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體育時代,健身App自身也處于“亞健康”狀態?
搭上互聯網快車,又恰逢全民體育時代,健身APP滋生了同質化、功能單一的“亞健康”癥狀,在這些癥狀的強勢降溫下,回歸用戶的健身APP或許可以迎來大融合和多元化的“黃金2.0時代”。
在健康生活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趨勢下,體育產業正在迎來增長的黃金期,據速途研究院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互聯網體育用戶從2012年的0.8億增長到2016年的4.1億,平均年增長用戶數在1億左右,這預示著全民體育時代正在大步朝我們走來。與此同時,體育產業在互聯網的全面推動下也步入了高速發展,其中健身APP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其對任何年齡階段的吸引能力正在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體育搭上互聯網快車,全面開花成常態
8月8日,是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時間,也是廣為人知的“全民健身日”?!叭窠∩砣铡痹?009年批準成立,旨在提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梢哉f,自北京奧運會舉辦以來,國內便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熱潮。從另一方面來看,全民健身熱潮映射的,正是體育產業的美好前景和井噴式的發展。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體育用戶洞察報告》顯示,5億體育人口福利、10年政策扶持紅利等因素正在快速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報告還指出推動互聯網體育產業發展的因素包括政策對互聯網體育的鼓勵、民眾體育熱情升溫、互聯網傳媒的帶動性等。
在互聯網的加持下,體育健身、體育賽事線上觀看、體育產品線上購買等行為在一定意義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體育的另一推手則顯得有些“黑暗”,那就是“亞健康”,雖然“亞健康”是否存在至今還留有爭議,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正處在“亞健康”狀態并開始擔憂。所以,在高壓低質的生活狀態下,一場與身體的較量正在以上班族為代表的“亞健康”人群中不斷上演,體育健身便自然而然成為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不過,無論是蜂擁而至的良性推動力還是獨自奮戰的“亞健康”,都會把互聯網體育產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高度,在這一海拔上,用戶和體育產業會在賽事、健身、運動產品等方面進行高度融合。換句話說,互聯網體育已經很好地抓住了用戶的痛點并開始走向全面開花的發展業態。
健身App自身也處于“亞健康”狀態?
作為互聯網體育產業的新秀,體育健身APP正在發力年輕消費群體的剛需。據比達咨詢此前發布的《2016年7月運動健身APP用戶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運動健身類APP活躍用戶規模突破2000萬人,同比增長92.1%,預計2016年將達3415萬人,同比增長將達70%,而到2018年活躍用戶規模預計將突破7000萬人。
2015年是健身APP井噴式發展的元年,多個現象級產品的出現把健身APP迅速推向風口。不過,運動健身APP目前仍然處于用戶培育階段,但用戶規模的高速增長態勢必然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健身APP種類較多,細分程度相當高,在這里我們且把它分為三類,一類是在線教育健身APP,如Keep、Feel、火辣健身;一類是運動管理APP,如華為運動健康、小米運動、咕咚、春雨計步器等;一類是O2O健身APP,如趣運動、樂奇足球等。
雖然人們越來越強的健康生活意識成就了健身APP,但健身APP在巨大的市場誘惑下難免會“膨脹”,從而出現不在狀態的現象。目前來看,健身APP的“亞健康”現象主要有兩方面。
1、同質化趨勢明顯,“雙胞胎”頻現
初學者對健身APP不具辨別能力,他們喜歡一款APP的原因大多是這款APP界面好看、操作簡單或其它無關健身的因素。
不過,旨在培養用戶形成健身剛需的健身APP們可不這么想,為了提高用戶數量和用戶粘性,健身APP們不得不各展拳腳。可是,也許是用力過猛,也許是用力不均,健身APP們正在面臨同質化考驗,差異化內容的匱乏已經成為了健身APP們“逐鹿”線上健身領域最大的瓶頸。
