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漲薪七次”,京東憑什么
在電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京東在過去三年中連續七次大幅提高員工薪酬,這一舉措引發了廣泛關注。本文將深入分析京東頻繁加薪的背后邏輯,探討其在供應鏈優化、下沉市場拓展以及組織變革等方面的策略和成效。
據界面新聞報道,如果拉到三年周期,已經是京東期間連續七次大范圍提高員工薪酬激勵:
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京東用兩年時間將員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漲至16薪;2024年1月1日起,京東采銷等一線業務人員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漲近100%,2024年初京東零售全員平均加薪不低于20%;2024年2月1日起,超2萬名京東一線客服員工實現全年平均薪酬上漲超過30%;2024年7月1日起,通過一年半時間,京東采銷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業績激勵上不封頂。
2024年8月,京東2025校園招聘全球啟動,開放1.8萬個崗位,同時將校招生薪酬再次大幅上調;自2024年10月1日起,京東零售集團和職能體系將用兩年時間實現20薪,其他部門也將隨后陸續啟動加薪計劃;12月25日,京東集團宣布,再次升級客服人員薪酬福利,超2萬名京東客服月固定工資將大幅提升,提高收入的保障性和穩定性,實現全員平均漲薪2個月。
這就是京東,多年以來京東給人的感覺就是不走尋常路,在別家輕資產搞交易收“過路費”的時候,京東就敢花重金虧損多年自建全國性倉儲式物流,而今年京東又搞出來了不一樣的花樣,認為商品就應該“又便宜又好”。
而京東頻繁加薪的邏輯,簡單來說并不是京東更有“關懷性”而其他大廠沒有,而是京東業務的底層邏輯發生了改變,京東需要“高薪養廉”,去激勵京東員工在新的目標和新的市場上開疆拓土。在如今大廠都邁入“防御式增長”的大背景下,京東主動去開發下沉市場變革組織關系,這無疑是需要很大戰略眼光和具體而準確的戰略執行能力的。
企業能賺到錢,才能談得上發錢,京東漲薪的秘密,首先能從財報中找到答案。
今年第三季度,京東的營業收入達到2604億元,同比增長5.1%。凈利潤達到117億元,同比大增47.8%。其中京東主打的電子產品及家電品類重拾增長勢頭,日用百貨品類也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京東在今年所做的努力,也贏得了資本市場的信任。年內股價漲幅超33%,在中概股遇冷的情況下,京東成為中概股為數不多在年內有如此漲幅的企業。
據京東方面介紹,京東利潤率的提升主要有三個驅動因素:首先是京東在供應鏈上的規模和效率優勢,截至三季度,京東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約1610億元,除京東物流海內外自營倉持續加速落成使用外,還推動旗下京東工業數智供應鏈解決方案在消費、汽車、能源等各行業落地,推動降本創新;其次,隨著第三方平臺業務的占比不斷提高,帶動利潤率的持續提升;最后,利潤率會隨著業務的健康發展和運營效率的提升而持續提升。
但這個說法只是結果并不是原因,也很難看出來京東到底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工廠直銷供應鏈改造已經是今天大企業的尋常動作,算不上什么彎道超車的秘笈,所以京東是如何實現的,值得我們深入拆解這一過程。
一、京東玩出不一樣的下沉
1. 電商再起亂戰
如今的電商平臺早已經不是阿里京東“平分市場”,就連后起之秀拼多多,在如今也要面臨來自抖音和快手以及小紅書的進攻,抖音電商在幾乎多數人不看好的情況下,在2023年GMV達到了2.7萬億,2024年原定目標是4萬億GMV,其品牌店播在直播體系中也達到三成左右??焓忠苍谌ツ赀_成了自己1.18萬億元的GMV,成為第五家突破萬億的平臺。此前一直佛系的小紅書也開始賺錢了,不僅大力發展站內電商為品牌提供更多變現可能性,也在今年提升到了重要級別。
可以說今天的電商江湖一盤亂戰,早年的用戶心智打法已經不再那么有效了,流量京東始終是處于劣勢的,這點比較難改變,打造電商內容增強用戶停留時長京東幾乎是主流里面最差的,低價拼多多仍然是王者級別的大山難以逾越。所以京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成為了京東入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京東受益于自營模式也受困于自營模式。自營模式作為京東基本盤,在為京東構建起堅固壁壘的同時,也對京東的 SKU 形成了限制。就京東極具優勢的 3C 家電等標品領域而言,SKU 數量較少并非嚴重阻礙,因為多數消費者在選購這類產品時,主要考量的是“價格適、質量優、效率先”。但3C 家電的天花板并不高護城河也不算深,在阿里系全國性物流體系搭建完成之后,兩家之間的效率差距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傳統3C數碼的銷售格局正由傳統的自營零售平臺,轉向品牌直營店為爆發主陣地。據魔鏡洞察數據,淘寶天貓平臺5月3C數碼行業銷售額增速達90.1%,家電行業增速74.2%,均名列全網第一,顯著領先其他平臺。從近半年市場份額來看,淘寶天貓家電銷售份額占據40%左右,京東50%,抖音10%左右。
