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資訊”App能成功嗎?
如今用戶手機中的閱讀應用,已經不限于傳統門戶在手機端的延伸產品,同時還有更多創業者進入,用技術創新顛覆閱讀體驗。
從國外市場來看,閱讀應用正是巨頭們的“香餑餑”:2011年8月,興趣閱讀應用Zite被CNN以2000萬美元收購,去年7月,Facebook收 購RSS工具提供商Pulp,今年4月,LinkedIn9000萬美元收購新聞閱讀應用Pulse,次月,雅虎斥3000萬美元收購了精簡閱讀應用 Summly……在中國,移動閱讀應用的差異分野才剛剛開始。
一點資訊:用技術顛覆信息流
一點資訊上線四個月來,在極少推廣的情況下積累了數十萬用戶,并在不久前推出了Web版本,應用在Appstore新聞類排行100左右。
“興趣門戶”這個詞未免太抽象。從現在的產品形態來看,一點資訊其實就是一個通過用戶社交記錄和使用行為判斷用戶興趣,為用戶推送相應資訊的應用。一打 開一點資訊,它會提示你選擇微博賬戶登錄,從微博的公開數據中篩選出你的興趣范圍,如果不想用微博登陸,可以在其中選擇職業角色,一點資訊會基于角色興趣 推送文章。
然后,一點資訊會通過你的點擊,閱讀停留時間,“收藏”和“喜歡”等操作,分析你的興趣點和興趣外延,也就是說,使用的越多,它就越“聰明”。
這樣說來,一點資訊跟其他個性化推薦應用其實沒什么區別。不過,在大數據的概念下,資訊的推薦也是要強大的算法做支持,用一段這種資訊產品就會知道:這個應用是否懂你。
在今年7月這款應用推出以前,一點資訊的團隊已經用了一年的時間做底層架構和篩選算法,經過學習,系統可以識別出垃圾文章、軟文和深度文章。據鄭朝暉介紹,一點資訊只有一個編輯,其他全部依靠技術達到識別、推送和學習的效果。
一點資訊依賴算法的背后,有一個資深的技術團隊,都是鄭朝暉從雅虎中國研究院帶出的,他在創辦一點科技之前,曾擔任雅虎中國研究院的院長。
“你可以說是一點資訊現在就是個性化推薦,但它本質上是興趣門戶?!睘榱烁拥貧?,鄭朝暉決定從資訊個性化推薦入手,先積累用戶的興趣數據。
用極致的技術去替代繁重的人力服務,這種思維非常符合硅谷的產品模式。比如,擁有超過4億用戶的Whatsapp,團隊竟然只有50個人。
不過,說到底,用戶使用新聞客戶端就是為了滿足對新聞資訊的需求。從這一點上看,技術真的比編輯更懂得用戶嗎?用戶真的有耐心等到應用學會自己的使用習慣嗎?而且許多用戶并不清楚自己的興趣點,需要被推送一些熱點信息。
盈利模式:精準廣告推送
鄭朝暉認為,用戶越來越依賴手機,需要更多有價值的資訊。這時候供需就會產生,媒體會將注意力由生產熱點新聞轉向生產更多針對用戶興趣的深度內容,網絡 信息會向價值閱讀過渡,信息需求量也會迎來爆炸。這對于技術驅動的創業公司來說,機會就在幫助用戶更方便的獲取想要的資訊之中。
而一點資訊的智能推薦系統,通過不斷學習用戶的使用過程,積累數據,始終圍繞用戶的個人興趣和興趣外延呈現資訊,用戶粘性會越來越強。在此基礎上,一點 資訊還可以融入其他興趣推送,如用戶感興趣的廣告、商品和應用等等。由此產生商業模式:精準推送,是最高效的互聯網廣告模式。
此外,鄭朝暉還提到,在用戶興趣的數據中,還可以衍生出基于興趣的功能應用,形成應用矩陣,這個想法,則更加符合“興趣門戶”的定義。
創業團隊
其實,一點資訊的技術架構在一年前就已經有了,興趣門戶的構想,源自鄭朝暉在雅虎工作的啟發。在任職雅虎中國研究院院長之前,鄭朝暉一直在雅虎美國總部最核心的技術團隊中負責優化雅虎全網搜索引擎和雅虎各網站的個性化推薦,經歷了楊致遠和卡羅爾·巴茨兩朝掌門。
2010年9月,雅虎總部派鄭朝暉回國組建雅虎中國研究院,通過在中國招募和培養有才華的工程師,繼續維護雅虎的搜索系統和廣告推送系統。
在這期間,鄭朝暉萌生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的想法,他在研究院里提出了“startup+”計劃,希望團隊能夠以創業者的心態,在大公司中建立創業公司氛圍,借用大公司的平臺與資源,做出用技術驅動的產品。
