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火四大賽道,泡沫還是風口?
從智能體的“千體大戰”到具身智能的實體融合,從AI眼鏡的交互革新到低空經濟的全新探索,每一個賽道都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科技創新的可能性。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四大賽道背后的技術動力、市場趨勢以及它們對未來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同時審視這些領域究竟是短期的泡沫還是長期的風口。
2024年,一些行業陷入極致內卷,悲觀且低迷的氛圍悄悄蔓延。
然而,在許多人過得不太容易的一年里,依然有一些新興行業在涌現,并且迅速成為市場焦點。
結合大廠布局動向、VC投資、二級市場研報等多方信息,可以發現,智能體、具身智能、AI眼鏡以及低空經濟,成為2024年最為炙手可熱的賽道。
歲末之際,壹度Pro試圖拆解一下,這“最火四大賽道”在2024年有多火、為什么這么火、還能火多久?“最火四大賽道”是虛假泡沫,還是未來風口?
01 智能體:進入“千體大戰”
2024年,“百模大戰”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人工智能的戰場已迅速擴容,升級為更為激烈的“千體大戰”。
所謂“智能體”,也就是AI Agent,指的是能夠自主感知環境、進行決策并采取行動以實現特定目標或任務的實體。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對于智能體的評價是,“PC時代的網站”或“移動時代的自媒體賬號”,但智能體比它們更智能、個性化,既像銷售,又像客服,還是用戶的個人助理。
在“千體大戰”中,廠商們不再僅僅局限于對大模型參數的堆砌與比拼,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智能體開發與應用領域,不僅卷智能體產品,也卷起智能體開發平臺。
作為“大模型六小龍”之一,智譜AI重押智能體Agent,最近剛完成了新一輪30億元融資。
前段時間,智譜 AI CEO張鵬在一個活動現場,利用其智能體AutoGLM面對面建群,并且給數百位參會者發送了微信紅包,這一智能體的生動演示,讓很多人歷歷在目。
除了智譜外,月之暗面、零一萬物、百川智能等其他AI明星創業公司,都有自己的AI應用助手。
盡管當前面向C端還沒有“超級應用”出現,但是,智能體正在成為能夠真正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AI助手。
一些企業和個人早已不再滿足于運用現有的智能體,而是根據具體使用場景開發自己的智能體,從而借助智能體提高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也因此,智能體開發平臺越來越卷。
智譜上線了面向企業級市場的AI智能體開發平臺,月之暗面也有智能體應用商店Kimi+。
大廠們更是異常踴躍。從百度的文心、字節的扣子、騰訊的元器、阿里釘釘的AI Agent Store,到訊飛的星火企業智能體平臺,源于大廠的智能體開發平臺層出不窮。
智能體,讓AI創業公司的商業化變現有了新的路徑,對于大廠而言,更是打造了一個構建AI生態的入口。
就拿百度來說,截至2024年11月,文心智能體平臺所吸引的開發者已經突破了80萬,平臺智能體的數量和今年6月相比提升了310%,在商業價值轉化方面,與今年7月相比,成功實現轉化的智能體數量漲幅達到395%。
2025年,智能體或將加速爆發。在海外,OpenAI公司首席產品官曾表示:“2025年將是Agent系統最終進入主流的一年”,扎克伯格、比爾蓋茨更是公開表示了對Agent前景的樂觀。
在國內,百度李彥宏、阿里吳泳銘、360周鴻祎等諸多互聯網大佬更是堅定看好AI智能體。
作為AI時代的關鍵詞,智能體已經走到了爆發的邊緣。
02 具體智能:“AI大腦”載體,進入高速擴張期
具身智能,就是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它們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
“智能體”可能是一個軟件,也可能是硬件,而“具身智能”則一定擁有“身體”,也就是硬件,其智能更體現在“身體”與環境的交互上。
一位從業者稱,具身智能是“長了身體的智能”,能夠直接與物理世界進行交互,將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
相較于靈巧手機器人、雙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被視為是具身智能落地的最佳硬件載體。
在海外,“AI 教母”李飛飛、英偉達CEO黃仁勛、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都表達了對人形機器人的看好。
馬斯克預計,2025年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量產千臺級,人形機器步入量產元年;2026年Optimus大規模生產并外銷,遠期需求量級達百億臺。
隨著規模化量產,人形機器人未來可能降到2-3萬美元一臺,而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數量將超過人類。
海外具身智能賽道風風火火,國內也不甘示弱。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11個月,具身智能行業融資事件已經達到60起,年內投融資總額達到116.8億元,遠超去年水平。僅11月上半月,就有至少五家人形機器人公司完成融資,金額合計超過10億元。
優必選、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是這個賽道當之無愧的明星企業。
其中,優必選在去年底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智元機器人由華為天才少年彭志輝創辦,單是A輪及之前就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估值超過了70億元。
宇樹科技今年8月推出的G1量產版人形機器人,起售價為9.9萬元,已經展示出高級的動作控制和環境適應能力。
宇樹G1
此外,這個賽道的“新秀”也越來越多。以銀河通用為例,成立僅一年半,已累計融資超12億元,這創下了國內具身智能賽道的最高紀錄,其最新產品Galbot預計將在2026年實現量產。
銀河通用Galbot G1
而在二級市場上,比亞迪、小鵬等車企,寧德時代、安克創新等科技類制造企業,以及美的、海爾等傳統行業上市龍頭,都在切入具身智能,向智能化高端制造轉型,以期打開新的業績增長點。
國內具身智能賽道火熱的背后,離不開政策的鼓勵和支持。
今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山東、安徽等省市都相繼出臺相關機器人產業鼓勵政策,而且,全國也已有多個省市成立了機器人創新中心。
有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約27.6億元,2026年達到104.71億元,2029年達到750億元,將占世界總量的32.7%,比例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有望達到3000億元規模。
政策和資本雙助力下,具身智能賽道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千億賽道市場。浙商證券相關研報指出,人形機器人產業趨勢已成,2025年將是高端制造成長板塊的明珠,將會從產業成長期,進入產業擴張期。
03 AI眼鏡:Meta帶火,國內“拼音頻、拼拍照、拼AR”
2024年,Meta的智能眼鏡Ray-Ban Meta新增AI功能后,全球銷量突破100萬,成為了業內為數不多的“爆款”AI智能眼鏡。
“爆款”的帶動下,國內廠商看到了AI眼鏡規模化落地的可能性,開始紛紛加碼。據不完全統計,僅僅11月的10天內,就有18家企業公布AI眼鏡相關進展。
有調查發現,目前中國已有至少50個團隊,“跑步進入”AI眼鏡賽道。
從百度、字節等互聯網大廠,到華為、小米、榮耀、OPPO等硬件科技大廠,乃至Rokid、影目科技、Xreal等AR公司,要么已經發布了AI眼鏡,要么在研發AI眼鏡的路上。
那么,目前國內市場上的AI眼鏡表現怎么樣?
