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得了什么?。窟€能好起來嗎?

3 評論 7779 瀏覽 33 收藏 12 分鐘

本文作者將對于當今人們的一種“知識焦慮癥”進行了闡釋,是探討知識付費的發展狀態。

不知怎么的,在2016年,似乎大家都得了一種病 —“知識焦慮癥”,在“10000萬小時”理論、“終身學習”等等,知識心靈雞湯的灌輸下,病癥越來越嚴重,主要癥狀如下:

  • 焦慮。在地鐵上沒有看書,感覺很有罪惡感;
  • 恐懼。擔心自己的工作被替代,又或者無法晉升;
  • 不自信。不再信任自己,開始缺乏自信;

于是乎,為了治愈病癥,我們開始按照“學習”這個處方,開始抓藥吃藥。于是,開始了購書閱讀,訂閱各類公眾號,聽講座……服用了一段時間,我們發現,藥起作用了,我們的焦慮、恐懼、不自信漸漸失去了,我們也開始認為我們的“知識焦慮癥”即將被治愈。

但到了2017年,我們發現,原本以為被我們治愈的“知識焦慮癥”又回來了,更加嚴重的是,我們的“藥”卻似乎不那么管用了。

我們的焦慮、恐懼、不自信換了另一種方式回來了:

  • 焦慮。讀了那么多內容,聽上去很有道理,卻不知該怎么做了?
  • 恐懼。讀了之后更加感覺自己是井底之蛙,但我就是個青蛙,不是蒼鷹,你讓我咋飛呀?
  • 不自信。原本對生活一知半解,現在對生活不知一二了。

于是乎,“藥”無效了,那就停一停吧,買的書落塵了,公眾號也不再打開,就連花錢訂購的講座,都懶得去聽了。我們回到了看病之前的狀態,但似乎,這樣會更舒服,于是,“知識焦慮癥”被我們給選擇性忽視了,因為忽視后,我們的生活反而更好了一些。

而當我們忽視病癥的時候,“醫院”也就是知識生產者,反而著急了,因為沒有了病患,他們依舊生產著“藥物”,卻發現似乎賣不出去了……于是乎,開始了更大規模的雞湯散播,但此刻的“患者”才漸漸明白,我知道我是有病,需要治療,但你們不能這么惡意夸大我的病情吧,知識付費被理解成為了一次開始成功,最后失敗的營銷活動。

于是乎,這下大家都犯了難。

  • 對于“患者”,我確實有病,也需要治療,但你給我的藥方,沒有治愈我,反而讓我加劇了病情;
  • 對于“醫院”,我知道你得的病,按我的能力,應該可以治愈,為啥沒成呢?問題出在了哪里?
  • 對于“藥”呢?“藥”曰:別和我說話,我招誰惹誰了,憑什么讓我去背鍋……

那么,問題出在了哪里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考慮的以下幾個問題是:

  1. 我們是怎么病的?
  2. 我們得了什么???
  3. 怎么治愈?

我們是怎么病的?

簡單來說,就兩個方面,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

社會的高速進度,更高要求的人才,才能不被落下。

社會是在快速發展的,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更多、更大的機會,但也需要有更高要求的人才,而我們屬于在社會發展到現在的得利者之一,未來我們也希望是得利者。

也有更多之前的未得利者希望在之后的發展中得利,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競爭會更加的激烈和殘酷。

而對于當下的我們,即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緊這個社會,跟住這個時代,更加快速高效的吸收和學習,才是我們保住當下,跟上時代所必須的。

內部因素

成長是內心驅動使然。

正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成長是內心驅動使然。我們渴望成長,也渴望成功。

而成長的主要兩種方式就是 — 學習和經歷。

經歷是我們對自身過往的總結;學習是對他人過往的借鑒。

我們得了什么???

知道了我們怎么得的病,那我們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其實,“醫院”的診斷是沒有錯的,我們得的是“知識焦慮癥”,可為什么開具的“藥”無效呢?

