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百度,擒頭條?微信并非萬能

2 評論 5406 瀏覽 13 收藏 17 分鐘

微信的“看一看”“搜一搜”真能戰百度,擒頭條?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月活9.38億的超級APP,確實每次大大小小的改動都能引起行業的最大關注。但對于微信來說,尤其是從業者來說,有必要神化嗎?相信微信團隊也不愿意看到每次改版都是一陣吹捧,尤其是披著行業分析的外衣。下面更多是從用戶價值角度提出一些問題供大家思考,而不是斷然下結論。

微信的“設置”增加了實驗室,實驗室有兩個新功能:“看一看”、“搜一搜”。用戶開啟后,可以在“發現”找到入口。

(開啟后新增“搜一搜”“看一看”)

這讓很多自媒體開始歡呼,有的標題黨為了博眼球,起名:“戰百度、擒頭條”之類。一開始看上去是深度行業分析,到最后變成了吹捧軟文。

本文不吹不黑。微信的“看一看”“搜一搜”真能戰百度,擒頭條?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月活9.38億的超級APP,確實每次大大小小的改動都能引起行業的最大關注。

但對于微信來說,尤其是從業者來說,有必要神化嗎?相信微信團隊也不愿意看到每次改版都是一陣吹捧,尤其是披著行業分析的外衣。下面更多是從用戶價值角度提出一些問題供大家思考,而不是斷然下結論。

一、用戶體驗有質的提升嗎?

微信曾經創造過很多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好的產品體驗,帶給用戶很多驚喜:比如當初微信的搖一搖、查看附近的人、微信紅包、微信公眾號都讓很多人為之驚喜:原來還可以這么玩? 這個新體驗比舊的體驗有質的提升,換用成本也很低。張小龍在接受吳曉波訪談時也曾說過:“對于應用性的社交工具,其核心價值是用戶體驗。在某一場景下的用戶體驗是一款互聯網產品能否成功的關鍵,而不是其他?!?/p>

但是,無論是“看一看”還是“搜一搜”,真的達到讓人驚喜的用戶體驗嗎?它跟微博、今日頭條等信息流產品,跟百度等搜索類產品相比體驗有質的提升嗎?

目前看,還不具備大幅度體驗提升。

在開發新產品或增加新功能時,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來評估,俞軍曾提到了一個方法:產品的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換用成本。那么,微信的“看一看”“搜一搜”在體驗上真的能給用戶帶來大的價值提升嗎?

微信“看一看”特色在于它聚合了公眾號、好友關注等文章,推送的維度除了基于興趣,還基于好友關系。其他信息流產品,比如今日頭條,推薦的內容也會根據興趣維度,很豐富,有各種分類,視頻,微頭條,內容豐富多彩,很純粹的資訊產品,即使有廣告也毫無違和感。微博的信息流推薦則帶有關注的社交屬性。這幾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用戶心理邊界。比如今日頭條也有微頭條,也有社交化的方向,但用戶更多是從關注感興趣內容的角度出發,在上面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永遠是第一位的,不管內容的產生來源是誰。微博是關注關系內容和感興趣內容的推薦,微信則是朋友圈的內容推薦和公眾號文章的推薦居多。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根基和優勢,都有自己明確的用戶心理邊界。并不存在完全替代關系。

原來微信用戶閱讀文章是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公眾號,現在變成了“看一看”的信息流模式,從閱讀體驗上來說,匯總瀏覽體驗比以前方便。這是它的提升。但另外角度,它相對于舊體驗來說,真的是質的提高嗎?原來在朋友圈、微信群或者公眾號看不到的高質量的信息,這里能看到更多嗎?二是換用成本,微信用戶養成了通過朋友圈、微信群以及訂閱公眾號閱讀習慣?,F在增加了“看一看”入口,每次閱讀需要點開“發現”,然后打開“看一看”,這是不是增加了“換用成本”?而且新的“看一看”文章,如果在原來的朋友圈、公眾號或群里都能看到,那么來“看一看”獲取信息有更多必要嗎?