在此期間,鄭朝暉組織研發了一個基于Android平臺的應用智能推薦商店,想借此試水移動互聯網。但他發現,產品研發出來以后,運營和推廣卻跟不上趟。
他知道,在技術方面,永遠都是大公司有優勢,有資源,有人才,但在運營推廣方面,卻需要其他部門的協同配合。如果公司不重視,協同部門也不會多花精力去做。鄭朝暉覺得,這就像是生了一個孩子,卻沒法把它養大。
鄭朝暉意識到,在大公司里,不會出現顛覆性創新。大公司的核心產品是穩定的,聚集那么多最優秀的工程師,主要工作其實是在做優化。核心業務不允許嘗試改變,動一下都會影響到業績。
這無異于“溫水煮青蛙”,大公司業績穩上很容易,但是要想顛覆式創新創造高峰,只能革掉自己的命,沒有大公司會這樣做。
鄭朝暉遇到了天花板,決定創業。“如果離職還繼續做以前做的事,那不如換個公司繼續打工,只有在大公司里做不成功,才值得創業繼續做?!?/p>
在創業過程中,鄭朝暉明顯感覺到了不同:“大公司的程序員總是想著怎么充分利用數據,但創業公司的程序員是在想,我需要什么數據,我要創造它?!?/p>
投資人點評
紅點投資高級分析師 顧晨星
用戶訂閱類的興趣資訊App肯定是有價值的,這種“亂序排列”的方式打破了傳統新聞的瀏覽方式,以用戶的興趣為中心?!督袢疹^條》第一年就已經做到了6千萬的用戶數量和1800萬的日均活躍用戶數,也已經開始試水商業化運作。
作為一個創業公司,一點資訊進入移動閱讀這個細分領域的時間較晚,從目前的用戶數量來看,運營可能也做的一般,未來成長會比較困難。
另外,一點資訊創始人鄭朝暉雖然是技術牛人,懂搜索、展示內容的商業化,但不懂媒體行業,這也是一點資訊的一大弱勢。
商業模式
在獲得大量的用戶后,在推送資訊的同時,也可以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廣告、商品和應用等等。由此產生商業模式:精準推送,是最高效的互聯網廣告模式。
態勢分析
優勢:
1、強大的技術底蘊構建競爭壁壘,豪華團隊執行效率更高。
2、商業模式簡單清晰。
劣勢:
1、容易陷入“工程師思維”,忽略渠道及推廣的重要作用。
機會:
1、移動閱讀市場正在快速增長,依賴算法實現個性化推薦的閱讀產品并不多。
2、傳統內容供應商愈加看好算法篩選內容,可以獲得更多關注和合作機會。
威脅:
一些巨頭已經開始自己嘗試個性化推薦內容的技術開發,在巨頭競爭之間,有可能被收購,成為巨頭的戰略布局犧牲品。
編輯手記
鄭朝暉的職業經歷難免會讓人想到云云網的劉駿。劉駿在創辦云云網之前,擔任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兼全球工程技術總監,并擔任人民搜索首席科學家。谷歌退出中國之后,劉駿帶出了一批谷歌中文搜索技術核心團隊創辦云云網。
云云網本是劉駿實現社交搜索愿景的力作,但卻因為產品復雜,不接地氣,缺少用戶思維而始終不溫不火,中氣不足。在堅持了兩年以后,創始團隊幾乎全部套現出走。最終,云云網被新浪微博收購,成為微博搜索的一部分。
鄭朝暉正是可以和劉駿放在一起類比的那個人。他們同是技術大牛,都有國外互聯網領軍企業高管的從業經歷,都以將先進技術帶入中國互聯網碰撞創新為使 命……這類創業者不缺人才,不缺錢,不缺資源,為什么創業成功系數反而更低呢?說到底,他們都遵從“工程師思維”,過于“匠氣”,在產品塑造上很難回歸 “傻瓜”心態,缺乏為產品落地做推廣的拼勁。
鄭朝暉這樣評價社交搜索:“即使中國沒有,社交搜索也已經在美國已經做了很久了,谷歌雅虎facebook都在做,不算創新。要知道,顛覆搜索的永遠不可能是搜索本身。”
但是,無論背后的技術力量再強大,不接地氣永遠是中國互聯網產品推廣的硬傷。如果沒辦法克服這一弱點,或許將無法擺脫被巨頭連鍋收購的命運。雖然被收購套現也不失為一條好出路,但原有的產品思路能夠走多遠,就很難說了。
原文來自:互聯網分析沙龍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