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后互聯網時代的幾個流量趨勢
周日和做幾個做互聯網廣告的朋友吃飯,有幾個很明顯的感受。分享給大家。
流量都捏在老大們手里,廣告平臺難做
移動互聯網火的那兩年,每天都產生成百上千的應用,用戶也非常樂意嘗試新的東西。所以流量是去中心化的。
很多不錯的游戲,日活十幾萬,自己接廣告很麻煩,還要開發。這時候,就有人出來整合市場了:
“來來,我幫你們接廣告,你們嵌我的墻就行(這墻就是?積分墻),錢可得分我點兒??!”
于是就誕生了一批廣告平臺,比如多盟、有米、點樂。
投廣告的,都投到墻上來;接廣告的,直接嵌入墻。廣告平臺抽點成。
這還帶火了一個東西——應用市場。大家都覺得App就像網站,應用市場像百度。移動時代的百度那還了得?所以百度花了19億買了91。
后來大家發現,流量越來越向超級App集中,微信、淘寶、今日頭條成了入口,沒人愿意每天下載新App了,應用市場失去了入口的價值。最后豌豆莢只賣了2億。
同時,流量集中之后,當年那些日活十幾萬的媒體也漸漸凋零。沒了流量,廣告平臺的積分墻生意也難以為繼,積分墻逐步成了刷量的代名詞。
流量高度集中之后,超級App分別做了自己的廣告系統,自行售賣,比如微信的廣點通、微博的粉絲通、小米的移動營銷系統,還有陌陌、今日頭條、貼吧…
可二道販子的生意還得做下去,那就只有兩條路可走:
- 一是賣超級App懶得賣的垃圾量,這直接催生了?DSP系統。
- 二是靠積累的做廣告的經驗,做?代理投放。這催生了AM這一職業(advertisement manager),即化投放創意(廣告展示形式)和投放策略。
DSP的量當然不如超級App有流量的價值高,所以為了平衡廣告主的預算,一些廣告平臺會通過積分墻直接補一些廉價的激活,來拉低整體的激活成本。
比如一些金融產品,DSP上一個激活的成本大于200元,一個投資的成本達到1000元以上,廣告主肯定接受不了。
怎么辦呢?就在積分墻上發布一個任務,投資10元獎勵10元。用很低的成本拉一些羊毛黨和刷量進來。
兩種量摻雜在一起,激活和投資的成本自然就低了。這種做法早就不是新聞了。
所有的數據,都是可以做的。
身為二道販子的廣告平臺做到今天,已經變成了幫市場經理完成KPI的刷量工具,和幫助其投放的方案供應商,利潤空間已經被壓縮的十分稀薄。
催生廣告平臺的,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和資本泡沫。紅利就是大量的流量,廣告平臺幫助開發者把流量變現;資本泡沫是融資熱,而融資需要做數據,做規模,這也是廣告平臺的任務之一。
這個時代畢竟過去了。
老大們也在深耕手里的流量
那些手握大量流量的大佬們在做什么呢?
沒有完成整合的,在忙著進行?流量整合,比如小米。
小米的主要流量來自于自由應用,包括:小米應用商店、視頻畫報、新聞資訊、小米瀏覽器。其中新聞資訊是第三方應用,和小米、魅族等很多廠家簽了預裝機,量很大。
小米做了一個投放前臺,把這些媒體的流量全集中在一起,打包售賣。同時找了一部分代理商。代理商按行業分,比如拿了電商行業的云銳,拿到房產的多盟。如果有廣告需求進來,比如是電商的,小米會直接交給云銳處理。
云銳這類代理商則背著銷售的KPI,如果完不成,可能結算的時候會打折,而且拿不到第二年的代理權了。
據說現在小米廣告每天的流水在700-800w。
已經完成整合的,在忙著進行流量深耕。主要依靠大數據。
常上淘寶的人會發現,淘寶首頁的banner是變化的,你今天搜了運動鞋,明天看就是運動鞋的banner。不僅banner,下方的各個推薦位置,都在隨著你檢索內容而變化。還有每天的推送,推送打開后的具體內容。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千人千面。對不同人展示不同的內容,讓有限的流量收益最大化,這就是超級App在做的事情。
在投放端,則是不斷的維度細分,地域、年齡、興趣領域、消費習慣…
流量,線下的比線上便宜
有沒有發現,今年的趨勢都在往線下走。
京東要開便利店,ofo和摩拜在擴張,mini KTV,喜茶,便利充電站…資本在向線下集中,原因很簡單:
線下的獲客成本現在更低。
舉個簡單的例子,公眾號投廣點通,一個粉絲的價格起碼得3-5元,投放線下的wifi渠道、照片打印渠道,一個粉絲也不過1塊多。
前段時間有個老板跟我說,廣州那邊的一個游戲公司,只做一個渠道,就是棋牌室。棋牌室向來玩的人推廣手游,然后分一定的游戲流水。據說做的金銀滿缽。
我去年也接觸過一家游戲公司,專門做類似頁游那樣的手游,很low。流量渠道主要是南方的很多線下手機店、維修店。年輕的工人、廠妹在買手機、修手機的時候,會讓店員直接幫忙下載點游戲,于是順理成章變成了用戶。工廠的生活很無聊,所以游戲的活躍度和付費率都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的小程序,開始只支持掃碼進入,原本的打算很可能也是獲取線下流量。
有個人背書的流量,更值錢
公眾號的廣告收入正在水漲船高。尤其財經類自媒體,5、6千閱讀的號,就敢報價幾萬。
憑借的是什么呢?就是個人品牌背書。用戶基于對號主的信任,關注、閱讀、接受引導消費。
有沒有覺得,公眾號投放的軟文和原生廣告很像?都以讓你看不出是廣告為目的。而且是帶信任背書的原生廣告。這是個人自媒體收高價的底氣,事實證明效果也確實好。
視頻廣告是今年的趨勢
大家都能感覺到,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微博,視頻廣告占的份額正越來越大。
不過,視頻制作造價不菲,廣告的創意又需要常常更換,小廣告主的視頻制作需求較難得到滿足。
市場上有可能會出現一到兩家垂直平臺,通過眾包模式解決中小廣告主的需求。這個活豬八戒做不了,不夠專業。
不過,這還是賺辛苦費。
#專欄作家#
孫金龍,公眾號:金龍聊運營(id:tikuapp),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運營方向,歡迎多多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我是作者,歡迎來我公眾號“金龍聊運營”坐坐 ??
我也叫金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