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新品達絡:我只關注某人在某話題下的言論內容

0 評論 8837 瀏覽 2 收藏 7 分鐘

2014年1月13日,一款新的社區產品悄然地上線,它的名字叫做「達絡」(www.daluo.com)。若不是邀請通知是來自豆瓣官方帳號的豆郵,又在「達絡」里看到大波的豆瓣廠工,這個帶著濃重的中成藥味道的名字和不同以往的頁面設計風格的且以新品牌出現的社區,還真讓人難以置信這是豆瓣的官方產品。
「達絡」以一種很陌生的形式和大家見了面。它的概念太新穎了,完全不是常規的社區社交類產品的玩法:

(用豆瓣帳號登錄后,首頁的主體內容空曠得只有3個內容發布按鈕和右側的客戶端下載二維碼, 點開「裝修」頻道,如圖所示)

073623pg9hk1okdkj1l5hg

我看到了阿北,可我沒法關注這個人?我點開了減肥話題,但無法訂閱這整個話題,只能關注某人的減肥頻道?在我苦于內容都很無趣的時候,發現竟然沒法搜索人也沒法搜話題?

從較熟悉的豆友們那兒關注了幾個頻道后,首頁的動態里有了信息。耐心玩多了一會,對于這樣一個小范圍開放的測試版的產品,我多了幾分新的認識。

先聯想下,傳統的社區社交產品里,內容組織展現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以主題來組織的內容,BBS論壇、貼吧和小組,你在里頭會看到的是某個話題下所有人的言論內容;一種是以人來組織內容,Qzone、微博、輕博客等,你看到的是所關注的人的所有話題內容。除卻強關系型的社交網絡不講,內容社區要解決的用戶需求是:如何幫用戶找到感興趣的好內容。

如何找到好內容呢,訂閱主題或訂閱人都是一維的內容篩選方式,現有的社區對于如何提高內容的信噪比也做出了豐富的嘗試。訂閱的主題下任何人都能發表言論,自然魚龍混雜,內容良莠不齊。垂直社區、貼吧和豆瓣小組就通過讓內容主題與人群更細分來讓內容聚焦,更符合用戶的預期方向;知乎、hackernews則通過點評與算法排序來對內容質量做篩選,讓用戶更容易看到優質的內容。而像微博,通過關注人來篩選內容的這種思路,所關注的人他發表的所有話題內容又并非都是我們所關注的,信噪比和質量的水準自然也有限。知乎作為一個高質量的內容社區,信息組織上把訂閱主題和訂閱人兩者做結合,設計效果也頗出色。這也是豆瓣廣播一直在嘗試的事情,在過去的2013年里,將豆瓣猜這種主題精選內容也放進了友鄰廣播里。

而這次的「達絡」,則是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簡單說:我只關注某人在某話題下的言論內容。

我們從豆瓣的歷史發展狀況來看,最早豆瓣讀書、豆瓣電影和豆瓣社區的廣播是分開的,后來豆瓣社區的廣播實現了聚合,將每個用戶在各頻道產生的動態都同步到社區的豆瓣廣播里來。一方面,用戶可以在一個地方看到友鄰的所有動態,提高了效率。一方面,它也變得像微博一樣,友鄰標記的書、電影,推薦的日記、相冊、參加的活動,再到想買的東西、做過的事情,什么內容都丟進來了。隨著業務的擴大,內容涵蓋面的增加,這種信息內容的混雜問題也會越發困擾用戶。若這時候,提出「對于阿北,我想只關注他的讀書和電影動態」這樣定制化的需求,從需求或邏輯上講是很順利成章的。只是,若在原來豆瓣的業務結構上來做,這種定制化就會變成復雜的設定操作,這個操作成本也會成為產品的累贅。

從這樣的背景來看達絡,就更好理解它的產品設計思路了。

1)頻道是一個能貫通和涵蓋東西、事情、旅游、相冊、書影音等甚至一切興趣內容的單元,很適合豆瓣的內容結構化思維(Point of interest);

2)人+主題的二維篩選形式,是能更高的定制化、而保持較低的操作成本的產品設計;

在達絡上,如果我關注了趙行德的「走遍世界」頻道,那么像吃了個香蕉喝了杯奶茶這種瑣屑內容,就不會推到我跟前來了。從產品設計上來看,這種二維的內容組織方式是一種十分有創造性的設計。只是產品形式上太新穎,「頻道」這種陌生的概念和「關注某人的某個話題」這種操作形式,用戶還是不容易一下子接受的。而更難的點是,用戶能否如產品設計者所希望的,有主題系列地來產生內容,畢竟比起垂直的讀書、電影和東西,這內容更泛了。

「達絡」仿佛是實驗室的試管里調配出來的新藥劑,與其吐槽藥劑的顏色和某牌配方有點像,倒不如更多關注下配方組合上的考究和臨床實驗的效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蛟S我們也能給這方藥劑貢獻點配方,興許也會有個新的思路來調自己的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