本質上來說,用戶需要的是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本身,微信的這些工具,只是把原來的信息通過這兩個工具增加了消費的渠道,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它并沒有提供更多新的用戶場景,同時在信息發現上暫時沒有看到更大的優勢。本質上更像是一個增強工具,試圖幫助用戶更好地發現信息,初心也許是好的,但最終變成了試圖爭奪更多用戶時間,或者試圖提高用戶更多使用頻次的工具。

哪些用戶會使用“看一看”和“搜一搜”來閱讀資訊或找到價值信息?什么樣的用戶在什么場景下來閱讀或者搜索?在等公交車?在中午休息時間?有空閑的時間?他們使用“搜一搜”是因為其他的搜索引擎的信息質量不行?這里能找到更多的價值信息?這些都是未知數。更可能的情況是,在用戶的品牌認知和使用慣性下,該去百度搜索的還是去百度搜索,該去知乎、豆瓣等垂直社區找答案的還是去那里找答案。

從之前微信比較成功的產品,比如搖一搖、微信紅包、朋友圈、公眾號等來說,這些產品基本上不是游離其核心的應用場景之外的。搖一搖當時解決用戶加好友的問題,拿起手機就可以搖起來,簡單極致;微信紅包也跟微信群、朋友關系緊密結合,入口在發表框中,跟現在核心應用融合緊密;朋友圈的拍照分享滿足了人們即時溝通之外的另外一種狀態溝通,是朋友關系的天然延伸;公眾號文章則通過朋友圈、微信群傳播到了用戶面前,這些都是跟核心產品形態有非常緊密的融合的。只有自然、緊密融合到微信核心場景的產品形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僅僅是在“發現”加一個流量入口的產品,最后可能更多是一個導流產品,而不是天然融合的產品。從這個角度,目前的“看一看”和“搜一搜”根本不太可能戰百度,擒頭條。

二、功能多,不會影響產品體驗嗎?

微信在互聯網產品中最引以為傲的是它產品架構的簡單和清晰。張小龍曾經說過:“極簡主義是互聯網最好的審美觀?!钡S著歷史的演進,總是有新的東西要加進去。從第三方服務的外賣、酒店、出行等各種o2o,電商,出行等入口,到購物、游戲等。雖然好多是二級入口,但微信承載太多功能的時候,它的速度,靈活度,用戶感知都會產生變化。比如“搜一搜”,從目前情況,從速度上來看,微信的搜索不如百度搜索速度快。這些微小的體驗都會給用戶帶來不同的感知,影響者最后的選擇。

微信功能太多,會影響體驗的極致。當年微信引入了朋友圈,但是它并沒有把微博干掉,而今天的微博不僅活下來了,而且活的越來越好,用戶下沉,營收增加,月活達到達到3.4億,超越美國twitter,儼然是第二春。

微信附近的人可以添加好友,但依然無法阻止陌陌的茁壯成長,基于陌生人的社交有它的用戶群體、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陌陌也今天也像微博一樣,通過直播、娛樂內容等越發滋潤。

此外,微信“發現”還有購物和游戲以及小程序。購物給京東導流,但是天貓也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從“發現”標簽看,從朋友圈、附近的人、購物、游戲、小程序,還有最近的“搜一搜”和“看一看”,它的競爭業務范圍面對了從微博、陌陌、阿里、今日頭條、百度、網易,甚至蘋果。但從目前看還沒有對他們產生顛覆性沖擊。更重要的是當微信的“發現”承載了這么多功能的時候,它產品本身不可避免變重,在突出一個功能的時候,一定會稀釋其他的功能。功能雖然相互之間沒有替代性,但有一定程度的相互稀釋性。這對產品體驗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也給更加專一的產品生存空間。

在這場體驗之爭中,微信最大的優勢是它的頻次高,用戶量大,但它在人們使用慣性中更多是溝通工具、朋友圈交流、公眾號文章的消費等。這些基本上達到了它體驗的絕大部分。它越來越龐雜。而對于頭條來說,它雖然內容很多,有圖文視頻和微頭條,但它就是提供資訊推薦服務的,通過算法把人們最感興趣的內容推薦給用戶。對于百度來說,它搜索有自己歷史優勢,用戶來百度,很簡單,打開app,輸入關鍵詞就好。搜索質量也很高。從用戶認知和操作成本來說,簡單清晰有價值。

三、到了一定瓶頸,復制是最好的出路嗎?

