功能,微信將搜索更加細化,同時增加了未讀完文章的置頂功能,增加了站內站外搜索功能,也做了個性化推薦的嘗試,目的就是搶奪內容分發權。
所以,這次支付寶也上線了類似功能,欲通過資訊領域截擊微信。但是,支付寶即使在內容領域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打開頻次上以及用戶時長上也永遠不會超過微信。支付寶在用戶心理定位上是支付工具或者金融工具,用戶把錢給了支付寶,把時間和朋友給了微信,從這個角度來說,支付寶真的應該回歸其金融屬性,做支付場景的創新。
而資訊類產品,對推薦算法的成熟性,用戶交互體驗等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如今功能日漸冗余的支付寶來說,產品體驗也沒法和微信同日而語,因此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本次上的天天有料功能,略顯雞肋,八成又是一次鎩羽而歸。
#專欄作家#
大城小胖(微信號:v-consulting),互聯網金融高級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堅持從商業,人性,數據三維一體審視互聯網,歡迎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支付寶要做內容
分析思路值得我等小白學習?。∮昧苏摷堄涗?/p>
特想知道這些美麗的數據都是哪里來的~是公開查詢的網站嗎?謝謝~
從微信支付興起之后,支付寶可能從側面意識到了社交這種大流量可能會對支付寶這種偏工具類的app產生毀滅性打擊。
如果想做這個屬性完全可以剝離支付寶做個新單品,為什么要把支付寶拖下水,越來越臃腫,四不像。
有人愿意用支付寶刷資訊嘛?
做社交的微信想做線下場景小程序的即來即走,工具類用完就不用的即來即走的支付寶卻想做社交 ??
聽得云里霧里的
微信號留錯了吧,搜不到。
微信公共號v-consulting,或者搜大城小胖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