就在線教育健身APP來說,2015年上線的Keep目前已經擁有超過6千萬的用戶,同樣在2015年上線的火辣健身也已經擁有超過4千萬的用戶。不過,稍經對比即可發現,它們兩個幾乎是“雙胞胎”,兩款APP在界面、板塊等方面都極為相似,以板塊分類為例,大致分為發現、動態、訓練和我的詳情四塊,簡直如出一轍。而在健身內容方面,它們雖然符合了綜合性健身APP對健身項目多樣化的要求,但除了專業健身教練的火眼金睛外,其他人難以辨別其內容的好壞。
運動管理類APP可以說是同質化的重災區。以計步器為例,其在應用商店的數量要遠遠超出其他類型的APP,在某應用市場首頁搜索計步器后,名叫“計步器”的計步器APP占據一大半,而它們的計步準確度也值得懷疑,不過,它們最慶幸的是,用戶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思來逐個試用計步器。計步其實是一個十足的技術活,但絕大多數計步器都抱著渾水摸魚的心態對待用戶,僅有少數計步器能夠用更好的算法來計步。
而O2O健身APP的“雙胞胎”現象也趨于常態,如去運動APP和趣運動APP,從讀音來說它們一模一樣,而對比它們的界面后,板塊分類也幾乎沒有區別,含場館、約戰等。它們的不同點只在于可服務城市的分布。當然,這不排除“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抄襲現象,也就是說它們兩個必然有一個是山寨者,或者它們兩個都是山寨者。
另外,都做“社交”看似成了健身APP們的一種共識,實則更像一種無腦的模仿,這種社交很明顯吸引力不足,而且,如果不能開發出更多有意義的東西,健身APP的社交功能其實完全可以剔除。
“雙胞胎”與“多胞胎”頻現讓健身APP處境尷尬,無論是哪一類健身APP,似乎都正朝著內容雷同,生態布局無差異的同質化方向發展。
2、功能單一,創新能力不足
對于在線教育類的健身APP,用戶需要自學并具備十足的堅持力,對運功管理類APP來說,用戶只需要在運動時開啟軟件即可,對于O2O健身APP來說,用戶有需求時才會開啟。
其實,目前來說健身APP的用戶粘性普遍不高,也就是說,健身APP的存在只是滿足了用戶的不時之需。在真實需求的基礎上,這種情況正說明了當下健身APP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功能單一且內容創新不足,這在前期的高速發展階段難以暴露,因為蜂擁而至的用戶是帶著十足的新奇感來體驗健身APP的。但發展越往后,也就是到達中后期,前期用戶的疲軟感便凸顯出來,用戶不再會打開甚至卸載,或者只是打開后用幾分鐘就匆匆結束。
以Feel在線教育健身APP為例,據相關數據顯示,其用戶數已經突破了3500萬,但是在Feel上完成每日打卡的人數不足10%,再看Feel的在線付費教育健身課程,大部分項目的報名人數僅數百人以內。可想而知,在活躍用戶數本就不多的情況下,愿意付費參與在線健身教育的人少得可憐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這種現象的存在剛好吻合了健身APP功能單一的缺點,要想培養用戶對健身的剛需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在多種限制條件的“虎視眈眈”下。
穩坐健身APP榜單一線位置的健身APP如Keep、Feel、火辣健身、咕咚等,也難逃因功能單一致使內容創新能力不足的困境,以在線教育類健身APP Keep為例,其健身課程很完善,但是撇去那健身的15或20分鐘時間,用戶還能干什么?社交嗎?不夠格,沒亮點。絞盡腦汁也想不到該做什么的用戶自然會退出這款軟件,萬一明天沒時間健身,健身軟件則又會被冷落。
再以運動管理類APP咕咚為例,其用戶數已達8000萬左右,可見跑步這一單項健身運動的吸引力相當大,但是如何提高活躍用戶數一直是一項難題。咕咚運動CEO申波曾提到:“中國現在只有約20%的人有比較持久的運動習慣?!?/p>
即使持久,這一持久的時間也值得商榷,是3個月還是12個月,這對健身APP的生存策略來說至關重要。
而O2O類健身APP的持久能力也令人堪憂,雖然約場館、約教練、約球友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剛需,但約這一過程也只是持續很短的一段時間,而目前的趣運動、樂奇足球等存在場館數量不足、城市區域限制等問題,發展瓶頸也相當明了。
不論怎樣,上述的一切,都源于健身APP功能單一的短板。而當下的健身APP們暫時并未開發出亮眼的新內容或新功能,這一情況很可能已經形成一個“危局”,能不能破還是一個問題。
綜上所述,健身APP的“亞健康”已經十分明了,如果不能盡早解決同質化和功能單一的問題,“亞健康”危局就有可能惡化為“死局”,回天乏力。
回歸用戶,看健身APP未來兩大發展趨勢
為了擺脫“亞健康”狀態,健身APP勢必會回歸用戶,迎來理性發展時代,而在這個過程中,健身APP也將走向兩大發展趨勢。
