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論的在線教育,到底是個什么?
本文作者將對在線教育這個話題進行理論分析,無實操方法,有點燒腦,但值得一讀~enjoy~
一年前轉行到教育行業,現在回想,當時完全是憑著一股熱血走進來的,雖然那時的自己并不這么認為。在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其實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樣,正如誰說的一句話,世界分為兩個樣子:你眼中的樣子和現實的樣子(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
因此,在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我們談論的在線教育到底是個什么?
今天,我想對這個問題,我想說點自己的理解,雖然可能在某些垂直領域不夠透徹,但整體把握上,我覺的還是可以寫一下。當然這篇文章,可能更偏向于理論概念的辨析,如果你想看到一些具體的實操方法,可能會讓你失望。
下圖為媒體常常提及的在線教育:
一、在線教育
在線教育是什么?可以先看下百度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書)的解釋。我比較懶,就不打字了,直接上圖。
(百科中對在線教育的解釋)
根據百科的解釋,在線教育是一種方法,是一種通過新興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然后,它還有有效率、可探索、可拓展、可延伸、易使用等特點。
但是,在線教育是一種方法么?我認為有待商榷,至于為什么,后面會寫到。
關于提到的那些特點,有是有,但很多只停留于概念上,另外在實踐過程中,你會發現,與那些優點相對應,在線教育同樣有各種缺點,比如互動性效果差,學習過程不可控,投入成本大,更新維護難,資源整合難等等,這些缺點也是目前在線教育變現難,備受質疑的原因之一。
那到底該怎么理解在線教育呢?我們先來看看在線教育的最初始的狀態是什么。
為什么要看初始狀態?因為一個新的事物的出現,并不是憑空產生,一蹴而就的,是不斷實踐、改進才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試問,如果有人問你,椅子是誰發明的?或者手機是什么樣的?這樣的問題,我認為確實很難回答。所以,我們需要在很長的一個周期內看待在線教育的發展,那么在線教育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
關于在線教育的發展歷程,可以通過幾個標志性的事件來概括:
- 1971 年,當時英國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首次采用電視、廣播的方式進行教學。
- 1989 年,鳳凰城大學(University of Phoenix)推出第一個基于計算機的個人付費教學系統,當時僅有 25 個人注冊使用。
- 1993 年,工程師 William Graziadei 提出了網絡教學系統的標準——易用、便攜、易復制、易壓縮以及廉價。
- 1999 年,電子化學習(e-Learning)這個概念正式提出(注意,這時在線教育的概念才提出,百度百科上的解釋主要針對這個概念)
- 2004 年,Salman Khan 將教學視頻傳到 YouTube 上,以幫助其兄弟姐妹學習數學。很快這些視頻流行開來,于是他建立了一個非營利的在線教育機構—— Khan 學院。(著名的可汗學院,視頻簡短,內容主要為單個知識點)
- 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平臺興起,MOOC出現,其有單獨的評測系統,加入了論壇互動;之后便又有SPOC出現。
- 2016年,直播技術運用到培訓教育中。
未來幾年,VR技術進步,產生的虛擬現實教育。
通過上面簡短的歷程,首先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即在線教育這個概念不是起初就出現的,而是有一段發展期。再進一步,可以得出第二個結論,即雖然通過互聯新興技術進行學習的方式統稱為在線教育(至少在大眾看來),但是不同時間段內的具體學習方式又有所不同。最后,還有一個隱含的結論,科學技術在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比如YouTbe的出現,直播的興起,智能手機的普及。
因此,目前,媒體,創業者,投資者口中所說的,包括大眾眼中所看到的在線教育,并不是單指某個特定的概念,而是對將新興技術不斷應用到傳統教育并形成新的教學方式的一種統稱。但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信息化又是怎么回事呢?與在線教育有什么區別嗎?
