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聲發大財的行業,你真的懂支付寶么?

10 評論 11977 瀏覽 53 收藏 9 分鐘

錢流通起來,就叫金融。支付行業占金融的一大塊。

支付行業

經過5分鐘的砍價,某寶店家終于同意減價10元,但是有個條件。

“你別用白條付款。”

“為毛”

“白條有手續費的!”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神秘的行業——支付。

  • 對于公司,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都會收取一定的接口費用,按流水計費;
  • 對于個人,跨行取款,微信、支付寶提現,都要交點錢作為手續費;
  • 對于店家,顧客用信用卡埋單,店家也需要支付一些手續費。

實際上,每筆支付行為,只要不是現金,都會產生相應的費用,落到一家公司的口袋,這家公司叫銀聯。

銀聯

把銀聯拆開看,可以看做銀行卡的聯盟,于2002年3月份成立于上海。

幾乎每張銀行卡或信用卡上,都會有銀聯的標記??摄y聯到底是啥呢?

2002年以前,每家銀行都是獨立的,你在工行存的錢,不能去建行取。你是招商的卡?對不起,那就別在農行pos機上刷!

這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

于是,在央行的慫恿下,銀聯成立了,搞了一套?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將各家銀行的系統和數據打通,從此往后,你想在哪兒取錢就在哪兒取。

路都打通了,收點過路費也很正常。銀聯為了多多的推廣,招了一幫小弟,他們是收單機構。

收單機構

收單機構的目的就一個,推廣POS機。刷POS機產生的手續費,銀聯、收單機構和銀行一塊分賬。

為了提高準入門檻,銀聯和央行一商量,搞了個支付牌照,你們花點錢賄賂一下我,哦不,申請一下這個?“支付牌照”,我就準你們上門給商家推廣POS機。這也是我們壟斷機構的慣用手段哈~

比如拉卡拉、快錢、卡友都是收單機構?,F在北京各小區里的小超市,很多都有拉卡拉的POS機。

比如你去小賣部買了100元的辣條,用工行卡在卡友的POS機上刷卡支付100元,餐廳需要支付1.25%的手續費,也就是1.25元,這1.25元按照7:1:2的比例分配給?發卡行(工行)、清算機構(銀聯)、收單機構(卡友)。

正當銀聯收錢收到手軟的時候,突然遭到兩記重拳,一下被打倒在地,這兩記重拳來自支付寶和微信。

支付寶和微信

2003年前,淘寶買東西都是線下交付,貨到付款。但是這樣很不方便,交易成本較高,于是馬云跑去找銀聯談,說大哥咱們合作吧,我有用戶你有技術,珠聯璧合!可惜郎有情妾無意,銀聯對馬云愛搭不理。

馬云怒了,我銀聯不過是個修路的,TMD你會修我不會?我不僅修,還收的過路費比你少,擠兌死你!

于是善于構建關系的馬云爸爸繞過銀聯,直接跟各家銀行談。銀行也想多掙點錢啊,所以各家銀行紛紛給馬云開通?“快捷支付”?的接口。

2003年10月,淘寶推出?支付寶,從此在淘寶上的跨行支付變成這樣:

也就是你去淘寶買一件100元的商品,是通過支付寶綁定農行卡支付的,這100元實際是付給支付寶的農行對公賬戶,然后支付寶再從工行對公賬戶中轉給商家的建行賬戶100元。

可以看到,中間沒有銀聯參與,這是銀聯挨的?第一記重拳,這記重拳讓銀聯掉了一顆牙齒,這顆牙齒叫電商。

銀聯掉的第二顆牙齒叫移動支付

2013年8月,微信推出?“掃一掃”?功能,依靠龐大用戶量,迅速把掃二維碼這個動作,變成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個場景。在此基礎上,微信順理成章的推出線下掃碼支付功能。POS機有了對手。
讓我們來看一下?刷卡支付?和?掃碼支付?分別產生的手續費:

刷卡支付,商戶需要繳納?6元,而掃碼支付,商戶僅支付?3.8元。

為了迅速擴展線下業務,微信和支付寶都進行了很大力度的補貼,迅速占領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銀聯被打懵逼之后,吐出一口老血,開始反擊,他祭出的武器是NFC支付。

NFC支付

2013年,銀聯的NFC手機支付產品正式投入商用。

NFC功能不需要網咯,通過類似藍牙的方式將手機與POS機連接,從而實現支付。蘋果的ApplePay就是NFC支付。

但NFC還是被二維碼支付打的滿地找牙,原因也很簡單:

  1. 用戶側:新產品比老產品的優點?遷移成本=更換意愿。NFC一點也不比微信、支付寶方便。很多手機還根本不支持NFC;
  2. 商家側:需要更換支持NFC支付的POS機,而微信、支付寶只需要已有設備——掃描槍;
  3. 主管因素:恩,這畢竟是國企再搞,國企的效率,你懂得~

所以,截止到2016年底,NFC安裝用戶僅2000萬,微信的月活是8億……
不僅在國內,國外的銀聯市場,也在支付寶的步步緊逼下進一步縮小。目前,支付寶已經覆蓋超過226個國家。

結尾

說到這,有些人會擔心,如果支付寶以后一家獨大,會不會提高手續費呢?

答案是不會。

很多人覺得,壟斷會造成暴利,所以會有反壟斷法,反壟斷調查。

其實,在充分的市場經濟中,壟斷都是假的,一家企業即使占有100%的份額,只要敢抬高價格,總會有新的企業冒出來搶他的飯碗。

滴滴打車吃掉Uber以后漲價,易到和神州不是跳出來了嗎?

真正的壟斷是什么?是牌照。沒有支付牌照,美團支付做的多好都得被下架;沒有電信業務牌照,三大運營商就沒有競爭者。

所以,你明白了嗎?

#專欄作家#

孫金龍,公眾號:金龍聊運營(id:tikuapp),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運營方向,歡迎多多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得很通俗易懂,后半段感覺意猶未盡,要是能再深入一點就好了,贊贊贊?。?!

    來自廣東 回復
  2. 我是作者,歡迎來我公眾號“金龍聊運營”坐坐 ??

    來自北京 回復
  3. 薄利多銷

    來自北京 回復
  4. 在36氪也看過

    回復
  5. 想問一下作者是出過書嗎?看到文章的某些內容和某本書有點雷同啊

    回復
    1. 你看的哪本書?

      來自湖北 回復
    2. 互聯網金融:風口上的豬

      來自北京 回復
  6. 配圖“刷卡支付和 掃碼支付 分別產生的手續費”中,商戶繳費3.8元,商戶實收應該是1000-3.8=996.2元,而不是圖中的994元。

    來自北京 回復
    1. 果然錯了,感謝指正,我去修改下

      來自北京 回復
  7. 某東才是白條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