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實驗室新功能: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

1 評論 6078 瀏覽 18 收藏 7 分鐘

好的產品用完即走,但并不是不要黏性。

微信6.5.8版本,新增加「看一看」和「搜一搜」的入口,但需要用戶主動打開才能看到。

在設置里進入實驗室,打開選項,可以在發現 Tab 看到「看一看」與「搜一搜」的入口。

就此當晚10點,微信新推的功能,不出意外的又引發了互聯網圈的又一次高潮,冠以頭頂百度,腳踹頭條的名號。

喧囂過后,靜下心來,我想起了2016年年初,張小龍公開演講里談的“好的產品是用戶即走”。

微信實驗室,新增的搜索入口和內容信息流的功能,難道不是更黏住用戶,讓用戶一直用不完嘛?

第三個,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個基本價值觀,我們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是一個用完即走的,就是用完了我就走了,可能大家不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

一個好的產品不是黏住用戶,而是盡量讓這個用戶離開你的產品,大家同意嗎?說同意的都是沒有認真思考的,因為我相信每個人做的工作都是圍繞一點,怎么樣黏住用戶,怎么樣讓用戶盡可能待在我的產品里頭,不要離開產品。

我們認為任何產品都只是一個工具,對工具來說,好的工具就是應該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戶的目的,然后盡快的離開。

來自 《2016 微信公開課:張小龍首次公開演講(官方無刪減版)》

回過頭來,在審視這段話,龍哥想表達的用完即走,并不是不要黏性。

微信朋友圈的用途是查看朋友動態、跟朋友互動,而不是看雞湯、接收營銷信息。比如之前微信查殺打壓過微商的營銷信息。

微信對朋友圈的誘導分享有限制,因為用戶在自己獲得好處的時候會對別人造成困擾。比如最近很火的小程序匿名聊天,當晚就被微信以誘導分享為名,被封殺了。

微信通過有節制的功能設計和引導,減少了用戶單次使用的時長,盡快的達成目的而離開,即提高相對的效率,從而提升了用戶的訪問頻次,即提高了黏性,讓產品的價值更高。

說到根本上,就是張小龍提到的,好的產品不是要黏住用戶。其實并不是讓用戶不用你的產品,而是用了一會兒把問題解決了,走了,是效率的提升。

比如我經常去南瓜車剪頭發,一家互聯網化的美發經營模式。一般提前預約好時間,到店了就可以享受服務,理完我滿意了,我就走了,下次我還愿意來。

而不是像傳統理發店,到店先等位,剪的過程中推銷辦卡,理完推銷附加的美容、按摩服務。

再比如錘子手機的One Step功能,可以將最近添加 / 使用的圖片、文件和剪切板內的文字集合在屏幕頂部,通過拖拽即可將信息發送至應用或聯系人,節省了在不同應用之間切換的諸多步驟,大幅提升了應用間的協作效率。

當張小龍看到老羅的One Step設計時,沉默了很久說,真希望這個交互設計是谷歌做出來的。原因正是因為減少了多應用之間的交互步長,對于安卓生態的效率和體驗的提升,有無可比擬的價值。

微信新實驗室的看一看和搜一搜,正是在微信的大環境內,提升信息的獲取效率,從而達到用戶即走的效果。

首先以實驗室的方式推出,降低用戶預期,不太準確也可以被原諒,盡早的開始算法推薦引擎的訓練,不得不說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

看一看,內容通過機器算法,補足朋友圈中的社交推薦內容。

基于用戶過往的瀏覽歷史和偏好推算,將用戶關注的公眾號,好友熱讀等內容聚合在一起,提高了用戶過往在微信獲取內容的效率,相比以前翻看朋友圈或打開公眾號列表而言,步長更短,內容更豐富。

搜一搜,相比看一看,有更大的技術突破,引入了微信外的搜索結果。

比如搜索“NBA”,可以關聯到中國網、騰訊新聞、網易體育多家媒體渠道的內容,這點是非常可怕的。

試想以后我們和好友聊天,聊到晚上去吃火鍋吧,然后在搜一搜輸入火鍋關鍵詞,直接關聯大眾點評的商戶信息,即可馬上挑選心儀的火鍋店,再也不用再在多個APP之間來回跳轉,體驗更加暢快。

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微信新增的每一個功能,其實都是在用戶已有的使用場景下的深入挖掘與拓展,去提高微信內的體驗,從不是強塞的植入。

就此,我們每一個產品經理都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做的產品到底能不能解決用戶的問題?做的功能到底有沒有實際價值?在不斷黏住用戶的方式是不是合理?

#專欄作家#

Link,微信公眾號:從0到1(aboutlink),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美團點評產品經理,負責億級用戶平臺,專注于O2O,用戶產品設計,數據分析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