二、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同樣,根據上面的邏輯,直接上圖,百科對教育信息化的解釋,雖說并不代表權威、精確,但我覺得還是有參考意義的。
(百科中關于教育信息化的解釋)
總結一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學信息化,教學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
說起教育信息化,自然不能不提目前學校的起源。理由同上,我們要從很長的時間跨度內來看這個問題,以幫助理解。根據邁克爾·霍恩《混合式學習》,可以將今日學校之起源追溯至1900年的美國,當時為了容納更多的學生能夠學習,教育者便參照當時的工廠體系設置了標準化教學方式(根據年齡分班級,班級教授不同的內容),形成了目前這種工廠模式的學校,其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學、練、評、測(這些環節都是在線下實體環境中實現的),這是起初的教育形態。那隨著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是怎么演進的呢?
這個過程,我認為有兩個方面:
- 教學工具信息化。比如早期的電子詞典、復讀機、電子白板、投影儀(PPT出現),現在的題庫產品、智慧教室解決方案,今年中旬學堂在線發布的雨課堂。(現在的教學工具載體都轉換到手機了)。當然,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
- 教學信息化??茖W技術直接融入到教學中去,比如網絡教育(遠程教育)、MOOC(實現在線教授內容,課堂形成討論這種翻轉課堂的效果、直播教育)。
現在,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了。在線教育與教育信息化有什么區別?答案就是,在線教育是教育信息化中的教學環節中的一個環節,如果稱之為在線學習更為合適。只不過目前大多被媒體混淆而已。但是,僅僅如此嗎?這兩個概念為什么會很難說清呢?我認為根本原因在于傳統教育模式與新興技術教育模式之間的沖突,兩個話語體系的沖突。
前面提到過,在新興技術未發生之前,教學一般發生在實體環境中,無論是公立學校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大學教育),還是培訓教育(課外輔導,考證培訓,職業培訓),都是如此。在新興技術(互聯網技術)沖擊之下,獨立于公立學校之外的課外培訓教育企業會最先對新技術采取接納,嘗試的行動,因為其是市場化經營,零散且依附于公立學校教育而存在的,這點在創業公司身身上表現的特別明顯。對于他們來說,新技術的出現是一個機會(尤其是互聯網在其它領域的成功),讓其認為可以從某個點切入,獲得巨大的成功,比如13年梯子網就是一種嘗試,但也成為互聯網教育的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
而公立院校由于其公辦的性質,承載著整個國民教育的體系,在面臨互聯網技術的時候,其推動成本必然是巨大的,也必須慎重,因此其對新技術的采用必然是滯后于課外的培訓教育的,比如去年底尚德機構的教學就已經全部轉移到線上,前幾個月新東方推出的雙師教學模式,都是對新技術應用于教學的積極探索,而此時公立院校對新興技術的應用則比較緩慢,比如大學正在進行的翻轉課堂(mooc形式的學習方式與傳統的教學結合起來),目前也還是在實驗階段,并沒有推廣開。
因此,在面對新興技術的沖擊的時候,整個教育行業內各個教育者對技術的態度是有明顯區別的,最先做出明顯反應的是非公立教育且規模較小的機構(容易調整),很大一批創業公司最初直接的目標就是顛覆傳統的老牌培訓教育企業,之后是非公立教育且規模較大的機構,比如學而思,新東方,尚德等,最后是公立教育學校。在這樣一個逐步的接觸過程中,伴隨著新興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碰撞與融合。例如,最初很明顯以互聯網教育為代表的梯子網,91外教網,當然有其他的機構均是以傳統教育機構的挑戰者出現的,這是碰撞,在碰撞的時候,也是在線教育這個概念無疑是最為火熱的時候,因為它是以傳統教育的對立角色出現的。
但由于教育行業性質的緣故,這種碰撞以挑戰者的失利告終(雖然有成功者,但至少互聯網思維在教育行業并不是一番風順),經過碰撞之后,以挑戰者身份出現的互聯網教育企業發現用互聯網改造傳統教育似乎并不是件容易事,傳統的培訓企業也意識到自己必須對新興的技術做點什么,此時,就會出現以傳統培訓機構主導的兩種模式的融合,而在融合的狀態下,用在線教育形容這種教育模式似乎不是很合適,因為它可能有一部分的學習并不是在線上完成,所以,用教育信息化來形容可能更為合適。而對于公立教育體系,教育信息化無疑是最為貼切,最為常用的說法,鑒于公立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其只能是在原有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新興技術的應用,所以,其核心的出發點利用新興的技術去改進提高教育方式,當然還有教務管理,教師管理等等,其涵蓋的范圍很廣,因此,如果市場上有部分企業想進入公立教育的時候,必須遵從這一模式,用技術去提高原有傳統教學模式,謂之教育的信息化。
因此,以上就是教育信息化與在線教育這兩個概念的區別,以及為什么難以辨析的原因。但是,教育信息化的路走的對么?