那是因為,我們的患病程度不一樣。也就是,我們對學習內容的訴求不一樣。

正如生活中的病癥一樣,“知識焦慮癥”也有個輕微、重度之分。那既然病有輕重之分,那藥自然也有輕重之分,并不是越好的藥越好,而是適合才重要。

醫院的問題,恰恰就在這里,并沒有按照病情來安排藥物。

按照病情和治療需求,可分為三類,即輕度、中度、重度。分別對應職場的三個階段:執行階段、管理階段、方向階段。

輕度病癥

對應的職場的階段是執行階段。

這一階段的患者更多是公司的基層員工,工作還屬于執行階段,面對上級給到的任務,做一個很好的執行者的角色。

這一類患者的病癥如下:

  • 有向上欲望。奮發向上,有向上的欲望;
  • 實踐最重要。作為基層的執行者,實踐往往比理論更加重要。
  • 基礎薄弱。由于在經驗上的不足,導致基礎還相比較薄弱。

中度病癥

對應的職場的階段是管理階段。

這一階段的患者為公司的中層領導,即屬于執行者,又屬于管理者。執行領導的任務的同時,還要做好管理下屬的工作。

這一類患者的病癥如下:

  • 管理經驗。往往是從基層的執行者晉升上來,管理經驗比較缺乏;
  • 溝通協調??绮块T、跨團隊的協調溝通中,起到核心作用;
  • 方向性培養。需要對方向性進行培養;

重度病癥

對應的職場的階段是方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患者為公司的核心領導層,已經不再參與具體的執行層面的工作,開始了往管理、方向戰略制定的角度考慮。

這一類患者的病癥如下:

  • 行業深度。需要對行業進行深度的了解和分析;
  • 管理經驗。需要從原本的幾個人上升至上百人甚至更多的管理;
  • 方向性培養。方向、戰略深度的考慮和培養。

怎么治愈?

對癥下藥。

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并未很好的執行。

之前有聽過過幾次分享,有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很多分享者,有內容,卻講不出來,或者說是沒有根據聽眾來講述合適的內容。

如果按照看病的角度來講,就是沒有“對癥下藥”。

輕度病癥

輕度病癥的患者,屬于公司的基層,更多的是執行層面的內容,你給他開具“管理”的藥物,有效肯定有效,但不是根本問題。因此還是要根據病癥進行下藥。

對于輕度病癥患者,開具的藥方為:

  • 少理論,多執行。比起講述優先級做事的重要性,倒不如和他說問領導優先級是什么,來的實際和管用。
  • 基礎要牢實?;A性的內容最重要,先把基礎打牢,再考慮上升的問題。
  • 知曉上級事。有上升的欲望,就要知曉領導每天會做什么?

中度病癥

對于中度病癥,也是目前占人數最多的一個病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外加不安于現狀,雖然病癥是“中度”,但程度,可是重度的。

對于中度病癥患者,開具的藥方是:

  • 管人比管事重要。人作為事情的執行者,管人比管事更重要;
  • 多說少做。這里不是貶義,而是中度應該更關注和提升在溝通協調上;
  • 確定行業。對某一行業進行深入了解。

重度病癥

稱之為重度,不僅僅是其所處在職場的最高階段,還因為,提升的難度和所需要的內容之深是其他兩個所沒有的。

如果是輕度是普通門診就可以看,那中度是需要專家門診的,而重度是需要多個專家會診的。

由于行業和環境的不同,因此,所處的位置和階段也是不同的,自然,所需要的內容和知識,也是不一樣,由于筆者還未企及這樣的高度,無法給予病癥,給到合理的藥方。

最后

回到文章標題的兩個問題,知識付費得了什么?。窟€能好起來嗎?

很顯然,之前是患者病急亂投醫,醫院是什么藥好,給什么藥,最后大家都沒起到很好的作用。

聽到這大家都很熟悉,這不就是應試教育的問題嗎?而上面提到的“對癥下藥”,如果按照教育的模式來講,那不就是素質教育嗎?

是的呀,歸根結底,就是教育模式的差別,不管是閱讀、訂閱公眾號,還是付費訂閱內容,“醫院”應該開出符合不同病癥患者的“藥物”,同時,患者也不能病急亂投醫。好的并不是好,合適才是好。

 

本文由 @藍胖子_ Simo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內容跑題了還是知識儲備不足?

    來自浙江 回復
  2. 主文說的有些跑題。“付費”基本上就沒怎么說;“知識焦慮”是源于“技能恐慌”和“本領焦慮”,而“技能恐慌”和“本領焦慮”的內層邏輯在于“認知”,即不知道哪些技能在未來還管用,不知道哪些本領還有價值,說到底還是價值判斷問題。所以,認知升級是必然選擇。

    來自北京 回復
  3. 互聯網發展太快,互聯網人對學習就越來越饑渴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