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零售生意的新機會,屬于兩類實體玩家

1 評論 677 瀏覽 1 收藏 12 分鐘

在零售業的變革浪潮中,即時零售正成為新的增長點,為傳統零售商和本地商家帶來了轉型的新機遇。本文將深入探討即時零售如何助力實體零售商抓住本地市場的“供需錯配”問題,以及兩類實體玩家——大型連鎖商超和傳統零售人——是如何通過這一新興業態挖掘本地零售的新增量。

正在加速全渠道轉型的沃爾瑪,有了新動作。

近日,沃爾瑪中國與美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全國門店全量入駐,并接入美團配送。

此舉意味著沃爾瑪進一步加碼全渠道,但背后釋放的信號不止于此。

在實體零售正經歷從供應鏈到用戶端全方位變革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打造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零供關系的重要性,行業也感受到引入更優質供給、擺脫“存量內卷”的緊迫性。

隨著以沃爾瑪為代表的連鎖商超加碼,即時零售或將成為“線下調改”之外實體零售轉型升級的另一重要方向。

一、實體零售的“即時增量”

2024年,變革已經成為零售業的關鍵詞。而即時零售成為實體零售行業、大型連鎖商超、傳統零售人的重要增量。

除了沃爾瑪,不少擁有成熟線下布局和供應鏈體系的大型連鎖零售商,都在通過加碼即時零售謀求快速轉型,并已經收獲了階段性成果。

去年10月,永輝超市為應對轉型需要,在全國門店與線上均增設“正品折扣店”,以社區團購和即時零售+正品折扣模式,滿足消費者對商品“多樣性”和“速度”的需求,以加快商品的汰換效率。前段時間,永輝CEO在接受財新專訪時透露,永輝超市已經入駐多個即時零售平臺。

一直面臨較大轉型增長壓力的傳統超市卜蜂蓮花,也在廣東地區試點了即時零售閃電倉,將此前的“等客進店”轉變為“送貨上門”,并收獲了不錯效果。據市場人士了解,其目前開設的數個閃電倉“24小時快送超市”均已實現盈利。

實體零售的“即時增量”,除了屬于主動轉型的大型連鎖實體零售,也被不少傳統零售人找到。

安吉共橙便利店的老板徐祖萍,是典型的傳統零售人,五十多歲的他,在零售領域摸爬滾打了快三十年,積累了豐富經驗。去年12月,敏銳察覺到了即時零售大風口的徐祖萍,在浙江陸續開設了10 個便利店閃電倉,到現在做了不到一年,其主要負責的安吉店已經做到了top4。

徐祖萍表示,平均一天能送300單,6月份旺季能做到9000單。外賣能帶來三分之二的營業額,好的時候還更多。

與徐祖萍嗅覺同樣敏銳的,還有94年的年輕人張偉。

在回老家寧夏賀蘭縣開閃電倉做即時零售之前,張偉曾在西安做外賣代運營商工作,幫助中小型便利店、超市負責在線上平臺開店,積攢了比較豐富的零售經驗。所以,他率先看到了下沉市場做即時零售的好機會,并創立了鄰豚便利店這個閃電倉品牌。

目前,鄰豚便利店有接近1/3的店鋪分布在寧夏各個縣城,是本地縣域消費市場的一支“生力軍”。其中鄰豚便利店賀蘭縣城店,在外賣平臺的平均月銷量已經超過5000單。

張偉預計,縣城的便利店即時零售市場至少還有20%以上的年增長空間。

二、“供需錯配”下的本地新機會

即時零售、前置倉、閃電倉等業態吸引大型連鎖商超和傳統零售人轉型加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幫助實體零售玩家們抓住了本地“供需錯配”產生的新機會。

過去實體零售,尤其是超市、便利店等業態,會更倚重供應端的資源,對消費者需求的察覺與響應不夠敏捷、不夠有針對性。特別是“萬物到家”的即時消費需求興起后,本地能夠與之匹配的供給還不夠豐富?!肮┬桢e配”的短暫空白,也成為嗅覺靈敏的本地零售商們探查到的新機會。除了紛紛推著各地門店探索即時零售的連鎖零售商以外,另一個很典型的群體,就是觀察本地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傳統零售從業者。