當前,它們都或深或淺融入了AI功能,比如AI翻譯、AI導航、AI暢聊等。
上半年,華為帶來了“華為智能眼鏡2”,年中,小米生態鏈企業蜂巢科技帶來了界環AI音頻眼鏡,這些產品都停留在了“拼音頻”的層面,支持通話、聽音樂等音頻功能,不支持拍照、錄像,像是“智能耳機的眼鏡版”。
小度的AI眼鏡,雖然還未正式上市,但從11月的亮相發布會來看,和Meta一樣開始“拼視頻”,用戶除了可以和眼鏡進行AI語音問答,還擁有第一視角拍攝功能。據介紹,其作為隨身“AI助理”,能夠做到“拍你所看、聽你所講、懂你所想”。
Rokid在11月發布的Rokid Glasses是與暴龍聯名的新一代AI+AR眼鏡,相較于其它AI眼鏡,這款產品不僅支持AI視覺感知(即輸入功能),還具備AR顯示(即輸出功能),刷新了用戶體驗。
從音頻、視頻到AR,圍繞這三個維度,AI眼鏡廠商們已經開始了你追我趕的緊張賽馬。
盡管字節、小米、榮耀等多家廠商,都還處于研發階段,但從市場預測的時間線來看,預計2025年將會有大量AI眼鏡上市。
根據wellsenn XR數據及預測,2025年開始,AI智能眼鏡將在傳統眼鏡銷量保持穩定增長的背景下快速向傳統眼鏡滲透;2029年,AI智能眼鏡年銷量有望達到5500萬副;到2035年,AI眼鏡銷量有望達14億副。
當下,AI眼鏡已經邁出了走下神壇、走向普羅大眾的關鍵一步。
04 低空經濟:政策驅動,萬億級賽道爆發
當許多人還想著怎么“買地”時,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賣天”了。
11月底,平陰縣低空經濟特許經營權以9.24億元的天價,轉讓給了背靠平陰縣財政局的山東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不到一個月,這個全國首例低空經濟特許經營權出讓項目,就因為在多方關注中受到質疑,最后不得不宣布中止。
但是,這也反映出低空經濟這個全新的萬億級賽道,自2024年以來快速展開。
低空經濟,就是以直升機、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各類航空器為載體,通過載人、載貨等低空活動,輻射相關領域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
2024年,低空經濟被當作“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時至今日,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25個省市,將低空經濟寫入了地方工作報告。
因為產業鏈條長,能夠拉動投資、帶動上下游發展、促進消費,低空經濟產業潛力巨大,也成為了區域競爭的關鍵。
為了爭搶“低空經濟第一城”,北京、深圳、蘇州、無錫等多個城市接連出臺鼓勵政策,并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以北京為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規模已經超過了100億元。
從產業層面來看,以低空經濟中的熱門賽道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為例,億航智能、沃飛長空、峰飛航空、沃蘭特、時的科技、小鵬匯天是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典型代表廠商。
其中,沃蘭特航空僅用6個月的時間便完成5輪億元級融資,融資最多,也充分體現出了eVTOL賽道的巨大吸引力。
從商業化層面來看,今年3月,億航智能自主研發的億航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上架淘寶,標價239萬元,后在“交個朋友”直播間,價格直降40萬元,以199萬元的價格成功售出。
圖源:官微
此外,峰飛航空、沃蘭特航空以及御風未來的eVTOL相關產品都已經收獲了大量意向訂單。
在落地應用上,eVTOL還處于載貨、送快遞階段,但“空中的士”是未來趨勢,多家廠商正在試飛和取證。預計兩三年后,eVTOL將會成為新型交通工具,廠商們也將大批量商業化。
職場人們離“打飛的”去上班的日子,不遠了。
結語
總結來看,智能體、具身智能、AI眼鏡、低空經濟,這2024年最火四大賽道,是技術發展周期與政策紅利雙重驅動下的必然產物。
雖然它們都還處于發展初期,但不容忽視的是,這四大賽道,都是會深刻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硬核科技”賽道,更是當前國際競爭和科技更迭下,各國搶占未來科技高地的重要機遇。
只有把握住了這些機遇,中國才能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脫穎而出。
只是,科技的創新和突破,充滿了各種和不確定性,從業者可能需要更多的沉淀與努力,去攻克技術難關,優化產品性能,拓展應用場景。
面對這四大“硬核科技賽道”,無論是風口還是泡沫,外界都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與支持,理解科技發展的復雜性和長期性,為其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市場氛圍。
文:李應 編:小影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壹DU財經】,微信公眾號:【壹度Pro】,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