1、功能整合,迎來“大融合”時代
目前來看,在線教育健身APP和運動管理類APP功能融合的現象十分常見,也就是說在線健身教育將突出某一項或某幾項運動的管理功能,如Keep將跑步和騎行的運動管理功能突出顯示在訓練頁面,其實就是想吸引對跑步、騎行感興趣的用戶使用Keep來管理自己的運動過程。再如華為運動健康APP,其健康板塊含有在線預約、在線醫生等部分,其本質上是一個運動管理APP,但是在它的首頁有在線健身教育動作庫,這就表明華為運動健康APP也逐漸向綜合性健身APP邁進。
隨著健身APP整體健身用戶數量的增多,融合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在線教育健身APP會加入更專業的運動管理功能,運功管理類APP也會加入在線健身教育的內容,因為這符合用戶想一個APP做完所有事的心態。
未來,O2O健身APP加入在線健身教育和運功管理功能不是難事,比如在樂奇足球中植入足球運動管理和足球技能教學功能,這不會弱化其約人、約場地的主要功能,反而會吸引更多足球愛好者的加入。而咕咚和悅跑圈正在醉心線上線下賽事的開發,它們深度布局的O2O跑步正在變得更完善。
在線教育、運功管理、O2O這三大功能的整合能夠高度迎合用戶的剛需,即功能綜合,操作簡單。但目前來說,不少APP擔心的是自己整合多項功能的能力,如果整合失敗,則可能面臨用戶大量流失的困境。但在不遠的將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會出現,我們不難看到不同類APP的跨界合作,健身APP的功能融合趨勢即將開啟“大融合“時代”。
2、細分趨勢明顯,單品牌“多元化”時代到來
與“大融合”趨勢的一個APP兼具多種功能不同的是,“多元化”趨勢一般在單品牌和單一運動類別間產生化學反應,目前來看,也就是在運功管理類APP中該趨勢的展示最為明顯。
咕咚的“分裂”運動正在進行,目前,咕咚運動旗下已有咕咚、企業咕咚、咕咚冰雪等APP,深耕跑步的咕咚正在將運動概念“分裂“到冰雪運動領域,試圖抓住冰雪運動的巨大用戶市場。另外,企業咕咚是咕咚把用戶“分裂”到企業領域,抓住了團隊運動的相互比較屬性。
除咕咚外,悅動圈APP的開發者深圳市悅動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在實行“多元化”戰略,目前,悅動圈、悅動圈Pro、悅健身等APP的布局已經彰顯了其將用戶細分,將需求細分的行動策略。悅動圈與悅動圈Pro的區別是Pro版無廣告,但需要2元的下載費用。不得不說,悅動圈揣摩用戶心思的能力很強,2塊錢獲得更好的體驗也充分滿足了部分用戶的需求。而悅健身則是一款專注在線健身教育的APP,很明顯,悅動圈不想被跑步這一單一運動限制發展潛力。
除運動管理類APP的多元化趨勢外,為了占領市場,在線教育健身APP同樣有多元化可能,他們可能會將健身分類并開發出更多的APP,或者干脆將自己的APP進行內部細分,形成跑步、、騎行、瑜伽等板塊。
毫無疑問,單一品牌的多元化布局為品牌的影響力帶來了正面效應,品牌分割的細分趨勢能夠帶來更多的流量,而且在布局更多領域的同時也能夠產生更多可行的盈利模式。但單一品牌的多元化必然會招致競爭對手的入場,所以,在“多元化”趨勢下,一場世紀大戰在所難免。
搭上互聯網快車,又恰逢全民體育時代,健身APP的“大躍進”滋生了同質化、功能單一的“亞健康”癥狀,在這些癥狀的強勢降溫下,回歸用戶的健身APP或許可以迎來大融合和多元化的“黃金2.0時代”。
#專欄作家#
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南三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購團邦資訊創始人、知名自媒體。國內首創以禪宗與道學相結合參悟互聯網,把中國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結合,以此形成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文化以及創新精神。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專欄作家
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南三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購團邦資訊創始人、知名自媒體。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值得思考…
拋開另一層面 ,對于app來說,卻感覺沒有資深的私教課那樣細致去講解練習那塊肌肉和一些掌握的動作要領和技巧,每次練習時候都會去講解一些專業知識,或多或少 app的開發 注重了人性化的開發感覺卻忽視了一些所謂細節 ,不過作為旁觀者期待更加人性化的一層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