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被“殺熟”的年輕人,在評論區組團“罵機票”

1 評論 1619 瀏覽 1 收藏 11 分鐘

年來,隨著大數據和算法的廣泛應用,旅行平臺的“大數據殺熟”現象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和不滿。年輕人在社交平臺上通過“罵機票”的方式,試圖反向操控算法以獲取更優惠的價格。本文將探討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和效果,分析消費者對平臺定價不信任的心理,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對這一問題的應對措施。

“不去了,機票漲那么多,虧我那么信任你,越看越漲,辜負了我對你的期待……去哪兒網、同程、飛豬,你們給我看好了,再漲價統統卸載……”

寒假在即,春節將至,旅游旺季掀開序幕。而在買機票、訂酒店之前,不少年輕人決定先到社交平臺上“哭窮”罵一罵。

隨機在微博或者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點進一條“罵機票”專用的帖子,往往能看到不少復制粘貼的長篇大論,內容如出一轍,唯一可能有的差別是提及的目的地。其中,在小紅書上,一篇“罵機票”的筆記的評論區已經被刷到3.1萬的評論數。

近年來,各大旅行平臺“大數據殺熟”的操作已為人熟知,而如今,年輕人試圖通過對算法的“反向馴化”,“痛罵”與“哭窮”雙管齊下,從而等來一張特價機票。

一、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一月初,在成都生活的陳奕霖決定今年春節帶著父母去海南。而當她隨手在小紅書搜索“海南機票”想看看有沒有特價渠道時,卻發現了許多篇“罵機票”的筆記。陳奕霖不明所以地點進其中一篇名為“罵機票真的有用”的筆記,發現評論區有上千條來自不同網友的相同評論,以大同小異的模板化文案,先痛斥航空公司和OTA平臺“背刺”自己,再苦苦哭窮一番,表示“不到200以下我是堅決不會買的?!?/p>

網友的這一通操作把陳奕霖看“傻”了,她忍不住犯嘀咕,這真的有用嗎?于是,陳奕霖又連著看了好幾篇筆記,的確有網友配上了訂單截圖,并表示“真的有用,之前一直是470(元),臨近出發罵了兩天,拿下特價機票?!绷碛芯W友則提到“看到大家都在刷大數據殺熟,我也跟著復制粘貼了很多,刷到就會點進去發一條,居然真的降了1千塊!”

小紅書上的年輕人組團罵機票

最終,陳奕霖也復制了這一套話術,順手在一條“罵機票專用帖”下粘貼了評論。雖然對此舉的效果半信半疑,但隨后幾天,每當陳奕霖的社交平臺首頁推送出類似的“罵機票”帖子,她便忍不住去復制粘貼幾條評論?!拔尹c開的帖子越來越多,推送也越來越多,留下的評論也越來越多?!辈贿^,每當陳奕霖打開各大旅行平臺搜索機票價格,還是有些失望,“至少目前并沒有降?!?/p>

事實上,在各大社交平臺上,有上萬篇相關筆記,其中有不少筆記的評論量過萬。當然,不僅有罵機票的,還有罵酒店貴的。鋅刻度留意到,與罵機票的文案相比,這些罵酒店貴的帖子針對的平臺一樣,話術也相似,略有不同在于提到“雖然機票買好了,但酒店也是可以不住的”等。

不過,會哭的孩子真的有糖吃嗎?答案是并不一定。

有算法工程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透露,推薦與定價算法之間存在“很大差別”。在其看來,無論是搜索還是推薦算法,原理都是讓模型預估一個概率,而定價需要生成具體價格,機制更加復雜。

罵機票并不一定有效

而從社交平臺上網友們的反饋來看,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哭窮成功。甚至有網友提到,“罵機票好像沒用,罵了幾天了,打開天塌了,越來越貴?!辈窀嫫渌W友“如果大家有確定的出行計劃,尤其是出國,還是盡量早點做購買打算吧,不然越拖有可能越貴?!边@并非個例,有網友截圖表示,“罵機票根本沒用,甚至今天還漲價了,之前看一直是2380(元),剛才一看,這倒好,變成2830(元)了?!?/p>

另有網友也表示,“到底是誰說罵機票可以降價???我都罵了一周了,還是一千八兩千多……罵機票也沒有用,要罵多久???”

但在這些懷疑“罵機票沒用”的筆記下,仍然有許多網友埋頭“蓋樓”,繼續復制粘貼“罵機票貴”。

二、最懂你的平臺,坑你最深

不管有用與否,先罵了再說——年輕人的這一現象級操作背后,是對各大旅行平臺定價的不信任。近年來,旅行平臺“殺熟”的新聞屢見報端,而消費者深受其害。在如此大背景之下,年輕人自然不愿再無腦被收割,不得不頻頻比價,甚至試圖反向操控大數據。

這并非空穴來風。

在黑貓投訴平臺,檢索“殺熟”關鍵詞,已有高達16802條相關投訴,檢索“大數據殺熟”關鍵詞,相關投訴有近萬條。不少商家被曝出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在出行、住宿、網購等領域尤其突出。

鋅刻度留意到,其中明確提到“機票殺熟”的投訴多達上千條。有消費者于2025年1月2日發布投訴稱“去哪兒網大數據殺熟”,該投訴提到,“購買了1月15號哈爾濱去上海的機票,當時查的時候每一天機票都比前一天上漲,而且越漲越高,并且提示只有幾張票。買完以后,迅速降價,之間差價達到700多?!?/p>

另有消費者則投訴“智行”平臺稱,“我于2024年11月22日在智行購買了機票 ,平臺返現是160,到手價是2180,在11月26日時,同伴查看機票,發現智行開始返現300,到手價僅1972,懷疑大數據殺熟,我要求智行退差價,智行客服不同意?!?/p>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而在社交平臺上,有網友整理出了買機票的攻略,其中就強調了多條避免“殺熟”的方式,“不建議用同一手機在同一app中頻繁查價,價格基本會越查越高;盡量不要在聊天記錄中透露想要購買的航班信息,實在不行就試試表情代替關鍵詞;多換幾個時間和目的地查價,隱藏目標信息”……可謂是和各大平臺斗智斗勇。

盡管此前有不少旅行平臺回應稱,不會針對不同用戶進行區別定價,價格的不同主要由于部分客戶可能享有優惠券或符合特定條件的特惠票,但顯然,消費者并不買賬。

部分小紅書用戶的反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或者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置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標準。這是我國在行政法規中,針對大數據“殺熟”首次規范差異化定價。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年輕人對算法操控的不斷“抵抗”,大數據的算法游戲將迎來更多博弈力量。而平臺何時能夠改變?還是一個未知數。

撰文/黎炫岐 編輯/李 季

來源公眾號:鋅刻度(ID:znkedu),專注科技、互聯網新經濟原創深度報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鋅刻度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到了好多這樣的評論,不知道會不會有效,等一個結果

    來自中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