前文所述的鄰豚便利店老板張偉,就將自己在賀蘭縣城的閃電倉開在一個居民小區的底商,店面面積并不大,但商品卻有大約3000件。符合即時零售消費者需求的差異化商品,是這家位置、面積并不占優勢的便利店,最核心的武器。

張偉介紹說,線上點單、外賣30分鐘送達的新型服務,主要是滿足周邊居民的即時性消費場景需要。因此,店內商品在備貨時也和周邊的超市形成差異化。比如,劃分出行場景、寵物場景、應急場景、美妝場景、下午茶場景等,通過場景倒推來提供周邊居民所急需的商品。

安吉徐祖萍的共橙閃電倉,也是同樣的備貨邏輯。因為安吉是個旅游大縣,所以徐祖萍店里一次性被單床套、一次性浴缸套、水槍、手機防水套、水飲等賣得比較多的搶手貨。

不僅如此,張偉的其他門店,都會根據店鋪所在地段、區域的不同,在商品結構上做個性化區分。而徐祖萍甚至還愿意在能承受的范圍內提供僅退款服務。因此,他們都通過即時零售業態靈活地由“坐商”轉型成“行商”,填補了本地出現的“供需錯配”,挖掘到了本地零售的新增量。

三、迭代與分化并進的未來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當前實體零售行業與即時零售等新業態已經形成了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這種良性循環還在不斷深化。

通過即時零售平臺找到新增量的商家,愿意不斷加碼,同時也吸引著更多的實體零售入局。這種情況下,平臺的供給將越來越豐富,能夠激發并滿足的新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多,用戶“外賣買萬物”的心智和習慣也將越來越成熟。

一家名創優品門店的店長觀察到:“過去,消費者的外賣購物車是買3、4件應急用品,比如一次性牙刷、衛生巾等,搭配一件日用品,現在大家習慣變了,越來越多地變成了買3、4件日用品,搭配一個應急用品?!?/p>

正因為這樣的良性循環,商務部等部門才在不久前發布的《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到店與到家協同發展,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平臺下單+就近配送,門店下單+即時配送),探索“店倉一體”“預售+集采集配”等新模式,以助力解決零售業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優質供給不足、“內卷式”競爭等問題。

不過,這種雙向良性循環,并不意味著實體零售只要布局即時零售、站上行業風口,前路就是一片坦途。

從目前積極入局即時零售行業的主力玩家來看,基本是大型連鎖零售商、有經驗的傳統零售人。隨著他們成為行業的主流供給,即時零售的供給體系將進入“專業化”提質的進程,這必然會推動行業走向分化和迭代的下一程:有專業能力者勝,部分經驗和專業度匱乏的“小白”則可能在市場機制作用下逐步離場。

畢竟,即時零售這門高度依賴“本地”的生意,同樣有賴于參與者對于本地市場、本地消費需求的理解和洞察,這對于行業參與者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像徐祖萍的閃電倉選址,常規的繁華商圈或人流量大的地段,而是將其定在了市中心相對偏僻一點的位置。這里線下銷售雖不突出,但交通十分便利,方便卸貨以及騎手配送,契合即時零售以線上訂單為主、依靠騎手配送的運營模式。

這樣的決策魄力,仰仗的是其近三十年的專業經驗。第一步選址就有著大學問,更別說核心的運營環節,選品、貨品豐富程度、價格優惠程度、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售后服務態度等等,都對應著專業要求……

這也意味著,在各個環節都具備更高專業素養的入局者,更能在即時零售市場立足。

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到6500億元,同比增長28.89%。預計到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赡艹^2萬億元。同時,即時零售的市場正在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及中西部地區加速拓展。

在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市場競爭加劇,品類日益豐富,區域特征凸顯等現狀下,入局即時零售行業的正確姿勢或許是,要么先讓自身變得更專業,要么與更專業的人一起玩。

作者 | 易不二

來源公眾號:螳螂觀察(ID:TanglangFin),左拎新消費、右扯新商業,橫批未來科技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螳螂觀察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實體玩家配合線上玩法,感覺可以吃到兩邊的福利

    來自中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