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前面提到過,目前我們的學校還是以工廠型教育模式為主,這種模式最大的缺點就是以年齡劃分班級,班級教授同樣的內容,所有的學生接受同樣的進度。那如果這種模式本身就不合理呢?那在此基礎上的教育信息化的路該如何走?所以,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目的可能不僅僅是提高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是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實現基于個性的教學,基于個人能力的教學。關于這點,我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互聯網教育的路,現在才剛剛開始。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每次放學回家,都可以看到學校圍墻上的八個大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想,在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人人都講究快,快,快的時候,教育還是慢點好。
作者:賈褚,微信公眾號:ginkgo1110
本文由 @賈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這ID不會是…….
繞不開的九年義務教育,離不了的小初高學校,以分數為標準的選拔考試對在線教育這種體制外教育就只有瘋狂的扼殺了。
K12教育受到大綱范圍的界定,考試政策和學生家長看中的分數,痛點都找到了嗎
大數據能應用在在線教育上,或許真的可以改變一些情況。
評論也很精彩
教育信息化目前來講想要走進課堂依然是各方想做的重點,卻也是難點。市場上從電腦PPT、投影到電子白板和班班通,從答題器、平板電腦、智寫筆、電子書包,從國家地方政府層面的三通兩平臺到移動電信推家校通,從個性化教學、MOOC、雙師課堂、反轉課堂到STEAM,設備、產品、概念層出不窮。但是目前能在課堂上生存下來能普及開來的產品依然難尋。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信息技術到底起了多大的促進作用。就比如現在已經最普及和流行的ppt,依然有人質疑不一定比板書更好;
對于老師來說,一些工具設備產品能把一節課上的精彩紛呈,在領導面前露露臉沒問題,但是想要把一學期一學年的課用上這些產品,工作量望而卻步。
教育信息化,一是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提高教學效果。目前,在教學效果方面,信息化確實是有成績的,尤其是在我國,教育資源不平衡的情況下。比如翻轉課堂,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教學效果,這個比較難衡量。這也是目前大部分人排斥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從舊的狀態向新的狀態演化中,比如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肯定有一股力量在排斥的,信息化是趨勢。
我到擔心一線城市和優質學校憑借強大的政策資金和公司的支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占據優勢,形成馬太效應。比如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需要優質生源,需要強大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引導,也需要信息化系統的輔助才能玩得轉。這些越優質的學校越有優勢,教育資源不均衡會不會繼續拉大。
在線教育最關鍵的地方在于: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尤其是在天朝這個神奇的地方,以教育結果論英雄的模式不改變,其他的都變不了。
好厲害
不是以教育成果論英雄,而是以考試結果論英雄。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有句話挺有意思的,以目前國內的技術、資源、師資,在線學習本身不是需求,解決學生不學才是剛需。
映像比較的有一件事,高三數學課,老師講解一道比較難的數學大題,把解題的運算格式都列出來了,直接跟我們說,照這個解題公式往里面套數字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