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和菜鳥互懟,我看到的卻是中國基金行業的窘境和出路

8 評論 7714 瀏覽 23 收藏 14 分鐘

中國基金行業的發展乃至自救的機會,終究還是要回歸資管行業本身尋找。如何定義出自己的目標用戶,梳理出業務場景的各方利益關系,通過技術創新、業務創新等方式,縮短用戶的交易路徑、提高用戶的交易效率,乃至最終提升用戶的投資回報,值得這個行業中的每個人去思考。

這個六一節挺歡樂。

菜鳥和順豐開撕,都說對方搶了自己的棒棒糖,京東、圓通等一眾公司表態站隊,聲明本陣營的小朋友絕不會搶對方的棒棒糖,接著有關部門指示要“顧全大局”,不要為幾個棒棒糖搶來搶去,于是劇情神逆轉,兩個小朋友放下手里的板磚,手牽手回家吃飯去了。

據說尷尬的是某通快遞,在事情了結后,默默地刪掉了聲援微博。

巨頭降維攻擊

這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讓我想到的卻是各家基金公司跟螞蟻金服這樣的互聯網巨頭,與幾年前四通一達跟菜鳥的關系是何其相似。

今年3月,螞蟻金服在宣布開放財富號時,宣示了其techfin的定位,強調“螞蟻金服未來會只做tech(技術),支持金融機構去做好fin(金融)”,市場上各種解讀都有。

6月1日,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合惠(004137)正式入駐螞蟻聚寶,在天弘基金壟斷多年之后,成為第一支入駐的非余額寶貨幣基金。在螞蟻金服對外回復的內容中,提到“基于螞蟻金服的techfin戰略,螞蟻聚寶也在探索更大范圍地向金融機構的開放,包括向貨幣基金開放代銷渠道。螞蟻聚寶也將設置貨幣基金專區,供用戶自行挑選貨幣基金產品?!?/p>

基于海量用戶,通過為行業公司搭建技術平臺和數據平臺的方式切入產業鏈,是標準的互聯網公司降維攻擊打法——菜鳥如是、螞蟻亦如是。那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行業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2016年7月17日,劉強東在參加央視的《對話》節目時,有過一段精彩的論述:

基金公司與快遞公司,在互聯網巨頭的平臺戰略面前,無非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別而已,不管你是喝咖啡的還是吃大蒜的,只要對海量個人客戶沒有掌控力,最后都是替巨頭打工的。

網友@小米渣男則從另一個家角度做了注解:

其實菜鳥的戰略是很清晰的,第一步大數據。第二步擴大認知度。第三步代接單,再把單轉給物流公司。第四步壟斷接單,和快遞公司談利潤分成,不給錢就不把單轉給這個快遞公司。第五步,壓制快遞利潤空間,讓快遞開不下去。第六步,收購兼并快遞物流,成就自己的物流帝國。

在這段論述中,把“菜鳥”替換成“螞蟻”,把“快遞公司”替換成“基金公司”,你會發現語句依舊很通順,邏輯依舊很完整:整合快遞公司,是網羅全中國體力最好的一群人為自己打工;整合基金公司,是匯聚全中國學歷最高的一群人為自己打工——沒毛病。

行業先行者的腳步

當然,金融行業里,也不乏先知先覺者——或者說,有更強烈危機感和恐懼感的人。

今年3月,中國平安公布了2016年報數據:2016年實現凈利潤723.68億元,同比增長11.0%。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的市值位居全球上市公司第57名、保險集團第1名。

但這并不是本文的重點。

在這份年報中,平安首次公開了個人業務價值數據,并公布了個人客戶數量、客均合同數客均利潤三個嶄新的運營指標。從2016年數據來看,截至2016年底,平安個人客戶數達到1.31億元,較2016年初增長 20.1%;客均合同數達到2.21個;客均利潤從 289元增至312元。2016年,平安個人業務實現利潤408.29億元,同比增長29.5%,占集團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65.4%。

從幾年前的“客戶遷徙、交叉銷售”,到今天的個人業務價值運營指標,平安通過資源分配、人力調整和互聯網新業務布局等方式,先于國內其他保險公司甚至是大多數金融機構完成了面向個人用戶的戰略方向調整,并將成果體現到了業務規模和公司利潤中。

如果把個人客戶數量、客均合同數客均利潤這三個指標用來考核中國的這100多家基金公司,我想其中的大多數還比不上國內三流的互聯網公司水平。

在金融版圖中,保險系有平安、銀行系有招行、基金系有匯添富、南方、中歐等,在個人市場的開拓上做出了自己的規模和特色。在更大的概率上,有望成為金融領域的另一個“順豐”。

甚至就連恒生這樣的金融系統供應商,這兩年也意識到了個人市場的沖擊。上個月與恒生的朋友聊天,他們提到,此前一直聚焦于核心交易系統的建設,前端的用戶體驗、用戶交易都是留給攜寧、佳銳這樣的公司來做,大家也都相安無事。但這兩年漸漸發現,不少需求是來自用戶前端的,而這個時候,他們與個人用戶之間,已經是隔了其他供應商和基金公司這兩道了,這樣的局勢自然與期待相去甚遠。所以,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舉措出來,希望能抓住這個市場。

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兩個背離

在大多數人的概念中,中國的股市是散戶主導的市場,追漲殺跌,各種消息和股神滿天飛;而美國則是機構主導,市場平穩和理性得多。

如果你是這么想的,那么恭喜你,答對了。

數據顯示,中國股市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比例為8:2,而美國股市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共同基金,養老基金,銀行)比例為3:7。

可是,如果我問你美國基金市場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占比情況呢?

