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依然很“軟”

0 評論 2531 瀏覽 1 收藏 29 分鐘

這個春節過得很有趣,除夕那天,聯想收購摩托羅拉、京東申請IPO,然后初五那天,微軟宣布了新的CEO人選:經過5個多月的尋找之后,微軟董事會選中了鮑爾默的下一任替代者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寰寰姐跟蹤微軟好多年了,一直在觀察,一直在這個企業。這幾年,微軟的“老邁”也都看在眼里。對了,關于微軟中國,就能寫本書的。比如,被所有微軟中國員工稱贊的陳永正為何下臺?比如,在微軟中國,誰花名叫“西門慶”、“黑山老妖”?微軟中國這些年,有很多八卦、故事,都很好玩。當然好玩只是表面,折射的其實是外企在中國的水土問題,以及微軟這家企業的根本問題。

就好比,大家都知道前幾年的唐駿的故事。哦,你不知道?找度娘吧。但唐駿為何能一直拿微軟以及比爾·蓋茨來說事,到底是為什么?

OK,關于微軟中國,以后有時間會好好寫寫。今天就先說一下新上任的CEO Satya Nadella。

公司大了,都有大企業病,這并不奇怪,但微軟最大的問題就是太講政治、太看重市場上的成功。

微軟的另一位創始人保羅·艾倫在談到微軟沒落時所指出的四點原因是:1.微軟的基因是做極客產品,沒有消費者基因來和蘋果谷歌競爭;2.微軟的戰略一直在尋找最大的商機,當商機被證明后,模仿再超越競爭對手,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個模式太慢;3.失去斗志的龐大的機構;4.平庸職業經理的政治斗爭。

如我此前所說,大企業病,都有。但最智慧的企業,是讓這些東西保持在一定的“度”之內。

微軟呢,就是政治斗爭過度。哦,對了,上面這句是一位微軟十年員工的心得。

說到這個Satya,,出身于技術體系,這樣至少不會在技術體系造成大震蕩。在微軟內部,技術體系的人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從比爾·蓋茨將成為納德拉的技術顧問,還將留在微軟董事會任職一事上來看,這是比爾·蓋茨與鮑爾默勢力的折中。

目前的微軟首席運營官Kevin Turner被視為鮑爾默的勢力,只要KT這些人保留,鮑爾默的勢力就存在。

Satya Nadella被董事會選中,主管的業務是微軟未來最重要的云計算Azure,這的確是個很說得過去的理由。同時,來自技術體系,既重要也不重要。我不能說,在“講政治的”的微軟,技術人士就不重要,但至少技術體系都比較乖,可上可下,不行就換掉。

Satya Nadella被董事會選中,應該是平衡的結果。我倒是覺得,比爾蓋茨最先考慮的,其實應該是微軟的組織和人員調整,把微軟變成一家創業公司才有希望。

那一年,在舊金山與某國內互聯網大佬吃完飯后,我問他:“你何時回國?”人家說到:“我去西雅圖,找微軟的員工聊聊?!辈恢惯@個大佬,科技行業的很多獵頭就守在西雅圖的微軟門外,等著找人。

面目模糊的微軟

2011年年中,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來華訪問,在他興奮地為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新總部大樓剪彩揭幕之際,投資界要求鮑爾默下臺的聲音又一次響起。

鮑爾默來華的前一天,微軟市值15年來首次被IBM超越。一直是IT霸主的微軟,已經滑至第三,而十年來,微軟市值已經削去三分之二。自2010年5月底,微軟市值被蘋果超越之后,針對微軟帝國的詰問就不絕于耳。

微軟是極客,還是那個Windows(窗口)?今天的微軟,未來在哪里?微軟的失意,是科技企業技術輪回下注定的結局?微軟30多年的絕地反擊的歷史,能讓它再次走出困境?鮑爾默會不會下臺?何時下臺?微軟的未來,沒有答案。

要求鮑爾默下臺的聲音早已有之,而性格外向、總是充滿激情的鮑爾默顯然也不會受這些外界聲音的干擾。

比如在微軟中國舉行的創新論壇上,談到游戲時,鮑爾默突然一拍掌,跳起來了:“現在還用什么手柄???老套了,根本就不需要了,現在都是這種姿勢了(跳起來)?!?/p>

這就是微軟家用視頻游戲主機Xbox 360的體感外設Kinect,先進的Kinect體感技術讓微軟在游戲機外設領域走在了最前沿。Kinect有著近乎神奇的人機交互方式,普通人不需要使用任何手柄、搖桿、鼠標或者其他遙控器,即可用身體直接控制游戲。最重要的,這款產品得到了大眾的認可。

