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2025年6大經營關鍵詞

1 評論 1584 瀏覽 3 收藏 15 分鐘

在2024年的多重挑戰與變革中,即時零售行業正站在新的發展十字路口。面對內卷、出海、平臺算法、AI焦慮以及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即時零售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

2024 年,世界在諸多因素交織下艱難前行。

“內卷” 現象籠罩各行各業,企業在本土市場激烈角逐,只為爭奪那有限資源。

“出海” 浪潮涌起,全球化受阻又重構,不少企業另尋海外生機,踏上別樣路徑。

“平臺算法” 藏于幕后,卻似無形大手,左右著流量走向與商業曝光,商家們只得苦心鉆研,盼能突出重圍。

“AI 焦慮” 四處彌漫,職場人憂心工作不保,企業家思索轉型方向,人工智能帶來的沖擊無處不在。

國際局勢里,“局部戰爭” 的陰霾未散,地緣政治風險不斷攀升,給全球經濟復蘇添了重重阻礙。

而大洋彼岸,“特朗普贏得大選” 這一情況,更是給未來國際關系、貿易政策埋下諸多變數。

與之相伴,數智化、未來產業、硬控、松弛感、科技向善等高頻詞不斷出現,描繪出時代那復雜的模樣。

諾獎首次花落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身上,引發眾人對科技邊界以及人類未來的諸多遐想。

多國政府接連倒臺,全都因為一個“錢”字,也完美詮釋著當下全球經濟金融狀況。

未來十年,極端氣候、生物多樣化等非經濟因素占主導。

意味著世界已跳出單純經濟主導框架,陷入政治與不確定性的漩渦之中。

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即時零售行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與機遇。

一、即時零售 2025 年經營環境

1. 消費復蘇之路曲折且核心轉變

2024 年,中國家庭消費明顯失速了。

高盛報告揭示出嚴峻現實,最終消費支出對名義 GDP 增長貢獻率在第三季度驟降至 29%。

與第二季度的 47% 以及疫情前 2019 年的 59% 相比,這落差著實巨大。

前 9 個月零售銷售名義同比僅微增 3.3%,遠不及 2019 年 8% 的增速。

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者信心也處于低谷,二者相互影響,使得消費復蘇之路艱難坎坷。