如果你的答案跟上文一樣,那么恭喜你——答錯了。

根據ICI的2016年美國基金業年鑒及相關數據,美國基金市場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比例為8.9:1.1,個人投資者占據壓倒性多數。具體來看,其市場總規模為16萬億美刀(占全球公募基金總規模的48%),個人投資者數量為9400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9%),其持有的公募基金規模占總規模的89%。若是剔除流動性高的貨幣基金,只考慮長期基金資產,則個人客戶占比達95%。

那么中國基金市場的情況呢?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在2016年中國公募基金的持有人結構上,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接近4.3:5.7。具體來看,2016年個人投資者持有35106.32億份基金份額,機構投資者共計持有47102.18億份基金份額,兩者的占比為42.70%對57.30%。2015年兩者的占比分別為43.14%和56.86%。自從2015年機構投資者占比超越個人投資者后,這一趨勢在2016年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機構投資者的占比,從中國的43%到美國的89%,這46個百分點的差距,代表的就是中國這一眾基金公司可能的成長空間——先不說市場成熟度、監管口徑、基金在股市中的占比、可投資的產品品類等等兩國的一系列差異,就論決心和投入,有幾家基金公司能跟順豐相比?在其他快遞公司歡天喜地接入菜鳥、為應對業務擴張而只是單純增加快遞員數量的時候,順豐已經完成37架飛機、1.5萬輛車、3.5萬個“豐巢”快遞柜和近40萬快遞員的布局。

基金公司的窘境與出路

其實,幾乎匯聚了全中國所有高學歷、高智商、高薪酬人才的基金行業(金融行業),相信根本不缺明白人。但大小基金公司們,多多少少依舊面臨如下窘境:

  1. 人才結構固化,對一流的互聯網人才缺乏吸引力
  2. 后臺化的生存狀態。從前是被銀行后臺化,現在是被互聯網巨頭后臺化
  3. 監管趨嚴,委外、直銷代辦、基金子公司、流動性管理等各種新規陸續出臺,原先帶來大量利潤的業務紛紛被叫?;蚴前l展趨緩
  4. 多次發生違法違規事件
  5. 在個人市場上做一錘子買賣,事前缺乏投資者教育,事后缺乏投后服務,妥妥的甩手掌柜
  6. 作為一個行業,未能證明自己的投資能力。追漲殺跌的刻板印象已經深深烙在很多投資者的心中
  7. 大多數基金公司的電商/互金部門的級別偏低,為公司貢獻的管理規模和管理費收入偏低。甚至部分公司出現了整個團隊出走、部門裁撤的情況

整個行業的現狀,是大公司風生水起搞創新,各種對外輸出與合作;小公司發個產品都愁不滿200人/5000萬的最低門檻。還有不少背靠銀行或保險的公司,借助股東的渠道或是資金,通過機構客戶做大了規模和排名,但實質上,這也只是信息不對稱的產物,終究難以長久。股東也是商業機構,也需要追求利潤和回報,經濟學的規律決定了,誰有能力更好地滿足需求,資本就會有最大的動力流動過去。未來隨著市場和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信息更加充分地流通、支付通道更加便捷地打通后,相信市場會淘汰掉很多這樣的公司。

中國基金行業的發展乃至自救的機會,終究還是要回歸資管行業本身尋找。如何定義出自己的目標用戶,梳理出業務場景的各方利益關系,通過技術創新、業務創新等方式,縮短用戶的交易路徑、提高用戶的交易效率,乃至最終提升用戶的投資回報,值得這個行業中的每個人去思考。

也許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機會就在用戶從草根平臺/互聯網平臺向專業機構遷徙的過程當中。讓全中國最聰明的人(AI)管理自己的資產,想想都無比興奮。

最后提一句,請不要把監管嚴或是市場差當借口了。

中國的食品行業接受的監管應該是各行業中最嚴的了,可是創新卻最多、市場也很大。質檢、工商、稅務、消防……更多的監管,讓這個行業更加健康,讓這個行業中的聰明人,向著更有價值的地方去拓展全新的疆土。

To be 順豐or X通,that is a question。

PS: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任職機構無關。本文內容亦不構成投資建議,若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作者:張德春,微信公眾號:道是無。公募基金互聯網金融與技術負責人,前平安壹錢包產品總監、Wind資訊移動產品負責人。專研(互聯網+金融)逾10年。

本文由 @張德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阿里的整體大戰略是做平臺。淘寶如此,螞蟻如此,菜鳥如此。淘寶沒有把他平臺上的商家干掉,同理螞蟻,菜鳥。

    來自浙江 回復
    1. 嗯嗯,視角不同而已。阿里平臺上的商家,做大了以后都想“出淘”,原因也正在于此。不過我想強調一下:文章只是在描述基本的商業現象和邏輯,不涉及是非和道德判斷。阿里還是一家很偉大的公司的

      回復
  2. 看過您的互金系列課程,超級棒,謝謝分享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
    1. 感謝支持哦??

      回復
  3. 很有道理,然后是應該如何做呢?

    回復
    1. 以后會有系列文章哦,敬請期待

      回復
  4. 以前是騰訊做哪家公司的業務,哪家公司就藥丸;現在是阿里給哪個行業做技術,哪個行業就藥丸。

    回復
    1. 總結相當精辟!

      回復