自2010年11月初, Kinect正式公開銷售以來,僅在去年圣誕假期就賣出去800萬臺。

Kinect斷貨的事情仍時有發生,有時甚至連微軟自己的員工商店都賣光了。市場的火爆,也讓人們進行了對比:Kinect的銷售速度是iPad的兩倍;再以收入規??剂?,只用了兩個月時間,Kinect就開拓了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

這也是前不久微軟的另一創始人保羅·艾倫把微軟稱之為“極客公司”的原因。

而另一面,微軟的Windows、Office等軟件產品仍然讓微軟保持著一貫的“商務、高端、主流”的面孔,這是微軟的核心主業,也是微軟現金流的來源。

事實上,微軟的財報仍在一路看漲,2011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微軟第三財季營收為164.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凈利潤為52.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盡管微軟的傳統軟件產品仍在大賺,盡管Kinect如此吸引眼球,如此引人關注,但有關微軟的詰問仍在繼續。

在一次行業聚會上,當有人把“蘋果、創新”等問題拋給一位微軟中國公司高管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微軟與蘋果并不是同一類公司,不能作比較”。接下來則自然地轉到了Kinect上,“微軟的創新走在同行之前”。

某種意義上,Kinect的成功成了微軟“創新”的最佳例證。

“目前微軟有些新業務做得還不錯,如Kinect游戲機的業務,市場反應還不錯,這讓微軟會產生一些幻覺?!被ヂ摼W資深分析人士洪波如此說道。

與幻覺相對的是,外界對微軟過去十年“落伍”的詰問,是投資人對微軟未來的不看好,是要求鮑爾默下臺的多次發難。

開朗的鮑爾默一如普通的美國中產階級,雖然掙錢很多,但生活依然樸素、低調,平時開福特,周末也會帶著兩個兒子排隊買票看剛上映的大片?!凹胰藢λ慕陶d,就是努力工作。改變世界是他的夢想,這也是很多美國企業家的夢想。”熟諳美國文化的微軟員工對時代周報記者如此說道。

面對公眾,鮑爾默更多是恪守職業經理人、大企業CEO該有的調調,“對內部講話,他特別High,好多話在內部才說?!北M管微軟員工口中的鮑爾默面對公眾時“很平靜”,其實,在公眾眼中,他仍有很多控制不住的、異于其他CEO的舉動,如毫不顧忌形象地跳起來。

如同鮑爾默的多面性,微軟當下呈現在人們眼中的也同樣是多面的微軟。傳統的Windows、極客一樣的Kinect,這都是微軟。

2011年5月26日,綠光資本(Greenlight Capital)總裁、著名對沖基金經理大衛·艾因霍恩公開要求鮑爾默下臺,稱這位長期占據“掌門”之位的微軟老兵仍沉迷于往昔,他認為,鮑爾默領導微軟在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方面做得不錯,但誤判了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新發展,而且在追趕硅谷商蘋果和谷歌之類的創新企業上浪費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

但是,誰能替代鮑爾默呢?比爾·蓋茨嗎?

極客背后的微軟困境

無論是鮑爾默,還是比爾·蓋茨,都不能真正改變微軟。

微軟的歷史無需過多復述,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這里要重點提及的是,創新。創新的背后,正是微軟30多年來所形成的企業基因。

事實上,微軟的很多產品并非原創,而是先模仿競爭對手,然后再實施超越,其中包括Windows系統的圖形界面。圖形界面原本是蘋果公司研究人員的創意,以其方便的操作性和親和力吸引了業界的關注,并被稱為“比爾·蓋茨終結者”。但微軟很快就推出了界面相似的Windows操作系統,并借助強大的市場營銷,幾乎成為了操作系統的代名詞。

微軟模仿之作中最著名的就是瀏覽器,也就是微軟擊敗網景的故事。這也是比爾·蓋茨帶領微軟發展,最終成為IT第一股歷史上的經典案例。

盡管鮑爾默此次來華時表示:“創新是微軟的DNA,”但真正回顧一下,事實上,除DOS外,又有哪些產品是微軟最先推出來的?Kinect以及Xbox 360等產品,也是微軟通過收購之舉促成。