政策端雖有發力,商品以舊換新補貼或許會延續至 2025 年。

股市財富效應偶爾能刺激一下消費,可提振消費者信心、穩定樓市依舊任務艱巨。

更為關鍵的是,消費的核心已然悄然改變,正從物質產品消費快速邁向體驗、服務與情緒消費。

看那新興的沉浸式文旅體驗,消費者愿意為獨特感受去買單。

生活服務類 APP 上,各類到家服務的訂單十分火爆。

“治愈系” 商品走紅了,靠著販賣情緒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心。

即時零售從業者必須洞悉這種變化,在供給端做出革新,挖掘多元價值,才有可能在消費新藍海中順利前行。

90 后、00 后這批新生代,他們追求個性,崇尚可持續,向往美好。

即時零售從業者需要深刻理解他們全生命周期的訴求,聚焦價值經營,這樣才能博得他們的青睞,在曲折的復蘇道路上穩步邁進。

雖然即時零售行業表面上保持著 26% 以上的增速,可這增速未必能長久維持。

而且隨著大資本的入局,行業已經開始重新洗牌了。

那些沒有資本、沒有規模、沒有供應鏈優勢的中小商家,注定很快會被行業淘汰掉。

2. 高度不確定的全球機遇下行業的確定性

特朗普大選獲勝,就像往湖里投下巨石,讓世界格局有了諸多不確定性。

但即時零售在這變局之中,卻有著自身的確定性。

在消費端,它緊緊貼合民生剛需。

忙碌的日子里缺少食材,深夜急需用藥,只需手機一點,最快半小時就能送達。

高頻消費、穩定的客源,為其增長撐起了底氣。

在供應鏈方面,本地直連是一大優勢。

它能避開跨國物流的波折,商家與門店之間短鏈協同。

庫存可以靈活調配,響應速度快,不用懼怕供應中斷的情況。

技術賦能更是如虎添翼。

AI 能預測商品熱度,做到精準備貨。

物聯網可以保障保鮮冷鏈,確保商品品質。

5G 助力騎手導航,讓履約變得高效。

就業帶動作用也很顯著。

創造出大批配送崗位,吸納閑散勞力。

倒逼從業者進行技能升級。

催生出配套服務產業。

在這充滿不確定的浪潮里,即時零售聚焦本地、打磨供應鏈、依仗技術、帶動就業,穩穩地朝著未來駛去。

3. 數智化、數智化、還是數智化

數智浪潮正滾滾而來,即時零售就在這浪潮中奮勇前行。

在消費邊界上,數智化打破了傳統的藩籬。

線上線下之間沒了隔閡,門店庫存能夠實時共享,顧客在家下單,半小時內貨品就能上門。

即時滿足突破了地理圍欄的限制,消費體驗進入到全新的數字境界。

從營銷維度來看,數智化攪活了流量這池春水。

算法能夠深挖消費喜好,個性化推薦玩出各種新花樣,短視頻種草、直播帶貨都成了引流的有力武器。

粉絲互動能夠轉化為購買力,知識付費式的深度導購,精準地黏住顧客,拓寬了盈利的新航道。

再看時間重塑方面,數智化改寫了消費節奏。

配送時效精確到分秒,夜間下單也能有響應,清晨急需物品也能快速送達。

滿足即時渴望成為了衡量“意義” 的標尺,顧客依照精神滿足來調配消費時段,全天候都有商機涌動。

智能倉儲也在發力,效率迎來了大爆發。

機器人在貨架間穿梭,分揀既精準又快速,庫存盤點實現自動化,貨物出入庫能智能調度,存儲成本大幅下降,周轉速率快速飆升。

在配送端,數智化引領出行。

騎手 APP 可以智能規劃最優路線,實時知曉路況,派單依據數據進行精準匹配,送達時間預測能精準到分,人力效能實現最大化。

數據資產被盤活了,價值在持續釋放。

從顧客下單習慣,到商品銷售熱度,數據明晰權屬入表,成為資本新寵,為選品、布局提供有力支撐,讓精準決策更有底氣。

回溯“數據 20 條”,展望零售新征程,即時零售借助數智化的東風,傳統門店蛻變成智慧終端,實現智能選品、柔性補貨,在時代賽道上加速前進,只有擁抱數智化,才能領航未來。

4. 勇敢者的游戲

2025 年,即時零售已然闖入變革的深海,變成了勇敢者的游戲。

不管前路是明是暗,不管是持悲觀審慎還是樂觀激進的態度,也不管是憑借理性剖析還是直覺果敢。

只有那些主動出擊、破舊立新、勇擔責任的人,才能在這變局之中開辟出新的局面。

競爭就如同戰場一般,電商、商超、生鮮電商跨界混戰。

勇敢者會選擇差異化突圍,強化社區服務,深挖垂直品類,優化配送體驗,以此來站穩腳跟。

政策監管高懸在上,緊緊盯著食品安全、騎手權益、隱私等方面。

從業者無所畏懼,建立冷鏈追溯體系,優化騎手薪酬,保護數據安全,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2025 年的即時零售,雖危機四伏,但機遇也是無限的,勇敢者會在這浪潮中搏擊,去擁抱未來。

二、2025 年行業經營關鍵詞

1. 消費體驗升級

消費已經從物質層面邁向體驗、服務與情緒消費,即時零售更是要聚焦于此。

消費者越發要求商品能在短時間內精準送達,而且配送過程中的服務質量、包裝完好度等細節體驗備受關注。

“一小時達”“半小時達” 已然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了。

配送員的專業素養、溝通態度,以及商品附帶的溫馨提示、個性化贈品等增值服務,都成為提升消費體驗的關鍵所在。

例如生鮮即時配送,冰袋保鮮、食材處理建議等做法能讓消費者感受到貼心關懷,企業圍繞這些方面革新供給端,挖掘多元價值,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2. 本地供應鏈韌性

在全球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本地供應鏈的穩定是即時零售的根基所在。

無論是應對突發狀況,像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還是滿足日常高頻消費需求,本地供應商的緊密協同都至關重要。

即時零售企業需要強化與本地生產商、批發商的深度合作,構建敏捷、柔性的供應鏈體系,確保商品供應不中斷,品類多樣且新鮮。

就像本地的特色農產品直采直供,既能減少流通環節保證時效,又能助力本地產業發展,提升消費者對本土產品的認同感,抵御外部供應波動的風險。

3. 數智驅動精準運營

數智化依舊是核心驅動力。

通過智能算法,即時零售平臺能夠精準預測不同區域、時段的消費需求,優化倉庫布局與庫存管理,減少缺貨、積壓情況。

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偏好,為商家選品、陳列提供決策支持,實現精準營銷。

同時,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智能調度系統,實時規劃配送路線,提高配送效率,全方位革新運營肌理,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即時消費市場節奏。

4. 創新業態融合

借鑒場域跨界理念,即時零售積極探索與多元業態融合創新。

與本地生活服務深度結合,比如在配送藥品時搭配簡易的用藥指導或健康咨詢服務。

和餐飲外賣協同,推出“生鮮食材 + 烹飪配料 + 預制菜 + 餐飲成品” 一站式即時到家套餐,滿足消費者多元用餐場景。

與社區商業聯動,打造社區即時零售服務中心,集代收快遞、商品自提、便民維修預訂等功能于一體,變身居民生活綜合服務站,打破行業邊界,拓展業務版圖。

5. 綠色即時履約

隨著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即時零售的綠色履約成為關鍵環節。

從采用環保包裝材料,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到優化配送車輛能源結構,推廣電動或氫能配送車,降低碳排放。

甚至在門店運營層面,節能照明、智能溫控等綠色舉措落地實施,既契合環保大趨勢,又能滿足新生代消費者崇尚可持續的訴求,塑造企業良好形象,解鎖新的競爭優勢。

6. 人才柔性適配

數智化的快速發展與業態創新,要求即時零售企業擁有柔性適配的人才團隊。

一方面,要吸引掌握大數據分析、算法開發、智能設備運維等前沿技術的人才,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

另一方面,要培養具備跨領域知識、能靈活應對多元業務融合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比如既懂生鮮保鮮又熟悉電商營銷,還能處理客戶售后訴求的全能型員工。

同時,構建開放包容、鼓勵持續學習的組織文化,讓人才在不斷變化的行業環境中快速成長,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2025 年,即時零售從業者需秉持定力,在諸多誘惑面前堅守長期主義,于艱難險阻之中篤定戰略方向,用從容的步伐丈量商業征途,朝著未來穩步進發。

撰文:劉老實 排版:柯不楠 校對:十 三

公眾號:即時劉說

本文由 @即時劉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全是一堆廢話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