如果京東還是指望家電作為基本盤貢獻穩定利潤,目前看多少有點風險了,所以破局是必要且一定的。
2. 京東追求技術性降本增效
2016年到2019年,經過了無數次溝通、會議乃至爭論后,京東確立了一點共識:價格并不是越低越好。真正的“又便宜又好”,應該通過系統、可持續的產業改革逐步達成,從產品設計、生產到運輸、售后等各個關鍵環節找一切可以降本增效、提升利潤空間的機會。
過去這些年,京東已經通過技術革新,將物流履約這一段路改進得相當高效。如今,這種革新的能量,正進一步向產業的更上游延伸。
簡單來說京東提供了一個類似全托管的方案:吸納源頭工廠入駐,平臺幫工廠處理生產之外的絕大多數環節,包括前端的流量獲取、店鋪運營,后端的物流配送、售后客服——這也是包括 Temu、Shein 在內的多家跨境電商平臺都在做的。同時,京喜幫助工廠提高效率、做品控。派采銷下工廠看生產線、生產原材料,要求商家寄樣品,審查商品質量;京喜還會幫工廠想各種省成本的招:9.9 元的耳機,說明書上加個二維碼,掃出來是使用說明視頻,就能大大降低退貨率;一提懸掛式抽紙,采銷給工廠推薦了更便宜的掛鉤供應商后,成本就能降1分5。
最低價是最刺激人心的武器,但也是“慢性毒藥”可能會導致無人受益的局面。有工廠曾遭遇新供應商報價比他更低的情況,京東京喜并沒有直接下架他的商品,采銷人員會拆開新商家的耳機,拍照發給他們,一個個零件跟他拆解成本,詢問能否做到跟新商家一樣的價格,一起討論是通過提升工藝,還是更換配件來降本,如果改進后能做到同樣價格,那就新老商一起供貨。
過去第三方商家不喜歡在京東做的主要原因是自營才是占據80%的基本盤,第三方商家流量少又不平權,做不起來是大概率的。
過去,比如京東自營采銷人員從遙遠的智利采購了一批品質不錯的車厘子,為了能夠在最短時間售空這批貨物,這些內部采購人員就會頻繁前來提出需求,要求給予搜索加權或者推薦加權。但現在,針對各個品類已經明確不允許提出此類需求,這一轉變帶來的意義在于,第三方POP 商家與自營商家可以站在站在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按照 “誰低誰上” 的原則展開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較量。
京喜營銷負責人羅佳說,內部目前并不看重京喜自營帶來的 GMV,而是更看重訂單量。目前,京喜自營日均訂單量已經達到數百萬,下一個目標是日均千萬單。“這是一個會連續多年投入 的戰略性項目。”
當然,對于京東來說單純卷最低價意義不大,還是要有自家的特色才能持續有影響。有媒體指出,為了糾偏最低價帶來的負面激勵效果,京東做了三件事情:
- 高薪養廉,接二連三大幅提高采銷員工的工資;
- 改變采銷考核標準,由原來單純看利潤,到如今加入加價率,高價占比指標;
- 平臺變革,力爭名義上P0P和自營平權。
京東成功了嗎?
階段性有效果,但未來還看不出來。
一方面,由于受到房地產周期的影響,京東最為依賴的家電品類的增長變得較為乏力,而且手機的換機周期延長,新的智能終端AI PC也遲遲未能發展起來。另一方面,與競爭對手的絕對低價相比,消費者仍然覺得京東的商品價格偏高。所以京東今年的著力點一方面是大促,一方面開拓新市場,因此,京東服飾敞開大門狂攬第三方商家,致力于把自營和 POP 的鴻溝填平。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京東服飾的海內外頭部鞋服品牌數量同比提升超60%,第三方商家更是同比增長超過200%。
寫在最后
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中國超過66%的個人消費增長將來自下沉市場,特別是縣城。
京東爭奪下沉市場的渴望尤為強烈。據財報數據,2018-2021年,京東年活躍消費者數量分別為3.05億、3.63億、4.72億和5.7億,增速20%~30%,且正在放緩。作為對比,拼多多2021年的年活躍買家數為8.69億,阿里接近10億。
所以京東一定需要下沉市場,但下沉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打法。從小生活在“三環內”的徐雷不看好下沉市場,承認通過一時間砸錢建造出的壁壘不長久。2022年,在社區團購整體潰敗的大環境中,京喜拼拼陸續撤城、裁員,成立兩年半的京喜事業群匆匆解散。
但東哥顯然不這么想,他再次強調:低價是京東唯一的基礎性武器,并將下沉市場列為京東2023年四大必贏之戰的首位。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東哥的努力有一定效果,但長期的勝利靠的是對于供應鏈深度且高效的整合,對于市場動向的精準把握,做對每一個節點的營銷事件。而這場戰爭或許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為什么京東還能漲薪?來源:無相商業趨勢
從兩份財報看京東的韌性 來源:BT財經
京東換條路繼續下沉 來源:雪豹財經社
京東換張牌 來源:雷鋒網
年末京東再發漲薪的背后 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做鏡觀天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首席商業評論】,微信公眾號:【首席商業評論】,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