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陷入營銷困境,誰來當“破風手”?
共享單車很熱鬧,但也到了需要“破風者手”站出來的時候了?;蛟S短時間的利益讓渡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為了一個更健康的行業環境,能不能讓我們的“交差型營銷”階段來得慢一些?
“困境”本不屬于“風口行業”的,因為一旦被稱為“風口”,所有人都盼著能夠與這個行業發生點關系——要么入局創業,要么衍生產品,最不濟當個乖巧的乙方,蹭蹭熱點賺賺錢。只要大家都利益相關,失敗的幾率就會驟然降低。
不過當這個“風口行業”膨脹的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創業叢林法則就會失效,因為人們懂得如何支撐大體量產品的運營,懂得如何推動小體量產品的成長,卻永遠猜不透心智與生理發展不同步的叛逆期少年的內心。
資本催生出了不少的“風口行業”,也讓這些“風口行業”開始先天困境,哪怕看上去已經安全“上岸”的共享單車遇到了困境:他們希望用營銷在單車剛需之外擴展行業新的空間,然而他們卻找不到合適自己的營銷方式,讓每一次的探索都成為了下意識的畫地為牢。
共享單車的無厘頭營銷
一個產品將成長需要營銷的協助,原因往往出自于這三個訴求:建立認知、教育用戶以及口碑傳播。
- 建立認知適用于那些新生產品。在內容、技術這些硬指標在短時間內難以取得較大提升的情況下,營銷是拓展產品橫向發展空間的最有效手段,因此這個訴求下的營銷策略往往非常直接地擊中用戶痛點,試圖建立起需求與產品之間的強關聯;
- 教育用戶適用于那些快速發展的產品。身處這個階段的產品,其功能結構會隨著用戶量的提升而不斷擴大,產品形態的設計也會根據用戶反饋而不斷改版,不可避免地提升了用戶的學習成本和適用門檻。因此這個訴求下的營銷策略是建立在產品功能上,用戶的傳播、參與、互動等行為都是對新功能的重復練習;
- 口碑傳播適用于那些成熟運營的產品。身處這個階段的產品往往已經有了穩定的用戶群體和產品基調,行業和用戶需求的變化逐漸趨于穩定,在降低了發展不確定性的同時卻也逐漸丟失了主動傳播的爆點。因此這個訴求下的營銷主要是為了打破原有的固化局面,制造新的話題爆點,也往往成為產品形態轉變的陣前哨。
于是,共享單車們最近一系列的營銷行為就有些“無厘頭”了:
- 清明假期后,一波明星、網紅宣傳開始集體上線,共享單車們逐漸從行業實驗性產品的層級進入到大眾層面,借用名人自帶流量完成了一波數據客觀的傳播;
- 4月22日,某共享單車向他的競爭對手致以生日的祝福,并暗示自己的行業先行者身份;很快競品做出了致謝,并用同樣的方式指出了對手產品中的硬傷;這次互搏很快引起了社交網絡的大范圍傳播;
- 4月26日,“紅包單車月入萬元”的傳言開始出現在互聯網上,許多媒體也紛紛報道了類似“請假刷單車紅包,一天賺500天”的事件,甚至成為了不少藍V愿意蹭的熱點……
這些營銷事件雖然沒有什么硬傷,但是除了“數據可觀”這個利好之外,你實在很難找到它們上線的理由:
- 讓明星騎行也算不上什么黑點,畢竟明星背書能夠幫助一款需求快速發展的產品獲得更精準的流量,只不過作為一個“每日營收近千萬元”的行業,這樣的營銷手段與發展程度難免有些脫節;
- 海報營銷確實是一個可以四兩撥千斤的營銷手段,運營部門的員工們能收獲不少“登上行業網站”等優質KPI,但這樣的營銷引起的傳播也僅僅延伸了用戶的情緒,無論是產品、用戶還是行業環境都沒有產生實際的影響;
- “紅包”、“賺錢”這樣的字眼,確實也擊中了許多適合在社交網絡上進行傳播的有效標簽,然而整個事件中引起人們關注的只有紅包,而不是“騎行”這個產品內核,而因紅包而帶來的流量也難免來之即走。
共享單車的營銷困境
“困境”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任何人或物的意志為轉移。風口行業的困境之所以能夠迎刃而解,更多是由于資本趨利以及人們主觀上的引導,將許多困境暫時地掩蓋了起來。一旦風速慢了下來,那些大風刮過的千瘡百孔自然觸目驚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短視頻創業者難以擺脫的半衰期,哪怕能賣出千萬級別的貼牌廣告,當初的熱度也能把你狠狠地燙傷。
