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電臺(fm)行業分析及解決方案猜想

2 評論 12797 瀏覽 54 收藏 11 分鐘

這是一個稍顯沉悶的行業,但我們還是要看見這個行業好的一面。

這是一個稍顯沉悶的行業,資本市場缺少熱情,商業模式也略顯單調,用戶的使用場景局限,內容的娛樂性和傳播力在現在的互聯網環境中也不受待見。但我們還是要看見這個行業好的一面,音頻的使用場景局限,用戶往往只會選擇了路途中、睡前、做飯ing、健身ing的場景下使用,而其他的娛樂方式譬如視頻、直播、文字也很難替代這類內容的價值,fm還是很好的填充了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某些碎片化的時間。

行業痛點:

1、用戶”粘性”低

每次提到用戶粘性時,我們首先要考慮用戶的使用動機時什么,這是判斷粘性強弱的重要標準,從音頻產品本身的使用場景來看,它粘性未必會低,但用戶使用動機單一也導致了這個行業的價值上限偏低,由此也引發了商業模式單調的問題。

2、商業模式單調

由于從音頻內容的使用場景來看,基本處于用戶在做其他事情的場景下,用戶在瀏覽時間和頻率都有局限性,這也導致了多互聯網常見的變現手法都很難實施,即使是當前fm產品主流的廣告收益,也隨著用戶的操作時間短而導致價值有限。

而另外一方面當前在嘗試的內容付費,粉絲的效應考驗的是內容制造的質量和精準用戶的運營上,同時這一方面的業務非常講究內容和粉絲之間的緊密聯系,而這點上來看,音頻行業的難度遠遠大于視頻、直播、或多元化的方式。

3、內容生產和制造難度

無論是PGC還是UGC,各家最終要做的就是“內容生產者”-“平臺”-“C端用戶”的關系鏈條。而難點也就在這里。陷入了版權的爭奪,主播資源爭奪的圈子里,對行業產生很大消耗。

?用戶研究

1、使用場景

  • 收聽:睡前ing、健身ing、做飯ing、路上等。
  • 產品操作:尋找感興趣的內容

我們可以看得到,音頻內容主要填補了用戶某些特定的時間,這些場景下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時間和頻率都非常有限,而使用產品的主要動機在于尋找新的內容訂閱、緩存、下載、收藏等操作上。其實這一點是這個行業的主要痛點的來源,使用場景太過局限和單調,但這也是這個行業存在的必要性,因為這是其他媒體形式很難填補的一塊市場。至于是否有辦法改變形式建立行業新的模式,下面會再進行分析。

2、關于用戶運營

fm類產品的行業困難已經至少被討論了兩三年了,而各家的產品轉型和變革中唯有荔枝fm轉型直播的案例是我認為最具參考意義的。而音頻直播在我了解中是最早出現在考拉fm中,之后也有各家效仿,但唯獨荔枝fm的直播間是最熱鬧的。這里的原因就在用戶運營上。

音頻直播之所以沒有在最早嘗試的平臺里成功,主要在主播的難度上。相比視頻直播,音頻直播對于主播的要求也是尤其苛刻,很難形成一個標準化的套路,而唯獨情感類節目等幾類領域,由于內容有一些特殊性,導致音頻直播是具備可行性的。但是這也導致了受眾用戶依然有精準的畫像,主要集中在年輕女性用戶上,而荔枝fm70%的女性用戶群體恰到好處,但即便如此,這個功能從第一次迭代上線的一個小功能到平臺級轉型成功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測試,據我觀察應該在10個月左右。

這個轉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荔枝fm的用戶群體的特殊性,而fm行業由于在早期就以內容取勝的模式中生存,用戶運營缺少針對性。未來這個行業的轉型和升級更加有針對性的用戶運營是一個關鍵要素。

產品分析

1、行業天坑:

內容導向,這和視頻有些類似,有了版權,有了內容的優勢也就意味著平臺有了優勢,這的確使得喜馬拉雅、蜻蜓等大家在這條賽道上快人一步,但這同時也是一個天坑。

內容成為平臺的核心優勢,而我們之前也有提到,音頻的內容使用場景局限且單調,用戶的使用動機也是如此。這也導致了各家在產品層面上難度極大,沒有很好的思路開發內容的新價值。用戶的新價值更是難以拓展。而產品的設計和用戶體驗層面上已經被內容所具備的更加大的權重所掩蓋,不再是產品的核心優勢。

