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過后,重新思考小程序
小程序的熱度已退去,“紅利”沒有出現,小程序的價值和真實應用應該在哪里?值得再重新思考。
微信隨便出一個功能,幾乎都會在產品界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小程序在年初推出之后,無論看好還是不看好,都沒人愿意錯過,于是各種形式的小程序紛紛推出,意欲在微信的生態圈趁早搶一波“紅利”。
而兩個月后的今天,小程序的熱度開始退去,“紅利”沒有出現,小程序的價值和真實應用應該在哪里,值得再重新思考。
事實上,在小程序沒推出之前,類似實現在各種場景之下就已經出現。
餐廳點菜下單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如果你注意觀察,可能你已經發現,其實有些餐廳的餐桌上貼有二維碼, 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進入到一個專屬的頁面,在這個頁面里就可以完成點菜下單的操作。而每個二維碼都跟所在的餐桌做了關聯,餐廳的后臺可以知道是具體那一桌點的單,全程無需服務員介入,免去了消費者要舉手招呼服務員來手動下單的麻煩。
在沒有小程序之前,這就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小程序應用——需要時使用,用完即走,而入口正是微信掃描二維碼。
很多人喜歡從技術上去評論小程序,但事實上小程序的技術上并沒有什么值得稱贊的地方,不過是在微信環境之下規范化了H5的使用,所有的代碼框架都要在微信給定的規范之下使用,你不能使用任何微信框架之外的東西——而這也是在技術層面上被人吐槽的地方,畢竟你搞封閉了嘛,互聯網的一大特征就是開放,而你卻要別人固定在你的條框之下。
相較于下載使用APP來進行操作,優勢也不言而明——我只是想下單點菜,我下完單就完事了,你要我下載一個APP來進行操作?!
就像Web時代那樣,從軟件的操作,轉變為Web網頁的操作。如果我要使用一個功能,下載安裝一個軟件來做,當然是比不上用瀏覽器登錄一個網頁來做方便了,所以云服務開始在很多場景里替代了軟件。而網址則成為了服務的入口。
如果你要使用服務,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登錄網頁之后就可以操作。用完就走,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相對于的服務的網址記下來,而不是再下載安裝一個軟件。并且你在任何一個瀏覽器上面都可以做同樣的操作,使用同樣的服務,而不是在每個你要使用服務的地方都下載安裝一個軟件。
這對于APP到小程序的邏輯也是一樣的。微信客戶端本身就是瀏覽器的角色,掃描二維碼即是輸入網址。
在這個邏輯之下,只有那些在你需要它的時候它才出現,使用了之后就不需要再理會的場景,才是小程序真正應該應用的地方。
餐廳點菜下單是一個非常之典型的場景。除此之外,基于這個基本邏輯出發,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適用的場景。比如說門禁,小區樓下大門,掃二維碼進行開門操作,你只有在回來的時候才需要使用,這個時候它出現,而開門之后你就不會需要在關注了,用完即走。
比如自動販賣機,掃二維碼進行購買(當然也跟餐廳下單很類似),買完就走,你自然也不再需要理會其他的事情,自動販賣機的設計可簡化到只給一個二維碼,任何實體按鍵都不需要。
微信本身給每一個使用小程序的人提供了一個唯一的身份,于是任何一個操作,后臺的程序都可以確定具體的使用者是誰,這相當于在微信的環境之下,每個人都有了一個“身份證”,這個“身份證”關聯了人和服務。
再宏觀點理解,我們可以認為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是可操作的,它的可操作的東西通過小程序呈現出來,而二維碼即是訪問這些操作的入口。
比如你家里的臺燈,它可操作的東西包括開燈和關燈,它的兩個可操作的功能通過小程序呈現,你要操作它,掃描二維碼進行操作,只有你的微信掃描二維碼才有這個權限。
如果再簡單點,比如一瓶藥,它能呈現出來的可能只是藥品的說明和服用方法,而這些你同樣是可以通過掃描它的二維碼進行訪問閱讀。
每一個實體物品(商品)都能提供服務——這取決于生產它的商家制造了什么功能——這些服務將通過小程序呈現,而掃描二維碼則是訪問這些服務的方法。
小程序是將人和實體連接了起來,人通過小程序來操作實體。
這就無怪乎張小龍會覺得眼睛可能才是下一代的操作工具——畢竟如果你見到的每一個實體都可以通過掃描它上面的二維碼來操作它,那還有什么比眼睛更方便的東西呢?
你回到小區,看一眼門口的門禁二維碼,開門?;氐郊议T口,同樣的方式開門,坐到沙發上,看一眼空調,開到適合的溫度,再看一下開水壺讓它燒水,然后在抬頭看電視,開機選節目。
有沒一種鋼鐵俠的感覺……
作者:?陳小健
來源:http://www.jianshu.com/p/81aa87b77e3b
本文由 @?陳小健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微信一只是再垂直領域發展,退出小程序的意義是向平臺型app轉型,例子可以去參照facebook
一直搞不懂為什么要整個小程序出來
沒有看出來哪些點是“重新思考”的
小程序毫無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