一位曾任美國某著名網站CTO多年的業界知名人士,曾這樣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微軟網羅了大量人才,放在自己的研究室里,他們可以自由發揮,但創造出來的產品卻要先到市場部門報備,但市場部門的重心當然仍是能賺錢的Windows、Office,這些創新產品往往就不了了之,沒了下文?!?/p>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曾任職人力資源,對美國高科技企業人才的流動非常熟悉:“技術人才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創造能得到市場、消費者的認可,創新產品不了了之之后,這些技術人才萌生去意,但這時微軟的強大真正體現了出來?!?/p>

在這位知情人士的介紹中,微軟為了挽留人才,可以給出高于對方三四倍的薪資,“只要留下來,留在微軟,不去對手那里,微軟可以不惜任何代價?!奔夹g人才繼續留在微軟,但工作上的結果仍是一樣,“創新的產品束之高閣,而后這些人也失去了熱情與動力。”

與此相佐證的,是保羅·艾倫在談到微軟最近的沒落時所指出的四點原因:1.微軟的基因是做極客產品,沒有消費者基因來和蘋果谷歌競爭;2.微軟的戰略一直在尋找最大的商機,當商機被證明后,模仿再超越競爭對手,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個模式太慢;3.失去斗志的龐大的機構;4.平庸職業經理的政治斗爭。

保羅·艾倫提到的這四條原因其實相輔相成,這些都是微軟的DNA。時代周報記者在就唐駿一事采訪前微軟中國區某高管時,他曾說過一句:“微軟很看中‘成功’?!蹦撤N程度上,某一領域或者某些方面所謂的成功,可以讓一些人因而勝出,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斑@也是唐駿能在微軟步步高升的原因。”而最終,也讓唐駿在離開微軟多年以后,仍津津樂道當年的微軟往事,仍能拿比爾·蓋茨為自己增加光環。這正是微軟文化某一面的真實體現。

“微軟的開發力量、資金的分配,都會制約它。還是投入到目前仍在賺錢的PC產品?!钡椴ㄒ舱J為,微軟也在做準備,“微軟不希望業界覺得微軟不再重要了,也希望在未來的業務中,也表現出自己的重要性?!?/p>

從研發角度來看,微軟可以說是極客文化的代表,Kinect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從整體微軟文化來看,Kinect算是偶然冒出的產品代表。事實上,就記者與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接觸來看,微軟內部,這類的產品其實很多。但,就是無法面市。

移動互聯網的微軟式創新

微軟到底能不能改變?2011年5月初,微軟以85億美元收購Skype一事,雖然讓業界驚呼“不值”,但很多人則認為,“微軟終于做對了一件事”,微軟要彌補在社交網絡以及企業協同通訊網絡的不足,“花多大的代價都值得”。

但花了大價錢收購之后呢?還能聽到Skype多少聲音?

在互聯網領域,微軟錯過了十年,面對這樣的質問,微軟自己人卻從來不這么認為,微軟員工一定會拿出微軟財報數據等一系列領先的證據出來。

財報看漲,市值卻一路下滑。財報看的是現在,市值看的是未來。如一位在愛立信、思科等企業從業多年的網友非洲鮑魚所說:“微軟之前沉浸在wintel聯盟的思維模式里面,硬件升級和軟件升級輪動。導致windows系統越來越龐大和臃腫,而蘋果和谷歌的系統如此輕盈快速讓微軟措手不及。微軟的組織架構、開發模式、人員能力都是做臃腫系統的,哪能馬上改變?”

但事實上,面對移動互聯網大潮,其實微軟一直在發力。WP8早已推出,但微軟在移動互聯領域的動作仍慢。如分析人士所稱,鮑爾默未能意識到觸摸屏革命會如此迅速地蔓延至體積更大的設備,新興的手持終端設備對微軟的PC業務形成了更為直接的挑戰。

不過,當下微軟正在全力彌補在這一領域的錯失。在臺北國際電腦展上,微軟將放手一搏,努力扭轉不利局面。微軟正在加強與ARM公司的合作,下一代Windows系統可在低功耗的ARM芯片上運行,此舉將讓微軟盡快進入平板電腦的主流市場。

微軟的下一個機會就是在平板電腦市場,平板電腦更趨向于筆記本電腦,而用戶對Windows及Office的使用慣性將讓微軟在平板市場上找到機會。

事實上,當前的iPad以及眾多基于Andriod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仍有眾多缺憾。iPad以娛樂為主,商務特性不夠,基于Andriod的平板電腦電池續航能力仍有問題。其他產品的問題,就是微軟的機會。如果微軟能夠把握平板電腦已剩不多的市場機遇,仍能在移動互聯領域、在終端為王時代把握住屬于微軟的最后的機會。

目前,大多數科技行業分析師認為,平板電腦市場仍處于萌芽階段,Google Android系統緩慢起步,仍有很大競爭空間。其實,當前市場上迫切需要一款熱門產品能夠吸引大眾的目光,鮑爾默能做到嗎?