當然,短視頻不是唯一的例子。小到公眾號創業,大到內容創業;遠至電影影評網站、近至共享充電寶,那些真正在營銷上走到困境的行業往往都具備這樣幾個特點:
- 通過“借用概念”成長。以共享充電寶為例,當產品內核讓步于輿論熱點(將租賃業務包裝成共享經濟),讓后者決定了營銷策略,產品的快速成長也必然就快速透支了后期的成長空間,投資熱潮也呈現出報復性的趨勢;
- “形而上”的非剛性需求。以公眾號創業為例,當創業模式必須依附于一定的物質條件之上,變成一種“形而上”的需求(基于微信產品線上的閱讀功能延展),實際上就喪失了許多主動權;
- 從無到有的盈利能力。以電影影評網站為例,基于興趣、社群、社交行為衍生出來的產品雖然在需求層面上屬于剛需,但人們缺乏類似的消費習慣,教育用戶也成為了一筆巨大的成本,而資本市場可不等人……
所以不難發現,對于共享單車這款產品來說,在擁有成熟的騎行(包括租車騎行)環境、填補日常行為剛性需求的前提下,目前他們可以操作的變量實際上是遠遠多于“困境”的,或者說,共享單車的營銷前景還遠遠沒有到“困境”的地步。然而擺在我們目前的這些共享單車營銷,哪怕擺脫了“共享單車”也照樣能夠成立……
或許我們只能用廣告大師李奧貝納的話來解釋了:
“不想犯錯?只要不再去想好的創意點子就行了。 ”
共享單車的隊伍里,做蛋糕的人越來越少,吃蛋糕的人越來越多,于是看到各種吃相也就見怪不怪了。
誰來當“破風手”?
“破風”是一個自行車比賽的專業術語,指的是自行車等在運行時,由于前面的空氣被壓縮,兩側表面與空氣的摩擦,以及尾部后面的空間成為部分弱阻力空間。車隊中的“破風手”一方面保護了隊友,幫助隊友節省體力取得更好的成績,另一方面也不得不犧牲掉自己的成績。
正如上次所說,現在的共享單車是個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裝。人們實驗性地在這個行業上添加了許多的元素,讓這個風口行業在擺脫了輿論泡沫之后,也能實實在在地落地在市場競爭中。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狂熱,讓這個新生的行業來目前所承受的關注度、用戶量明顯快于整個行業實際的成長節奏——于是在需要“破風手”來解決實際阻礙的加速賽道,面對終點不斷膨脹的誘惑,所有參賽者反而擁擠在了安全的舒適區內,祈求著“哪怕騎相難看,總之到終點就好”。
但這個賽道上面臨的阻力并不少,比如“制造城市垃圾”、“影響城市管理”、“單車品控堪憂”以及“騎行安全難以保障”等問題,每一個都可能被放大為危及整個行業生存狀況的劫。
共享單車很熱鬧,但也到了需要“破風者手”站出來的時候了。或許,短時間的利益讓渡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為了一個更健康的行業環境,能不能讓我們的“交差型營銷”階段來得慢一些?
作者:指北
來源: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指北”(hlwzhibei)。轉載必須保留作者、公共帳號信息,必須與本文嚴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換/增減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圖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標題、引語、摘要等。如有疑問,請聯系作者微信:izhibei
本文由 @指北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坐等看誰先來破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