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除夕:在線娛樂時代變遷
科技改變著生活,也改變著和春節相關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切。
最新的值得一提的案例無疑是“壓歲錢”,這個原本被視作長輩對晚輩表示關懷祝福的習俗,在微信上以“新年紅包”的形式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娛樂。
熱酷CEO劉勇認為,微信“新年紅包”其實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輕度社交游戲。在剛剛過去的這個除夕夜,各種微信群和好友之間,在線送紅包、搶紅包再次成為大家過年間休閑互動和送祝福的時髦方式。根據財付通官方統計,截止1月30日除夕夜,平均每個紅包10.7元,搶了最多紅包的:869個。除夕夜參與紅包活動的總人數達到482萬,最高峰出現在零點時分,瞬間峰值達到每分鐘2.5萬個紅包被拆開。
支付寶同樣也推出了“紅包”相關業務,只不過相比微信缺少社交關系鏈??傮w而言,很多用戶為此在微信或支付寶中綁定了儲蓄卡,客觀上帶動了更多移動支付用戶的加入,而“搶紅包”走紅的背后,則是移動支付的發展和領先者對移動支付市場的白熱化爭奪。
事實上,春節越來越像是科技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從最早手機普及帶動短信拜年的興起,從郵件、即時通訊工具到網絡論壇社區的互動,從電視節目的微博熱門話題討論到微信拜年、乃至微視短視頻拜年興起,春節在線娛樂方式變化的背后也是科技行業的變遷。當然,除了娛樂,購物、出行、送禮等其他領域同樣有著的類似的趨勢。
這些變化所體現的一個大趨勢是,我們線上和線下生活之間的界線正在不斷消融,或者說,我們正在線上復制一個類似線下的復雜關系網和虛擬世界。
互聯網最早帶給我們的更多是信息,以及用戶之間簡單的點對點、多對多的溝通,SNS在社交關系網的基礎上重構了獲取信息和溝通的方式,微博的出現則讓點對多的信息傳播效率達到頂峰。
不過,在中國直到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才讓我們的線下生活真正開始和線下深度對接,微信便正成為一個建立在用戶現實交際圈上、能實現點對點、點對多和多對多溝通分享的移動網絡平臺,線下特定的生活場景具備了復制到線上的條件,正因為如此,春節搶紅包這樣看似簡單的產品才能短時間內在微信上走紅。
文化傳承中的新商業機會
除了互聯網技術和產品的發展突破,社會和時代的改變也讓春節期間在線娛樂方式重要性愈發顯現。
也許很多人都無比懷念多年前和家人圍坐一起認真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的場景和氣氛,但無論你喜不喜歡,這樣的過年方式逐漸成為過去,就像傳統農業社會的祭祀、飲食、裝飾、娛樂、游藝、禁忌等民俗文化慢慢消失一樣。
如今能讓人感受到過年氣氛不是年前的“忙年”,而是數千萬在城市打工的民工和求學外地的學生回家過年形成如潮水般的春運高峰——工業化和城市化,讓越來越多人的交際網突破地域限制,這也使得線上的溝通和關系維護成為春節期間唯一可行的方式和巨大需求。
過年和拜年的方式,越來越與科技的發展、社會的變化同頻共振。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一個狂歡的節日,這種娛樂狂歡也已逐漸被休閑的氣氛所取代。城市里高樓林立,但新式住宅并不像傳統住宅那樣,給年畫、掛歷、門神預留了位置——所以,同時伴隨著的是,很多傳統行業從大多數人的春節生活中消失。
不過,雖然時代在變,春節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傳承卻不曾改變,依然意味著人們把社交、消費、娛樂,甚至一種精神崇拜和寄托都集中于一個時刻來進行,這里面的文化和商業機會需要新的方式去捕捉。微信紅包在春節期間走紅的文化基礎便在這點上。
春節最早的民俗活動中,人們都是主動參與其中,自由地選擇、表達與宣泄,而在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成為年節的主人,把所有期待交給電視,放棄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話語權——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文化內涵也正在回歸。
現在許多“80后”、“90后”的年輕人則選擇以“非傳統”的方式來度過。微博等產品的出現讓我們重新找到了自己參與和分享的樂趣,網絡上自制的直播春晚節目讓草根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娛樂內容和互動的途徑——當然,我們并非完全拋棄了春晚,只是我們會通過網絡和視頻網站發現自己更喜歡的節目內容。
如今,符合智能手機特性、基于移動互聯網打造的各種新產品讓我們和線上的聯系更為緊密,甚至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已營造了一個虛擬的線上生活環境,對于春節這種傳統節日而言,我們也需要來自線上的產品創新和同步服務。
可預見的是,這類需求在未來更多領域都將演變出新的市場空間。
來源:騰訊科技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