在移動互聯領域,雖然微軟比蘋果、谷歌的步伐慢一些,但Windows及Office的強大號召力及兼容性,仍讓微軟在這一領域有機可尋。

(注:這是此前寫的文章,雖然當時判斷對了,微軟的下一個機會在平板電腦市場,而微軟在2012年也果然不惜自己生產硬件,推出了Surface RT這款微軟的“親兒子”。但這款產品的市場情況如何,我想我不用多說,看你身邊有沒有人用就知道了。)

云“異形”借殼入華

一朵異樣的云飄進了中國。2013年5月22日,微軟CEO鮑爾默宣布Azure云平臺進入中國運營,這使得微軟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公共云在中國落地的外資公司,而中國則成為微軟Azure五年來布局的第90個國家。

微軟通過和本土的世紀互聯公司合作,達到中國市場的監管要求,借助在上海和北京的兩大數據中心,實現了公有云平臺入華。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Azure公共云的銷售將由微軟團隊負責,而客戶一旦談成,簽協議、開發票都是由世紀互聯負責。微軟的到來會給中國云計算市場以怎樣的沖擊?

北京點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志東在談到軟件業變化時表示,在互聯網時代,操作系統的重要地位在下降,因此軟件企業可以不用再怕微軟。的確,微軟幾年前就已經意識到軟件業的革命,也開始向云計算轉型。

跨國公司在中國運營公共云,歷來是“禁區”。因為涉及到法律及數據安全等方面的諸多限制,谷歌、亞馬遜、IBM等公共云服務都徘徊在中國門外。

這一次,微軟經過與世紀互聯18個月的磨合,終于走進中國國門。如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劉汝林所言:“微軟推出公共云在上海的落戶實際上要解決很多的問題,大家知道中國的法律、政策有很多限制?!睋⑷炅址Q,微軟此次公共云落地符合了中國政府的要求,解決了數據主權、數據安全以及運營模式等問題。

談到微軟與世紀互聯的合作模式,雙方都有點諱莫如深。畢竟這是微軟與世紀互聯小心翼翼試探出來的一條外資企業云計算入華的新路,“不想說太明確,是怕競爭對手如法炮制?!蔽④泝炔咳耸咳绱苏f道。

可見,外資企業云計算入華道路艱難,運營模式都已經成為“秘而不宣”的競爭手段。不過,據時代周報記者多方探詢,還是了解了微軟與世紀互聯的部分合作細節。

據了解,微軟與世紀互聯并沒有成立新的合資公司,而是簽訂技術轉讓協議,世紀互聯被授權使用微軟的Windows Azure搭建公共云服務平臺。微軟提供技術,世紀互聯向微軟付技術轉讓費。世紀互聯負責云平臺的運營與服務,數據中心將建在北京、上海兩地。

一個很復雜也很有趣的細節是,Windows Azure公共云的銷售由微軟團隊負責,而客戶一旦談成,簽協議、開發票都是由世紀互聯負責。由于微軟握有大量企業客戶資源,而這些企業已經有了向云平臺轉移的要求,所以,微軟可以借助已有的客戶進行銷售,但因相應規定,外資企業不能在華運營數據業務,所以,云計算平臺銷售之后的相關服務都由世紀互聯負責。此外,云平臺的運維以及客戶售后服務也全部都是由世紀互聯負責。

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首席云計算戰略官謝恩偉稱,微軟的收益將來自技術轉讓費。最終是以技術轉讓的形式才得以入華。采訪中,世紀互聯總裁蕭尚文認同了這一說法,并稱,技術轉讓費將根據業務量的多少有所調整。

事實上,這一合作其實是一種非?!皵Q巴”的合作方式。謝恩偉表示,這是雙方經過很長時間探討出來的合作模式,既符合了中國政府的規定,雙方又可以盡早進入中國公共云市場,搶占有利位置。

微軟仍然很“軟”