2、當前行業主流趨勢功能:

  • 音頻直播;
  • 會員機制;
  • 內容付費;
  • 電商;

這些是行業內幾種主要的嘗試的方向,我們可以看得到,當前內主要的思路是內容支撐了轉型的方式,難點還是在內容的生產上,而這其實和這個行業最初的競爭關系是沒有區別的,只是形式的轉變。產品需要在如何更充分的開發內容的價值,開發用戶新的使用場景,其次是否有辦法去建立更高效的內容生產的模式這才是這個行業升級的核心。

解決方案思路分析

1、用戶如何找到喜歡的內容

發現、尋找內容,這是用戶在打開應用情況下為數不多的場景。首先有一點就是給用戶多元化的尋找內容的渠道,當前行業內主要的手法還是局限在個性化的推送、用戶主動搜索、分類、關聯性的推送。實際上用戶真的就只是去找到下一個要聽的內容之后就結束了這次使用。而主播缺少運營自己內容的新方式,用戶也沒有更好的找到新音頻的方式。

在這一點上,網易云音樂是最接觸的代表,動態、歌單、評論、社交功能實際上都豐富了音頻的曝光方式,給了音頻新的解釋和傳播的新渠道,而不僅僅是以往的一個專輯介紹、標簽、分類,帶來了大量的情感化的感染力。Fm因為內容性質不同也許不能激發太多用戶情感,但音頻有較大的收聽成本,就像了解一段30秒語音的內容需要完全聽完30秒,如果用文字的方式最多只需要10秒鐘。找到自己確實喜歡的音頻也的確存在難度和成本。突破這一點也許是一個產品發展的思路。

2、新的使用動機

第二點在于我們必須給用戶一個新的使用動機,音頻內容的核心使用場景還是在眼睛離開產品的時候。這一點嚴重限制了這個行業的變現能力。怎么樣讓用戶留在產品中。

我們考慮一下,一篇文字,當用戶讀完后、或者還沒讀時還有什么其他動機能讓用戶留在這里,可能時評論一下,吐槽一下,分享給朋友,譬如脈脈、頭條也會圍繞文章這個天然話題開始二次創作,評論、辯論,社交等。

新的使用場景需要我們給音頻內容一個新的定位。讓它具備一個新的職能,讓用戶不僅僅是找到它就結束了對產品的使用。同時也加強用戶、內容、內容生產者之間的緊密度。

3、內容生產的新定位

內容運營是這個行業的核心,傳統的PGC的版權爭奪,UGC的主播資源的爭奪和激勵機制。這都是寡頭能領先一步的原因,但在這個問題上永遠是弱者需要變強,強者需要更強。我們只討論一種假設。

fm平臺是否可以開辟這一塊新的UGC模式:

  • 自媒體用戶提供文字內容。
  • 平臺為自媒體用戶提供音頻化的服務(為自媒體人將文字轉化成音頻內容的免費服務)。
  • 平臺和自媒體共同擁有音頻內容版權,相互之前再形成一個互推的關系。
  • 建立一個新的系列內容品牌。
  • 一個合適的激勵機制,維護雙方的置換和互推關系。

雙方各取所需,而我們需要找到的是對音頻制作難度要求低的文字類型,讓音頻的制作可以標準化。當然這種假設的難點是需要一個合適的激勵機制維護雙方的互推關系。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形式,我們需要不斷找到內容生產的新模式,降低成本,提高質量。而對于后入場的小玩家更是迫切需要新型的內容渠道。

我曾經做過一款fm類的產品,為了保護我們所做產品未上線的核心功能,以上我只講述了一些研究中的邏輯點和部分猜想。最終還是需要這個行業踐行者為我們找到最終的行業新方向。

 

作者:畢竟是搖滾 微信公眾號:“互聯網MECE”

本文由 @畢竟是搖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FM做UGC這個想法很贊

    來自廣東 回復
  2. 我們要從“做一顆螺絲釘”的思維,轉變為“做一艘航空母艦”。航母從匯報開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