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應向用戶免費,把流量賣給土豪

1 評論 10426 瀏覽 1 收藏 5 分鐘

最近兩家打車軟件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打車軟件既給乘客獎勵,又給司機補貼。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哪里是打車軟件之爭,分明是一場“快的+支付寶”和“嘀嘀+微信支付”的PK,真正的莊家是互聯網土豪。

說他們是土豪,并非貶義,只是套用當下對有錢人的戲稱,但真心認為,土豪們真能燒錢,也真有錢可燒。

短短一周,嘀嘀打車的補貼金額已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而阿里最近又宣布,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追加5億元補貼資金,一副肉搏到底的架勢。

用戶也好,司機也罷,哪個不喜歡這樣的互聯網應用?那么到底又是什么樣的邏輯(或者故事),使參戰雙方均視此戰非同小可,志在必得?

答案是: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

先靠營銷活動吸引用戶開通移動支付,綁定信用卡;然后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使用習慣;當用戶習慣了某個手機支付產品,又會將這種習慣衍伸到移動互聯網的其他產品或服務。

考慮到打車應用屬于出行服務的主要門類,與餐飲等的生活服務又構成用戶主要的O2O場景,因此,這些養成了手機支付習慣的用戶,會在未來給移動互聯網企業帶來巨大收益。

思維邏輯都是一樣的,那么當行業的老大那么重要么?

互聯網流行這樣一種觀點:某一細分領域的老大能夠對整個市場通吃,最差也能守住60%以上的份額;而戰敗者能達到30%的份額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既然出手了,就要不惜一切代價,把對手打趴下。

在商言商,辦企業的目的,是以提升企業價值為目標,要有收益。而在對“互聯網思維”的解讀中,“免費”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對用戶免費成了“標配”,好像要做互聯網業務就不指望從客戶那里掙錢甚至收錢。

今年有一個新名詞,叫別人家的年會,有曬年終獎的,有請模特女優的,有贈跑車豪宅的,其中不乏互聯網企業。即使財務報表是虧損,但互聯網企業卻能拿出真金白金全民狂歡。

錢從哪里來?

互聯網公司不是把業務賣給了客戶,而是賣給了投資者。

如果沒有投資者的錢,恐怕很多互聯網企業早就撐不住了。

在一輪又一輪瘋狂的投資支撐下,原本制約企業發展的現金流問題被輕松化解,不管將來怎么樣,現在完全可以狂歡一場。

反觀運營商,傳統上是前向收費,即向使用服務或產品的消費者收費。后來學習廣電和媒體,向提供內容或服務的企業進行后向收費。

那么,有沒有可能借鑒互聯網公司,把業務賣給投資者呢?

投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清楚,資者是看好互聯網公司現在的概念,還是看好互聯網公司未來對其他行業的顛覆?

最近和幾個基金公司的朋友聊天,他們愁眉苦臉地問我有什么題材。我很奇怪:你們是互聯網公司的財神爺,上市公司的好基友啊,為啥問我?他們答:實在編不出故事來??!

新年伊始,部分移動公司開始嘗試與一些互聯網公司在流量經營方面開展合作。與去年聯通推的定向流量包不同,訂購這一業務的用戶產生的定向流量,是由與移動合作的互聯網公司付費的。

不管這種B2B2C的模式會不會成為流量經營的主流,但事實已經證明:如果有好的故事,有好的商業模式,運營商向用戶免費,把流量賣給土豪,并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作者:王云輝??微信公眾號:keji_zatan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