眾所周知,云計算的核心是借助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為用戶提供按需分配的計算資源,使政府、企業無需自行搭建IT系統,即可經濟、快捷地運營業務,其基礎在于規模經濟性。

這幾年,國內的云平臺已經快速發展,有三大運營商的云計算服務,也有阿里、騰訊之類的互聯網公司在做,此外21cn、萬網、華為都在提供各種云計算服務。據中國電信表示,運營商套餐業務打包提供帶寬、短信、存儲、應用等服務,頗受中小企業歡迎。

微軟與世紀互聯這個一洋一中結合的云計算平臺到底能多大的市場前景呢?據微軟內部人的看法,對于微軟Azure,大企業出于安全考慮不能用,小企業用不起,因為小企業對價格敏感而Azure價格并沒什么優勢,“最后用得最多的還是外企。”

“沒有十萬臺服務器,不要談云計算”,謝恩偉對微軟Azure的前景非常樂觀。硬件的實力自然是競爭優勢的一部分,但云計算的競爭更為復雜。微軟的云沖擊能否形成,仍需要觀察。

移動互聯、手機等終端的迅速發展,意味著云時代已經來臨。雖然微軟的主要收益仍來自軟件,但據微軟內部人士透露,微軟全球下一步重點就是要轉向“云”的方向。

從微軟用18個月時間“曲線入華”以及微軟總裁鮑爾默來華現身Azure落地中國等事上也可以看出,微軟對云未來的重視。

從軟件走向云計算,微軟的路其實仍然漫長。在5月30日的軟件名人論壇上,在探討軟件業革命的同時,微軟也成了關鍵詞之一。

“微軟發明了軟件版權的商業模式,某種程度上開啟一個軟件行業。早年做軟件的企業,都生存在微軟的‘陰影’之下?!被ヂ摼W行業老兵、原新浪公司總裁、后來創辦點擊科技的王志東如此說道。

不過,現在的國內軟件企業已經走出了微軟的陰影,“互聯網時代,操作系統的重要地位在下降,因此軟件企業可以不用再怕微軟?!迸c王志東有相同的看法的還有用友集團董事長王文京,他表示,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趨勢的興起,軟件業從研發到營銷,從交互到服務的模式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從產品形態到產業形態都在發生一場巨大的革命。

軟件已死,數據永存,軟件革命帶來的產業格局的重塑,最先挑戰的就是微軟這個軟件行業締造者。

當微軟的陰影已經影響不了整個行業時,微軟自身的變化也更引人關注。無論是玩票似的把本來有光明前景的MSN弄到關閉,還是Surface平板電腦的硬件試水,微軟的轉型已經備受質疑。

硅谷投資者對微軟以及鮑爾默的不認可,核心也在于微軟的迷失。細數微軟這兩年的動作,在大眾市場,Win8已經明確承認失敗,Surface持續平庸,在市場上沒有任何反響,似乎Win8和Surface已經拱手讓出消費者市場,越來越向商務級、企業級發展。另一方面,Windows Phone賺的錢還沒有微軟在Android上賺得多。

除了收取軟件費,微軟還剩什么?

此刻微軟向云計算的轉型,承載著微軟的未來方向,但前景并不明朗。

就中國市場而言,微軟的在華策略更顯迷失。

目前的微軟中國總裁是德國人賀樂賦,很嚴謹、強硬。這是微軟入華多年后,第一次由一個外國人充當微軟大中國區的總裁。

微軟的業務模式的確與中國的環境差別很大,正版軟件、盜版之間的事太復雜。其實,微軟更需要有個懂中國國情、熟悉中國文化的人擔當此任。但微軟中國現在換上來的賀樂賦并不了解中國。

據微軟員工稱,賀樂賦上任一年非常平淡。賀樂賦在中國的策略主要包括三塊:1.加強大企業的正版化,手段軟硬兼施。但效果不好,雖然今年湊合能說過去,也屬于涸澤而漁;2.中小企業掃街式銷售,例如增加地區分公司、電話銷售,基本失??;3.重視與政府的合作,對地方投資換回報。這塊看起來還行。

“由老外擔任微軟中國總裁的重任,可能唯一的好處是,中國客戶為什么不好對付,他能跟總部說明白?!痹谖④泝炔繂T工看來,無論是全球發展策略還是在華政策,微軟似乎越來越迷失。

云時代,微軟仍然很“軟”。移動互聯時代,微軟尚能飯否?

作者:李瀛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