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并不是一家O2O公司

0 評論 8977 瀏覽 4 收藏 9 分鐘

騰訊入股大眾點評的傳言愈演愈烈,而且大有邪乎的趨勢。比如最奇葩的觀點說大眾點評估值43億美金,25%的股票價值10億美金,實際上騰訊入股4億美元占25%的股份其實等于賺了6億美金。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大眾點評融資的時候估值也就在20億美金左右,還有很多人喊太高了。所以用抬高虛擬估值,用來顯得騰訊投資很值得的做法并不聰明,比如之前騰訊一樣投了搜狗,也有邪乎的各種觀點,似乎搜狗一下子就要飛狗在天了,最后的結果卻并不出我的意料,老大老二的合并一般結果是巨大,老三和老四的合并,一般還是老三。

不過有一些觀點是可以達成共識的,那就是騰訊投入大眾點評是發力O2O,這樣可能會讓百度比較難過,這個觀點我同意一半,就是后面那一半,百度會比較難過。因為就算是騰訊不投入大眾點評,百度的O2O一樣比較難過。

然后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大眾點評,首先要說明一點的是,大眾點評并不是一家O2O公司,你可以說他有O2O業務,但本質上它是一個綜合本地生活平臺,如果沒有團購,那就是一個垂直媒體,和虎嗅沒啥區別,區別就是在于,這個媒體垂直的是餐飲服務行業。在沒有團購的情況下,大部分人用點評主要還是看其他用戶評論的,其之前的商業模式也建立在評論之上。團購模式剛剛推出的時候,我寫文章認為最有前途的是大眾點評,因為這個模式終于彌補了媒體盈利能力的不足,因為他天然積累的商戶資源和媒體具有的特殊地位,讓其在團購的發展上可以事半功倍。遺憾的是,能力的缺失,讓其并沒有贏得這個市場。但是這些特質還是讓點評在團購衰敗大潮中活了下來,而且后勁悠長。所以,判斷是判斷,邏輯是邏輯,結果還是要看能力。就好象騰訊一投資搜狗,大家就說利用騰訊的XXXXX資源,搜狗一下子就會了不起了。而真正的邏輯則是,騰訊自己做都做不起來,加上一個還不如自己的,能做起來就奇怪了。

O2O這個概念其實是很奇怪的,前兩天我給商界評論寫了一個關于O2O的評論稿件。評論的是一個餐飲界人士對O2O的吐槽,槽點主要有三個,優惠券、團購、會員的各種不靠譜,還是很接地氣。我評論的題目是,O2O的核心并不是優惠。O2O這個詞的推出,本身就是因為給當年的團購一個高大上的商業模式去融資上市,算是非常不靠譜的一個概念,幾乎沒人能解釋清楚。本地生活化服務這個概念我第一次是聽美團說的,后來大概就成了團購模式的代名詞,但是本地生活化服務就是O2O么,沒人深究,大家也就都含混其詞,反正概念嘛,弄那么清楚就不好忽悠了。

那么O2O究竟是什么?至少有八種形態,比如:

分享:巴西的C&A 的線上線下分享。

客服:Delivery Hero 客服反催餐廳。

CRM:聚劃算CRM聚友會放入花菜團購。

廣告:分眾傳媒、聚劃算、支付寶三方拍碼購。

活動:麥當勞3天內送出200萬杯新品試吃活動。

公關:羅永浩O2O式砸西門子冰箱。

調研:翼碼“拍碼找小二”調查滿意度。

研發:阿迪達斯的與消費者互動的反向研發。

所以,你只要看專家講O2O上來就談團購的,都是二把刀。團購可能是O2O中的一個優惠活動形式,但最終無法承載O2O這種商業模式。而上面八種甚至可能還有更多種的O2O業態,需要的更多的是系統級的支持,而并不是打折優惠團購這樣的促銷。這種系統級的支持,就是用戶可以通過這個系統,和商家進行溝通,商家通過這個系統可以對用戶進行管理。我認為另一個O2O味道的很棒的企業是易寶支付旗下的多拉寶,它的商業模式是從支付切入,刷卡即可注冊,然后根據你的刷卡記錄,推斷你的消費習慣和區域,然后用手機推送相關服務和優惠。連網站都沒有,一樣可以通過支付切入商戶和用戶的溝通與管理,實現O2O的服務。這兩家公司我認為是真正做O2O的2平臺的企業,算是真正的O2O公司。而大眾點評的所謂O2O,不過就是垂直媒體做廣告,吸引客流去消費的套路??蛻魶]有和商家溝通,而是和點評溝通,商家也沒法對客戶進行管理,只能拉低自己的利潤去補貼和吸引點評的用戶。如果說這是O2O公司,也是模式比較落后的O2O公司了。

所以大眾點評并不是一個O2O公司,團購也并不比騰訊旗下的三個團購(高朋、QQ團、F團)好多少,起碼帶不來什么翻天覆地的模式變化。至于說什么點評是要騰訊微信的入口的說法就更有點多慮了。騰訊微信一上來就是戴志康在做O2O,做了大半年做不出什么成績才讓位于手游。微信這么牛逼,自己就做起來了,至于說什么微信支付。騰訊自己公布的如火如荼的微信紅包大過年的活躍用戶大概四百多萬,而大眾點評自己來自移動端的流量已經占到了75%,缺這點用戶么?而且,騰訊這個入口非常之深,點四五下才能差不多到達,稍微懂互聯網的人就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只要微信不把地圖放在根目錄,就不要指望在O2O上能有什么起色的。如果這都能成功,美團加支付寶和高德也就成功了,事實上,團購這個幾百億的市場,連線下的一根毛都不算,靠譜的商家大部分都沒什么參與團購的欲望,現在的增長主要靠電影票這種標準產品來支撐。電影市場有多大?二百億。

所以,我一直說,團購最大的問題不是模式,而是市場容量太小了,加起來還沒一千億,美團全占了,都實現不了自己一千億的目標。所以美團的做法是,貓眼電影之后,開始搞送餐,又是一個多用戶大流水的領域。大眾點評的做法則是,讓騰訊入股。

讓人遺憾的則是,不靠3巨頭的企業又少了一個,還有誰會剩下呢?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賬號:zn10961242)

來源:虎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