微信目前的月活用戶數達到了9.38億,基本上覆蓋了中國絕大多數的用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霸主,之前的文章《也來說說:打敗微信的將會是一款什么樣的產品?》也提到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想要打敗微信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它的社交網絡效應,它跟手機這個硬件平臺的吻合度,都讓它成為王者。機會只能在下一個大的硬件平臺誕生之時,目前看,還不知道是VR、AR,或者是其他什么硬件平臺。

由于國內用戶的飽和,用戶紅利的消失,微信僅僅靠目前的即時溝通、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微信支付、游戲等無法獲得更高的頻次和更多的時間。微信的創新到了一個瓶頸期,它開始把目光投向目前用戶使用頻次最高和耗費時間最多的其他工具和應用上,算法推薦的資訊和搜索顯然是它的目標。

它開始復制,當然它的復制不是簡單的復制。騰訊的產品本地化能力當世一流,但有時候做產品一是zoom in, 一是zoom out 。Zoom in是關注細節的能力,一個好產品必須進行每個case分析,甚至掌握每個bug。正如俞軍所說:“我每設計一款產品,即使簡單如用戶界面,也會用大量的數據和事實去解釋自己每一處設定的理由。這些論據來自于我對各種數據的長期監測和分析?!钡@也有弊端:“當然,你也要清楚產品生命周期的更迭總是從具有顛覆性的新技術開始的,當一個產品無論怎么努力去改進,其對于用戶體驗的提高已經微乎其微了的話,那它的光芒與風頭被另一個產品替代,也將是一種必然?!?/p>

從這個角度,也就是說,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出色的產品,在面對產品的生命周期時也會遇到的瓶頸,而這個瓶頸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越過這門檻,這難度比當初推動微信的快速發展還大,如果能做到,張小龍將在互聯網歷史上封神,當然他已經非常成功。如果做到了,這證明他和他的團隊具備了打破產品生命周期的能力,并在這個基礎具備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從目前看,“看一看”和“搜一搜”在產品體驗并沒有更出色的體驗,相對于微信紅包、公眾號等的創新還有不少差距。

四、微信改版是萬能嗎?

微信只要改版都是成功嗎?所有做過產品的的人都知道,產品是基于無數次的數據分析、討論、選擇中迭代發展起來的,這里面有產品人的信念和堅持,最終出來的產品體現了產品決策人的對用戶價值和業務價值的判斷。

這里面有成功,但也有很多試錯。微信并不是所有出來的產品一定都會很成功。并不是所有產品都是微信紅包、朋友圈和公眾號。比如小程序目前看還在探索中,遠沒有達到預期,需要新的突破。

“看一看”和“搜一搜”要想有新的體驗,可能僅僅是基于好友關系和算法來推薦內容,來搜索呈現內容,并不會有質的飛躍。如果要想有帶給用戶驚喜的體驗,也許需要全新的產品形態。正如當初搖一搖、附近的人、微信紅包與微信的相遇一樣,這才是微信突破的未來。

正如張小龍說的:

我說的,都是錯的。

上面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專欄作家#

藍狐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lanhubiji。

本文由 @藍狐筆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還行,支持!但是最后一句話,不好,無論是你還是張小龍說,都不好,既然錯了,為啥還要說,等待大家挑戰嗎?挑戰你不一定看得到,最后補的這句話就像:大家覺得你這個人不錯,就是有點傻x一樣的意思,最后我說的,都是錯的,挺支持你的,寫的不錯

    來自上海 回復
  2. 這次挺看好微信的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